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銳 Linne跟同事討論過生活在香港的融入感問題。老家在杭州,讀書、工作在香港,節假日往返兩地,手機字體在繁體字和簡體字之間切換。七年,Linne的心理建設是先告訴自己「我是香港的客人」。這樣,她能更心平氣和跟這個城市相處。
同樣是一關之隔,這個問題在澳門不如香港強烈,但代表工聯的立法會議員,依舊會每隔一段時間出現在澳門勞工事務局門口,表達對於外地僱員「超額」進入澳門的不滿。在場的媒體從業者中,有時近半數來自內地城市。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葡國人。澳門統計暨普查局數據顯示,2018年年終總人口為66.74萬人,來自內地城市的僱員約11.79萬人。
4月18日,跨境工作者吳麗儀(化名)在澳門滿三年。傍晚,澳門半島瘋堂新街跟往常一樣亮起暖黃色的路燈。這條街道是澳門歷史城區裡極具澳葡風情的一段路,Littleairport服飾店在瘋堂新街41-A號,也在吳麗儀從公司回宿舍的路上。這一晚,吳麗儀選了一份自己心儀已久的禮物,熟練的點開手機裡的APP完成支付流程。她並不覺得這與宏大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有什麼關係,但這個過程的確讓吳麗儀在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賭城中感受到一點「在家」的錯覺。
吳麗儀離開後,Littleairport的店主會清算兩個手機支付平臺的帳單,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平臺和騰訊旗下的微信平臺。這是2016年12月開始,支付寶、微信掃碼支付陸續進入澳門後的改變,多家商戶增設支付寶及微信支付設備。
今年3月,騰訊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生活圈報告》顯示,微信支付在粵港澳大灣區惠及7000萬居民,內地微信用戶1月份在香港和澳門的跨境支付日均筆數,分別為去年同期的3倍和10倍。較早前,支付寶發布會的2018年「5.1」小長假出境遊行動支付數據報告也顯示,香港、澳門分別位列最受歡迎的消費地第一、二名。
不過,來自港澳方面的數據顯示,兩大手機支付平臺雖然佔領了香港、澳門大部分的手機支付市場,但並沒有改變他們對於傳統支付方式的熱衷。螞蟻金服公關負責人徐周兵認為,行動支付肯定是的趨勢,改變港澳的支付習慣有個過程。
挺進港澳
「街道兩側插滿藍色大街活動的宣傳小旗,那種藍色和支付寶界面的一模一樣,所以我一眼就認出來了。」2016年12月1日,澳門首個電子支付商圈「藍色大街」正式啟動。在吳麗儀的印象中,這是支付寶進入澳門後最一次高調的推廣活動,牽頭的是澳門經濟局。根據澳門經濟局與支付寶當時公布的活動指南,藍色大街覆蓋大三巴、議事廳前地、觀前街等澳門最繁華和人口最密集的街區,既是遊客最集中的區域,也是中小微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藍色大街啟動前,支付寶在澳門已經「試水」一年。早在2015年11月,支付寶就宣布成為首個在澳門提供掃碼付服務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首批上線皇權免稅品店、太平洋咖啡等51個品牌107家門店。
藍色大街啟動一周後,作為支付寶在澳門的合作對象,澳門通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一個消費數據。2016年12月1日至8日,澳門網際網路行動支付筆數已經是平日的1.5倍,達到10月1日的國慶節假期水平。其中,藍色大街內的商戶交易數量佔整體交易額近50%。
Littleairport服飾店在藍色大街的活動中首次接入行動支付平臺,第一次使用掃碼支付設備時,店主與客人研究了大約半小時怎麼操作。兩年過去,如今Littleairport從店主到普通銷售員,都已經能熟練完成掃碼支付流程。在這期間,微信支付也進入澳門市場。
除了中小型企業,支付寶和微信先後接入澳門最為外界熟悉的博彩企業。截至目前,兩家支付平臺顯示在澳門銀河綜合度假城、澳門金沙度假區均可使用,包含多家博彩企業經營的國際級酒店、餐飲食府、水療服務、娛樂設施及零售商鋪。
比起澳門,螞蟻金服與騰訊在香港投放了更多資源。2014年開始,螞蟻金服宣布支付寶錢包可以在香港使用「當面付」,首批支持336家OK便利店、90家卓悅門店、19家佐丹奴門店。此後,支付寶的覆蓋面在香港也不斷增大。
2017年5月,支付寶推出為香港用戶服務的獨立電子錢包AppAli-payHK。2018年3月,螞蟻金服和長江和記的港版「支付寶」合資公司成立,在香港推廣AlipayHK。螞蟻金服支付寶方面向經濟觀察報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今年3月6日,港版「支付寶」Ali-payHK在港用戶數已超過200萬、接入線下商戶5萬家。這意味著平均每3個香港人就有1個在用AlipayHK、每3個香港本地商戶就有1個接入Ali-payHK。
對於騰訊而言,除了接入本地商戶,微信支付境外業務中進入香港的重要節點在2017年11月香港地鐵支持微信支付,2018年5月香港迪士尼獨家支持微信支付,以及同樣面向香港用戶的2018年9月上線的微信香港。
衝「關」遇難
2018年7月,騰訊發布的首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支付綠皮書》(以下簡稱「綠皮書」)顯示,90後廣東遊客在港澳行動支付消費筆數佔比超過一半,成為赴港澳旅遊、消費的絕對主力;2018年上半年,微信支付在港澳地區的支付筆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倍。2018年,支付寶發布會的「5.1」小長假出境遊行動支付數據報告也顯示,香港、澳門分別位列最受歡迎的消費地第一、二名。
儘管螞蟻金服和騰訊公布其在港澳地區的支付筆數增速喜人,但香港、澳門方面的一些數據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澳門金管局和經濟局數據顯示,2018年澳門居民使用行動支付交易筆數較2017年上升6.7倍,總共134萬宗交易,交易金額上升10.6倍,達8946萬澳門元,約合人民幣7448萬元。然而,根據澳門統計局暨普查局數據,2018年全年,澳門僅旅客總消費就達696.9億澳門元,約合人民幣580億元。前後兩個數據,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與此同時,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調查數據顯示,港人對於手機支付的熱情並不高。2018年5月到6月間,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針對過去一年市民使用支付渠道的調查顯示,香港人最常用的支付渠道為現金與八達通,分別佔比99%和97%,手機支付則只佔20%,大部分市民因不熟悉操作及擔心個人資料外洩,而抗拒使用新式付款工具。在手機支付領域,內地兩大支付龍頭企業支付寶及微信支付搶佔了大部分市場,分別佔比22%和19%,其次是ApplePay及Payme,分別佔比13%和8%。
對於推進手機支付,商戶的態度也並不積極。調查顯示,超過九成受訪零售商戶都有提供非現金支付渠道,最常見是使用信用卡籤帳,佔比81%,其次為手機支付,佔比43%。有約九成商戶認為,提供手機支付主要為滿足顧客需求,但也有六成受訪商戶預計顧客暫時對相關需求不高,沒有提供手機支付。
對於報告中的數據,螞蟻金服公關負責人徐周兵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支付渠道佔比99%是現金,他個人對於這個報告的實際數據有不同意見,稱自己數位香港的朋友都認為支付寶很方便。另一方面,這也正說明支付寶在香港市場的潛力機會很大,相信行動支付是趨勢。
此外,前述調查報告指出,香港人或因不熟悉操作及擔心個人資料外洩而抗拒使用手機支付等新式支付工具。這樣擔心的聲音也同樣出現在澳門,澳門立法會曾多次為智慧城市建設與個人資料保護之間的話題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