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始不相信自己發現的理論

2020-12-04 國學大觀

導讀:本章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此文旨在幫助大家認識我們身處的世界。世界是確定的,但世界的確定性不是我們能把我的。不管你信不信,量子力學創始人普朗克一開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理論!這值得我們深思。

上一章我們系統的了解了「宏觀」物理學的發展史,從經典物理到相對論的發展,期間有多少個人的名字,就有多少個精彩的故事,在這些精彩故事的背後,是一個個孤獨的靈魂在奮鬥。

量子力學是在「宏觀」物理學基礎上拓展出的一門新科學。現在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近這個世界,你又將看到一個個匪夷所思的世界。

左圖為:馬克斯·普朗克

1900年普朗克在黑體輻射研究中提出的能量量子化假說是量子理論建立的前奏。儘管在最初的思考中普朗克並不贊同玻爾茲曼的統計理論,但由於他發現無法通過經典的熱力學定律來導出輻射定律,他不得不轉而嘗試統計規律,其結果就是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

同時普朗克還計算得到了公式中的普適常數,即普朗克常數。然而即使如此,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說最初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在當時的物理學界看來,將能量與頻率聯繫起來(即E=hv{\displaystyle \epsilon =h\nu \,}E )是一件很不可理解的事,連普朗克本人對量子化也深感懷疑,他仍然試圖尋找用經典手段解決問題的辦法。

所以大家發現沒有,有時候你成功了,但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做出的結果。普朗克本人剛開始就是這樣的。

1905年,愛氏在他的革命性論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試探性的觀點》中秉承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假說,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在愛因斯坦看來,將光看作是一份份不連續的能量子將有助於理解一些電磁理論無法理解的現象:

在我看來,如果假定光的能量在空間的分布是不連續的,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黑體輻射、光致發光、紫外線產生陰極射線,以及其他有關光的產生和轉變的現象的各種觀測結果……這些能量子在運動中不再分散,只能整個地被吸收或產生。—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如前所述,這裡提到的陰極射線正是光電效應所產生的電流。愛因斯坦進一步將光量子概念應用到光電效應的解釋中,並提出了描述入射光量子能量與逸出電子能量之間關係的愛因斯坦光電方程。雖然這一理論在1905年就已提出,真正通過實驗驗證則是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在1916年才完成的。

密立根的光電效應實驗測量了愛因斯坦所預言的遏制電壓和頻率的關係,其曲線斜率正是普朗克在1900年計算得到的普朗克常數,從而「第一次判決性地證明了」愛因斯坦光量子理論的正確。不過,密立根最初的實驗動機恰恰相反,其本人和當時大多數人一樣,對量子理論持相當大的保守態度。

1906年,愛因斯坦將普朗克定律應用於固體中的原子振動模型,他假設所有原子都以同一頻率振動,並且每個原子有三個自由度,從而可求和得到所有原子振動的內能。將這個總能量對溫度求導數就可得到固體熱容的表達式,這一固體熱容模型從而被稱作愛因斯坦模型。這些內容發表於1907年的論文《普朗克的輻射理論和比熱容理論》中。

左圖為:尼爾斯·玻爾

1908年至1909年間,歐內斯特·盧瑟福在研究α粒子散射的過程中發現了α粒子的大角度散射現象,從而猜想原子內部存在一個強電場。其後他於1911年發表了論文《物質對α、β粒子的散射和原子構造》,通過散射實驗的結果提出了全新的原子結構模型:正電荷集中在原子中心,即原子中心存在原子核

事實上,盧瑟福並非提出原子結構的「行星模型」的第一人,然而這類模型的問題在於,在經典電磁理論框架下,近距的電磁相互作用無法維持這樣的有心力系統的穩定性(參見廣義相對論中的克卜勒問題中所描述的近距的萬有引力相互作用在經典力學中也會給太陽系帶來同樣問題);此外,在經典理論中運動電子產生的電磁場還會產生電磁輻射,使電子能量逐漸降低,對於這些難題盧瑟福採取了迴避的對策。

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在靈遁者淘寶有。

1912年至1913年間,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肯定了盧瑟福的原子模型,但同時指出原子的穩定性問題不能在經典電動力學的框架下解決,而唯有依靠量子化的方法。

玻爾從氫原子光譜的巴耳末公式約翰尼斯·斯塔克的價電子躍遷輻射等概念受到啟發,對圍繞原子核運動的電子軌道進行了量子化,而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動力學則依然遵守經典力學,因此一般來說玻爾模型是一種半經典理論。這些內容發表在他1913年的著名三部曲論文《論原子構造和分子構造》中。論文中他建立了一個電子軌道量子化的氫原子模型,這一模型是基於兩條假設之上的:

1、體系在定態中的動力學平衡可以藉普通力學進行討論,而體系在不同定態之間的過渡則不能在這基礎上處理。

2、後一過程伴隨有均勻輻射的發射,其頻率與能量之間的關係由普朗克理論給出。

左圖為:阿諾·索末菲

這一模型很好地描述了氫光譜的規律,並且和實驗觀測值相當符合。此外,玻爾還從對應原理出發,將電子軌道角動量也進行了量子化,並給出了電子能量、角頻率和軌道半徑的量子化公式。玻爾模型在解釋氫原子的發射和吸收光譜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是量子理論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不過,玻爾模型在很多地方仍然是粗略的:例如它只能解釋氫原子光譜,對其他稍複雜的原子光譜就毫無辦法;它創立之時人們還沒有自旋的概念,從而玻爾模型無法解釋原子譜線的塞曼效應和精細結構;玻爾模型也無法說明電子在兩條軌道之間躍遷的過程中到底是處於一種什麼狀態(即泡利所批評的「糟糕的躍遷」)。

德國物理學家阿諾·索末菲在1914年至1915年間發展了玻爾理論,他提出了電子橢圓軌道的量子化條件,從而將克卜勒運動納入到量子化的玻爾理論中並提出了空間量子化概念,他還給量子化公式添加了狹義相對論的修正項。

索末菲的量子化模型很好地解釋了正常塞曼效應斯塔克效應原子譜線的精細結構,他的理論收錄在他在1919年出版的《原子結構與光譜線》一書中。索末菲在玻爾模型的基礎上給出了更一般化的量子化條件:{\displaystyle \oint p_{i}dq_{i}=n_{i}h\,\!}

,這一條件被稱作舊量子條件或威耳遜-索末菲量子化定則,與之相關聯的理論是埃倫費斯特指出的被量子化的物理量是一個絕熱不變量。

左圖為:路易·德布羅意

1905年愛因斯坦對電磁輻射的能量進行量子化從而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但此時的光量子只是能量不連續性的一種體現,還不具有真實的粒子概念。1909年,愛因斯坦發表了《論我們關於輻射的本性和組成的觀點的發展》,在這篇發言兼論文中愛因斯坦證明了如果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成立,則光子必須攜帶有動量並應被當作粒子對待,同時還指出電磁輻射必須同時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兩種自然屬性,這被稱作波粒二象性。

1917年,愛因斯坦在《論輻射的量子理論》中更深入地討論了輻射的量子特性,他指出輻射具有兩種基本方式:自發輻射受激輻射,並建立了一整套描述原子輻射和電磁波吸收過程的量子理論,這不但成為五十年後雷射技術的理論基礎,還促成了現代物理學中迄今最精確的理論——量子電動力學的誕生。

1923年,美國物理學家阿瑟·康普頓在研究X射線被自由電子散射的情況中發現X射線出現能量降低而波長變長的現象,他用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論解釋了這一現象並於同年發表了《X射線受輕元素散射的量子理論》。康普頓效應從而成為了光子存在的論斷性證明,它證明了光子攜帶有動量,愛因斯坦在1924年的短評《康普頓實驗》中高度評價了康普頓的工作。

1923年,法國物理學家路易·德布羅意在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布裡淵為解釋玻爾氫原子定態軌道所提出的電子駐波假說的啟發下,開始了對電子波動性的探索。

他提出了實物粒子同樣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說,對電子而言,電子軌道的周長應當是電子對應的所謂「位相波」波長的整數倍。德布羅意在他的博士論文中闡述了這一理論,但他同時認為他的電子波動性理論所描述的波的概念「像光量子的概念一樣,只是一種解釋」,因此真正的粒子的波函數的概念是等到薛丁格建立波動力學之後才完備的。另外,德布羅意在論文中也並沒有明確給出物質波的波長公式,雖然這一想法已經反映在他的內容中。

德布羅意的博士論文被愛因斯坦看到後得到了很大的讚許,愛因斯坦並向物理學界廣泛介紹了德布羅意的工作。這項工作被認為是統一了物質粒子和光的理論,揭開了波動力學的序幕。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量子力學科普書籍《見微知著》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究竟對風華正茂的普朗克做了什麼?
    、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普朗克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他因發現能量量子化而對物理學的又一次飛躍做出了重要貢獻,並在1918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些大家都能在百度上面搜索出來。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年輕時候的普朗克是如何的風華正茂,用趙本山的話說就是小夥子帥呆了!
  • 量子理論之父——普朗克,顏值爆表,還獲諾貝爾獎
    馬克斯·普朗克(英文名: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出生於德國荷爾施泰因,畢業於柏林大學,德國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重要創始人之一。圖片來源:高品圖像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物質中振動原子的新模型。
  • 學習量子力學,從接受這三個荒唐的理論開始吧
    ,一定要捨棄一些看似正確的理論,還要捨棄一些在經驗世界中總結的真理,因為這些在微觀量子世界中統統都不適用,那麼學好量子力學的第一步,就從接受這三個看似荒謬的理論開始吧!可能很多人看到這三個理論的時候並沒有感到荒謬,因為根本看不懂什麼意思,接下來我們大家詳細的說一說這三個理論,看看它們到底是如何荒謬的?一、光其實是由不連續的能量單位組成的電磁波光是電磁波的一種,這個只要是有一些物理常識的人都知道的,那麼電磁波又是什麼呢?
  • 什麼是量子力學?
    三大革命性原則量子力學(QM)發展了幾十年,開始作為一套有爭議的數學解釋的實驗,而經典力學的數學無法解釋。它開始於20世紀之交,大約在同一時間,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發表了他的相對論,這是物理學中一個單獨的數學革命,描述了物質高速運動。
  • 一百多年了,量子力學依舊神秘!
    自馬克斯·普朗克在1900年12月14日創立量子理論以來,物理學家一直對量子力學中的種種發現感到困惑。因為量子世界看起來是如此的不合常理,以及如此的有違直覺,以至於半個多世紀後的1964年,理察·費曼說出了關於那句著名的:「沒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學。」
  • 愛因斯坦算不算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愛因斯坦和量子力學的旗手玻爾之間的爭論,也聽說過他的不相信「上帝在擲骰子」,如果只看這兩點,容易讓人錯誤的認為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愛因斯坦對量子力學的建立有著巨大的貢獻,包括量子力學的奠基。
  • 量子引力理論:物理界的聖杯,量子力學、廣義相對論的結合者
    最重要的是,廣義相對論不需要預設時空的存在,因而是一種背景獨立理論。量子引力理論是一種解釋範圍更廣泛的背景獨立理論,可以用來解釋物質的量子特性和普朗克尺度(最小的空間單元為10^-33cm,最小的時間單元是10^-43s,該尺度內量子效應顯著)下時空的量子特性。
  • 黑體輻射叛逆經典 普朗克釋放量子妖精
    誰能想到,其中的一朵竟引發了一場顛覆經典物理學的量子革命。在這場至今仍未完成的革命中,多少英雄前僕後繼,為量子大廈夯實根基、添磚加瓦……從去年11月開始,「賽先生」特邀美國理論物理博士、科普作家張天蓉,開設「量子群英傳」專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故事,將量子物理的百年歷史娓娓道來。本文為「開天闢地」的第一回:黑體輻射叛逆經典 普朗克釋放量子妖精。
  • 量子力學是什麼?是不是一個唯象理論?
    唯象理論,概率論,取象比類思維方式,時間空間對稱性理論,全息論,以及量子力學,地理科學,藝術等等非因果論基礎的認識世界的方法,才是人類認識未知世界,相對世界,未來世界的最簡便有效的方法。到目前為止,物理學界都沒有解釋清楚量子力學的本質。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這就好比,元素周期表被「發現」的時候,科學也還不知道原子的結構,不知道電子的存在,但這不妨礙人們通過元素周期表呈現出來的一些規律,去精確預言某些還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你能想像自己的身體,在某一刻變成了「波」,可以穿牆而過嗎?所以,跟宏觀結果巨大的差異,讓量子力學一開始誕生,就被視為科學上的怪胎,許許多多科學家都不接受量子力學的存在。包括同樣身為量子力學的奠基人愛因斯坦,也一直不接受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
  • 量子力學創始人 物理學界的開拓者普朗克逝世70周年
    1874年,普朗克進入慕尼黑大學攻讀數學專業,後改讀物理學專業。 圖片來源:Bettmann/Bettmann Archive/視覺中國1877年轉入柏林大學,曾聆聽亥姆霍茲和基爾霍夫教授的講課。圖片來源:Bettmann/Bettmann Archive/視覺中國1930年至1937年任德國威廉皇家學會的會長,該學會後為紀念普朗克而改名為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圖片來源:Bettmann/Bettmann Archive/視覺中國1900年12月14日,普朗克在德國物理學會上報告這一結果,成為量子論誕生和新物理學革命宣告開始的偉大時刻。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最近幾天,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的新聞刷屏。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 我們能做出量子計算機 卻至今摸不透量子力學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  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  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
  • 玻爾巧遇海森堡,量子迷霧一掃光,普朗克常數再發威
    ,量子力學的大門究竟是什麼?為了說明這兩個問題,我們不得不從經典力學開始說起。二、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之間的聯繫很多非數學、物理或者力學專業的小夥伴估計都沒有聽說過經典力學其實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分析力學。這種力學我在其它文章裡也用到過,大家可以往回翻翻,那篇《狗攆包子為什麼走直線?》
  • 量子力學之稱的潘建偉院士可能得諾貝爾獎嗎?
    大家認為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兩年之內會得諾貝爾獎嗎?首先我們要了解一點的是潘建偉並不能稱之為「量子力學之父"或者"量子之父"!如果非得要給他加上一個的話,或許"量子加密應用之父"倒是名副其實!不加以區分的話,這並不是一種褒獎反而是捧殺,當然潘院士的貢獻並不是各位一個捧殺的名號所能抹殺的,但容易被小人抓住這一點反覆嘮叨,而最近某科普大神的批判文章中60%的篇幅居然在爭論「之父」之稱!實在有些無語!一、誰才是真正的「量子之父」?
  • 【地理觀察】量子力學解釋靈魂轉世,恐怖的量子力學顛覆人類世界觀
    實驗過程的觀察與否,居然會影響到實驗結果,這是非常令人費解的;當初愛因斯坦還對量子力學嘲笑到:難道在你不觀察時,月亮就不存在! 這個解釋讓人非常難以接受,但這正是量子力學對雙縫實驗的詮釋,無數頂尖級的物理學家,都試想過你能想到的任何可能,最後都認為這個解釋是最合理的。
  • 量子不是一個實體,對量子力學的多種詮釋
    雖然生活中、新聞裡經常會聽到量子力學這個詞,但很多人到現在都不清楚量子力學究竟是一門怎樣的學問。量子不是一個實體一聽量子,很多人會以為它跟電子一樣是一個實體。其實,這個理解是錯的。量子這個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1900年,普朗克在研究「黑體輻射」的時候,提出一個假說:能量的傳輸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
  • 普朗克常數與一系列普朗克常量分別是什麼?它們支配著這個世界!
    要說普朗克常數就首先要說普朗克這個人,普朗克可以說是量子力學之父,於1918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愛因斯坦並稱為20世紀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他是最先提出能量子這個概念的物理學大牛,在「紫外災難」中,普朗克利用量子力學的思想完美地解決了「黑體輻射」的問題,提出了普朗克輻射定律。
  • 量子力學誕生120年了,它究竟說的什麼,五分鐘帶你搞懂
    1873年麥克斯韋出版了科學名著《電磁理論》。系統、全面、完美地闡述了電磁場理論。這一理論成為經典物理學的重要支柱之一。他還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電磁波的存在也正式敲開了現代無線通信的大門。1888年赫茲經過反覆實驗,發明了一種電波環,發現了人們懷疑和期待已久的電磁波。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解釋不通,穿越時空
    薛丁格的貓厲害之處就在於從宏觀尺度闡述了微觀世界的量子疊加原理,也就是將微觀不確定轉化為宏觀不確定,從而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後來量子力學理論的核心就是薛丁格方程,薛丁格方程可以類比經典力學中的牛頓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