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全人類閱讀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為何大多數人讀不下去?

2020-12-12 牧心微筆記

1984年冬天,莫言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院讀書。有一次,河北保定的一個朋友來看他,向他介紹了一本書,據說如果不讀這書,那在中國的作家圈、文學圈就沒有任何話語權可言。

於是莫言跑到了王府井的新華書店,花了1塊6毛錢,買到了這本後來風靡世界,被評為諾貝爾文學獎,又在美國被評為:「繼《聖經》『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

受《百年孤獨》的影響,莫言開始寫他的「紅高粱」家族,並最終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

莫言說:在馬爾克斯那裡,我只是一個小學生。

直到今天,這部作品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動。

但每次當我們拿過來讀的時候,卻總是因其中紛繁複雜的人物關係、陌生的時代背景、魔幻與現實交錯的故事感到吃力。

不過,事實是,如果你了解圍繞這本《百年孤獨》而提煉出來的1張人物表及4個關鍵詞,那麼,當你真的沉下心去讀的時候,你會發現故事與人物,一環扣一環,讀起來欲罷不能。

1張人物表,7代布恩迪亞家族的關係如下:

這四個關鍵詞分別是:

拉美歷史孤獨底色;回憶與遺忘魔幻現實主義我們簡單分析一下。

01 拉美歷史

馬爾克斯曾說:「布恩迪亞家族是拉美歷史的翻版。」

這本書描寫的是哥倫比亞 19 世紀到 20 世紀的社會圖景。當時的拉美大陸先後經歷了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各種紛爭,紛爭不斷,內戰頻發,在不到70年的時間裡,拉美國家發生了27次內戰;

同時,拉美各國相繼獨立,獨裁、紛爭、暴政不斷,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資本與跨國公司為了爭奪各自的利益,也紛紛入駐拉美,資本家成立各種公司,搶奪拉美的生產資料,在拉美進行產品傾銷嚴重地破壞了當地原有的經濟形態;隨著經濟形態的破壞,外來的文化也漸漸入侵了「馬孔多」這個小鎮。

而馬孔多鎮的居民,缺乏對外來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理解,因此,在這樣水深火熱的背景之下,本民族的文化根基又被深刻地動搖了。

這也是馬爾克斯的隱憂。因為這個時候,拉美已經成為了西方人眼中覬覦的區域。

故事就是發生在這個動亂的背景下,精彩紛呈,讓人慾罷不能。

02 底層孤獨

書中有一段話非常有名。馬爾克斯寫道:

無論走到哪裡,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馬爾克斯將人類底層的孤獨命運,波瀾不驚地表達了出來。

馬爾克斯本人1927年出生於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他的父親有二十多個孩子,其中有15個是私生子。他的母親非常博愛,對於私生子非但沒有排斥,還接到自己的家中來養。

馬爾克斯的祖父,也就是小說中奧雷裡亞諾上校的原型,本身就有一個嗜好,就是不停地把金子融化,然後再把金子鑄造成小金魚,再融化,再鑄造,如此往復。

我們再來看《百年孤獨》中每一個角色,他們也都是孤獨的:

奧雷裡亞諾上校,戎馬一生,最後靠在金屋裡鍛造小金魚度過餘生;阿瑪蘭妲,因愛誤殺,被良心譴責了後半生,最後孤獨抱憾而死;麗貝卡,離開未婚夫,謀殺了丈夫 ,最後在一間小屋裡終老;梅梅,因為專制的母親,與深愛的男人分開,生下私生子,卻只能在修道院裡孤獨老去;就連最得人心、最通透明事理的大家長,母親烏爾蘇拉,也是早早地失去了丈夫,一個人慢慢老去…………小說裡的每一個人,都是隱忍的、可憐的、孤獨的。

03 回憶與遺忘

當我們從這部文學巨著中跳出,來關照一下歷史與現實,每個國家,每個社會,每個人人,又何嘗不是孤獨的呢?

每一個國家、社會和個人,又有誰不是從創傷和孤獨中成長起來呢?

但比國家和個人的孤獨更可怕的,則是「被遺忘的孤獨」。

還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香蕉公司的員工罷工以後,小鎮發生了3000人以上的大屠殺,這場屠殺對許多人的傷害是致命的。據歷史記載,小說中的這場大屠殺在哥倫比亞的歷史上是真實發生過的。時間是1928年,地點就是馬爾克斯的故鄉。

小說中,這個場景真實地再現了,不過小說的表達非常魔幻,因為在那場大屠殺發生之後,突然下了連續幾年的大雨,似乎馬爾克斯想用這個隱喻告訴大家,幾年的陰雨會衝刷掉一切的歷史傷痛和過往的屈辱印記。

正如黑格爾那句話: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小說中的人們遺忘了這段歷史,遺忘了那段歷史之下的絕望的孤獨,還有刻在人心上的那種屈辱。

因此,在馬爾克斯那裡,被遺忘的孤獨,是更悲哀、更深層次的孤獨。這似乎也從另一個方面提醒我們,即使現在歲月靜好,但永遠也不能忘卻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被欺侮的歷史,永遠要用歷史的反光鏡來提醒自己。

04 魔幻現實主義

所謂魔幻現實主義,就是既虛構又真實、既荒誕又不偏離邏輯。

在小說中,就有這樣迷幻的一幕:布恩迪家族的第四代,生了一個非常好看的美人,美到什麼程度呢?就是有幾個男人迷戀她到聞了她身上的氣味就死掉了。

這個美人洞悉世事,超然物外,最後,她抓住了一個白色的床單,慢慢隨著風,消失在了空中……

後來莫言也是受這種寫法的啟發,寫出了《豐乳肥臀》《蛙》《生死疲勞》等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但莫言卻說,在馬爾克斯那裡,我只是一個小學生。

《百年孤獨》在中國的影響力大到我們不可想像:當時的作家,如果誰沒有讀過這本書,幾乎就沒啥話語權;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很多文青也都以胳膊底下夾一本《百年孤獨》為榮。

中國許多現在已經成名的作家,除了莫言之外,還有像賈平凹、陳忠實、餘華等都受到了《 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它也在美國被評為:「繼《聖經》『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馬爾克斯本人也被稱作是史上最無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也許一開始讀不太懂,但沒關係!只要了解了今天我們說的這4個關鍵詞以及1張人物關係表,那麼,你就可以盡情地享受這份文學上的饕餮盛宴了!

點擊下方,只需要49.9 元,一頓肯德基的錢,就可以把這部文學巨著50周年紀念版帶回你的書架,無論是自己看開闊視野,還是暑假裡給孩子看,擴展知識面,增加學識,甚至送給朋友做禮物,也都是極好的選擇!

點擊去看看,下單吧!

相關焦點

  • 值得全人類閱讀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為何大多數人讀不下去?
    有一次,河北保定的一個朋友來看他,向他介紹了一本書,據說如果不讀這書,那在中國的作家圈、文學圈就沒有任何話語權可言。於是莫言跑到了王府井的新華書店,花了1塊6毛錢,買到了這本後來風靡世界,被評為諾貝爾文學獎,又在美國被評為:「繼《聖經》『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著的長篇小說,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百年孤獨》發表之前,馬爾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為何要給予《百年孤獨》如此高的評價?作家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於我而言,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書,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它讓我明白並領悟出一個道理:孤獨是軟肋,更是鎧甲。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為何要給予《百年孤獨》如此高的評價?作家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於我而言,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書,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它讓我明白並領悟出一個道理:孤獨是軟肋,更是鎧甲。我之前也曾專門寫過文章論述這一點。
  • 為何要給予《百年孤獨》如此高的評價?它值得全人類閱讀
    《百年孤獨》但就是這樣一部公認的傑出小說,仍有一部分讀者表示讀不下去……我個人非常喜愛這部作品,也拜讀過多遍,我也相信《百年孤獨》這本書一定會常讀常新,而那些想讀《百年孤獨》卻總讀不下去的讀者又是因為什麼呢?
  • 為何金庸小說熬夜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看網友回答我笑了
    為何金庸小說熬夜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看網友回答我笑了近日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何讀不下去《百年孤獨》?在眾多回答的網友中,筆者發現很多武俠迷,看完他們的回答,筆者笑了。在他們眼中,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為何當年看金庸的小說咱們能熬夜讀完,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本期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為何很多人選擇放棄?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很多人會推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相信大家都即使沒看過,也都聽說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這本書有多厲害?紐約時報稱其是: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瑞典人因此書,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馬爾克斯。目前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銷量過5000萬冊。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經典,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在閱讀者群體中,馬爾克斯的書基本上都被視作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尤其是這本《百年孤獨》更是被號稱為全球最難讀的書之一。而布恩迪亞家族冗長拗口的名字更是一大閱讀的障礙,更讓人抓狂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名字還會出現隔代重複的情況,所以在閱讀中往往會出現分不清誰是誰的情況。我在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每次看幾頁就不得不倒回去重新看一遍才能分清基本的人物關係,雖然耗時耗力但卻又甘之如飴。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名著,這輩子儘量要讀一次!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這輩子至少要讀一次無論走到哪裡,都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馬爾克斯加夫列爾·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
  • 銷量5000萬冊的巨作《百年孤獨》,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它好在哪
    評價巨高的《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去閱讀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想必也有聽說過《百年孤獨》這個名字,全球銷量5000萬冊,但據說大多數人還沒讀完第一頁就放棄了,但為什麼還是擁有了這麼高的評價 ?作者在書中並未對他們的孤獨做描述,隻字不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我們讀到的孤獨感卻是沁作者馬爾斯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就連咱們熟知的國內作家
  • 世界經典《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為何多數人讀不了
    提起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那真的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經典之作!「許多年以後,面對這篇書評的時候,筆者一定會想起一口氣讀完《百年孤獨》時那個遙遠的深夜。」——一次拙劣的模仿示範。一本大多數人都知道名字的書,一段大多數人都熟悉的經典第一句。但看了這本經典的第一句以後,便再也看不下去的人,也不在少數。《百年孤獨》,成了很多文藝青年書架上永葆青春的裝飾品。那就是這樣一本巨著,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很多人都讀不下去?
  • 通宵讀金庸小說,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看到網友回答深有感觸
    而小編近日在網絡上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百年孤獨》為什麼令人難以讀下去?在問題下面,網友們踴躍發言,從各個角度論述了《百年孤獨》難以讀下去的各種原因。有些論點小編也深有感觸,下面便小編便為大家論證一下,《百年孤獨》難以讀下去的真正原因。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經典,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百年孤獨》在文壇的地位已經無需贅言,自上世紀60年代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近億,在不同的國家都引發了閱讀狂潮。《紐約時報》的專欄曾經這樣評價該書是《創世記》第一部跨越國家和民族的著作。馬爾克斯也憑藉此書一舉封神,拿下了文壇桂冠的諾貝爾文學獎。然而,並非所有人都能讀完這一部著作。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如何才能更好讀懂它?
    ——《百年孤獨》說起《百年孤獨》很多人並不陌生,即便沒讀過,也一定聽過這本書的大名。畢竟這本書享譽全球,並且深深影響了國內一眾知名作家,如莫言、陳忠實、餘華等。莫言曾說:「1984年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感覺是震撼,緊接著就是遺憾,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 《百年孤獨》:明明是世界殿堂級的文學,為什麼很多人讀不下去?
    在一個周末的深夜,這樣一群人,就用這無聲的方式,有聲的朗讀,來紀念這位大師。或者說,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大師的「百年孤獨」,也感謝大師的《百年孤獨》。外國文學那麼多,為何要獨愛《百年孤獨》?《百年孤獨》自1967年出版以來,已被翻譯為四十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0萬冊,在文學已不是主流的年代,引發了陣陣閱讀狂潮。並非是我獨愛《百年孤獨》,而是確實是有目共睹。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大多數人都讀不懂,憑什麼成為經典?
    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世界名著,也一定聽過這本《百年孤獨》,據說大多數人沒能順利讀完這本書,都是在第一頁就卡住了!翻開書就被眼花繚亂的人名嚇退了,但是讀完的人,卻又把這本書說得特別好。《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莫言曾說:《百年孤獨》這部標誌著拉美文學高峰的巨著,具有駭世驚俗的藝術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溫暖的精神家園。
  • 世界級名著《百年孤獨》:大多數人都讀不懂,憑什麼成為經典?
    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世界名著,也一定聽過這本《百年孤獨》,據說大多數人沒能順利讀完這本書,都是在第一頁就卡住了!翻開書就被眼花繚亂的人名嚇退了,但是讀完的人,卻又把這本書說的特別好。《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莫言曾說:《百年孤獨》這部標誌著拉美文學高峰的巨著,具有駭世驚俗的藝術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尋找拉美迷失的溫暖的精神家園。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書,我花了幾個月才讀完
    當時剛拿起來翻幾頁,就覺得看不下去了,主要是裡面的人名太長了,記不住,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我數了下一共11個字啊,天啊!本來讀文學作品就很燒腦,還要記這麼長的名字,非常影響閱讀速度。這對我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挑戰,中途有過很多次放棄,但意念還是讓我堅持了下來,吃掉那隻蛙的感覺真好!接下來介紹一下這本書。《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1967年出版,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值得每個人閱讀,為何很多人選擇放棄?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很多人會推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相信大家都即使沒看過,也都聽說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這本書有多厲害?紐約時報稱其是: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瑞典人因此書,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馬爾克斯。目前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銷量過5000萬冊。這樣一部評價頗高的經典巨著,為什麼很多人就是讀不下呢?
  • 《百年孤獨》濃縮成經典10句話,看清孤獨本質,值得全人類閱讀
    如果你沒有看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那一定聽過這本書的名字。這本書被紐約時報稱為「繼《創世紀》之後,首部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作者馬爾克斯也因此拿下諾貝爾文學獎。據不完全統計,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至少已被翻譯為35種語言,累積出版總量更無從計數,按作者自己的說法,"如果把讀過此書的人聚攏在一個國家,那它的人口排名可以位居全球前二十。"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