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朋友拿了餅普洱熟茶來,小心翼翼的從密封袋裡取出來,我們湊上去一看,外面的棉紙包裝已經破損,上面被蟲子蛀了好多小洞。看上去確實很有年份了。輕輕打開棉紙,裡面的茶葉倒是完好無損,顏色黑褐油潤,聞上去也有自然的陳香。有個朋友調侃說,這是有多麼燒包啊,這麼好的茶咋就不知道珍惜愣是讓蟲子咬了。茶還能喝嗎?
其實,這種情況在普洱茶特別是上了年份的老茶當中是很常見的,這就是被「茶蟲」蛀咬的現象。準確的來說茶蟲其實分兩種,第一種,就是把棉紙蛀出蟲眼的白色小蟲,很多專業茶人把這種專吃茶葉棉紙而不吃茶葉的小白蟲更貼切的叫做「紙蟲」。這是好的普洱茶回潮的常見現象。 因為紙蟲只吃外包裝的棉紙,所以對普洱茶的品質也沒有太大的影響,我們可以用毛刷將茶葉輕輕掃乾淨,然後放在通風乾燥的適當晾幾天就可以放心品飲了,如果需要繼續存放,可以清掃之後換包裝袋或者放到茶罐裡繼續存儲。但是斑駁的蟲眼也會多多少少影響茶餅的銷售,所以各位存茶的茶友們,還是要做好茶餅的存放工作,選擇通風乾燥無異味的環境。
而第二種,就是茶餅裡面的黑色小蟲,它們專門吃茶葉。如果您在茶餅裡發現了這類黑色茶蟲,千萬不要冒然把茶丟棄,因為這種小茶蟲往往出現在品質優良的茶葉中,它們生命周期很短暫,基本上都在普洱茶中度過一生,死亡後也會融合在茶葉之中,也自然成為了茶的一部分。
雖然一直喝普洱茶,但是我還真的沒有見過茶蟲是什麼樣子的,今天也算跟著朋友長了經驗。朋友說,絕大多數普洱茶的外包裝都用了竹筍的皮殼,把茶綑紮成7餅一提。而在2006年之前,將茶葉包裝成件的多半使用竹簍。筍殼以及竹簍都是竹製品,是用水煮來處理的,少量用火烤,這種處理方式很難將蟲卵徹底殺滅,就容易產生紙蟲。而茶蟲的生長是需要很高的溼度的,在存儲茶葉的過程中,溼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茶蟲便會出現並且繁殖,但是當溼度下降,茶蟲的生存環境不適合,便會自然消失於茶葉之中難以發現。但是這種茶蟲不會給茶葉帶來負面的影響,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茶葉的陳化,和茶融為一體後飲用時對人體是有益的。有些資深茶友還把茶蟲看作是鑑定陳年老茶的標準之一。而我們今天看到的這餅茶,蟲眼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更加能證明了這是上了年份的老茶。
其實,作為一個茶葉愛好者,真的覺得喝茶是為了更健康更養生,品飲的過程也是為了身心的愉悅,對於茶蟲的出現,我們只要了解它們並不會影響茶葉品質,安然的接受就可以了,不要盲目的去尋求有茶蟲的老茶,並以此作為判斷是否老茶的標準。對於自己珍藏的好茶,只要正常的存儲環境等待時間將它們悄悄轉化就好。喝茶、存茶都要理性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