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瑰寶之二十四史

2020-12-21 蛻變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不是一部史書,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正史的合計是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的由來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是研究中國歷史的唯一正規記載。當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以後,「正史」一稱就被「二十四史」所專有,取得了「正統」史書的地位。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列傳》)

譯文;鳥將要死的時候,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將要死的時候,他的話也是善良的。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後漢書·楊震傳》)

譯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譯文;(人生一世,無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為利而來;天下攘攘,都是為利而往。

高祖 24人

廟號高祖一般都是開國君主(包括子孫追封的):

魏高祖曹丕(《資治通鑑》誤作為世祖) 晉高祖司馬懿

漢趙高祖劉淵(後改為太祖) 後趙高祖石勒 、前涼高祖張寔 、前燕高祖慕容廆、 前秦高祖苻健、 後秦高祖姚興 、西秦高祖乞伏乾歸、

劉宋高祖劉裕、 南梁高祖蕭衍 、北魏高祖元宏 、北齊高祖高歡(原為太祖) 、南陳高祖陳霸先、 北周高祖宇文邕;

隋高祖楊堅、 唐高祖李淵、 前蜀高祖王建 、南吳高祖楊隆演 、南漢高祖劉龑、 後蜀高祖孟知祥 、後晉高祖石敬瑭 、後漢高祖劉知遠 、陳漢高祖陳友諒;

傷心楚漢之項羽篇:奈若何(6)主筆:江湖閒樂生

項羽的手下來了一匹真正的千裡馬韓信,可惜,眼高於頂的項羽死活看不見,後來看見了也不要,因為在他的眼裡,烏騅才是真正的千裡馬,韓信再有才,也是一個胯夫,一萬個胯夫,也比不過一匹烏騅。

為什麼會這樣想,項羽自有他的一套理論:烏騅與韓信都能幫他打天下,但烏騅只給他一個人騎,而韓信卻是連淮陰街頭一個小混混都能騎的"胯夫"--如此"破鞋",倒貼給他穿都不要!

奇怪的理論,奇怪的邏輯。

由此可見,項羽是一個有著"人格潔癖"的人,他要是喜歡一個人,就喜歡他到極點;討厭一個人,也討厭他到極點;萬一他喜歡的人被他討厭的人給害了,那將發生非常可怕的事情,項羽會立刻發瘋、發飆、變態,做出不可理喻的狂暴舉動,簡直就像世上最任性的熊孩子。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包括有: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1、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史記》

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史記》

3、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史記》

4、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史記》

5、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記》

6、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7、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史記》

8、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危於無形。《史記》

9、道高益安,勢高益危。《史記》

10、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漢書》

憶中國「二十四史」的名稱: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

《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魏書》

《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北史》

《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

為國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質後文。--《宋書·江夷傳》

治理國家的道理是給民以食物不如給民以信義,做人首先要講誠信,才可以飾之以文。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穫。

相關焦點

  • 《魯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版出版 再續中華文化之命脈
    中央編譯出版社總編輯劉明清表示出版人的最高使命就是弘揚和承繼中華文化,這套正史就是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央編譯出版社投巨資出版此書正是踐行此種理念。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黃喬生介紹了《魯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策劃的經過、此套書的價值。   第二階段學術研討會由黃喬生主持。
  • 中華文化瑰寶之四大石窟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多數都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以保存對全世界人類都具有傑出普遍性價值的自然或文化處所為目的
  • 二十四史全譯
    全譯本  《二十四史全譯》將紀、傳、志、表全部翻譯,內容不加刪減。編委會還組織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專家,對二十四史中佔百分之二十的志書(制度史)如:天文志、五行志、歷律志、禮樂志、輿服志、刑罰志、食貨志等全部作了整理和翻譯。這些艱深的制度史的系統整理和翻譯,尤其具有文化價值。
  • 萬旭:太極拳是中華瑰寶 將推動中華文化走向國際
    河南省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萬旭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12月18日上午,河南省體育局局長萬旭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昨天太極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喜訊傳來我很激動,這對河南、對中國都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 中華書局徐俊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
    號館,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進行主題為「國史是怎樣煉成的------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的演講。在1號館的中國出版集團第一公共活動區,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進行了一場主題為「國史是怎樣煉成的------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的演講。2006年起,中華書局開始著手規劃點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訂工作,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全程參與了二十四史修訂本的組織與出版工作,他認為,由於現在的學術積累和便利條件,在程序保證質量的原則下,相對上一次的點校本,修訂本的質量會有顯著的提高。
  • 中華文化瑰寶——上古三大奇書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上古、乃至更早的時期,中華文化便開始流傳,雖然幾次面臨消亡的危險,但還是堅挺流傳下來了,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值得驕傲的事情。中華文化的瑰寶,少有人知,在這裡,我們從上古文化中的三大奇書談起,一起來見證一下我們中華文化的魅力。
  • 中華書局徐俊講述二十四史修訂的幕後故事
    海峽之聲網1月14日北京訊(記者仇秀莉)近日,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以「國史是怎樣煉成的--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為題進行了一場講座,同大家分享了作為我國國史的"二十四史"修訂的幕後故事。  徐俊先生介紹說,之前,"二十四史"流傳版本主要有"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商務印書館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中華書局聚珍仿宋排印本二十四史"。1958年,經毛主席指示,周總理親自安排,中華書局組織全國百餘位文史專家,歷時20年完成了"二十四史"點校本。中華書局點校本"二十四史"被公認為當前最好的整理本,成為海內外學術界最權威、最通行的版本,是代表新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事業最高成就的標誌性成果。
  • 中華典籍:史部之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 2020超星中華傳統文化之文學瑰寶課後作業答案-查詢
    2020超星中華傳統文化之文學瑰寶課後作業答案-查詢,與希臘悲劇和希臘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1936年11月2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倫敦郊外的亞歷山大宮,播出了一場規模盛大的歌舞,標誌著世界上場電影正式開播。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別,也是為寶貴的一點就是,人類就是利用它,創造了地球上的文明。
  •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中醫主張辨證施治。有一句話說毒蛇出沒的地方,方圓多少裡之內必有與蛇毒相剋的植物。中藥便是根據此原理,根據中藥的藥理和藥性,分別入房。通過煎 熬 燻 蒸,把藥材中的精華透到湯裡。相傳神農嘗百草時,經常用茶葉作為解毒的。
  • 《趣說二十四史》第1集:關於「二十四史」
    ,是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集中體現,是人類社會罕見的智慧寶藏,也是我國人民引以為豪的文化遺產。《二十四史》記載了我國自上古洪荒時代至明代數千年的歷史,展示了數十個王朝的興衰變遷,是研究中國歷史最權威的史料,也是考察我國周邊國家歷史的珍貴資料,堪稱「中華文明的百科全書」。由於其內容的博大精深,《二十四史》不僅為研究歷史之人所必讀,而且被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科學家、企業家奉為治國安邦、運籌帷幄、推陳出新、建功立業的寶典,也被有識之士視為修身治家、安身立命、為人處世的明鏡。
  • 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版權糾紛案落定 中華書局勝訴
    近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了涉及「新中國最大的古籍整理工程」——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版權糾紛一案。  原告中華書局訴稱其在1958年到1978年之間,調集全國百餘位文史專家,在原告主持下投入巨大成本對從《史記》到《明史》的二十四種紀傳體正史以及《清史稿》進行了全面的整理並陸續出版。
  • 中華瑰寶的全方位國際合作
    ,增強中華瑰寶在2020年的國際發展。中華瑰寶將延續2019年的國際合作在原有合作的基礎上,完成與各國在2020-2021年的合作計劃,將中華瑰寶的發展輻射到全球。可以說,雙方的合作對於促進國外藝術品回流、構建全球文化藝術產品集散中心具有重要作用。中華瑰寶項目是由新亞太基金會打造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全球藝術文化旅遊生態系統,該項目以藝術金融為手段、以區塊鏈為應用場景,致力打造全域生態系統。
  • 北京圖書訂貨會開幕 中華書局「二十四史」修訂本今年將再出三史
    據統計,此次訂貨會期間舉辦的文化和新書推介活動達到180多場(次)。在訂貨會的首日活動上,中華書局總經理徐俊以「國史是怎樣煉成的——漫談二十四史修訂工程」為題進行了一場講座,為讀者分享了作為我國國史的「二十四史」修訂的幕後故事。徐俊介紹說,之前,「二十四史」流傳版本主要有「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商務印書館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中華書局聚珍仿宋排印本二十四史」。
  • 《二十四史》的前世今生
    二十四史總共3249卷,約有4000萬字。它記敘的時間,從第一部《史記》記敘傳說中的黃帝起,到最後一部《明史》記敘到明崇禎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後歷時4000多年,用統一的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二十四史的內容非常豐富,記載了歷代經濟、政治、文化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事跡。
  • 魯迅與《百衲本二十四史》
    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影印出版《魯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既是以新技術保存古籍善本的舉措,同時也是對魯迅文化遺產的弘揚。  現存魯迅藏書共四千餘種、一萬四千餘冊。《四部叢刊》中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在魯迅學術思想發展中的地位就值得注意。   一   清代的乾隆皇帝將歷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定名為「二十四史」,全書3249卷,約四千萬字。這些史書由官方修撰,以大致統一的紀傳體編寫,歷朝視之為正統史書,故又稱「正史」。
  • 海外文物回流之中華瑰寶的國際視野布局
    中意兩國將以此次文物返還為起點,藉助「一帶一路」的寬廣平臺,加強對話協商、政策協調、執法協助,在文化遺產保護的各領域開展全方位、多維度的合作,以文化遺產的獨特力量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大潮,以古老文明的深厚智慧協力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 讀史書,認準官方蓋章的「二十四史」
    原創 戈多 中華書局1912 來自專輯大促值得買的中華鎮宅好書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的統稱,記述的範圍,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明末崇禎皇帝,展現了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思想文化、社會風俗等各方面的內容。
  • 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史書《二十四史全譯》全書近億字共分88冊
    《二十四史》由《史記》開篇到《明史》壓軸,計約三千二百五十餘卷,四千七百二十萬字,系統記述了從中華始祖皇帝(公元前二十六世紀)起始至清兵入關、明朝滅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從公元前104年司馬遷撰著《太史公書》(即《史記》),到1784年《二十四史》集典完成,歷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其著期之長、涵蓋之廣、跨度之大、銜接之密、行筆之精、工程之巨、空前絕後。放眼世界列國,如此恢弘巨典,絕無僅有,堪稱人類共同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二十四史》以帝王紀傳為綱,貫穿歷史事件,輔以[表]連接時空、人物,用[志]補以典章制度與天文曆法等內容,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了中國歷史的全貌。
  • 魯迅藏《二十四史》影印出版
    魯迅所藏百衲本《二十四史》之《史記》 湯一介說,現在中央編譯出版社推出魯迅藏百衲本《二十四史》,有著雙重意義:其一,學者可以較易得到中國歷史文化中最有價值的影印善本;其二,讀者可以由此了解魯迅對中國傳統歷史文化的理解。   「魯迅起意購買《二十四史》大約在1929年。據魯迅日記記載,當年12月26日,『寄中華書局信,索《二十四史》樣本』,但他最終選擇了商務印書館的百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