首發!賈又福《靈臺妙觀》冊頁及畫語拾零

2020-12-13 騰訊網

賈又福重要繪畫藝術理論

暨《靈臺妙觀》冊頁欣賞

目錄

01.

關於「以石觀化」

在中國山水畫探索的過程中,不忘警醒自身的藝術追求是否合於大道?是否不悖民族精神?

▌賈又福《靈臺妙觀》44x31cm

我膽敢提出「以石觀化」的藝術主張,其根源在於數十年與大山巨石的坦誠對語和精神交流。漸悟到觀照大山巨石,可通觀萬化,筆下的山石亦可匯通社會、歷史、人生、萬事萬物。欲令山水畫具備哲學內涵與道德意識和人民性、民族性,與人們崇高理想之追求、生活環境之改善密切聯繫起來,審美理想與人生價值聯繫起來,並在我的藝術實踐中實實在在的體現出來。

▌賈又福《靈臺妙觀》44x31cm

——這,便是我「以石觀化」之全部願望,也是我對「以石觀化」的全部寄託。

▌賈又福《大野風雲》44x62cm

02.

關於「寓哲於畫」

苦心、明心、妙心;探道、法道、妙道。第一層:有心、有為、吃苦、力行;第二層:自由觀照,洞穿主客;第三層:得大自在,不必言說。

中國傳統不只美特重妙。

何以言妙?圓通。

▌賈又福《山溪夜靜》44x62cm

不受任何局限,不固定在一物(不是實實在在一個東西),不固執於舊我,永遠變化,永遠發掘不完,超越宇宙意識。都有了。妙!妙道、妙心、妙觀、妙趣、妙想、妙用、妙法,諸方聚妙,諸法無常,諸行無我。盡無盡法門,無盡觀照。

▌賈又福《夢到童年》44x62cm

當我一到太行山中,胸中儲存的古今各家各派創造的山石信息便顯示出來,這些信息啟發我,同時也警告我說,山外有山,石外有石,山石之外物,尚能有山石,悟得自己心中的山石,乃見真山石。於是,我滿眼皆是山石,滿心皆是山石,但是,滿目滿心都投在沒有古人山石處。這叫藉助古人之石,拋棄古人之石,通過長期清淨的觀照,悟得石中三味,自認為是苦中樂境……

▌賈又福《村邊兒戲》44x62cm

獨特的哲學思考

三問:(1)對歷史文明的研究,對傳統與現實的透析——問史

(2)對大自然的研究,對客觀世界獨特的感悟——問天

(3)對自身的修持,對自我世界的觀照和透析——問我

▌賈又福《流光不待》44x62cm

以「一殊之萬變,一我之萬殊」為座右銘。

學佛——不在前賢的眼界以內,不在感覺界內,不在意識界內《無盡關照》。

學儒——不在前賢的功利界內和貢獻界內,要有遠大目標,有「乾坤萬裡眼,時序百年心」的高度。《見賢思齊》。

學道——不在前賢的有為界內,前賢做過的要懂得,更重在前賢沒有做過的事。避開舊路,開新路,不為也非不能為也。《唯道集虛》者也。

▌賈又福《天倫之樂》44x62cm

探索山水畫的高層面藝術規律,即對藝術精神與藝術語言的把握,從認識到實踐,執兩極而得其「中」,對立統一,相反相成,方為「至道」、「妙到」、「大道」。偏一端,則水火不濟,諸病生焉,於人於畫,不入品級。

▌賈又福《守望故鄉》44x62cm

具體的山水畫創作的每一個環節,其背景的精神基石,都是中庸的哲學旨奧。也即是說,凡是精神性的與物質性的兩極,動輒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精神性的高標,與物質性的高標,皆以執兩極而得其中為至上原則。性情與智慧、學養、精神性的修煉,要合於中庸,諸多作為實踐技能的艱苦奮進,也要合於中庸之道 。

——2012年《大道之行 以石觀化》引言

▌賈又福《曉風殘月》44x62cm

03.

關於「入古者深,出古者遠」

何謂入古者深,出古者遠?者,人事也,這裡非單指人也。在此,意為畢其力於一生追求的藝術事業。

▌賈又福《明月之詩》44x62cm

有人說:「入古不能太深,太深出不來了」。還有說:「看書沒用,別信理論,沒用的」。我說:「出不來是因為入的不深,太淺薄,而只畫畫不看書不可能深」。

▌賈又福《月光如水》44x62cm

深與遠,是指通過對傳統精華全方位的深入,入目三分。研究、認識與把握,既從理論到實踐的全面體悟,力行之後,在原創性方面與古人拉開大的距離。在藝術語言與藝術精神領域的探索方面,有更遠大的開拓。(在民族文脈上是相承相通的,所以,這是本質意義上的近)。情、感、識、趣、意、神、境,皆於深處求。

▌賈又福《山娃戲水》44x62cm

04.

關於「至真至難」

至真與至難二者缺一,不足以言善與美。假如真而不難,只有真性情、真感受、真認識、真意趣,但不能深化,不能以我真通物真,又沒有難能可貴的藝術手段,就可能流於任性以狂的情感發洩。

▌賈又福《穿雲破霧》44x62cm

質言之,最高尚的藝術作品,至真必至難,至難亦必至真。藝術創造的價值全部在其中了。

▌賈又福《陝北高秋》44x62cm

至難二字,何以理解、追求?杜甫的詩,能以「吐棄到人所不能吐棄為高,含茹到人所不能含茹為大,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為深」。吐棄到人所不能吐棄,沒有至真的情感行嗎?含茹、曲折到人所不能,沒有高超的藝術手段行嗎?否!在藝術生活和創作的路上跋涉,敢於想人所不能想,見人所不能見,得人所不能得,造人所不能造。不但要有至真的感情為先主,而且,還要有苦人所不能苦,練人所不能練的長期的藝術苦功為輔佐,方能有所成就。

——1987年《至真至難》

▌賈又福《自家情懷》44x62cm

05.

關於「宏觀探道,微觀探真」

所謂的宏觀探道,就是放眼大處,以「生命觀」(縱觀宇宙間,把一切都看成活躍著的生命)、「運動觀」(生命的發生、發展、變化)、「移情論」(物我以情相互滲化)去探求和把握那彌淪萬物的生命的生生不息的內在聯繫。道也(它不同於科學上純客觀的反映論,不僅是客觀規律),他是一切美的發祥地。

▌賈又福《美好童年》44x62cm

古代先賢們,「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具有「乾坤萬裡眼,時序百年心」(杜甫句)。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障礙,以「天地入胸臆,籲嗟生風雷」的氣度,縱橫吞吐,披瀝八級,去探求真善美的所在。這就是中國哲學和中國美學的統一;這就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氣魄……

▌賈又福《月出東山》44x62cm

所謂微觀探真,即從微妙處著眼,平常人往往不注意的,甚至看不見的,藝術家敏銳地捕捉到,如獲至寶般揣摩、端詳,終於從微中探到真(真髓、特質)。

▌賈又福《暖悅曦輝》44x62cm

「見微而知著」,微的價值並不小呢。顧愷之論傳神寫照強調「察微」,不獨重視「點睛之節」,他給裴凱畫像時,頰上加三毛,頓時獲得神採活現(真)的效果。

▌賈又福《山溪夕照》44x62cm

幾片默默無聲飄落的小小花瓣,常不為人傾心注目,但詩人不僅要細看,而且深思、妙悟,揭示出她(花)的心靈美:「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說是透過鴻蒙之理,堪留百代之奇。

▌賈又福《無聲之詩》44x62cm

鄭板橋最多著眼於自家小院的幾竿竹子、幾塊石頭。「不是春風,不是秋月。新篁初放,在夏月中。能驅吾暑,能豁吾胸。君子之德,大王之雄」。(板橋題畫)「十芴茅齋,一方天井,修竹數竿,石筍數尺,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詩中酒中有情,閒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石,即竹是亦愛我也」。

▌賈又福《山鄉情懷》44x62cm

但他懂「宏觀」,亦懂「微觀」,既「觀物」,亦「觀我」。得到了純真的、心靈的溝通和極其豐富的、令人滿足的精神享受。

▌賈又福《父老之念》44x62cm

06.

關於「反白為黑」

中國畫的「空白」、「空黑」,應有大道在其中的高層面內涵。「空白」與「空黑」實在可以通向無邊無盡、通向萬事萬物,通向人們永不止息的思辨精神。

▌賈又福《別開天地》44x62cm

中國畫的「空白」千年常見,「空黑」則屬發展。大面積黑甚或畫中無一點白,滿幅皆黑,或雲「反白為黑」、「黑白一義」。畫面由亮處向暗處伸延。令有隱於無中,生發開去,令人嚮往之,黑如「烏鴉入夜」,白如「雪隱鷺鷥」,精神意蘊無窮。

▌賈又福《霞光初照》44x62cm

通過畫出的引入不畫出的或畫不出的「景外之景」、「相外之象,味外之味、音外之音,或曰:不音之音,不景之景,不相之象,不味之味,此乃畫中以有用無,以無為有」。姑妄名曰:「參空」之畫「禪」。

——2000年《黑白一義》

▌賈又福《山鄉牧歌》44x62cm

07.

山水畫創作之「四境」與「五階」

《四境》

實地境界——觀察、感受、動情、寓意。概括為煉精生意。

神遇境界——「意」升華為精神,即更進一步格物、格己,不停留在膚淺之「意」上,上升為文化精神。概括為煉意凝神。

虛空境界——精神流美不固止,流向無盡無邊,心象包容虛空的境界。概括為令神向虛。

抱一境界——精神流美,總萬歸一,合於大道,和諧圓通。概括為令虛合道。

▌賈又福《雲淡風清》44x62cm

《五階》

發性情,立家風,厚學養,強國度,法無法。

總結我自身學習和創造的繪畫歷程,我給自己和我的學生們提出了「苦行探道」的長遠計劃,我自己經過了五十多年的努力,如今仍然在執著前行。仍然嚴格按照苦行的綱領,認真探索。

▌賈又福《山月初升》44x62cm

這綱領是:

發性情:

即找到自己最愛的一塊方寸之地,懷著熾熱的感情,發自內心的心性,去感受到獨特的美,去提升內心的獨特認識。

立家風:

通過艱苦實踐,探索並確立不與人同的藝術風格,追求古今中外皆未有過的藝術風貌。

厚學養:

以廣博的而不是單一的學術修養,厚積薄發,才能「致廣大,盡精微。」

強國度:

加固、加強中華民族深層文化根基,令其作品國風鮮明、透徹。

法無法:

以哲學之「無盡觀照」始終在無窮的藝術天地中求索,破除舊執和舊我,從有法到無法,無邊無際的探求。

▌賈又福《雲間牧趣》44x62cm

我將此十五字綱領,用苦心,明心,妙心,探道,法道,妙道。亦即苦行探道。

08.

警醒自身的話

鍾情一隅,許之終生,得天獨厚,志在必成。一生只做一件事。

——1979年《鍾情一隅》

▌賈又福《觀大自在》44x62cm

不執牛耳,不爭席位。

不擔虛名,不沾黑錢。

不趕風光,不湊熱鬧。

苦行、低調、寡言、

孤奮、特異、堅持、

鎮定、從容、淡泊。

——2009年《七十歲自持》

‍‍

▌賈又福《惜字如金 運筆如命》44x62cm

跋:八大山人惜墨如金,一點兩點片羽成珍。清湘石濤運筆如命,懸針垂露腕底皆寶,餘繼之,故為座佑: 惜墨如金,運筆如命。

—— 又福

文/賈又福

責編/軒軒

繪生慧語寄丹青

天地人才問圓滿 詩書畫品覓無量

——賈又福

相關焦點

  • 「賈又福專欄」第9期|首發!賈又福《靈臺妙觀》冊頁及畫語拾零
    賈又福《靈臺妙觀》44x31cm我膽敢提出「以石觀化」的藝術主張,其根源在於數十年與大山巨石的坦誠對語和精神交流賈又福《靈臺妙觀》44x31cm——這,便是我「以石觀化」之全部願望,也是我對「以石觀化」的全部寄託。
  • 「苦行探道」賈又福工作室優秀作品全國巡展【杭州站】
    賈又福《靈臺妙觀》長卷局部著名山水畫家、理論家、教育家、中央美院教授賈又福先生攜工作室學生30餘人,將於2018年4月19日至5月4日在浙江美術館舉辦「苦行探道——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師生優秀作品全國巡展(第7回)」。
  • 賈又福簡介
    在北京榮 寶齋出版社出版《賈又福談畫篇》、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賈又福山水教學體系》、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賈又福集:苦修集、懷鄉集、觀化集》。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賈又福工作室教學匯報展》、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賈又福工作室師生作品展」等。   藝術簡歷1984 年,作品《太行豐碑》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質獎;作品《太行風情》組畫獲北京市建國35周年美展榮譽獎。
  • 賈又福工作室作品青州展出 百幅山水畫作迎國慶
    開幕式現場臨海岱青州,觀山水畫作。9月29日,以「苦行探道」為主題的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工作室師生優秀作品全國巡展(第6回)在山東省青州市舉行。著名山水畫家、藝術理論家、教育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賈又福先生攜多位工作室弟子,為青州市藝術愛好者帶來百餘幅山水墨圖。
  • 「賈又福專欄」第4期|賈又福:中國畫筆墨妙論之理解與把握(附長卷...
    ▌賈又福《心底微瀾》局部對於中國畫筆墨妙論之理解與把握,在於筆筆使轉運動變化之品位高度和筆筆表現事物之難度,以及其中蘊含思辨精神之豐富程度,諸多因素,當於至真、至難、至高、求之。、意(思想感情)、理(世事滄桑變化之規律)、法(形式技巧,藝術語言)、趣(審美規律)、妙(精神遨遊直至無極)這一全過程,即是從物質表達到精神表現,從藝術語言到藝術精神的全方位鍛鍊和追求。
  • 賈又福:以心駕馭筆墨,筆墨為吾所使
    賈又福,生於1941年,是一位具有國際影響的著名畫家,同時也是美術教育家、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北京大學中國當代藝術經典大家入史研究與傳承工程」設立「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研究基金」、「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研究會」和「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工作室」。
  • 老杜,杜鳳海,中央美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指導老師
    老杜,杜鳳海,中央美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指導老師恩師賈又福先生的「觀化山水」,在中國傳統山水畫裡開宗立派,風格面貌「堅實、奇特、博大、詭譎」。觀畫山水這種強大的精神性,是前無古人的。它啟發來者,並且為後來者打開了一個無限可能的世界。
  • 無聲之詩——賈又福山水作品展最後一站將落腳廈門
    主辦:   保利藝術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研究基金、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研究會、北京大學賈又福藝術工作室   協辦:   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保利廈門藝術空間
  • 靈臺劉仁學獲「桂冠詩人,新時代詩壇大排名」第四名
    夫婦合著有《蒙幼學叢集》、《文集》、《春官詩》、《永久的懷念》、《人生格言》、《拾零》、《祭文》、《往宅風水勘吉兇》、《劉仁學、賈存梅、畫選》、《小兒常見病治療手冊》、《驗方選》、《名方醫典》、《常見病針灸理療有放點療法》、《姓名新編》、《道德玄機淺談談》、《秋吟六十春》、《健康快捷,一學就會》、《疑難、頑症新療法》、《特效方萃》、《臨症醫捷》、《疑難、常見病特放方萃》、《梅潤春秋》、《墨海風雲萃集
  • 藝術大家|賈又福:感悟大自然
    感悟大自然文/賈又福要學會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即所謂蒙養自我的浩然之氣。我強調對景寫生之前,先觀察、觀想、觀照,花一兩個小時不算什麼浪費時間。2007年5月王恪松整理賈又福1941年生,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李可染、葉淺予、李苦禪、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壽、石魯。
  • 山水畫|賈又福:寫生不能等同創作!
    關於寫生文/賈又福李可染先生是把寫生作為突破口,一反清代山水脫離生活,蒼白無生命力的因襲之病。2004年賈又福,1941年生,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李可染、葉淺予、李苦禪、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壽、石魯。
  • 賈又福:寫生應該有一種虔恭、珍惜自己藝術生命的心態
    賈又福長卷《青山問月》局部賈又福長卷《青山問月》局部寧願走一走賈又福長卷《青山問月》局部所以,7、重在精微:即注意一筆一墨的精神所在,強調刻畫中的耐人尋味,如局部的形象、質感、分量、品位等,眾妙所在。賈又福作品《青山問月》長卷
  • 畫語初心——曹文忠花鳥畫展在京新華書畫院舉辦
    畫展作者曹文忠致感謝詞  由新華書畫院、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畫語初心「畫語初心」的「心」,不僅是初心,更體現了他的文人之心、修養之心。曹文忠習畫十數年,其作品就達到了一定層次,實屬不易,未來的發展道路會很長。
  • 賈又福:我們到大自然中是來相親的
    寫生之前的觀照(之二)文/賈又福打個比方,我們到大自然中是來相親的,我看哪個山和我最有緣分。你相的那個親,它一輩子跟著你。賈又福1941年生,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理論家。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師從李可染、葉淺予、李苦禪、宗其香、何海霞、私淑潘天壽、石魯。
  • 山水畫|賈又福寫生課教學指導思想
    寫生課教學指導思想文/賈又福到生活和大自然中沉潛下去,從感情深處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在深入探索自然規律的同時,深入開掘自身的內心世界。一、開掘大自然之妙:對大自然本身進行深入地探索與研究,體悟在運行有道的天地間,萬物之生息變化,即自然之理、之趣。最大限度地打入大自然的大千世界之中,挖掘出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美來。所謂「浴天地之道,發自然精魂」,是教我們認識、尊重並自如地適應天地之道,研究並發現和認識自然的奧妙、靈機,並從中參悟、錘鍊與之相適應的表現語言,從而求其真、攝其魂。
  • 歷代華章詠靈臺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①選自牛僧孺的《玄怪錄·張佐》靈臺觀碑記歌①元·劉望之達溪之川兮,坦而平平,達溪之水兮,清而淵淵。傍出觀宇兮,翬飛而戾天。觀中之仙人兮。安期羨門。笑柏洪崖肩,蓬蓬弱水三萬裡。焉知此地兮,非閬風玄圃與芝田。我老此身無著處,願借一庵寄華顛。
  • 有新鮮感的山水畫佳作,賈又福繪《明霞》欣賞
    《明霞》是賈又福創作於2009年的作品。賈又福自從1960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一直致力於山水畫的創作和美術理論的研究。技法和理論在賈又福的從藝生涯中始終佔據著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美院學習期間,李可染等老師的言傳身教為賈又福帶來了創作方向,那就是植根於傳統,通過對景寫生開拓視野。賈又福的山水畫與同時代的畫家相比多了一種新鮮感,這種新鮮感體現在內容上、技法上、表現形式上。
  • 2018"童年畫語"杯兒童繪畫比賽啟動 讓孩子畫出「我的美麗中國」
    上海熱線訊 4月8日下午,由「童年畫語」杯兒童繪畫比賽組委會主辦、《中國兒童報》指導,東方童畫、上海特殊關愛基金會承辦的2018「童年畫語」杯繪畫比賽啟動儀式在搜狐上海分公司演播廳舉行。    相比於2017年,今年「童年畫語」杯兒童繪畫比賽重磅升級,除延續《童年畫語》紀錄片的精神外,還積極響應「中國夢」,以科學發展為指導思想,以《我的美麗中國》為創作主題,用童畫的方式,展現國家的變化,家庭的變化。
  • 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師生優秀作品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展出賈又福師生100餘件作品。賈又福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今天,面對前來祝賀的同道師友,他在致辭中說到:「這真是非常幸福的時刻!因為杭州是我多年來想往的聖地,這裡有令我欽佩的師友們。這次展覽也是一次交作業,把我和同學們平時的功課拿出來向同道匯報。這都是我發自內心的話,希望師友們坦誠地與我交流,啟發我,讓我和同學們還可以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