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談古琴文化藝術 「傳承與創新並重」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王鵬談古琴文化藝術 「傳承與創新並重」

  

  王鵬

  編者按:中國拍賣市場風起雲湧十幾年,中國書畫、瓷器玉器、青銅造型、現當代藝術、紫砂器皿等,你方唱罷我登場,輪番衝擊拍賣紀錄,成為市場追捧的對象。然而中國古琴因存世稀少,鮮有在藝術市場露臉,因而很少被市場關注。自從王世襄的舊藏唐代「大聖遺音」古琴於2011年5月22日在中國嘉德春拍上現身,並以1.15億元高價成交後,古琴就從冷門收藏一躍成為藏家追捧的熱門藏品。雖然拍賣催熱古琴收藏,但還是因為稀缺,見諸拍場少之又少。2014年底,中國嘉德2014年秋季拍賣會「案上雲煙——文房雅玩」專場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槌。其中,明憲宗御製「洛象」琴以600萬落槌,最終以690萬元成交,此 「洛象」琴 為中國音樂歷史學家、前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教授陳蕾士舊藏。另一具「明晚期 潞王制『中和』琴」是明代藩王琴的代表,以437萬元成交。

  畢竟古琴和拍場上眾多藝術品有很大不同,它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在中國歷史上流傳了3000餘年不曾中斷。現在為了與西方樂器相區別,才在「琴」的前面加了個「古」字。這樣一具千百年來中國文人所追求和清供的古琴如何讓今人讀懂?如何讓人們通過古琴虛靜高雅的外表一窺其深刻豐富的文化內涵?古琴製作大師王鵬以《琴無古今——從傳統古琴藝術到當代生活美學》為題進行了一個講座。王鵬從古琴製作、美學精神和文化傳承多個方面論及古琴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收藏價值,並於演講期間穿插演奏了《高山》、《平沙落雁》、《鷗鷺忘機》等曲目,使得講座現場生趣盎然。

  古琴藝術——「保險的博物館藝術」  

  王鵬:現為中國樂器製作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古琴協會理事。他1990年畢業於瀋陽音樂學院樂器工藝系製作專業,曾任北京民族樂器廠技術員。1996年起創辦"鈞天坊古琴工作室"。經過多年從事古琴的製作與研發工作,他被稱為當代中國最具專業水準的著名斫琴家。他設計並親斫的「無痕 \ 倚道琴」(劍式)以及「青雲 \ 創意」(蕉葉式)琴在嘉德2013秋拍中分別以300萬元和210萬元成交。王鵬先後修復了唐代名琴「九霄環佩」;宋代的「龍吟虎嘯」,以及趙孟頫和李清照等人用過的百餘張歷史名琴。他所製作的古琴還作為中國樂器的經典和國粹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雪梨歌劇院等世界著名的音樂廳演奏。奧運會開幕式古琴、歷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電影《赤壁》及《笑傲江湖》劇組等眾多的影視劇組所用的古琴都出自他之手。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相關焦點

  • 「鈞天坊」創始人王鵬:談古琴的「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
    什麼樣的古琴才能彈奏出音色純正、餘韻綿長、古樸厚重、空靈清亮的聲音呢?除了美妙的琴聲,如何才能用心感受聲音的過程?6月22日下午,"鈞天坊"創始人、當代古琴藝術家、美學空間設計師王鵬在不隱臺文化生活館為大家講述了什麼是古琴的"天地精神"與"人文情懷"。
  • 對話古琴「非遺」傳承人王鵬
    奧運會開幕式古琴、歷屆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電影《赤壁》及《笑傲江湖》劇組等眾多的影視劇組所用的古琴都出自他之手。採訪人:蘭州晨報記者李輝受訪人:中國著名斫琴師、「古琴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王鵬記者:王鵬老師。目前,「古琴製作技藝」是省級非遺項目,而我創建的古琴製作中心——「鈞天坊」是國家級非遺古琴藝術項目單位。
  • 元代古琴現身鄭州!古琴家王鵬:古琴不是附庸風雅的高大上
    6月22日下午,臻器·鈞天坊古琴展在鄭州不隱臺文化生活館開幕,著名古琴家王鵬為百餘名鄭州古琴愛好者們,開啟了一場融古今琴事、文化生活和美學藝術於一爐的古琴盛宴。王鵬是當代斫琴與演奏兼善的古琴藝術家、美學空間設計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當天,在輕撫琴弦的餘音中,王鵬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專訪。
  • 王鵬和他的古琴傳奇
    身穿白袍的琴者悠然地演奏著一張名為「太古遺音」的古琴。現場十多萬人靜靜聆聽著那一聲又一聲的琴弦波動。散音清亮,按音悠揚,吟揉綽注間,似有清風拂過山崗,又有飛瀑直衝而下,瞬間的恍惚,仿佛洞穿了時空,置身宇宙天地之間。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相傳由神話時代中國人的祖先伏羲創製,歷經5000多年的傳承,是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最有代表性的具象表達。
  • 「非遺時光」瑤琴一曲覓知音 王鵬和他的古琴「夢工廠」
    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宣布,中國古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2006年,古琴藝術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王鵬是古琴藝術的代表性傳承人。傳承文化 尋覓知音本真性傳承和融會貫通的創新,是王鵬斫琴的重要特點。王鵬在遵照古法制琴的基礎上,更注重有根基的創新。他根據清代《五知齋琴譜》等古籍中記載的51種古琴樣式,重新整理定型了30多種古琴經典傳統式樣。
  • 古琴家王鵬:古琴不是附庸風雅的高大上
    6月22日下午,臻器·鈞天坊古琴展在鄭州不隱臺文化生活館開幕,著名古琴家王鵬為百餘名鄭州古琴愛好者,開啟了一場融古今琴事、文化生活和美學藝術於一爐的古琴盛宴。王鵬是當代斫琴與演奏兼善的古琴藝術家、美學空間設計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當天,在輕撫琴弦的餘音中,王鵬(上圖)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的專訪。
  • 當代著名古琴藝術家王鵬來榕開講座,倡導文人生活美學和文化修行
    據了解,9月7日至9月12日,鈞天坊、鈞天南薰共同主辦的「臻器——古琴藝術文化周」在福州鈞天南薰琴院舉行。活動期間,穿插舉辦名師講座、古琴品鑑會、音樂會等多種形式,向市民普及古琴文化的淵源、古琴的構造,古琴的技法等。王鵬應邀來榕開講,是本次古琴藝術文化周的重頭戲。
  • 培根鑄魂 文化自信 知行合一 傳承創新 ——古琴文化傳承與創新...
    、海澱區非遺展示中心(北館)承辦,北京樂器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天津七弦琴院協辦的"古琴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暨東方雅樂音樂會"成功舉辦。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創作出精品、優質文化藝術作品。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守正創新,知行合一。行穩方能致遠,靜水才能流深。
  • 古琴與當代元素的碰撞 ——訪斫琴家王鵬
    說起斫琴,恐怕沒有人不知道古琴製作師王鵬。因為那張琴,正是出自王鵬之手。我們本也是抱著採訪斫琴家的態度前去鈞天坊,卻看到了另一個對傳統生活和當代藝術都抱有極大熱情的設計師王鵬。  從生活美學到文化修行 2012年,王鵬提出「生活美學」的概念,希望不只是把古琴當作樂器,而是以古琴為中心建立立體的生活方式,將古琴與當代藝術和生活相結合,打通傳統文化與當代生活之間的關係,建構出古今「無痕」的生活體驗。
  • 保護非遺在行動——古琴一曲覓知音
    3000年後的今天,王鵬用自己親手斫制的琴,繼續尋覓著知音,將這門古老的手藝及技藝傳承下去。傳承文化 尋覓知音本真性傳承和融會貫通的創新,是王鵬斫琴的重要特點。王鵬在遵照古法制琴的基礎上,更注重有根基的創新。
  •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王鵬在珠開講 展示元代老琴 講解古琴故事
    27日下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傳承人王鵬來到珠海華發商都閱潮書店,展示一張約有700年歷史的元代古琴,為珠海市民講解古琴的技藝和故事。就在不久前,5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王鵬為名單上的古琴藝術傳承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第一個節目:長長的中華水墨畫卷中,一席古琴彈頌。而登上奧運會開幕式的這張古琴,便是出自斫琴大師王鵬之手。
  • 第三屆「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頒獎典禮在北京鈞天坊古琴基地圓滿...
    2019年4月20日晚,第3屆「平湖杯」古琴藝術展演頒獎典禮於北京鈞天坊古琴基地隆重舉行。典禮邀請國家級古琴非遺傳承人、國際古琴學會榮譽會長李祥霆等本屆評委及合作方出席,回顧、總結了本次活動的創新成績及展演成果,並為各獎項的獲得者頒獎。
  • 古琴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暨東方雅樂音樂會成功舉辦
    、海澱區非遺展示中心(北館)承辦,北京樂器學會古琴學術委員會、天津七弦琴院協辦的"古琴文化傳承與創新研討會暨東方雅樂音樂會"成功舉辦。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要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創作出精品、優質文化藝術作品。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守正創新,知行合一。行穩方能致遠,靜水才能流深。
  • 傳承古琴藝術,弘揚傳統文化
    邱軍同志是贛劇藝術傳承發展中心的薩克斯獨奏演員,在薩克斯專業上有著很好的成績。作為同是音樂人的邱軍同志表示:「古琴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為能更好的發展閩派古琴,促進古琴事業的繁榮,一定會不遺餘力地開展這項工作」。閩派古琴,原稱「浦城派」,為中國古琴四大流派之一,創始人祝鳳喈,字桐君,浦城人。
  • 樂器文化:古琴的文化與藝術,是需要我們來傳承的
    2003年11月7日,古琴藝術和古琴製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成為公認的人類共同的重要精神財富,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古琴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將古琴文化列入了重點的保護和傳承範圍。
  • 再現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太古遺音 大師王鵬現身華為視頻·DigiX藝視界
    而古琴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撥弦樂器,其琴身發展,本就是歷朝歷代更迭的產物,文化傳承的價值自然不容分說。加之豐富的彈奏技巧和獨特的音色表現,使得古琴藝術博大精深。還記得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巨幅「中華畫卷」嗎?隨著亙古的器音響起,幾千年的中華文明躍然於「紙上」,震撼非凡。
  • 鈞天坊創始人王鵬:古琴界正面臨黑白交界局面
    但是現在我成了一個企業家,做了很多其他的工作,這是因為古琴現在正處於黑天與白天交界的局面,再加把勁兒天就亮了。」昨天,鈞天坊的創始人、北京市古琴非遺傳承人王鵬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保護非遺不能僅僅讓它存在於博物館中,而要使它變成當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與西洋樂曲合作求創新  12月6日,鈞天琴社最新一期的古琴研習班開班。
  • 青年如何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結合,大眾與品質並重
    文|叨叨改革開放正步履不停地進行著,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文化傳承是我們在前進的路上不容忽視的問題。而文化的傳承,需要藉助一定的載體,我認為,要想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則必須使得文化載體傳承與創新結合,大眾與品質並重。
  • 太廟舉辦敦煌藝術展:王鵬古琴伴奏 王冬齡即興「亂書」
    原標題:太廟舉辦敦煌藝術展:王鵬古琴伴奏 王冬齡即興「亂書」   原標題:穿越敦煌傾聽文明的迴響 策展人範迪安告訴記者,本次展覽不僅有藝術大師的臨摹作品,而且還有不少是當代藝術家的創作,「包括國畫、油畫、裝置、剪紙、音樂等,將不同類型的作品同臺並置,以期進一步提示豐厚的傳統文化資源對今日藝術創造的啟發和支持」。本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16日。
  • 【雅昌專稿】王鵬:當代「竹裡館」中的山水有清音
    策展人智吉(佘文濤)力圖通過文化學者於丹、古琴藝術家王鵬、藝術策展人賈廷峰、設計家梁建國、設計家呂永中、文學家祝勇、傳統文化推動者李亞鵬、文化學者田家青、禪修者、畫家王子璇等九位當代生活藝術家與九位古代文人墨客的跨時空對話,與大家一起探討當代中國人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如何結合現代的生活方式,使中國傳統文化當代化的同時,獲得安頓身心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