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年,正當時宋金兩方局勢緊張。
北方早早落入金人之手,其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士於金國。然難忘國土的新贊一直期望有朝一日南下汴梁,所以他常常帶著出生於金國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
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
辛棄疾在親眼見識了宋人在金人統治下的痛苦,面對金人無節制索求,老百姓易子而食,賣兒賣女稅(賣兒子時還要交稅)。這一切殘暴的行為使得辛棄疾在青少年時期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公元1162年,抗金歸宋的辛棄疾,毅然率50鐵騎勇闖數萬敵營,活捉叛將張安國,俘虜敵軍數萬人,狂奔上千裡回到宋國,並將賊首張安國斬首示眾。
出人意料的是,回到宋國的辛棄疾開始遠離軍事,管理起一方民政。作為一個從金國歸附而來的宋人,不出意外地受到當時朝廷的排擠,決定讓他去維持社會治安。不料,出身軍事的辛棄疾整頓民生,同樣可圈可點,在滁州、江西、湖南等地都幹得十分出色。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公元1181年,41歲的辛棄疾被彈劾罷官,這一罷,就是十年之久。被彈劾去職的辛棄疾閒居帶湖期間,看著宋國國事變幻,而自己卻閒居在野,一時滿腔愁緒無力排遣,在博山道中題下《醜奴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