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生前遺囑說了什麼 曾經的經典不僅讓人感嘆

2020-12-21 伊秀女性網

瓊瑤是我國當代的知名作家,亦是編劇和影視製作人。她創作的小說成為了一代人心目中的經典。其作品多為言情小說,主人公的愛恨情仇的強烈,緊緊牽動著人們的心弦,人們更賦予其「言情教母」之稱。而其許多作品都已被改編成影視劇搬上銀幕,最令現代人耳熟能詳的應該是《還珠格格》系列了,該劇的收視率甚至創造了自中國電視劇有數據統計後的收視紀錄,成為了一代經典。而後的《新還珠格格》的收視率雖說未超過此前的版本,但也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而在更早的歷史中,瓊瑤多部作品改編的電影也成了一代經典。林青霞主演的《月朦朧鳥朦朧》、歸亞蕾主演的《煙雨濛濛》等都勾起著人們的回憶,引發著人們的「同病相憐」或為主人公唏噓之感。她的作品中,不論是端莊的閨秀還是天真的少女,都有著強烈的代表性。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對於瓊瑤的稱呼已經從瓊瑤阿姨變成了瓊瑤奶奶,已經79歲高齡的瓊瑤也將不如耄耋之年。這個年齡對於現代人來說已經比較普遍,但3月12日,瓊瑤發表的一封信卻再度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將人們的思緒似乎又帶回了曾經的瓊瑤時代,感受到一代「言情教母」真的已經老去。這封信更像是一個「生前遺囑」,是對她身後事的交代,要求其兒子及兒媳在其病重時不要搶救,並一切從簡,希望他們不要以「愛」的名義來綁住她的身軀,使其變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老人。【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

相關焦點

  • 瓊瑤一篇「生前遺囑」 炸出多少人對死亡的一無所知
    即將進入耄耋之年、身體也依舊健康的瓊瑤,前幾天在臉書上寫下了「生前遺囑」,以公開信的形式,預先向兒子、兒媳表達了「尊嚴死」的意願。   瓊瑤在信裡表達了不能如願「美好告別」的擔憂:「雖然中維一再說……會全部遵照我的願望去做。
  • 丈夫生前限制妻子嫁人的遺囑是否有效
    自古以來都有死者為大的說法,一般死者生前的遺願親人都會想方設法滿足他,更不用說死者所立的遺囑了。可是如果從法律上講,死者生前所立遺囑是否能為有效遺囑呢?是否都會被法院所支持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個曾經遇到的案例:張某與蔡某系夫妻關係兩人並未生育子女。張某生前有個人財產3間平房,為了防止房子落入他人之手,張某在生前就立下遺囑「3間平房歸妻子蔡某所有,但是如果蔡某嫁人還房屋歸張某侄子張甲所有」。張某死後,蔡某便與他人登記結婚,並住在張某生前所留下的3間房屋內。
  • 瓊瑤寫生前遺囑 如何讓生命優雅地跨越終點
    即將進入耄耋之年、身體也依舊健康的瓊瑤阿姨,前幾天寫下了「生前遺囑」,以公開信的形式,表達了「尊嚴死」的意願。她甚至以「大不孝」的名義向兒子、兒媳「施壓」,只為保證自己「自然死亡」的「權利」。  一封公開信激起千重浪。有人說瓊瑤阿姨矯情,有人則贊她豁達的生死觀。
  • 男子生前以明礬蘸水寫「白紙遺囑」 司法鑑定破譯
    嫂子以大哥唯一繼承人的身份起訴兄弟,稱自家臨街的兩間鋪面是丈夫生前修建並使用至今,但被兄弟登記在自己名下,一紙訴狀將兄弟告上法庭,請求確認兩間鋪面的產權屬自己所有。不料,兄弟拿出一份神秘的「白紙遺囑」,稱是大哥生前所寫,已明確將鋪面送給了他。  爭論焦點集中在這份「白紙遺囑」上。然而,這份遺囑乍一看就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字跡。
  • 招行率先設立「生前遺囑」
    【財新網】(記者 吳紅毓然)招商銀行(600036.SH/03968.HK)12月24日晚公告,董事會批准並籤署了招商銀行2013 年度「生前遺囑」及未來與之相關的年度更新文件。這是「生前遺囑」這一概念和制度,第一次進入中國銀行業治理的實踐。
  • 男子生前用明礬蘸水寫"白紙遺囑" 司法破譯(圖)
    嫂子以大哥唯一繼承人的身份起訴兄弟,稱自家臨街的兩間鋪面是丈夫生前修建並使用至今,但被兄弟登記在自己名下,一紙訴狀將兄弟告上法庭,請求確認兩間鋪面的產權屬自己所有。不料,兄弟拿出一份神秘的「白紙遺囑」,稱是大哥生前所寫,已明確將鋪面送給了他。爭論焦點集中在這份「白紙遺囑」上。然而,這份遺囑乍一看就是一張白紙,沒有任何字跡。
  • 生前遺囑系列——代書遺囑
    代書遺囑應由兩名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註明年月日,並由代書人、其他在場見證人和遺囑人在代書遺囑上簽名。見證人必須是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沒有利害關係的人。舉例而言,如若老人立遺囑給後輩,其兒孫等人不能作為見證人。陳某夫婦共生育有兩子,一個女兒,即大兒子陳甲、小兒子陳乙、女兒陳丙。
  • 瓊瑤一篇「生前遺囑」讓我們重新認識「尊嚴死」
    最近, 79歲的臺灣作家瓊瑤發表了一篇長文,向自己的家人交代身後事。傳達了讓她自然死亡、不要搶救、臨終有尊嚴的意思。「安樂死」很多人熟悉,「尊嚴死」則比較陌生。如果有人真如瓊瑤要求的這樣「不搶救」,估計「不孝」「不善」的罵名也將成為其家人心裡半輩子的陰翳。然而,親歷過幾次親友的離世,有些想法,終究像旋在風中的秋葉,無法落下。    想起小時候常去的老家城西的那條小路,落日下垂,路邊肆意堆放的建築垃圾泛出黃色的委頓。我踢著石子來到某處破落的樓板廠,姑爺爺必然在院子裡酒意正酣。姑爺爺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嗜酒如命。
  • 「投我以木瓜,報之於瓊瑤」《詩經》的原意是什麼?什麼是瓊瑤?
    儘管這是前的一段文字,古往今來因其簡單的易懂及其豐富的內涵和象徵意義而被無數人解讀和引用。他的初衷是什麼?什麼是「瓊瑤」?這首詩的原句是:「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尤其是在漢代《詩》被視為「儒家經典」之後,《木瓜》的解釋幾乎成了儒家的「必修課」。「投我以木瓜,報之於瓊瑤」的含義已經擴展到七種不同的解釋,包括「諷刺說」、「藏願說」、「臣下報上說」等等。所以《木瓜》中的「木瓜」不僅指「木瓜」,瓊瑤不僅指「美玉」。如果將古今學者對《木瓜》的解讀與「一堂課」相比較,那麼這門課的老師就是《詩經》「孔夫子」的編輯。
  • 20多歲立遺囑?有老人立了多份!關於遺囑的這些事
    ,你們不論多麼不舍,不論面對什麼壓力,都不能勉強留住我的軀殼,讓我變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臥床老人!」又是一年清明節,瓊瑤阿姨這份「生前預囑」引發人們對於遺囑的關注。一份遺囑也許只是寥寥數語,但是背後卻蘊含法、理、情,不僅是對財產的處分,更是對自己意志的實踐和尊重。
  • 老漢生前兩立遺囑難阻兒孫爭產爭
    原標題:老漢生前兩立遺囑難阻兒孫爭產 爭完遺產爭藥費    七旬阿伯生前兩立遺囑 仍阻止不了兒孫爭產    2010年10月2日,76歲的羅伯病逝。羅伯生前,因為遺產繼承的紛紛擾擾,病重的他不得不兩立遺囑。
  • 老人生前公證遺囑後又立代書遺囑,法院:公證遺囑有效
    區仲昆生前立下兩份內容有衝突的遺囑。他去世後,8個子女為如何分配遺產發生爭議,訴至法院。不久前,柳州市柳北區人民法院對這起繼承糾紛案作出判決。老人生前立下兩份遺囑區仲昆與樊梨楚婚後共生育了區牟依、區牟楊、區牟堯、區牟曼、樊牟曉、區牟可、區牟絲、區牟烏8個子女。
  • 瓊瑤公開遺囑:也許人生的無奈,就是不能選擇死亡的權利
    瓊瑤公開遺囑:也許人生的無奈,就是不能選擇死亡的權利瓊瑤,當代著名的作家,編劇,影視製作人,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八零九零後的男女很少有沒看過瓊瑤劇的。她開創了一個流派,一個獨屬於她的流派,那就是瓊瑤劇。
  • 瓊瑤發布生前預囑:安樂死有難度,尊嚴死也不容易
    但隨著觀念進步,在某些國家和地區,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去「規劃死亡」。瓊瑤就是之一。她特別強調,無論生什麼重病,她都不動大手術、不送加護病房、絕不能插鼻胃管、不需要急救措施,只要讓她沒痛苦地死去就好。包括呼吸機等在內的生命支持系統,對急性心臟病、意外傷害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這一系統被逐漸濫用,很多時候,說是搶救病人,其實是安慰生者,但這個痛苦是病人在實際承受的。如此看起來,尊嚴死相比安樂死,不管是從法律、倫理、醫學哪個角度看,都應該更好接受、更容易推廣。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平鑫濤平靜離世,瓊瑤「與君絕」,也給我們來了一次生命教育課
    文|冷絲欄目|教育萬象瓊瑤於4日發文告知,丈夫平鑫濤平靜去世,按照丈夫生前的意願,用「花葬」方式安葬丈夫。很多人並不知道平鑫濤,但是都知道大名鼎鼎的言情作家瓊瑤。瓊瑤和平鑫濤的愛情故事在海峽兩岸,以及在整個華人界中也是盡人皆知的大新聞。不幸的是,90多歲的平鑫濤2016年患上了我們俗稱的老年痴呆疾病,2017年病情惡化,醫生當時建議給平鑫濤插鼻胃管,瓊瑤當即就不同意,表示丈夫清醒時曾寫過遺囑,一旦病危不得插管。
  • 若不是遺囑+遺囑執行人,房子差點被姑姑搶走
    姑姑一句話,教授下定決心立遺囑北京某高校的呂教授有一兒一女,他名下有兩套房子,一套是老伴兒在世時購得的產權房,一套是單位推出的政策房,由女兒以呂教授名義出錢購買。經過這件事後,呂教授開始琢磨遺囑的事情。遺囑+遺囑執行人,斷了姑姑念想經過慎重考慮,呂教授在兒女陪同下,於2019年7月份來到信承遺囑庫,在律師的幫助下訂立了一份合法有效、謹慎規範的遺囑。為了以防萬一,呂教授還指定信承遺囑庫為遺囑執行人,為此,信承遺囑庫組成專業律師小組,全程履行監督遺囑執行的義務。
  • 自書遺囑的有效條件是什麼?經典案例解讀
    王紅拿出了一份遺囑,稱是李軍生前親自書寫,遺囑上將唯一的遺產房屋留給了自己。李華、李曉不認可這份遺囑,雙方爭執不下,最終起訴到法院。  在訴訟過程中,李華、李曉申請對遺囑的筆跡進行鑑定。北京司法鑑定所作出鑑定意見:檢材無標註日期,遺囑上的所有書寫字跡與樣本上李軍書寫的字跡為同一人書寫。  法院在訴訟中查明,李軍親筆書寫的遺囑落款處李軍沒有籤字,也沒有寫明立遺囑日期。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遺囑恐面臨無效 生前故居是留還是拆?
    生前曾立下遺囑,但後來又修改了7次;2011年立下第一份遺囑,其後在2年多內的時間又修改了6次,第5份與第6份遺囑刪除了拆除故居歐思禮路38號的內容,最後一次修改的時間是在2013年12月17日,遺囑內容又加進了對故居拆除的安排。
  • 瓊瑤與平鑫濤半個世紀的愛與恨,而今終於親口承認不值!
    平鑫濤與原配林婉珍的兒子平雲表示,父親的產業分派很舒暢,都是根據父親的遺願去完成的:皇冠集團照舊歸平鑫濤與原配的幾個子女打理,而瓊瑤和平鑫濤生前所住的別墅歸瓊瑤所有,約合人民幣6億元,且皇冠影業也同時歸屬瓊瑤。
  • 遺囑執行人來保障遺囑人的合法權益
    如果覺得不錯,點屏幕右上角的"…"分享到朋友圈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即刻關注一、立遺囑有什麼好處?        現代遺囑繼承制度起源於古羅馬法,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羅馬人就創立了遺囑繼承的法律規定。       我國古代的遺囑,也被稱為遺命、遺令,其含義較廣,除家產處分等事項外,還包括爵位、繼嗣等身份事項。       我國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是否還要承認遺囑繼承制度,曾經存在過激烈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