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是一部什麼樣的史書
中國航空報訊:首先要明確下「二十四史」與正史的關係,正史之名,最早見於南朝梁阮孝續的《正史削繁》,該書作為史部類目始於《隋書·經籍志》。《隋志》史部分為十三類,第一類著錄紀傳體史籍,用「正史」作為類目。
-
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古籍善本(上)
《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古籍善本(上)》是深圳博物館編寫的繼經部類善本之後的史部類善本圖錄(上冊),大體涵蓋正史類、編年類和紀事本末類史書的古籍善本。收入了館藏古籍史部善本七十五部。圖錄甄選了六十八件史部古籍,其中元刻本《資治通鑑》、明洪武三年內府刻本《元史》、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欽定二十四史》、清《竹書紀年辨證》稿本(上海涵芬樓原存善本)、明成化九年內府刻本《資治通鑑綱目》等均為元代佳槧、明清善本。古籍善本是珍貴文物,不能隨意翻閱,但通過古籍圖錄,則可以讓人們認識它、了解它,為進一步去閱讀和研究創造條件。
-
古籍的部類-史部(上)
《七略》裡史部的書沒有單獨作為一類。從《漢書·藝文志》裡可以看到,當時史書被認為是《春秋》的支流。司馬遷的《史記》、馮商的《續史記》都列在春秋家內。史部書放在經部之後子部之前,這是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的正統觀念的。自從儒家思想被封建統治者定為正統思想後,史書,特別是正史,裡面記錄了帝王將相的事跡,統治者可以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所以把它緊接在經書後面了。古代的史部和今天說的歷史書籍不盡相同。它除了史書外,還包括敘述典章制度和地理方面的書籍。
-
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古籍善本(上)
《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古籍善本(上)》是深圳博物館編寫的繼經部類善本之後的史部類善本圖錄(上冊圖錄甄選了六十八件史部古籍,其中元刻本《資治通鑑》、明洪武三年內府刻本《元史》、清乾隆四年武英殿本《欽定二十四史》、清《竹書紀年辨證》稿本(上海涵芬樓原存善本)、明成化九年內府刻本《資治通鑑綱目》等均為元代佳槧、明清善本。古籍善本是珍貴文物,不能隨意翻閱,但通過古籍圖錄,則可以讓人們認識它、了解它,為進一步去閱讀和研究創造條件。
-
中華書局這十套好書值得關注
2、點校本二十四史、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點校本二十四史,為繁體豎排版,是建國後出版的第一套點校本二十四史,也是上世紀最權威的史部著作,其中「前四史」及《新五代史》等五種有古注。6、中國史學基本典籍叢書此套書為「二十四史」之外比較重要的史學著作,有官修史書如《唐六典》等,有私修史書如《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主要為繁體豎排平裝本,唯有《世本八種》《通典》為精裝,裝幀也與其它格格不入。
-
《二十四史》的前世今生
十年後,中華書局用「聚珍仿宋版」校印的《四部備要》大型古籍整理叢書,早已風行大江南北,備受讀者喜愛。《四部備要》中的「史部」,已經陸續以「武英殿版」《二十四史》為底本,校印發售多部。就在《四部備要》熱銷之際,1930年11月,也就是在商務印書館正式發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預約樣本》之後八個月,中華書局趁熱打鐵,也迅即發布《聚珍仿宋版二十四史樣本》,開始公開預約發售。
-
中華典籍:史部之舊五代史
北宋時期,新、舊《五代史》並行,南宋中葉後舊史影響漸微,元明之時舊史已不行於世。今本系清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時,由邵晉涵等自《永樂大典》中輯錄,並以《冊府元龜》、《太平御覽》、《通鑑考異》、《五代會要》、《契丹志》等書作補充,同時還輯錄其他數十種典籍作考異附註,儘量按原書篇目編排而成。輯本大致恢復了《舊五代史》原貌,但凡遇清朝避忌,多有竄改。
-
中華典籍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基礎
原標題:中華典籍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基礎 核心閱讀 中華典籍浩如煙海,是全世界最為綿長悠久、最為龐雜浩大的文化傳承,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國人根本,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基因。因此,對於中華典籍的整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可以說,這是關乎民族文化命脈延續的一件大事。
-
古籍的部類-史部(下)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古籍的部類,其中一個就是很重要的史部。相信大家都了解的不多把,下面跟著我一起往下看,我想這絕對是個給自己大腦充電的好機會。二十四史從編寫的情況看,可以分為「私修」和 「官修」兩類。私修的史書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等,他們的作者是誰,非常清楚。
-
魯迅與《百衲本二十四史》
《四部叢刊》中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在魯迅學術思想發展中的地位就值得注意。 一 清代的乾隆皇帝將歷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定名為「二十四史」,全書3249卷,約四千萬字。這些史書由官方修撰,以大致統一的紀傳體編寫,歷朝視之為正統史書,故又稱「正史」。
-
點校本 二十四史珍藏版 入藏國圖
本報訊(記者 張知依)19日下午,點校本二十四史國慶七十周年紀念珍藏版捐贈入藏國家圖書館儀式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此外,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此次捐贈入藏儀式,中華書局特挑選出第110號、第1909號,贈予國家圖書館,為國家圖書館建館110周年慶生。
-
中華書局徐俊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
號館,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進行主題為「國史是怎樣煉成的------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的演講。在1號館的中國出版集團第一公共活動區,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進行了一場主題為「國史是怎樣煉成的------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的演講。2006年起,中華書局開始著手規劃點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訂工作,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全程參與了二十四史修訂本的組織與出版工作,他認為,由於現在的學術積累和便利條件,在程序保證質量的原則下,相對上一次的點校本,修訂本的質量會有顯著的提高。
-
點校本二十四史之《金史》《梁書》修訂本面世
作為包括《史記》《漢書》等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二十四史」是中國人普遍熟悉的典籍。乾隆時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當時是標準本,但有不足之處。近代商務印書館搜求各時代的善本,編成「百衲本二十四史」。
-
國慶珍藏版點校本「二十四史」入藏國家圖書館
2019年9月19日下午,點校本「二十四史」國慶七十周年紀念珍藏版捐贈入藏國家圖書館儀式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中國擁有近4000年連貫、完整的歷史記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紀傳體正史。
-
揭秘「點校本二十四史」出版往事:歷時20年完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0日電(記者 上官雲)「二十四史」是許多中國人都熟悉的典籍,這是中國古代24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包括《史記》、《漢書》等,涵蓋經濟、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內容。19日,點校本「二十四史」國慶七十周年紀念珍藏版捐贈入藏國家圖書館儀式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儀式結束後,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講述了「點校本二十四史」出版背後的一些故事。本次捐贈儀式現場。中華書局供圖。在史學界,「二十四史」的地位毋庸置疑。
-
中華書局徐俊講述二十四史修訂的幕後故事
海峽之聲網1月14日北京訊(記者仇秀莉)近日,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以「國史是怎樣煉成的--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為題進行了一場講座,同大家分享了作為我國國史的"二十四史"修訂的幕後故事。 徐俊先生介紹說,之前,"二十四史"流傳版本主要有"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商務印書館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中華書局聚珍仿宋排印本二十四史"。1958年,經毛主席指示,周總理親自安排,中華書局組織全國百餘位文史專家,歷時20年完成了"二十四史"點校本。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被公認為當前最好的整理本,成為海內外學術界最權威、最通行的版本,是代表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最高成就的標誌性成果。
-
中華文化瑰寶之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
「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古籍 善本展(下)」展出
快來深圳博物館看難能一見的史部古籍善本。「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古籍善本展(下)」自即日起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展出,展覽將持續至12月6日。此次展覽甄選史部古籍124部(套), 本次展覽承接「傳承之道——深圳博物館藏史部古籍善本展(上)」的餘緒,甄選史部古籍124部(套),側重史部中別史、雜史、史鈔、史論、地理、典章律令、書目類、金石碑刻類等著作的展示,以「名山事業」「禹貢河山」「百代典章」「藝文見存」「金石耀古」五個單元,分門別類介紹中國古代史部古籍的相關知識。
-
薪火相傳的敦煌史部文獻整理研究
鑑於上述情況,按比較合理的分類體系重新編排,編纂一部集大成的敦煌文獻總集,做成像標點本「二十四史」那樣的「定本」,幫助讀者衝破敦煌寫卷的束縛和限制,使其不再受殘卷、俗字、訛字等情況的困擾,為其創造更好的研究條件和文本保障,使敦煌文獻成為各個學科都可以使用的材料,是敦煌文獻整理研究者的殷切心願。
-
點校本二十四史國慶七十周年紀念珍藏版捐贈入藏國家圖書館儀式在...
2019年9月19日下午,點校本二十四史國慶七十周年紀念珍藏版捐贈入藏國家圖書館儀式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郭義強,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陳永剛,著名藏書家韋力,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國家典籍博物館館長饒權,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副主任張志清,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中華書局副總編輯張繼海參加了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