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兵器,刀為何排在第一?馬未都的解釋,說到了點子上

2020-12-18 文史夢古今

十八般兵器,刀為何排在第一?馬未都的解釋,說到了點子上

喜歡兵器的人,可能對於這個冷兵器大部分都是情有獨鍾。 我國的兵器系統,老祖宗那是做了一個高度的概括,總結出了十八般兵器。所以,我國的兵器再怎麼發展,基本上都是屬於這十八般兵器的範疇,熱兵器時代到來之後,十八般兵器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人們經常說這十八般兵器,可是人們鬱悶的是,這個刀為何要排在第一的位置?對此,馬未都的解釋說到了點子上。

十八般兵器如上圖,非常直觀的表現了各類兵器的名詞。大傢伙在生活中聽什麼劍什麼劍的比較多,感覺這個劍要比刀的地位要高一些。畢竟就是現在的高級軍官,強調的是佩劍很少聽說佩刀吧!更別說在古代了,君王賞賜大臣都是賞劍,何曾聽說直接賞一把刀?所以,在人們的固有思維中這劍的地位要比刀高。可是,事實上刀在十八般武器中排名還真就是第一。

馬未都對此有過一番解釋,可謂是說到了點子上了。馬未都指出,這個刀是既能刺又能砍殺,非常的實用,用起來最順手,這一點是其他十七般武器所不具備的特點。大家不要覺得刀短,遇到這長兵器就沒轍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大家不要小瞧了這小身板的刀,在實戰中手裡頭有一把刀那是很安心的。在這裡強調的是,馬未都這樣說不是紅口白牙在那沒有根據的說,而是基於實物,他自己就收藏有不少兵器,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戚家刀。

馬未都這點說的還是比較精闢的,只是強調了刀的這種特點,而忽略了刀的歷史文化底蘊。刀在人類歷史上出現比較早,並且使用範圍也是相當寬泛。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這個刀是俠客所用的,劍則是貴族使用,更多的是個身份的象徵。其他兵器,可能就沒有這種待遇了。所以,這個刀在我國歷史上也好,文化認知中也罷,都是有一定地位的。

加之,刀又是古代軍隊冷兵器的主要配置。歷朝歷代對於這個刀的改良與研製,那是不遺餘力的。其他一些武器,則不具備這種廣泛性。一般來說,刀的設計上就是厚重,可以在實戰中依靠慣性形成一種衝擊力。真要遇到程咬金那種力大無窮的主兒,這刀的真實威力恐怕不是其他十七般武器能夠招架住的。但是小編想說一句,研究兵器是為了培養尚武精神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千萬不要在文明社會用冷兵器來解決問題,這是非常不理智的。

基於上述原因,這刀就在排在了十八般兵器的第一位。馬未都畢竟不是專業玩刀的,他只是基於收藏角度來看待刀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馬未都年輕的時候,那也是一個愛打架的主兒,也有血氣方剛的時候。從這個角度來看,馬未都收藏一把刀,這就不是什麼特別奇怪的事了。大家對於馬未都的解釋,有什麼異議嗎?不妨討論一下。

馬未都:馮小剛善於自嘲,從我送他的一件生日禮物,便能看出來

馬未都:中國人出刀是正手出刀,日本人是反手出刀,順勢就是一刀

馬未都:國寶級瓷器被當贗品賣給外國人,我隔著玻璃看,感慨萬千

相關焦點

  • 馬未都的鑑寶水平有多高?老梁的解釋說到點子上了,可謂一針見血
    馬未都的鑑寶水平有多高?老梁的解釋說到點子上了,可謂一針見血馬未都是一個非常有能力的鑑賞名家,堪稱收藏界的一代宗師。他自從入行以來,但凡是撿漏還是為他人鑑寶,基本上沒有失手的時候。作為收藏界的泰山北鬥,馬未都的鑑寶水平有多高?
  • 冷兵器時代: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說
    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十和般武藝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在我國古籍記載裡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戰國時代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
  • 馬未都:金字塔墓道可以進去,我看了一眼大斜坡,感覺力不從心
    馬未都作為頂級收藏家,也想去看個究竟。馬未都在後來回憶的探索金字塔之旅,就動情的表示這個金字塔墓道可以進去,我看了一眼大斜坡,感覺力不從心。馬未都當年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爭強鬥狠的主兒,為何就怕了呢?這金字塔說白了就是一個陵墓,既然是皇家陵墓在防盜墓賊問題上,中國跟埃及那是高度一致。埃及的金字塔防盜措施那是一流,埃及上下7000年,還真就沒人去盜過金字塔。
  • 十八般武藝與十八般兵器
    徒手拳法為練體之根本,而兵器乃手足之延伸,它能極大地加強武術的搏殺效果。如果武術拳種已經讓你眼花繚亂了,那麼兵器的種類之多也同樣會讓你目不暇接。下面給大家介紹常見的十八般兵器,即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錘。
  • 三國兵器排行榜,十八般兵器竟然都輸給了它
    三國兵器排行榜,十八般兵器竟然都輸給了它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戈、钂、棍、槊、棒、矛、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十八般兵器。歷史上我們叫的出名的英雄都有他們專屬的兵器,這些兵器甚至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標誌。
  • 十八般兵器你不一定都認識!出乎意料這件是排名老大!
    我們都知道演義小說中出現很多「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來讚美武將,通常以這種辦法來形容一個武將本領強大,但是如果較真說起來到底十八班武藝是都是指什麼?估計就都說不明白了,一般情況指的是十八般武器,第一次正式在歷史出現是在宋代的《翠微北徵錄》,其中描寫「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卻沒有說明這十八般武藝具體的說法。
  • 我國冷兵器眾多,為何只稱「十八般」兵器?十八竟然是這個意思
    材質從原始社會的木石兵器,到奴隸社會的青銅兵器出現,再到封建社會鋼鐵兵器花樣百出,五花八門。那為何現在都稱「十八般」兵器,難道只有18種?新石器時期石斧如劈砍類兵器,由石斧、到青銅劍、再到鐵製刀。石斧製作比較粗糙,沒有鋒利的刃,所以它對人的傷害主要不是靠割裂而是靠擊打。
  • 日本武士刀異軍突起,唐刀為何沒落?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日本武士刀異軍突起,唐刀為何沒落?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曾幾何時,唐刀是何等厲害?現今位列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日本武士刀,那是異軍突起。其實,日本的武士刀很冷門,追根溯源是我國的唐刀。可以這麼給大家說,日本武士刀就是唐刀的翻版,也可以理解為改進版。但是,現在比較尷尬的是,唐刀已經沒落了,甚至於製作工藝都面臨著失傳的尷尬境地。對於唐刀的沒落,馬未都有自己的一番真知灼見。大家可能覺得不可思議,馬未都搞家具可以,研究瓷器在行,怎麼研究起了兵器?諸位有所不知,馬未都是一個雜學家,對於兵器有所研究也不難理解了。
  • 馬未都4大鎮館之寶:3件價值上億,還有一幅名畫,專家卻說是贗品
    馬未都4大鎮館之寶:3件價值上億,還有一幅名畫,專家卻說是贗品馬未都的鎮館之寶,那肯定是有看頭的。在馬未都的收藏生涯中,聚集起了不少好東西,可以說每一件那都價值連城。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一下馬未都的4件「鎮館之寶」,讓大家看看馬未都無與倫比的收藏號召力。
  • 十八般兵器是哪幾種?其中的比較著名兵器有哪些?
    最早的原始武器必然是棍棒,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好就地取材了,後來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和戰爭需要,兵器變得越來越多樣化,而到了元朝時期雜劇的出現,為了豐富戲曲舞臺的人物形象,使人物臉譜化,更有突出性,所以在兵器上也加入了個人色彩,使觀眾從演員的扮相上面就可以了解這個戲曲人物的大概情況。
  • 古代十八般兵器,盤點歷史上使用這些兵器的高手!
    在武術界有「十八般兵器」一說,代表了十八種冷兵器,這也是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兵器。在古代,曾出現過不少的武術高手,每個人使用的兵器也不相同,大部分人使用比較常見的兵器,例如刀、槍、劍、而有些人使用比較罕見的兵器。今天就來介紹下古代的十八般兵器是指哪些?以及使用這些兵器的高手!
  • 「十八般兵器」的前世今生,樣樣都是血淚染成!
    在北海漢昊古兵器博物館,看到了「十八般兵器」的介紹,這讓我想起了郭德綱相聲《大保鏢》中「十八般兵器」的那段,什麼「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帶刃兒的,帶刺兒的,帶峨眉針兒的,帶鎖鏈兒的十八般兵刃我是樣樣——稀鬆!」。自嘲中流露出對「十八般兵器」敬畏。
  • 十八般兵器,到底是哪十八般?看完漲姿勢了
    大家耳熟能詳的十八般兵器一詞,其實是由「十八般武藝」演化而來。「十八般武藝」最早見於南宋人華嶽所著《翠微北徵錄》中,卷七記載到:「臣聞軍器三十有六, 而弓為其首;武藝一十有八, 而弓為第一」,但文中並未詳細記載具體所對應的武藝。在明朝時期,謝肇 淛所著《五雜俎》明確指出了十八般兵器的具體內容,卷五記載:「 正統已巳(十四年, 即 1449 年)之交, 招募天下勇士。
  • 「十八般兵器」中的最後一種,太出人意料了!
    我國古代有「十八般兵器」或「十八般武藝」之說,用以指代人們使用的武器,以及使用武器的技術。這本是一種泛稱,泛指多種技藝(比如說某人「精通十八般兵器」);但古人還是願意選出十八種最典型的兵器,來代表中華武藝和武器。
  • 日本刀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中國刀為何卻不行?馬未都道出背後隱情
    日本刀躋身世界三大名刀,中國刀為何卻不行?馬未都道出背後隱情 世界三大名刀又稱「世界三大名刃」,分別是大馬士革刀、馬來刀、日本刀。明眼人一看,日本刀與中國刀關係密切,可以說是中國刀的「學生」,可人家躋身世界三大名刀,偏偏沒有中國刀。中國刀在歷史上也是風光無限,開疆拓土離不開它。
  •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馬未都曾表示,世界三大名刀中沒有中國刀。世界三大名刀為大馬士革刀、馬來克力士劍、日本刀,尤其是日本刀與中國刀中的唐刀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另外一副模樣,唐刀沒落,日本刀彎道超車異軍突起。由一斑而窺全豹,中日兩國民族性格的差異有多大,從唐刀沒落日本刀異軍突起彎道超車,就能看出一二。世界三大名刀,為何沒有中國刀卻有日本刀?馬未都的解釋可謂是一針見血。依據《唐六典》記載,制式刀有4種,分別為儀刀、障刀、橫刀、陌刀,統一被稱之為唐刀。
  • 十八般兵器裡,真有「錘」嗎?真正的歷史上有沒有用雙錘的武將?
    至於歷史上有沒有用雙錘的武將,我們就要考察一下歷史上的十八般兵器都是什麼。十八般兵器作為軍事術語出現在兵書上,"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嶽撰《翠微北徵錄》。該書卷七記"兵器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可是不管你怎麼找,都沒有找到十八般兵器的具體定義。
  • 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夜讀
    我們都知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是形容一個人多才多藝,堪當多面手的意思。但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作為軍事術語出現在兵書上,「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嶽撰《翠微北徵錄》。
  • 「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
    「十八般兵器」一詞始見於元曲,《敬德不伏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得來滑熟」的唱詞。十八般兵器的具體所指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等等。
  • 古人打仗真的用「十八般兵器」嗎?
    「十八般兵器」的說法源於「十八般武藝」,並不見於正規史書,只在筆記雜文、小說戲曲中有提及,且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明代有人認為,十八般武藝是指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鐧、撾、殳、叉、耙頭、錦繩套索和白打。但白打指的是拳術,不是兵器,因此所推出的兵器只有「十七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