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賦新詞強說愁」到「卻道天涼好個秋」的人生轉變

2020-12-04 常德不忒

辛棄疾生於宋高宗紹興十年,正當時宋金兩方局勢緊張。

北方早早落入金人之手,其祖父辛贊在靖康之變,宋室南渡後士於金國。然難忘國土的新贊一直期望有朝一日南下汴梁,所以他常常帶著出生於金國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

兩隨計吏抵燕山,諦觀形勢

辛棄疾在親眼見識了宋人在金人統治下的痛苦,面對金人無節制索求,老百姓易子而食,賣兒賣女稅(賣兒子時還要交稅)。這一切殘暴的行為使得辛棄疾在青少年時期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養成了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公元1162年,抗金歸宋的辛棄疾,毅然率50鐵騎勇闖數萬敵營,活捉叛將張安國,俘虜敵軍數萬人,狂奔上千裡回到宋國,並將賊首張安國斬首示眾。

出人意料的是,回到宋國的辛棄疾開始遠離軍事,管理起一方民政。作為一個從金國歸附而來的宋人,不出意外地受到當時朝廷的排擠,決定讓他去維持社會治安。不料,出身軍事的辛棄疾整頓民生,同樣可圈可點,在滁州、江西、湖南等地都幹得十分出色。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公元1181年,41歲的辛棄疾被彈劾罷官,這一罷,就是十年之久。被彈劾去職的辛棄疾閒居帶湖期間,看著宋國國事變幻,而自己卻閒居在野,一時滿腔愁緒無力排遣,在博山道中題下《醜奴兒》。

相關焦點

  • 過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年少,卻又如何說出「天涼好個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但覺心中日月乾坤,天地盈握手中,何處不容身?何處不成事?
  • 辛棄疾《醜奴兒》,真正的愁,說不出、講不明,只道天涼好個秋
    當時的愁往往不是真愁,故,一說起來,便可以洋洋灑灑說出一大堆。而年紀大了,才知道,真正的愁,是繞在眉間,纏在心上,往往想說,話還未出口,便化作血液,散於一呼一吸之間了。真正的愁,是歷經滄桑,嘗遍人生滋味的真實情感,辛棄疾借《醜奴兒》一詞,說,此情可悟不可說,說也說不清。《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 辛棄疾(二)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並非為賦新詞強說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稼軒居士這首《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寥寥數語,至純至簡,卻至情至性,寫盡了所有人的人生。而歷經滄桑、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後呢,欲說還休,多說無益,一笑泯恩仇,不如聊聊天氣聽聽雨,也是人生樂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呢。辛棄疾的少年時期無疑是愛上層樓,祖父辛贊常帶著他登高望遠,指畫河山。但是他卻並非「為賦新詞強說愁」。
  •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到底在愁什麼?
    前言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讀了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你有什麼感觸?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一、為賦新詞強說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說,年輕的時候,我並不知道什麼是愁,卻總愛登樓作詩, 勉強說些「愁苦」之言。
  •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為何而愁?
    前言前幾天看到這樣一個問題:讀了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你有什麼感觸?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說了一個「愁」字,卻從不同的兩個角度說起。
  • 天涼好個秋!少年不識愁滋味,如今欲說還休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 人生不同階段,對愁的理解不同。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懵懂少年,常常幻想自己已成年。因為成年便獨立自主了,不用受父母和老師的束縛,不用做繁重的功課,不用學一堆家長要求學的興趣,不用發愁成績不好回家挨罵。
  • 「卻道天涼好個秋」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賞析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 《嚮往的生活》:「卻道天涼好個秋」才是人生的終極智慧
    他對黃磊說:「你知道嗎,你今天再說到這個事,你整個的語調和語速,都會慢很多。那個時候,就算是感悟人生,都還是帶著衝勁的。」黃磊接過話茬,卻只是念一句詞,「為賦新詞強說愁,愛上層樓,愛上層樓……」頓了頓,又接上,「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 人間詞話: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宋)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詞的上片,辛棄疾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於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
  • 唯美詩詞-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喜歡登高遠望,為吟賦新詞而勉強說愁。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B、注釋醜奴兒-詞牌名。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
  • 辛棄疾:天涼好個秋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選自《稼軒長短句》』《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謫居帶湖時所作,通過少年今夕的對比,抒發一路而來的心境。
  • 辛棄疾:卻道天涼好個秋 無一字形容愁,卻將愁寫出了新境界!
    李白的愁,成了千丈白髮,「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清照的愁,擁有了重量,小船都載不動,「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如何將愁寫得更加生動而形象,是眾多詩人追求的目標,而辛棄疾的一首詞卻反其道而行之,同樣將愁抒發到了極致。辛棄疾的一生,受到排擠、壓抑,空有滿腔抱負卻報國無門,因此寫了許多關於愁苦情感的詩詞。
  • 「而今識盡愁滋味,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說盡中年人的無奈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人到中年,就是一部西遊記!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沙僧的髮型,唐僧的絮絮叨叨!最重要的是離西天越來越近了。小時候,我們總盼望著長大,可是當我們終於活到小時候期待的年齡,卻發現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般美好。花開花落又一秋,歲月蹁躚無奈何。青絲已換滿白頭,往事如煙難回首。越到中年,越能體會歲月給予我們的荒涼。
  • 從「少年不識愁滋味」到「卻道天涼好個秋」,惟願你此生都不會懂
    01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首詞是辛棄疾在遭到主和派彈劾後被罷官,在上饒帶湖閒居時,閒遊於博山道中。前一句「愛上層樓」同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構成因果關係,因為自己年少時根本不懂愁的滋味,所以喜歡登上高樓,希望能觸發詩興。後一句「愛上層樓」又同「為賦新詞強說愁。」形成因果關係,為了寫好詩,只能勉強說些表示憂愁的話。下闕寫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現在對於「愁」字有了深刻的體會。
  • 辛棄疾的悲秋,無山無水只說愁,卻道天涼好個秋
    見慣了古人的借物詠嘆,也就為今人詠秋提供了範例,照著套路寫就是了。所以,現在的文人依舊例寫秋,相對容易些。 亦有例外,辛棄疾的詠秋詞,就打破常規,別開生面。 他的《醜奴兒》一詞中,無山無水,無風又無葉。三個愁字,卻道盡人生無奈,曲晦之意,盡皆愁滋味。
  • 辛棄疾的悲秋,無山無水只說愁,卻道天涼好個秋
    見慣了古人的借物詠嘆,也就為今人詠秋提供了範例,照著套路寫就是了。所以,現在的文人依舊例寫秋,相對容易些。亦有例外,辛棄疾的詠秋詞,就打破常規,別開生面。他的《醜奴兒》一詞中,無山無水,無風又無葉。三個愁字,卻道盡人生無奈,曲晦之意,盡皆愁滋味。
  • 原創散文‖真是天涼好個秋
    文/司吾勰□□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宋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年少時不知愁,為了抒發愁緒,居然能堆砌出一萬個有關「愁」的詞彙;成年後嘗遍愁,又無法找到一個準確的詞語來表達這種滋味。絞盡腦汁也只說了一句:「天涼好個秋。」莫非從不知愁到知愁只是差了一個秋。
  •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詞《醜奴兒》裡的愁緒!
    辛棄疾人到中年的時候,仕途不順,被人彈劾丟了官職,閒居在帶湖,風景秀美,雖時常遊山玩水,卻無一個閒適的心情。畢竟當時國家衰落,面臨外患的侵襲,詩人作為一個熱血男兒,其理想自然是收復故土,揮軍北上,然而朝廷不作為,辛棄疾空有一腔抱負,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奈使得他滿腔愁緒無處可訴,亦無法排解,所以偶然一次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一首詞,名為《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到底是什麼境遇才能寫出「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的句子?
    還原全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說不出的愁,是最愁少年時不懂愁,而為新詞賦予愁,現在愁盡識遍,想說卻又說不出,只能感嘆這秋天的涼意。我一直覺得,說不出的愁,是最愁。而這首詩,則充分的展現了這種難以言喻的憂愁。
  • 年少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多年以後,我終於明白了這些
    年少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嘗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很早就喜歡辛棄疾這首詞,發現每長一歲,對這首詞總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解讀。長大後,踏入社會,經歷過一起一起事與願違的挫折後,才明白過來,原來小時候才是人生中最美好快樂最自由的時光。才能明白過來孩提時代,父母給予我們的那些滿滿的愛意。於是我們又時常不斷去追憶童年時的快樂,羨慕那些天真無邪,無憂無慮被爸爸雙手扛在肩頭笑聲不斷的孩子。20歲時,的確會有許多的煩惱。對未來的彷徨和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