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疫情的影響,高考也被推遲了一個月,7月7日,已經身經百戰的考生們走入高中階段的最後戰場,為自己的夢想和前途,奮力拼搏著。
高考的第一天,首先考的科目是語文,這也是多年沒有發生過改變的順序,每年的高考,語文的作文題目都是大家關注的焦點,2020年高考剛剛結束,高考作文就在網上新鮮出爐。
看了之後,發現,如今的高考題目越來越向中國歷史和文化方面傾斜了,在所有的高考作文題目中,有將近一半的題目是關於歷史文化的,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學基礎,還真是不好寫。
尤其是看到全國Ⅰ卷後,這個素材有點熟悉,這不就是明朝馮夢龍《智囊全集》中所講到的內容嘛!原來,今年的高考素材原來馮夢龍在300多年前就講過了!
高考題目中簡略了小白裝死逃脫的過程,只是給出了結果——小白當上了霸主,成為了齊桓公。
馮夢龍在《智囊全集》中,詳細地介紹了小白裝死逃脫的過程,如果沒有讀過這一段歷史的話,考生便會很難理解這一段文言文,更別說是對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這三個人的評價了。
在《智囊全集》中,馮夢龍這樣說的:鮑叔牙能夠將計就計,讓公子小白中箭後僵臥不動,才取得了入齊國的先機,這種應變的機智,像箭頭般犀利,也就是說,小白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與鮑叔牙的隨機應變有關係的。
這一段內容就讓我們了解到,鮑叔牙是一個懂得隨機應變的人,知道了這一點,就可以從「隨即應變」的角度,然後再結合素材後面,司馬遷對鮑叔牙的評價:天下的人不稱讚管仲的才幹,反而讚美鮑叔能夠識別人才。便可寫出一篇感悟鮑叔牙懂得「隨即應變」和「識人才」的一篇發言稿。
《智囊全集》是一本什麼書籍?
《智囊全集》是明朝馮夢龍所寫的一本(1626年,距今394年),用來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也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篇幅龐大的智謀錦囊,被稱為「千古謀略第一書」。
這本書一共分為了十部:上智、明智、察智、膽智、術智、捷智、語智、兵智、閨智、雜智,共收錄了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1200餘則歷代智囊故事,是一部中國人民智慧的創造史和實踐史。
曾國藩這一身文韜武略,離不開一位好老師,那就是《智囊全集》,每當夜深人靜時,他就會拿起這本書反覆品讀,從中汲取入仕處世之道。久而久之,從別人眼中的「笨小子」逆襲稱為「千古一完人」。
千古大帝康熙、乾隆將它稱為「國之利器」,在治國安邦中充分利用其中智慧,倍加珍愛,只準內部傳閱。
一代名臣紀曉嵐將它倒背如流,遂練就鐵齒銅牙,妙語連珠。
不僅是古人們視《智囊全集》位珍寶,現代的成功人士也捧讀。王健林就將其列入書單,推薦給萬達高層,從古人智慧中學習職場用人訣竅,加強個人修養。
其實,我們誰都預測不到高考題目,我們讀這一類的書籍也並只是能夠用在高考作文上,因為高考只是我們人生中的一站,高考過後,必定會有人歡喜有人憂,但是無論結果怎麼樣,後面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而這本書中的智慧將教給我們如何走好後面的人生路,如何在逆境中成長和逆襲。
置身於當今社會,若想要為人處世如魚得水,就一定要時刻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與嗅覺。有人說擔心看不懂,不用擔心,正如上面那張截圖一樣,這套書在尊重原文的基礎上,還增加了詳盡的譯文、注釋和解析,比其他的版本更容易理解。
有了它,就像是擁有了一隊私人智囊團,一生都可讀,並且每次讀都會有新的領悟。而且每一篇的內容都不長,兩三百字左右,在你的飯後茶餘的時間,就可以讀一則,感悟其中的智慧、修養身心,擁有自己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