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漢密爾頓說,聯邦政體的趨勢,與其說是走向聯邦政府的專制,不如說是走向無政府狀態。
本期作者:王建勳(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
在美國制憲時,反對新憲法的人,擔心建立聯邦政府之後,它會變得太強大,以至於州政府很難對抗它,結果是聯邦政府專權、專制。漢密爾頓的看法相反,在他看來,在一個聯邦政體下,與其說容易導致全國性政府或者聯邦政府專制,不如說更容易導致各州之間出現無政府狀態。他的意思是,向心力遠遠不如離心力強。
漢密爾頓
他說,州政府更容易侵犯全國性政府的權力,因為州政府對人民影響更大,州政府貼近人們生活,管理的事務都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包括財產、婚姻、繼承、教育、交通等,所以,對老百姓影響大。相反,聯邦政府離民眾很遙遠,只管戰爭、外交,跟老百姓日常生活沒什麼交集,所以,它不會跟大家產生感情,民眾不會喜歡它。老百姓更多傾向於讓州政府有更大的權力,而不是聯邦政府。
美國州份
漢密爾頓還指出,從人性的角度考慮,人們也會更愛自己的地方政府,而不是聯邦政府。
為什麼呢?首先是,距離的遠近會影響到人們的情感。他舉例子說,比如,跟你的鄰居相比,你更愛自己的家人,因為家人比鄰居更近。如果跟整個社會相比,你更愛你的鄰居,更愛你周圍的人,更關心他們,而不是關心一個遙遠的人。州政府離民眾比聯邦政府近得多,大家對它有更深的感情,而不是相反。
在美國或者聯邦制國家,老百姓對自己的地方、對自己的家鄉感情都比較深。原因就在於,地方事務跟每個人密切相關,而且你有權利參與,每個人都是地方事務的主宰者,當地的那些法律、政策都是你參與制定的,所以你對它有情感,正如託克維爾強調的一樣。在那裡,每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鄉,而不是熱愛一種遙遠的存在。這點跟我們國家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仿佛沒有人熱愛自己的家鄉,都想離自己家鄉更遠,都想到大城市去。
1899年落成的紐約州議會大廈。
存在高度地方自治傳統的地方,你就認為自己是地方的主人,你當然對它有發自內心的熱愛,你當然關心這個地方的變化,每個人首先都是一個地方的人。其次,聯邦制國家意味著允許多重忠誠,一個人既對你的地方政府忠誠,也對聯邦政府或者全國性政府忠誠。它是不矛盾的,是同時存在的。
為什麼州政府比聯邦政府有更多優勢?漢密爾頓說,因為它們管轄範圍不一樣,管轄權不一樣。幾乎所有民事案件、刑事案件都由州政府管理,也就是說,日常的正義、秩序,還有對生命和財產的保護,通通都是由州政府完成的,你當然更熱愛它,因為它替你主持正義,替你維持秩序。而聯邦政府相反,它離公民太遙遠,它所保護的全國性利益很難喚起民眾對它的熱愛、對它的情感。所以,他強調說,大家不用擔心建立這個聯邦政體之後,聯邦會變得強大,會變成專制者、獨裁者,地方政府會衰落或者消亡。相反,民眾的熱情和情感始終是在地方。除非在一種情況下會發生變化,那就是,聯邦政府治理得非常好,而地方政府治理得非常糟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民眾更熱愛聯邦政府是因為,那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情感,因為地方政府管理不善,你應該改進或者改善你的管理,而不是譴責聯邦政府管理太好了,把民心爭取過去了。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有可能導致人心更加傾向於聯邦政府。但是,這是非常困難的,對於一個新生的政府來說,對於一個全新的聯邦政府來說,對於一個離大家這麼遙遠的政府來說,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漢密爾頓還提到了封建跟聯邦或者是邦聯的關係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封建」在漢語中是一個被誤用的概念,今天一提到封建,很多人就想起「封建專制」這樣的表達,其實,封建社會不一定是專制社會。中國的封建時代是先秦時代,而不是教科書中說的包括秦之後歷史的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封建社會指的就是秦以前,春秋戰國時期。
對歐洲來說,中世紀是封建時代,公元500年到1500年。當然,我們對歐洲中世紀同樣有極大的誤解,流行的看法認為,中世紀非常黑暗。其實,這也是極其錯誤的看法。中世紀不黑暗,中世紀不比20世紀更黑暗,它其實有相當光明的一面。可以說,近現代憲政的元素大都是在中世紀扎的根,12、13世紀興起的那些自治市、城市共和國值得讚揚,大憲章、城市憲章——最早的成文憲法,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封建等級制度示意圖
封建時代很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它建立在契約基礎之上,領主和領臣之間是契約關係,每年領臣向領主繳納多少賦稅,服多長時間兵役等,如果沒有領臣同意,領主不能擅自增加義務。這種契約關係對於後來憲政的起源和發展是非常關鍵的。封建社會另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分封割據,多個權力中心存在。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多中心的格局,不是一元化的,國王只不過是最大的領主而已。當時的法律、司法都是多元化的,高度競爭性的。比如,莊園有莊園法,城市有城市法,教會有教會法等,有各種各樣法律體系和司法體系相互競爭。在這樣的格局下,專制是非常困難的。歐洲的絕對主義是到17世紀之後才出現的,隨著民族國家的形成,開始出現了法國、西班牙這種強大的中央集權政體,才有所謂的王權專制,國王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在英國,絕對主義只有非常短暫的歷史,後來很快因為司法相對獨立、因為議會權力變大等因素,就把絕對主義抵消掉了。但是,在歐洲大陸,絕對主義存在的時間比較長,一直到今天,有些國家還沒有完全擺脫這種陰影,所以,歐洲大陸這些國家建立憲政民主政體大都是比較晚近的事情,基本上是在二戰以後。英國在這方面是一個例外。
在封建制下,不用擔心國王坐大,因為有很多諸侯和貴族制約他,就像在聯邦制下,聯邦很難變得太過強大一樣。漢密爾頓說,聯邦政體的趨勢,與其說是走向聯邦政府的專制,不如說是走向無政府狀態。
(作者:王建勳;編輯:張寧;文中圖片系編者所加。本文系騰訊思享會獨家約稿,未經許可,其它媒體不得轉載。)
作者簡介
王建勳,先後畢業於蘭州大學、北京大學和(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旨趣主要為憲政理論與古典自由主義傳統,譯有《美國聯邦主義》(上海三聯2003年版),編有《大家西學:自治二十講》(天津人民2008年版),發表學術論文若干,並撰有大量時評文章。
欄目簡介
系統而非碎片,嚴謹而非學究;博雅而非流俗,啟智而非功利。
騰訊思享會獨家稿件,未經授權,其它媒體不得轉載。
歡迎朋友們轉發本文至個人朋友圈,分享思想之美!
關注我們,可在微信裡搜索ThinkerBig添加公眾號,或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添加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