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2020-11-25 人民網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人們習慣於用「喜怒哀樂」來泛指各種不同情感,這四個字雖然難以涵蓋毛澤東的全部詩情,但如果能把毛澤東詩詞所表達的喜怒哀樂解析清楚,能使複雜問題簡單化,模糊問題清晰化,對把握毛澤東詩詞的總體風貌將大有裨益。

喜:喜看稻菽千重浪

毛澤東詩詞中有五處出現了「喜」字,其含義不盡相同。《五律·喜聞捷報》以「喜」入題,是1947年「中秋步運河上,聞西北野戰軍收復蟠龍作」。蟠龍既克,標誌著蔣介石的「重點進攻」徹底破產,是西北戰局乃至全國戰局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滿宇頻翹望,凱歌奏邊城。」頗似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喜悅溢於言表。《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中「最喜詩人高唱至」的「喜」,和《五律·喜聞捷報》的「喜」大同小異。1950年11月,傳來志願軍在妙香山戰役的捷報,又收到柳亞子的詩作,毛澤東自然是滿心歡喜。《七律·長徵》「更喜岷山千裡雪」和《七律·冬雲》「梅花歡喜漫天雪」兩個「喜」字,既彰顯偏愛態度,體現一生鍾愛漫天飛雪的濃鬱情結;又蘊涵昂揚鬥志,顯示藐視困難、直面挑戰的堅毅性格,進而才有「雪裡行軍情更迫」的豪邁,「紅軍不怕遠徵難」的勇猛。《七律·到韶山》「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喜」字,含有多種意味。1959年6月,毛澤東回到韶山,他請鄉親們吃飯,殘羹不剩的情景使他隱隱作痛。「民以食為天」,當時農村形勢令人堪憂,「喜看稻菽千重浪」,是一種迅速改變落後現狀的強烈願望,更是一種對未來美好前景的熱切期盼。

怒:天兵怒氣衝霄漢

毛澤東詩詞中有三處出現了「怒」字,情感十分強烈。《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一個「怒」字力透紙背。「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舊中國任人宰割,西方列強橫行肆虐。「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孟子·公孫丑下》云:「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而現實社會的當權者碌碌無能,毛澤東言:「糞土當年萬戶侯」。「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階級矛盾水火不容。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人民軍隊橫空出世。毛澤東將革命武裝稱為代表公道、正義的「天兵」,國民黨反動派卻誣稱為「匪」,一再興兵「圍剿」,於是便有了「六月天兵徵腐惡」「天兵怒氣衝霄漢」。正是這股沖天「怒氣」,最終爆發出「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橫掃千軍如卷席」「百萬雄師過大江」的磅礴力量。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中,「怒」字帶有國際主義色彩。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追求「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大同理想。二戰結束後,「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國際社會出現「大動蕩、大分化、大改組」。面對「已是懸崖百丈冰」「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局勢,毛澤東「冷眼向洋看世界」「亂雲飛渡仍從容」。他堅決反帝反霸,堅定支持世界各國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事業。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像四海的怒濤滾滾翻騰,像五洲的風雷震蕩大地,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七律·有所思》「青松怒向蒼天發,敗葉紛隨碧水馳」中的「怒」,反映了晚年毛澤東決心要像「亂雲飛渡仍從容」的勁松那樣愛憎分明、鬥志昂揚,譜寫新的奮鬥詩篇。

哀:壯志未酬事堪哀

毛澤東詩詞中有五處出現了「哀」字,並非都是指內心的悲痛與悽楚。1915年,毛澤東寫了《五古·挽易昌陶》,痛悼因病夭亡的同窗摯友,「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餘哀。」毛澤東以秋雁春水回顧往日與亡友肝膽相照的友誼,直抒對亡友的哀悼之情,詩情沉痛悲哀,卻並不讓人感到悲痛欲絕,而是洋溢著一股陽剛之氣和報國豪情。《七律·憶重慶談判》「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中,「哀鴻」本意指哀鳴的大雁,比喻到處是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為了解救黎民百姓,共產黨人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七律·和周世釗同志》「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一句,指1955年毛澤東與老同學周世釗相聚時,談起早年學友蕭子升之事。蕭子升曾與毛澤東交往甚厚,終因志向不同而分道揚鑣。此處的「哀」並無悲切,充其量只是一聲慨嘆而已。

賈誼是西漢的政論家、文學家,一生坎坷。他做漢文帝之子梁懷王的太傅時,梁懷王不慎墜馬而亡,賈誼因過於自責而憂傷致死,年僅33歲。毛澤東一生都很欣賞賈誼的才華,為他寫了兩首詩。《七絕·賈誼》「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七律·詠賈誼》「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兩個「哀」的主體和含義不同。前者指賈誼近乎迂腐的哀愁和抑鬱;後者指毛澤東對賈誼懷才不遇、英年早逝的深切同情和惋惜。

樂:萬方樂奏有于闐

「樂」字僅在《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中出現了一次。這首詩寫於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期間,毛澤東表達歡樂可謂是惜墨如金。「樂奏」就是「奏樂」,是音樂的「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音樂的「樂」和快樂的「樂」是相通的,正如《禮記》所云:「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這一「樂」字來之不易,是毛澤東立志「改變中國與世界」所追求的目標,結束「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的舊時代,「換了人間」。這個「樂」是毛澤東個體的,更是全體人民大眾的。「于闐」本意是指新疆和田歌舞團排演的一出大型歌舞劇,詩人選取了很有特色的新疆少數民族,寓意則是中國人民站起來之後,全國各民族實現了大團結,長城內外縱情高歌,大江南北一片歡騰。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毛澤東是詩詞大家、語言大師,表達豐富情感決不拘泥於直接應用「喜怒哀樂」四個字。僅以抒發「樂」為例,表達方式異彩紛呈,達到了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所稱頌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極高境界。「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描繪了打土豪、分田地的熱鬧場面,歡欣鼓舞的翻身農民形象呼之欲出;「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將口語入詩,歡慶勝利的場面躍然紙上;「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用蔣介石哭泣失敗的慘狀,反襯紅軍慶功的歡樂;「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將紅軍長徵苦盡甘來的暢快盡情釋放;「呼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用革命成功告慰先烈英靈,這是傷心之淚,更是快樂之淚,悲中喜和喜中悲相互交織。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
    作為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新中國主要締造者的毛澤東同志,除了其驚人的政治素養和搏擊風雨、力挽狂瀾的魄力外,於此道亦是爐火純青。當年郭沫若所作《滿江紅·讀毛澤東詩詞》一詞中,對毛澤東詩詞高度讚賞,評價其乃「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  細覽毛澤東詩詞,其內容極為豐富,內涵博大精深,選題包羅萬象。
  • 細品毛澤東詩詞中的「霜」與「雪」
    毛澤東是作詩填詞的高手,在他的詩詞中,有不少關於氣象的句子,風、雨、雪、霜、霧、紅霞、彩虹、夕煙等,信手拈來,但寫得最多的還是「霜」與「雪」,可謂情有獨鍾。與歷代文人墨客不同,毛澤東的「霜」「雪」以獨特的藝術視覺和意境,提升了詩詞的境界,豐富了詩詞的內容,增添了詩詞的磅礴之氣,給讀者以寬闊的想像空間。尤其是《沁園春·雪》,絕美至極,當年更引起國共兩黨一場詩詞大戰。
  • 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毛澤東對古典詩詞情有獨鍾,認為「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哀而不傷、溫柔敦厚嘛!」「興觀群怨」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
    《清平樂·六盤山》詞意圖 傅抱石作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詩詞,是其整個詩詞創作中的一個重頭,可謂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可以看出,長徵前後是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高峰期。詩人著力創作的幾首詩詞,生動再現、描述了紅軍長徵中那些崇高壯烈、激動人心的戰鬥場面和情景。 細數毛澤東長徵詩詞作品,大體有《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崑崙》《七律·長徵》《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沁園春·雪》等7首。
  • 毛澤東詩詞中的冬
    每臨此景,古人詩詞中多有寫雪之作,且錦篇迭出,汗牛充棟。而作為一代偉人、詩人的毛澤東,在其詩詞中也不乏詠雪的佳構。 臨窗奉讀主席詩詞,跳入眼帘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寫雪景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詞曰: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智慧
    要想了解中國人民的真實面目和精神,在所研讀的經典著作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澤東詩詞的。 作為詩詞中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前人詩詞歌賦的理解,蘊含著他為古典詩詞注入的新鮮血液,蘊含著中國智慧。此外,毛澤東尤其關注古典詩詞創作者的人生經歷,正所謂知人論世。文字書寫的背後總是反映著作者的人生際遇和其對人生的獨特思考。毛澤東能熟練地背誦許多古典詩詞,並能準確解讀出詩詞背後作者的思想,因而在詩詞創作中,對前人成果可以信手拈來,尋章摘句,宛若天成。比如《賀新郎·別友》一詞中的「揮手從茲去」,就引自詩人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江者,水也。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悠悠流水,不舍晝夜,流出了歲月,流出了人文歷史。在激昂的詞句中,展現出青年毛澤東凌雲壯志、磅礴氣概和遠大抱負;洋溢著青年毛澤東特有的精神風採。   這首詞最早見之於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後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於1957年創刊的《詩刊》上。這是毛澤東最早借吟詠江水直抒胸襟的一首詩詞。
  • 毛澤東詩詞中的夏
    毛澤東詩詞中有一首便是借夏天雨後彩虹的悅目景象,以《菩薩蠻》為曲牌,寫下大氣磅礴而又瑰麗多姿的《大柏地》詞。詞云: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背後有段小故事。
  • 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八月秋高風怒號」「白雲千載空悠悠」「清明時節雨紛紛」「有梅無雪不精神」。古典詩詞對氣象景觀的描繪異彩紛呈,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觀察認知、生活體驗和情感態度。毛澤東詩詞涉及風、雲、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勝枚舉,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徵,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緻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讚賞有加,或極力貶抑,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奮鬥精神和英雄情懷。
  • 毛澤東詩詞中的紅旗
    紅旗,中國革命的色彩。在井岡山兩年多的時間,毛澤東詩詞中體現了濃濃的「紅旗情結」。比如:「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西江月·井岡山》)、「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清平樂·蔣桂戰爭》)、「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如夢令·元旦》)、「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幹,不周山下紅旗亂」(《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等。
  • 毛澤東詩詞中的帝王將相
    毛澤東詩詞思接千載,視通萬裡,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多年,從三皇五帝到歷代將相,毛澤東每有所感,就有評說。這些評點,雖只區區三言兩語,卻折射了他的歷史觀,反映了他的是非觀,也表現出「掌上千秋史」的豪情壯志。 五帝三皇騙過客魯迅在小說《狂人日記》中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
  • 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的詩詞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的詩詞  肖石忠、梅常偉、孫杰  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徵,被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紅軍將士們在艱苦的行軍與作戰間隙創作的詩詞,則是鑲嵌在這條紅飄帶上的璀璨寶石。其中,毛澤東創作的長徵詩詞尤為光彩奪目。
  • 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赤橙黃綠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因素,把大自然裝點得五彩繽紛,煥發出無窮魅力和生動氣韻。詩詞中的色彩讓語言文字充滿形象感,使抽象的情感具體化、物態化,表達著詩人的精神意念。「人面桃花相映紅」之「紅」令人遐想,「春風又綠江南岸」之「綠」令人神往,「黑雲壓城城欲摧」之「黑」令人恐怖。獨領風騷的毛澤東妙手著詩詞,神筆繪畫卷。
  • 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原標題:光大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精神   汪建新簡介:   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著有《毛澤東詩傳》《毛澤東的詩人情懷》等,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閱盡人間春色》。2005年8月至今,致力於毛澤東詩詞的教學與研究。2017年11月,在人民網開設《汪建新專欄》。
  • 毛澤東詩詞中的古往今來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古往今來   1963年12月,由毛澤東親自編定的《毛主席詩詞》出版,山東大學教授高亨填詞《水調歌頭》予以點評,「掌上千秋史」一句高度凝練了這本詩集的歷史蘊涵。毛澤東詩詞縱覽天下風雲,俯瞰歷史興衰,感受時光飛逝,把握時代潮流,反映了毛澤東的歷史觀和人生觀,浸透著歷史智慧,洋溢著壯志豪情。
  • 毛澤東詩詞中的秋-中新網
    作者:徐廷華   「悲秋」歷來是中國古典詩詞的一個傳統主題。在詩句中每一觸及節令之秋,詩人往往會不由自主地隱喻人生之秋,透著一種蒼涼之感。唐代劉禹錫獨闢蹊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開闢了昂揚向上的新意境。今人寫秋景,繼承了他的這種曠達情懷。尤其在毛澤東的詩詞中,寫秋景可謂氣勢磅礴,胸襟開闊,意象萬千。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了浩如煙海的神話傳說,為歷代文學創作提供了不竭素材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毛澤東詩詞中的小我大我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小我大我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論「境界」時,專列「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毛澤東詩詞意境高遠,蘊涵豐富,藝術表達了毛澤東的心路歷程、偉岸人格和光輝思想。毛澤東詩詞因為「有我」,顯得自然真切;因為「無我」,彰顯偉岸崇高。毛澤東錘鍊「小我」,強化「大我」,追求「無我」。毛澤東詩詞所創造的「有我之境」「無我之境」,是一種爐火純青的藝術手法,也是一種回味無窮的審美境界,更是一種光耀千秋的精神風範。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毛澤東詩詞的藝術成就舉世公認,讚譽之聲不絕於耳。其中,郭沫若的贊語「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最為精當。但人們側重解讀其「經綸」,即宏大抱負、深邃思想和崇高品質,卻忽視了寫詩填詞畢竟只是經邦濟世之外的「餘事」。毛澤東政暇賦詩,展示了「器大聲宏,志高意遠」的領袖風採,也體現出他以詩論事的才藝,以詩解壓的灑脫,以詩抒懷的本真,以詩自娛的情趣和以詩會友的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