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唐代密宗展:《妖貓傳》原型空海帶大量文物回國

2021-01-16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底,中國上映了一部中日合拍的古裝大片《妖貓傳》(日譯《空海》),片中華麗的布景力圖重現大唐的輝煌,令人驚嘆不已。妖貓傳的故事來自於日本作家夢枕貘,原著叫《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是虛構的歷史玄幻小說,不過片中的兩位主角卻都是貨真價實的歷史名人:白居易(772-846)和空海(774-835)。

作者:謝田

寶相華迦陵頻迦蒔繪冊子箱(仁和寺)。此為收藏空海「三十帖冊子」的經箱,是漆器藝術史上的極品。

說起白居易,大家都很熟悉,那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很多人都會背誦長恨歌和琵琶行。但是說起空海,熟悉的人就不多了,其原因並不在於空海是外國人,關鍵是他所代表並傳承的唐代密宗佛教,在中國已經失傳近千年了。

《妖貓傳》在日本上映的時候,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特展《仁和寺與御室派之佛,天平與真言密教的名寶》(展期為1月16日至3月11日),展示了唐代密宗的華麗風貌及其在日本皇室支持下的傳承,為空海的文化成就做了絕佳的註解。

空海在長安的筆記

千手觀音菩薩坐像(葛井寺)

空海在日本文化史上的地位極為崇高,類似於孔子之於中國。空海的生平和唐玄奘頗有類似之處,他生於香川縣,天資聰穎,學貫三教,出家為僧後,於公元804年7月隨遣唐使船隊前往中國,12月抵達長安,拜在青龍寺主持惠果門下學習密宗佛法,僅用半年時間就融會貫通「胎藏界」和「金剛界」兩部密法,成就「傳法阿闍梨」果位(大概相當於今天的教授級別),法號「遍照金剛」。公元806年,空海攜帶大量文書、法器及兩界曼陀羅圖像回國傳教,此時正好趕上日本從奈良遷都至京都,皇室需要新的宗教來對抗舊的宗教勢力,於是空海的密宗大受歡迎,成為皇家大力扶持的對象。

這次特展上展出了仁和寺的鎮寺之寶,空海親筆書寫的「三十帖冊子」,內容是他在長安青龍寺學習密法的筆記,書體為典型唐代風貌,內容更是研究密教最難得的一手資料。公元919年,日本醍醐天皇擔心這套筆記會散佚掉,於是賜給仁和寺一個漆器經箱,上面用金銀粉畫出大量迦陵頻伽人頭鳥,華麗之極,是漆器藝術史上的裡程碑式作品。

子島寺金剛界曼陀羅(子島寺)

這次特展的核心「仁和寺」是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這座寺廟由光孝天皇發願,次代宇多天皇於仁和四年(公元888年)興建,以年號定名為仁和寺。宇多天皇篤信密宗佛教,於公元899年在仁和寺出家,號稱法皇,他在廟中的住處被稱為「御室」,所以仁和寺及其佛法流派被稱為「御室派」,御室派在日本有790座寺廟,仁和寺是其大本山。

唐代密宗在空海之後,分為了兩派。一派是鑽研「教相」(密教理論)的小野流,一派是鑽研「事相」(儀軌法事)的廣澤流。仁和寺及其御室派是廣澤流的代表,特別注重儀式、供養、佛像等,加之有皇室加持,文物特別華麗。仁和寺最注重的「事相」是孔雀經法的修持,日本本來沒有孔雀,孔雀是從中國請來的珍貴「唐物」,只有天皇和重臣才能看到。孔雀吃毒蛇,在印度是消災除厄的象徵,後來在佛教裡成了管消災的孔雀明王,空海從長安帶回來《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深受日本當權者歡迎,無論是祈雨祛病安產,都求助於孔雀經法,這套密法成了仁和寺的獨佔的法門,越來越秘密化和權威化,只為皇室豪門服務。而皇室豪門也讓仁和寺能獲得很珍貴的唐物,仁和寺收藏的北宋《孔雀明王像》,是世界上現存最華麗的北宋佛畫,色澤鮮豔工筆精湛,大概是為了修持密法而特意從中國請來的。

一千隻手的「千手觀音」

仁和寺在1468年的戰亂中被徹底摧毀,直到1641年才重建,但是僧人們拼死將一部分珍貴文物搶救了出來,工藝精美的主佛「阿彌陀三尊像」就是九世紀寺廟初建時的原物。仁和寺重建之時,明正天皇將皇宮正殿「紫宸殿」移築到廟裡當佛殿,延續了其皇家寺廟的傳統。

有時候,哪怕是廟中文物被燒了,日本僧人也要對其珍惜利用。仁和寺裡有一尊空海從中國請回的藥師如來像,是用印度白檀雕刻的,按照佛經的規定,正規的佛像必須用白檀雕刻,所以這尊佛像珍貴之極。公元1103年,仁和寺遭遇大火,白檀佛像被燒,只剩下一小段,於是佛像師圓勢和長圓二人,將剩下的白檀木材雕琢成了一尊高只有11.8釐米,連臺座高22釐米的藥師如來像。佛像雖小,但在細節上無微不至,風格古樸,大概是按照原物的樣子縮小做成了微雕。這尊藥師佛像工藝精湛之極,是日本最小的國寶佛像(展期為2.14-3.11日)。

藥師如來坐像(仁和寺)

日本保留的古代佛像極多,特別是木雕和乾漆兩種,數量遠勝中國。而且日本早期的佛像完全是一筆一畫仿製中國,所以要研究唐代的佛像,日本是最重要的參考。這次特展上展出了很多御室派的密宗佛像,很多都是難得一見的「密佛」,有一尊來自福井縣中山寺的馬頭觀音,居然要三十三年才能讓人看一次。最精彩的是來自於大阪葛井寺的千手觀音像(展期為2.14-3.11日),這尊像是乾漆造的,製作時代大概是八世紀前期,也是一尊密宗的密佛。一般的千手觀音只有四十隻手,每隻手拯救25種苦難,而這一尊真的做了1001隻手,加上四十隻大手,一共有1041隻手,工藝嘆為觀止。這種千手觀音像的出現和遣唐使關係很大,一個叫玄昉的留學僧人將千手觀音信仰從中國帶回了日本,千手觀音像的樣式和製作工藝應該也是一起傳入的。遣唐使中有很多來華學習的工匠,也會請中國工匠去日本,這尊千手觀音展示了唐代乾漆工藝的最高水平,十有八九是由中國工匠或者在中國學習過的工匠所制。

唐代密宗教義複雜,深奧難解,加上佛菩薩明王諸天等等神佛種類繁多,一般人很難分清各種神佛和各種教義之間的關係。為了展示密教精義,惠果大師繪製了兩界曼陀羅圖像,分別講解《大日經》(胎藏界)和《金剛頂經》(金剛界)。空海回日本之時,就攜帶了唐代宮廷畫家李真繪製的兩界曼陀羅圖像,有彩色本和金粉線描本兩種。這次特展上展出的《子島寺金剛界曼陀羅》(展期為2.14-3.11日)就是金粉線描本,製作時間大概是公元999年,是一條天皇下賜的唐代曼陀羅原樣複製本,其尺寸巨大,高達3.53米,在展廳裡整整一面牆頂天立地,氣魄雄偉,震人心魄。這種畫像在中國失傳多年,但是從考古來看,唐代宮中應該也多有使用。陝西扶風法門寺是唐代皇家寺廟,其地宮就是按照密宗儀軌來布置的,出土的舍利寶函,上面的圖像就來自於金剛界曼陀羅的「成身會」,可見唐朝皇室也崇尚密宗,只可惜後代教義失傳,文物萬不存一,只有在日本才能領略到當年的輝煌。所以空海和唐玄奘一樣,都是文明的傳播者和守護者,值得後代敬仰。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焦點

  • 日本東寺佛像展:高僧空海留唐學法請回的寶物,展現唐代密宗精華
    中國唐代的中晚期,極為盛行印度傳來的密宗佛教,在中國經過幾代高僧的闡發之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唐密」佛教,為了區別於後來的「藏傳密宗」,而稱「漢傳密宗」。唐密在唐代時東傳日本,一直延續下來,被稱為「真言宗」。
  • 妖貓傳中近乎失傳的唐代密宗造像
    對於去年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大眾這部電影爭議挺多,源於電影沒有正確還原唐代社會的生活氣象,如對人稱呼、對話用語以及當時人的思維習慣等細節問題。《妖貓傳》是根據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編的奇幻劇,說到這倒情有可原,畢竟原作者不是那個時代的人也不是那個地方的人。
  •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唐代 8世紀 寶慶寺如來三尊佛龕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1872年創建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擁有40多個展廳,藏品總量超過10萬件,除了主打日本文物的主館與舉辦專題展覽的表慶館、平成館,還有展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宮廷獻納寶物的法隆寺寶物館,陳列日本以外東方各國藝術品和考古遺物的東洋館。
  • 《妖貓傳》熱映,空海法師,原來是這樣的亞里斯多德、達文西……
    剛聽說陳凱歌要拍《妖貓傳》,許多人就覺得這很不討好——因為雖然空海在日本是家喻戶曉、甚至是被神化了的歷史人物,但是放到中國觀眾中間來,就變成了——這是哪裡來的日本和尚啊!《妖貓傳》空海人物照 好在電影上映後,這位頂著圓圓的腦袋,長著長睫毛還有一對陰森森的小眼神兒的倭國驅魔僧空海法師,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東京國立博物館裡的西域文物
    ,他們的展牌上大多印著一個注釋「大谷探險隊」。之後探險隊至庫車, 對阿克蘇的克孜爾千佛洞和通古斯巴什、蘇巴什等古遺址進行了四個多月的考古發掘,收穫了大量文物。探險隊到達吐魯番,發掘了阿斯塔那、哈拉和卓等古墓。
  • 東京國立博物館特展《三國志》開展 18件四川文物精彩亮相
    7月9日,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聯合舉辦的特別展《三國志》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170件(組)來自甘肅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中國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稀數亮相,向觀眾展現了三國研究領域的最新考古成果。
  • 專訪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大展,一覽從唐風到日本的書法傳承
    這場2019開年第一大展匯聚了177件中國和日本的書畫珍品,自1月16日開幕以來,卻因臺北故宮借出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引發多方在網絡上就「國寶」外借的動機和文物的運輸保護等問題的巨大爭議。對此,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東京國立博物館書法史主任研究員富田淳表示:「王羲之的《蘭亭序》雖為巔峰傑作,但因被唐太宗帶入昭陵陪葬,只在世間留存了296年。
  • 上野舉辦博物館周活動 東京國立博物館遊客劇增
    人民網東京5月19日電(許永新)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相關資料表明,日本有各種博物館大約6千座。但有意思的是,日本博物館的概念與中國並不完全相同,在日本,博物館的概念中包含動物園、植物園及水族館等,而這些地方在中國通常不被列入博物館範疇。
  • 每周評論丨觀展記:東京國立博物館
    機緣巧合,這次東京之行恰逢「正倉院特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欣欣然前往;沒想到非節假日
  • 日本東京的國立博物館陳列的我國文物,各個都是稀世珍品
    在我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有相應的博物館,陳放著該地的一些歷史文物、文化作品等。
  • 朱滸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西域文物精華
    東京國立博物館西域文物精華朱滸分享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內有本館、東洋館、表慶館及法隆寺寶物館4個展館共43個展廳,陳列面積1.4萬餘平方米,約有11萬件收藏品,其中國寶87件,重要文物634件,以及一些受委託保管的文物。
  • 東京國立博物館《禪》展 南宋禪宗如何影響日本文化和茶道?
    近日,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在舉辦一個大型的展覽會,紀念中國高僧臨濟義玄禪師去世1150年。這個展覽的名字就叫做「禪」,是日本2016下半年規模最大的特展。作者 謝田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禪」展覽會上,眾多展品都是和達摩相關的,最重要的是一幅向嶽寺藏的「達摩像」,是13世紀的水墨人物畫,畫面上的達摩是胡人形象,一身紅衣,筆法細膩,風格和南宋非常接近。根據傳說,達摩的傳法不是自己去傳的,而是別人找上門的。禪宗二祖慧可為了求法,在大雪中苦求達摩,但是達摩認為他並非真心求教,理都不理他。
  • 東京國立博物館攻略(門票+開放時間)
    東京國立博物館概述   東京國立博物館始於明治5年(1872)在湯島聖堂大成殿舉辦的博覽會,是日本歷史最為悠久的博物館。本館事業包括對日本以及東方的美術和考古等各種文化遺產實施收集、保管、修復、管理、展覽、調查研究和教育普及等。
  • 日本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也以這一年作為其創設年份,當時博覽會主要以將在次年的1873年維也納萬國博覽會出展的展品為主,會場內主要陳列有書畫、古董、動植物標本等。最初博覽會會期預定為3月10日起的20天,但由於人氣旺盛,會期一再延長,最後到4月末才結束。據估計,總入場人數達15萬人次。1873年,文部省博物館被併入太政官正院的「博覽會事務局」,並遷址至內山下町(現今的東京都千代田區內幸町)。
  • 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今起開放,特別展覽尚需等待
    隨著日本全面解除緊急狀態,日本全國的美術館博物館也逐漸恢復開放。澎湃新聞獲悉,6月2日,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和奈良國立博物館均將以預約制逐步開放,疫情閉館期間,部分特展最終無緣與觀眾見面,而新的特別展將在7月左右推出。
  • 來華重量級文物正在揭秘
    上海博物館剛開幕的「日本醍醐寺藝術珍寶展」將日本有上千年歷史的寺廟文物請出國門展覽,此前少有先例。也許正因東京國立博物館原副館長所言:「醍醐寺文物來華展出是一種回歸」。上海博物館「菩提的世界:醍醐寺藝術珍寶展」現場。
  • 《妖貓傳》原著白居易沒戲份,空海才是主角,白龍和楊貴妃是夫妻
    《妖貓傳》將於12月22日在全國上映,這部陳凱歌打造了6年之久的電影到底會不會讓他「翻身」成為一大看點。最後的大結局,故事回到開始之處,空海帶著所有人物再次匯集華清宮,黃鶴利用屍解活到了50年後並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白龍,而早就清醒但一直裝瘋的楊貴妃驚覺自己的身世後萬念俱灰
  • 東京國立博物《祭侄文稿》開展,現場到底怎麼樣
    每天都有精彩書畫內容 「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 1月16日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 《妖貓傳》裡的日本和尚空海,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人呢?
    昨晚看電影《妖貓傳》的時候,片中出現了一個日本和尚"空海"。劇中的空海聰明伶俐,是一個驅魔師。那麼在歷史上,是否真的有空海這個僧人呢?他又有沒有來過唐朝呢?為了儘可能降低人才損耗,日本政府規定:除使臣外,其他"留學"人員必須在中國待滿20年,充分吸收大唐文化後才能回國,不然會被流放到孤島,終老一生。即便是條件嚴苛,卻也阻擋不了空海的"大唐夢"。為了能去唐朝做留學生,空海可是費了不少的勁。空海本來是出身富貴人家,對於漢文化研究透徹,在23歲就用漢語撰寫出了巨著《三教指歸》。
  • 東京國立博物館「茶之湯」特展 揭秘南宋時茶道如何傳入日本
    近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茶之湯--日本茶道文化精髓」特展,用大量精美的古代文物,講述了茶道東渡日本的歷史源流。作者 謝田明代茶道廢止,建盞也成了無用之物,於是一些頂級的建盞就被日本人高價買走,這次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了兩個國寶級的南宋建窯茶盞,分別是靜嘉堂文庫的「曜變天目茶盞」和東洋陶瓷美術館的「油滴天目茶盞」,都是精美到極致的寶物,中國不存,只在日本還有。曜變天目茶盞有其值得一看,它碗內光環點點,如宇宙繁星,而且這次東京國立博物館安排了從下方打光,把碗外側的寥寥晨星也照了出來,精美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