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完《百年孤獨》這本文學巨著後,我不由得回想起近幾個月讀這本書的坎坷歷程。
我是去年買的這本書,當時看各大網站都力推它,所以趁打折時買了回來,看著那麼厚一本,有點畏懼,所以一直放書架上沒看。
今年突遇新冠疫情,在家待的時間很長,閒暇時,想找點事做,所以就想起來看這本還未拆封的書。
當時剛拿起來翻幾頁,就覺得看不下去了,主要是裡面的人名太長了,記不住,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我數了下一共11個字啊,天啊!本來讀文學作品就很燒腦,還要記這麼長的名字,非常影響閱讀速度。
所以我每次都是讀幾頁就放下了,隔個幾天再讀幾頁,或者是隔更長時間讀,後來我把注意力放在故事情節上,沒有去糾結人名後,速度明顯加快,就這樣斷斷續續地歷時幾個月,終於把這本書給啃完了。
讀完後什麼心情呢?答案是:非常有成就感。因為我戰勝了自己的惰性,沒有虎頭蛇尾,而是善始善終的去完成了一件事。
這對我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挑戰,中途有過很多次放棄,但意念還是讓我堅持了下來,吃掉那隻蛙的感覺真好!
接下來介紹一下這本書。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1967年出版,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本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醞釀長達10年之久才寫成,有點像中國版的《紅樓夢》,同樣是寫一個家族的興衰史,《百年孤獨》更加宏偉壯觀一些,它的意義涵蓋了全人類的命運。
《紐約時報》稱其為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這本書講述了在拉美一個叫馬孔多的地方,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的故事,從第一代布恩迪亞到第七代布恩迪亞之間,這個家族長達一個世紀的歷史。
這7代人的名字很多都是重複一樣的,這也是閱讀的難點和最大障礙,讓人分不清誰是誰,到底是爺爺還是孫子……不過每個人物都寫得很鮮活,比較有個人特色。
這個家族的人物關係真夠混亂的,具體不細講了,就說第六代布恩迪亞,居然姨媽和外甥生了第七代布恩迪亞,但他們各自都不清楚他們的親人關係,據書中反覆提及:「近親結婚生子,孩子就會長豬尾巴,」所以這個第七代的嬰兒出生就長了條豬尾巴,後來被螞蟻給吃了,到此,整個布恩迪亞家族終結了,馬孔多也被颶風抹去了。
說它是魔幻小說,還真不為過,書裡面提到馬孔多這個地方下了一場雨,這雨一下就是四年多,簡直不可思議!還有坐在床單上,直飛天空消失不見的梅蕾黛斯;吃土的麗貝卡;被鬼魂纏繞的布恩迪亞一代;神奇的塔羅牌預言,塔羅牌為家族的不同人算命,每一次都預言準確......不知道是真還是假,不過在那個遠古時代,也許是真的,誰知道呢。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烏爾蘇拉,她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女主,也是整個家族活得最久的一個人,據說活了115-120歲。她目睹了家族幾代人的成長、興衰。
烏爾蘇拉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女人,她很能幹,是家裡的主心骨,可惜她的後代中沒有一個人繼承她的堅毅與活力。晚年雖然失眠了,但也掩蓋不了她的明察秋毫和非凡的洞察力。
摘抄一些書中的經典句子。
「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在晚年無法穿透的孤獨中,她獲得了非凡的洞察力,能覺察到家中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也第一次看清了過去因忙碌而忽略的真相。」
「老年人的清醒判斷會比紙牌算命更精準。」
「世界不過是身外之物,她的內心不再為任何痛苦而波動。」
「等到人類坐一等車箱而文學只能擠貨運車箱的那一天,這個世界也就完蛋了。」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復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
《百年孤獨》不僅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也是所有人的孤獨。人從生到死都是孤獨的,包括活著的時候,很多個瞬間我們都會感到孤獨,你的孤獨沒人能體會,因為這世界就沒有正真的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