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去年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大眾這部電影爭議挺多,源於電影沒有正確還原唐代社會的生活氣象,如對人稱呼、對話用語以及當時人的思維習慣等細節問題。《妖貓傳》是根據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編的奇幻劇,說到這倒情有可原,畢竟原作者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也不是那個地方的人。筆者對《妖貓傳》裡印象最深的除了大唐風流宏大的氣度、白樂天的詩、楊貴妃的,便是空海最終取得大唐秘法的青龍寺,當寺門緩緩打開,規模宏大的密宗造像漸漸展現在眼前。那種密宗特有的神秘詭異配上唐代獨有的波瀾壯闊,一剎那間,驚豔了。
密宗造像具有多頭、多臂、多目等特徵,視覺上給人感覺敬畏,有敬、有畏。
唐密屬於漢傳密宗的一部分,漢傳密宗是漢地從佛教傳入開始經歷南北朝到唐朝期間的雜密與唐密以及宋密及其他傳入中土的正統密宗的隱修歷代祖師在多年實修過程中,逐漸與漢地文化結合而逐漸形成。漢傳密宗是來源於古天竺佛教密宗,而佛教密宗來源於婆羅門密教密法。唐朝時代正統密宗傳入中土形成唐密,會昌法難之後,唐密從此隱傳於禪宗,道教,以及民間。而日本空海大師則把唐密的修法東傳日本,形成東密。
近代大德虛雲長老說:「密宗一法,經一行禪師發揚之後,傳入日本,我國即無相繼之人。」 直到民國時期,持松法師才在上海靜安寺重建了唐密壇場。
會昌法難之後,唐密到最終幾近失傳(當然失傳的原因不僅僅是武宗滅法,也有其自身與漢文化的矛盾造成的。),如若唐密圖像一直流傳下來,會有自身獨特的風格,一種長期在中國主流的漢文化圈裡生長的密宗圖像,那一定是不同於藏密圖像和東密圖像,會有另外一種美,會是佛教美術史上的一朵奇葩。故唐密的失傳是中國佛教美術史上的遺憾。因此想做這一方面的研究,通過對歷史上唐密圖像的梳理,讓漢傳佛教美術有一個更完整的視野,也為當代復原唐密圖像以及重新發展唐密圖像做一絲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