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煙雲,氣象萬千——瞿塘潑墨潑彩山水畫欣賞

2020-09-15 天山書畫院


瞿塘,畫家、世界書畫家聯合會會員。浙江臺州人,1971年出生於臺州溫嶺。1993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美術家會員,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東方藝術天地藝術顧問,亞洲文化藝術家聯合會會員。瞿塘自幼酷愛繪畫,特別鐘愛中國山水畫,曾師從著名山水畫家陸儼少、樓浩之。幾十年來一直將中國傳統山水繪畫藝術作為精神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多年來堅持不懈地學習古法注重吸收古代大師營養,宋、元、明、清曆代山水畫大家,從中學習其精華。畫風從不求其索怪,而且放縱於自然而然之妙處,規規矩矩繪畫、本本分分做人,深得著名畫家、中國美院前院長肖鋒教授的器重。

其作品曾在雅昌網藝術品拍賣中拍出超出20000元每平尺的價格,足以證明其作品的價值所在,和廣大藝術品收藏家的深度認可。作品多次被《財富科技人物》、《走遍中國》等多家國內外刊物刊登。

瞿塘在創作上以現實主義精神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彩。他筆下的山水,氣勢恢宏,雄秀壯闊,煙波浩渺,光影迷離,氣象萬千,浸透著四川名山大川的秀美神韻和大自然的奇幻靈動。他的山水畫作品用墨凝重渾厚,行筆流暢自如,畫面有傳統技法的蒼潤嚴謹,又有西畫的質感和新意,以中西合璧的技藝拓展自己的藝術語言並表現自然神韻;作品深邃的靜美和氣勢恢弘的景觀,常給人一種強悍的感染力和無限的遐想。

瞿塘擅長水墨山水,潑墨山水,兼工人物花鳥。並在潑墨山水畫中展現出了獨有的個人風格,讓人耳目一新。他的山水畫常以雲霧流橫、山勢磅礴、吞吐萬象的全景表達一種廣闊的意境和畫家豐富的情感世界。


筆墨煙雲,氣象萬千——瞿塘潑墨潑彩山水畫欣賞

口文/李望深

庚子金秋初始,瞿塘先生來到張掖採風,便有幸與之話語。在天山書院揮毫潑墨之際,方有幸立於旁親睹先生潑墨,觀其畫作,其山其水其雲,性情所至,墨彩落處,渾然天成,趣味頓現,眼前即生一縷煙雨豪情。觀其作品墨彩淋漓,柔中有剛、綿而不斷、雋永娟秀又瀟灑不羈,且濃且淡且飄逸。給人一種既莊重厚實,又和諧豔麗,充滿活力的意境,令人耳目一新,為之震撼。

瞿塘先生在創作潑墨山水畫時,或掃或揮,應手隨性,掂筆即出,非常自如。潑後顯出抽象墨塊,看似整篇布局已完,但他卻細心比對,精心雕琢,構成他所理解的獨特意識,一幅意蘊綿延趣味橫生的山水精品便呈現了出來。特別是他對墨色的搭配和運用很是到位,清新的淡色,給人感覺儒雅脫俗;飽和的濃色更是覺得細潤華滋。

縱觀整幅畫面,水墨交融、濃淡相宜、奇偉瑰麗!既雄奇浩蕩、氣勢磅礴,又清逸雋永、華姿秀潤。筆墨畫風中,盡顯生機,博大深邃中,透出空靈。看得出,瞿塘先生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入體察,和千錘百鍊的藝術實踐,他是順延了張大千、陸儼少等大師們的山水畫精養,努力以傳統的技法與人文精神的底蘊,融合現代抽象感性,嫁接新的造型語言,摸索傳統繪畫「水墨」與西畫」 色彩「糅合的路子。

他的新作,獨展新韻,時而粗獷豪放,枯槁蒼茫,時而彩墨淋漓,繽紛異彩。既有傳統的筆墨,又有賞心悅目的色韻。且層次豐富,濃淡相宜,華而不浮,厚而不膩。詩意蕩漾,才情橫溢。從他的潑墨山水畫作中,更能觸摸到他那种放達於山林雲海、不拘泥於形式的藝術追求。這也是存乎於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審美律動,也是畫家追求浪漫、嚮往自由的生活態度的集中體現。


2020年9月15於天山書畫院

李望深















相關焦點

  • 大千潑墨技法傳承人張若古畫家作品 潑彩山水畫欣賞
    其潑彩山水畫作品,乍一看是大色彩交融的潑彩山水,細看會有點景人物、房舍草屋、漁舟等,這些山水畫的陪襯,畫法都來源於傳統,它們點明了主題,寄託了作者的感情。作品意境深遠,仿佛仙境,讓人久久不能忘懷,實為現代中青年實力派畫家,前途不可限量!
  • 蔡國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作品筆墨秀潤,超越大千
    方增,原名方現增,自幼對水墨丹青情有獨鍾,擅長寫意潑墨潑彩山水畫創作。師承張大千嫡傳弟子先生,後轉益多師受教於何延喆、劉坤巖、孫洪林、王玉東等藝術界名家。方增是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為第二代大千四絕傳承人,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
  • 他的潑墨潑彩山水——變幻中凸顯真趣,恬淡中蘊含磅礴
    方增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為第二代大千四絕傳承人,是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擅潑墨潑彩山水,多以山川、煙雲、流水為主題。所作山水,潑墨潑彩的結合運用,並以「流彩法」來表現大自然的奇幻變化,追求古樸厚重,格調高雅的藝術境界。
  • 他的潑墨潑彩山水——變幻中凸顯真趣,恬淡中蘊含磅礴
    方增中國著名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家,為第二代大千四絕傳承人,是繼張大千之後中國潑墨潑彩山水畫國畫界的又一領軍人物。擅潑墨潑彩山水,多以山川、煙雲、流水為主題。其畫風飄逸秀美、虛淡恬靜,好似世外桃源。所作山水,潑墨潑彩的結合運用,並以「流彩法」來表現大自然的奇幻變化,追求古樸厚重,格調高雅的藝術境界。方增作品《大千四絕》方增的潑墨潑彩山水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場面宏大、氣勢磅礴,然後就是壯偉河嶽、正大氣象。
  • 張大千的筆墨用法——將現代性和平面性集於一身的潑墨潑彩繪畫
    張大千 青綠潑墨山水 臺北歷史博物館藏二十世紀上半葉,即便是傳統型的中國畫家,對待筆墨的態度已不全是錘鍊心性與對情感的表達,他們對繪畫的欣賞習慣也不再是置於眼前細細品咂,而是希望作品能夠從巨大的展示空間和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
  • 專訪潑墨潑彩山水畫家張若古:畫山畫水畫人生
    墨雨心痕綻異彩, 潑墨潑彩是畫家張若古駕輕就熟的一種山水畫技法,此法屬於中國寫意畫法之範疇,出手大膽,水墨淋漓,氣勢磅礴。畫家張若古的潑墨潑彩山水,得益於張大千關門弟子、山水界泰鬥梁樹年先生的言傳身教。
  • 遊走於具象與抽象之間,張大千潑墨潑彩經典畫作《桃源圖》欣賞
    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張大千妙筆一揮,才有了一系列精彩絕倫的潑墨潑彩作品。自上個世紀60年代起,張大千縱情於潑墨技法,由潑墨進而發展成為潑彩。自此張大千的藝術風格由傳統具象藝術轉為了類似於西方印象派的抽象藝術。
  • 萬鼎以潑墨潑彩呈現出一種山水畫新體
    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教授,西安中國畫院副院長。從當代山水畫的語言程式上來講,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對筆墨與色彩關係的處理。近百年來已有很多繪畫大家做出了充滿勇氣與智慧的嘗試,如張大千、何海霞、周紹華等畫家對於傳統筆墨與當代視覺體驗的結合方面,都做出了不懈努力。
  • 萬鼎以潑墨潑彩呈現出一種山水畫新體
    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八屆理事,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商會議陝西省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西安美術學院山水畫專業教授,西安中國畫院副院長。從當代山水畫的語言程式上來講,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之一是對筆墨與色彩關係的處理。
  • 張大千的潑墨潑彩世界
    這兩位先生雖然是著言於大千又扛起了復古的大旗——延續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獨創的「雲山戲墨」和「米點皴」繪畫性表現以及追摹敦煌富麗端莊的重彩等,但從張大千用潑墨潑彩的手法將中國畫的意象性本質呈現給世界這一點來講,也是百年一人的。
  • 張大千最美潑彩山水50幅!
    ,點線為構圖要素的慣用手法,將傳統山水畫中沒骨、潑墨和重彩技法結合起來,並汲取了西方抽象藝術和現代藝術的美感因素,開創了化線為面、色墨交融、工寫兼施、沒骨寫意的新途徑。張大千創立潑墨潑彩畫風使國畫技法躍上了一個新臺階,世界藝壇為之震動,中國山水畫進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 以現實主義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太震撼了!
    以現實主義為基礎,融入浪漫主義色,他的潑墨潑彩山水太震撼了!文/錢毛毛施雲翔生於1956年,是四川成都人。作為張大千大風堂的傳人,施雲翔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山水畫家。最擅長的是山水,水墨,潑彩,把張大千所創的潑墨潑彩發揮到了極致,他的畫作有一種大氣豪放的畫風。施雲翔從小就很擅長觀察,因為對作畫有著深厚的興趣,所以不管是朝陽還是晚霞,不管是流淌的煙雲還是清澈的山泉。
  • 「藝惠藏」高寬的潑墨山水畫煙雲氤氳意存高古,清奇詭美大氣磅礴
    ---曹樹甲《東風何時至》四尺136x68cm齊魯高寬曾就讀於清華美院,多年來致力於研習大千居士的潑彩技法,心追手摩筆耕不輟。無論是潑彩山水還是荷花都可見大千風貌。其實每一幅潑墨山水,都是場意外的相逢。
  • 張大千潑彩潑墨山水賞析
    張大千潑墨潑彩是以潑灑的水、墨、色在紙上產生的痕跡,在此基礎上再將其收拾成一幅別有意趣、可遊可居的山水畫。他在潑墨潑彩藝術上不斷嘗試新的技法和新的媒介,畫面上出現一些新的、極具偶然性的效果充滿了各種可能性和變數。
  • 略論張大千的溼筆入畫與潑墨潑彩山水繪畫!
    [關鍵詞]溼筆 幹筆 潑墨潑彩論及20世紀中國山水畫發展與成就,張大千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致力於研習傳統,以臨摹方式學習,達到學誰像誰、以假亂真的程度。在已有題材領域,他涉獵廣泛,善於吸收各門派筆墨所長,形成了筆路開闊、兼收並蓄、瀟灑清雅的畫風。
  • 張大千潑墨潑彩探究
    作為一個視野開闊、知識全面、傳統功力深厚的畫家,在其所開創的與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的形成過程中,畫家所處的社會生活背景和藝術中求變創新的勇氣與精神,足以引起我們研究探討的興趣,而潑墨潑彩作品的時代精神則召示了一種全新的山水畫時代的來臨,其作品的藝術品格與美學價值給我們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啟示。
  • 美術研究|論張大千潑墨潑彩山水畫形成的原因及其藝術價值!
    作為一個視野開闊、知識全面、傳統功力深厚的畫家,在其所開創的與前半生截然不同的潑墨潑彩山水畫藝術的形成過程中,畫家所處的社會生活背景和藝術中求變創新的勇氣與精神足以引起我們研究探討的興趣,而潑墨潑彩作品的時代精神則召示了一種全新的山水畫時代的來臨,其作品的藝術品格與美學價值給我們探索求新以深刻的啟示。
  • 青年潑彩畫家弘寬作品欣賞———《古風硯齋》推薦
    徐恩存中國山水畫的特質在於法度規範中的抒情與敘事,因為,千百年的中國文化發展使古老民族習慣于欣賞有一定規範束縛下的美和自由表現,就是一種於規矩中見方圓,與格律中求自然,與限制中求舒放的特殊之美。,他在繼承唐代王洽的潑墨畫法基礎上,融入了西方油畫的色彩關係,但其可貴之處,在於技法的變化始終保持中國畫的傳統特色,筆墨之中盡顯一種半抽象墨彩交融的詩意境界。
  • 大千潑墨技法傳承人---張若古潑墨山水畫作品欣賞
    張若古幼年時和故宮博物院王雪濤先生學習花鳥,1995年拜入梁樹年先生門下學習山水畫技法。 現為: 張大千再傳弟子、中國張大千藝術研究院名譽副院長、潛心於國畫藝術及張大千藝術的研究,經過不斷的發展與創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被稱為「大千潑墨技法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