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原創作者:青椒論歷史
「八陣圖」究竟為何物?天文、地理皆知的諸葛亮,讓當世和後世不少人茫然。在演義裡,在生前,有不少三國的大將像走迷宮一樣,進去後卻迷失了出來的路;在歷史上,在身後,有不少後世的粉絲一度走出了諸葛亮的八陣圖,卻又再度迷失在他的一世功名裡。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從一代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的這句千古絕唱來看,諸葛亮的功勞的確不小,當然名氣也跟著功勞的增大而一起上升。三分國我們都很清楚,這八陣圖就有點模糊了。據一些資料記載,所謂「陣」,就是指古時兩軍交戰時所部署的一種行列形態,是攻擊或野戰時常用的陣式。從變化上而言,諸葛亮的八陣圖是以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蟠為基本陣形,用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生、傷、休、杜、景、死、驚、開八門。
八陣圖陣形部署比較複雜,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迷惑敵軍。指揮員一般根據敵情、地形、氣候的變化來「排兵布陣」。這八陣圖傳得神乎其神,但諸葛亮的那座石陣是否存在呢?據《太平寰宇記》《荊州圖記》等歷史文獻記載,這個石頭陣就在今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入口處的長江河原上,周長有四百八十丈,布如棋盤。除此之外,在陝西省勉縣南部的漢中定軍山附近和四川省的新都縣北彌牟鎮附近,也都有八陣圖的遺址。
其實,在今天看來,當年諸葛亮在長江邊用石頭擺的「八陣圖」,也就是幾堆爛石頭而已。但是,走進去,這幾堆爛石頭居然能把吳國的大將陸遜給迷住。近處看,許多人都看不出它有什麼奇異之處。可是,遠處看,這些石頭卻深不可測,它們堆砌得整齊而有規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曰:「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鹹得其要雲。」史料中的記載就這麼簡單,卻搞得大家聽起來都迷迷糊糊的。如果深入其中,恐怕就更讓人摸不著東西南北了。
八陣圖這玩意兒,涉及聲學、力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據說後來有興趣的人就照方抓藥,復原了八陣圖,一般人走進去就像在漆黑的夜晚進了荒郊野外的墳地一樣。什麼感覺?「忘我」,徹底地忘我,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誰。如果你再在有風的夜晚看到一陣陣鬼火,那麼,這個時候,膽大的人十有八九要迷路,膽小的人不嚇死也會被嚇暈。就算借你幾個膽兒,估計不到天明你也走不出墳場。八陣圖的道理與此是一樣的。它利用你情緒上的不安,讓你的意識一步步發生混亂,直到你徹底迷失在那個撲朔迷離的世界裡。
諸葛亮選擇布陣的位置基本上是按照這個原理來進行的,他把這一堆堆的石頭安排在了長江邊。在那迷迷濛蒙的境地,波濤洶湧的江水拍打著岸邊的懸崖峭壁,朝朝暮暮的大江霧氣時散時聚,亂石堆雲,驚濤拍岸…我們不妨把自己拉到長江邊,再把自己拉到統帥的位置上。這個時候,你能看到多遠的伏兵?你又敢前進幾步呢?這種視覺和聽覺上的衝擊與震撼,恐怕即使沒有石頭陣,你也會毛骨悚然,更何況讓你深入敵營去與對方交戰了。
諸葛亮這一招如此高明,但他究竟是從哪裡學來的呢?從三國向上數,歷史上的軍事家也就孫武、吳起、孫臏等輩讓後生難以望其項背。漢朝的大儒鄭玄曾在著述中談到,孫武有八陣之設計,即「方、圓、杜、牝(音『聘』)、衡、罘(音『符』)置、輪、雁行」。其實,在孫臏的兵法中,也有「八陣、十陣」的篇目。但是西晉李興在註解諸葛亮的八陣圖時卻指出:「推子八陣,不在孫武。」
由此看來,諸葛亮對八陣圖的設計,是出於自己的獨創,是他自個琢磨出來的一個軍事發明成果,並不是抄襲孫武這些前輩軍事家的。對於八陣圖,相關書籍和歷代史學家對它的說法頗有爭議。有人說,它來自《孫子兵法》;也有人說,它來自世外高人的點化。事實上,這二者都不對。諸葛亮的「八陣」與孫子的「八陣」是不一樣的,此「八陣」非彼「八陣」也。當然,這也不排除他受了孫子等前輩兵法的啟示,還有司馬徽、龐德公等人的指點。
據說,只有「知八陣之機,才是王者之將」。這個知八陣之機的諸葛亮,何止是王者之「將」,簡直就是一個實際上的帝王,皇帝劉禪也不得不懼他三分。對於這個八陣圖,諸葛亮本人也曾對外放言:「八陣即成,自今行師,應不復敗矣!」他甚至認為,八陣圖研究成功後他就可以穩操勝券,玩轉三國。諸葛亮如此自信,看來他對八陣圖的設計研究,還是花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的。其實,這個八陣圖在當時也確實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不但諸葛亮這麼認為,後代史書也有記載。
《晉書·馬隆傳》中曾提到,「(馬)隆依八陣圖作偏箱車,地廣則鹿角車營,路狹則為木屋施於車上,且戰且前,弓矢所及,應弦而倒。」司馬昭滅亡蜀國後,曾令陳勰「學武侯(諸葛亮)圖陣、用兵倚伏之法」。北魏時習雍也上書北魏文帝說:「宜採諸葛八陣之法,為平地禦寇之方。」
史學家陳壽曾客觀地評價諸葛亮,說他行政管理能力很強,軍事能力很一般。但是,諸葛亮雖然領兵打仗不是很內行,可在軍事武器以及作戰方略方面的能力還是可以的。這一點,他的對手司馬懿深有體會。在北伐那年月,在「死諸葛嚇走生仲達」之後,司馬懿又回到蜀軍營地認真巡視了一圈,還特別仔細勘察了諸葛亮安排的八陣圖。司馬懿看後有什麼感覺呢?他發自內心地感嘆:「(諸葛亮)真是一個天下奇才也!」他慶幸自己沒有像陸遜那樣倒黴地走進諸葛亮的迷魂陣。那麼,八陣圖既然是諸葛亮的一個很正常、很真實的發明創造,後人為何把它傳說得那麼神奇呢?
對於諸葛亮八陣圖的神化,也有一個由淺至深、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在諸葛亮去世後不久,八陣圖就開始被人為地塗上神秘的色彩。後來,人們開始把它與陰陽五行、八卦、道教符籙化的遁甲術聯繫在一起議論,它也就愈發變得撲朔迷離了。其實,諸葛亮的八陣圖之所以被後人附會得如此神秘,可能是由於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八陣圖的問題。這個八陣圖既具有時效性又具有複雜性。它是諸葛亮所做的一種布陣排兵的陣法,具有古時陣法的共通性一時效性;又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複雜性、難懂性,這是它後來被神化的基礎。在當時那個社會條件下,諸葛亮所做的八陣圖在三國甚至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確實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戰爭雙方軍事裝備、技術的變革,這種實用價值漸漸消失,八陣圖的軍事魅力自然也會隨時間一起消失在歷史的書頁裡。
諸葛亮的八陣圖雖然很時髦也很實用,但是它也是具有使用年限的。當這種陣法不適應當下戰爭情況時,當它被新的陣法所取代,研究和熟悉它的人自然也就少了。八陣圖和屬於它的時代一起誕生,也和不屬於它的時代分道揚鑣。時代越走越遠,八陣圖和諸葛亮也越走越遠。加之八陣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複雜性,在當時不被多數人所熟識,僅有少數智力非凡的人才能掌握此項軍事要領,這也就造成了它因「高處不勝寒」而很快被失傳的原因。後人要想探索出它本來的真面目,那簡直是難上加難。在這種情況下,八陣圖想不神秘都難。所以,後人給它披上一層神秘的紗衣,也是我們意料之中的事。
第二,諸葛亮的問題。諸葛亮這個人,能成為劉備的託孤重臣和劉禪的相父,並帶領三國中最弱小的蜀國始終保持三國鼎立的穩固局面,這足以為後世所稱道。再加上《三國演義》的功勞,更為八陣圖的神化提供了堅強的後盾。其實,在中國古代很多軍事家留下的軍事著作裡,也有一部分關於陣法的,有的甚至也有著八陣圖的一些基本特點。但是,它們都沒有像諸葛亮的八陣圖一樣,有幸在老百姓中間被炒作、被神化。這其中的原因,只有諸葛亮知道—八陣圖的創造者是他,羅貫中心目中的一號人物也是他。
文學家羅貫中愛屋及烏,當然人民群眾也是。他或他們喜歡上了諸葛亮,所以也就很自然地喜歡上了八陣圖。這個八陣圖的確成就了諸葛亮的一世英名,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把它帶到棺材裡去。以後的很多軍事家都對八陣圖很感興趣,所以它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即使到現在,我們的身邊不是還有許許多多的「諸葛亮迷」嗎?何止是吳國大將陸遜走不出他布置的八陣圖,諸葛亮給後世千千萬萬的「粉絲們」,不是也布了一個「八陣圖」嗎。當然,人「升遷」了以後不能忘本,關於諸葛亮的一世英名,他還要感謝把他三顧茅廬請出山的劉備;把他寫進歷史的陳壽、裴松之等歷史學家們;還有把他演義成一個美麗神話的文學家羅貫中、毛宗崗父子,以及把他搬上電視電影螢屏的導演們。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