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書,我花了幾個月才讀完

2020-12-12 橙媽愛教育

在讀完《百年孤獨》這本文學巨著後,我不由得回想起近幾個月讀這本書的坎坷歷程。

我是去年買的這本書,當時看各大網站都力推它,所以趁打折時買了回來,看著那麼厚一本,有點畏懼,所以一直放書架上沒看。

今年突遇新冠疫情,在家待的時間很長,閒暇時,想找點事做,所以就想起來看這本還未拆封的書。

當時剛拿起來翻幾頁,就覺得看不下去了,主要是裡面的人名太長了,記不住,比如: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我數了下一共11個字啊,天啊!本來讀文學作品就很燒腦,還要記這麼長的名字,非常影響閱讀速度。

所以我每次都是讀幾頁就放下了,隔個幾天再讀幾頁,或者是隔更長時間讀,後來我把注意力放在故事情節上,沒有去糾結人名後,速度明顯加快,就這樣斷斷續續地歷時幾個月,終於把這本書給啃完了。

讀完後什麼心情呢?答案是:非常有成就感。因為我戰勝了自己的惰性,沒有虎頭蛇尾,而是善始善終的去完成了一件事。

這對我來說可是個不小的挑戰,中途有過很多次放棄,但意念還是讓我堅持了下來,吃掉那隻蛙的感覺真好!

接下來介紹一下這本書。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1967年出版,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一本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醞釀長達10年之久才寫成,有點像中國版的《紅樓夢》,同樣是寫一個家族的興衰史,《百年孤獨》更加宏偉壯觀一些,它的意義涵蓋了全人類的命運。

《紐約時報》稱其為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這本書講述了在拉美一個叫馬孔多的地方,布恩迪亞家族7代人的故事,從第一代布恩迪亞到第七代布恩迪亞之間,這個家族長達一個世紀的歷史。

這7代人的名字很多都是重複一樣的,這也是閱讀的難點和最大障礙,讓人分不清誰是誰,到底是爺爺還是孫子……不過每個人物都寫得很鮮活,比較有個人特色。

這個家族的人物關係真夠混亂的,具體不細講了,就說第六代布恩迪亞,居然姨媽和外甥生了第七代布恩迪亞,但他們各自都不清楚他們的親人關係,據書中反覆提及:「近親結婚生子,孩子就會長豬尾巴,」所以這個第七代的嬰兒出生就長了條豬尾巴,後來被螞蟻給吃了,到此,整個布恩迪亞家族終結了,馬孔多也被颶風抹去了。

說它是魔幻小說,還真不為過,書裡面提到馬孔多這個地方下了一場雨,這雨一下就是四年多,簡直不可思議!還有坐在床單上,直飛天空消失不見的梅蕾黛斯;吃土的麗貝卡;被鬼魂纏繞的布恩迪亞一代;神奇的塔羅牌預言,塔羅牌為家族的不同人算命,每一次都預言準確......不知道是真還是假,不過在那個遠古時代,也許是真的,誰知道呢。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烏爾蘇拉,她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女主,也是整個家族活得最久的一個人,據說活了115-120歲。她目睹了家族幾代人的成長、興衰。

烏爾蘇拉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女人,她很能幹,是家裡的主心骨,可惜她的後代中沒有一個人繼承她的堅毅與活力。晚年雖然失眠了,但也掩蓋不了她的明察秋毫和非凡的洞察力。

摘抄一些書中的經典句子。

一個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

「在晚年無法穿透的孤獨中,她獲得了非凡的洞察力,能覺察到家中任何不起眼的小事,也第一次看清了過去因忙碌而忽略的真相。」

「老年人的清醒判斷會比紙牌算命更精準。」

「世界不過是身外之物,她的內心不再為任何痛苦而波動。」

「等到人類坐一等車箱而文學只能擠貨運車箱的那一天,這個世界也就完蛋了。」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復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

《百年孤獨》不僅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孤獨,也是所有人的孤獨。人從生到死都是孤獨的,包括活著的時候,很多個瞬間我們都會感到孤獨,你的孤獨沒人能體會,因為這世界就沒有正真的感同身受。

相關焦點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名著,這輩子儘量要讀一次!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這輩子至少要讀一次無論走到哪裡,都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馬爾克斯加夫列爾·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為何要給予《百年孤獨》如此高的評價?作家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於我而言,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書,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它讓我明白並領悟出一個道理:孤獨是軟肋,更是鎧甲。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百年孤獨》我曾說:世界殿堂級文學名著中,相比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就全球知名度而言,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更勝一籌。作家木心曾說: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於我而言,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是這樣一本書,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它讓我明白並領悟出一個道理:孤獨是軟肋,更是鎧甲。我之前也曾專門寫過文章論述這一點。
  • 《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百年孤獨》被稱為「20世紀用西班牙文寫作的最傑出的長篇小說之一」。《紐約時報》這樣評價這本書:「《百年孤獨》是繼《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木心曾表示:「凡是令我傾心的書,都分辨不清是我在理解它呢,還是它在理解我。
  • 《百年孤獨》到底有多偉大?成就中國諾獎第一人,值得全人類閱讀
    《百年孤獨》它描述了布恩帝亞家族近百年七代人的生命歷程。是一本極其複雜的小說,但是它之所以能夠成功,成為一部偉大的小說,也正是因為其中的複雜。光是它的開頭第一段的對白,就影響了中國一整代的作家。當然,《百年孤獨》的偉大,也不僅僅是馬爾克斯獨創的經典開頭作為中國諾獎第一人,莫言坦言,自己的寫作,就深受《百年孤獨》的影響:在中國人的經驗裡,在我這樣作家的鄉村經驗記憶裡,類似於《百年孤獨》裡很多的細節描寫比比皆是,可惜我們知道得太晚。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經典,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在閱讀者群體中,馬爾克斯的書基本上都被視作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尤其是這本《百年孤獨》更是被號稱為全球最難讀的書之一。而布恩迪亞家族冗長拗口的名字更是一大閱讀的障礙,更讓人抓狂的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名字還會出現隔代重複的情況,所以在閱讀中往往會出現分不清誰是誰的情況。我在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每次看幾頁就不得不倒回去重新看一遍才能分清基本的人物關係,雖然耗時耗力但卻又甘之如飴。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巨著,如何才能更好讀懂它?
    ——《百年孤獨》說起《百年孤獨》很多人並不陌生,即便沒讀過,也一定聽過這本書的大名。畢竟這本書享譽全球,並且深深影響了國內一眾知名作家,如莫言、陳忠實、餘華等。莫言曾說:「1984年我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感覺是震撼,緊接著就是遺憾,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
  • 《百年孤獨》濃縮成經典10句話,看清孤獨本質,值得全人類閱讀
    如果你沒有看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那一定聽過這本書的名字。這本書被紐約時報稱為「繼《創世紀》之後,首部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作者馬爾克斯也因此拿下諾貝爾文學獎。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有人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孤獨,可卻無能為力;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還有人在生命的最後幡然悔悟,可惜為時已晚。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
  • 《百年孤獨》: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經典,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
    有人說,如果你的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麼這本書,必定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咫尺方寸間,這部書已然超越了歷史、社會、宗教、民族等各個領域的範疇,它揭示了作為"人"這個物種永恆的宿命。無論多麼荒誕不經的、或者揚名立萬的人生,終究會歸於一個絕望的終點,這是這本書帶給我們永遠無法抹去的壓抑。
  • 為何要給予《百年孤獨》如此高的評價?它值得全人類閱讀
    世界殿堂級文學名著中,相比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就全球知名度而言,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更勝一籌。這話引起了一些爭議,有人強調我們自己要文化自信,外國的月亮並不比我們的圓……其實,我本意絕非如此,誰說讚美別人就代表不自信,就代表否定或貶低自己。
  • 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世界巨作,莫言: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關於孤獨,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排遣方式。而《百年孤獨》就是一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世界巨作,它好像有讓人平靜下來的魔力。在《百年孤獨》中,老祖母烏爾蘇拉如同大地之母蓋亞,她締造了這個家族,默默的陪伴著這個家族。年輕時她生兒育女,儘管家族的事情做主的是男人,但是在關鍵時刻,烏爾蘇拉總是挺身而出。
  • 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為何很多人選擇放棄?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很多人會推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相信大家都即使沒看過,也都聽說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這本書有多厲害?紐約時報稱其是: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瑞典人因此書,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馬爾克斯。目前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銷量過5000萬冊。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濃縮成10句精華,值得反覆閱讀!
    如果我一輩子只能讀一本書,那一定是《百年孤獨》;如果讓我選一本二次閱讀的書,那也一定是《百年孤獨》。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觸:孤獨是永恆的,你永遠無法擺脫它,唯有和平相處,你才會不害怕失去。作者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值得全人類閱讀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為何大多數人讀不下去?
    有一次,河北保定的一個朋友來看他,向他介紹了一本書,據說如果不讀這書,那在中國的作家圈、文學圈就沒有任何話語權可言。於是莫言跑到了王府井的新華書店,花了1塊6毛錢,買到了這本後來風靡世界,被評為諾貝爾文學獎,又在美國被評為:「繼《聖經》『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
  • 值得全人類閱讀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為何大多數人讀不下去?
    於是莫言跑到了王府井的新華書店,花了1塊6毛錢,買到了這本後來風靡世界,被評為諾貝爾文學獎,又在美國被評為:「繼《聖經》『創世紀』」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莫言說:在馬爾克斯那裡,我只是一個小學生。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影響中國作家,莫言20年才讀完
    對這種說法,莫言笑言「葉開先生的說法略有誇張」,但從《百年孤獨》中汲取文學養料之後,「1987年,我寫了一篇文章《遠離馬爾克斯和福克納這兩座灼熱的高爐》,我意識到不能跟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一定要寫自己的東西,發自自己內心的東西,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東西,然後一步一步地向這個方向努力。這20年來我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我要離開《百年孤獨》那本書」。
  • 讀《百年孤獨》讓我明白:孤獨是軟肋,也是鎧甲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憑藉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講述的是一個百年家族的興衰史,七代人,曾經轟轟烈烈,卻始終逃不掉的是孤獨。作者在書中並未對他們的孤獨做描述,隻字不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我們讀到的孤獨感卻是沁入人心的。
  • 鴻篇巨著《百年孤獨》,讓莫言讀了20年,一本可以回憶一輩子的書
    很多人都說,《百年孤獨》是一個人一生至少要讀完一遍的書。就連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莫言也曾在正式授權的《百年孤獨》發布會上講,他花了二十年時間才把《百年孤獨》讀完,而且這二十年來,"始終在跟馬爾克斯搏鬥,很痛苦"。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影響中國一整代作家,莫言20年才讀完
    對這種說法,莫言笑言「葉開先生的說法略有誇張」,但從《百年孤獨》中汲取文學養料之後,「1987年,我寫了一篇文章《遠離馬爾克斯和福克納這兩座灼熱的高爐》,我意識到不能跟在人家後面亦步亦趨,一定要寫自己的東西,發自自己內心的東西,跟自己生命息息相關的東西,然後一步一步地向這個方向努力。
  • 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百年孤獨》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後的最後,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於生命一隅,時不時地出來提醒你一下它的存在。在書中,馬爾克斯沉著冷靜地講著一些令人毛骨悚然或者幽默荒謬的故事,孤獨,是馬爾克斯創作的永恆主題,他筆下的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但更像是空虛無比的靈魂。翻開書本,跟隨馬爾克斯的腳步,一步步讀出我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