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般武藝與十八般兵器

2020-12-04 金雨解讀傳統文化

徒手拳法為練體之根本,而兵器乃手足之延伸,它能極大地加強武術的搏殺效果。如果武術拳種已經讓你眼花繚亂了,那麼兵器的種類之多也同樣會讓你目不暇接。下面給大家介紹常見的十八般兵器,即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錘。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武藝與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藝」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元代的雜劇中。在古今戲劇、小說中,常常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來描寫那些馳騁沙場的武藝高強者。可十八般武藝究竟包含哪些呢?

施耐庵(元末明初)在《水滸傳》第二回中寫道:「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那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但到了明萬曆年間,謝肇淛(zhè)在《五雜俎》中記載:「山西李通者,行教京師,試其技藝,十八般皆能,無人可與為敵……

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杷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隨著時代的變化,十八般武藝的內容也在發生變化,現在我們所說的十八般武藝,多是形容一個人的武藝精湛、全面,其實中國的兵器不止「十八般」。後來,十八般武藝的說法成為中國民間對兵器的泛稱,是指使用各種兵器的技藝,所以又稱十八般兵器。

相關焦點

  • 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
    「十八般武藝」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也稱「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常見於中國古代的戲曲、小說中,指使用各種武術器械的功夫和技能。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和形式十分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武藝發展的面貌。人們不斷創造、發展中華武術,並且形成風格迥異、千變萬化的各門各派的獨特技法,概括為人們熟知的「十八般武藝」。
  • 十八般武藝,是哪十八般呢?
    十八般武藝的內容和形式十分豐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個時代武藝發展的面貌。現代人對&34;的理解是泛指多種武器,或多種技能。此書十八般武藝編成於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書中自稱「臣聞」,可見「十八般武藝」的說法實際上還要早。元?楊梓《敬德不伏老》第一折:「憑著俺十八般武藝,定下了六十四處徵塵。」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一一從頭指教。
  • 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夜讀
    我們都知道「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是形容一個人多才多藝,堪當多面手的意思。但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作為軍事術語出現在兵書上,「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嶽撰《翠微北徵錄》。
  • 中國古代「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人們經常聽到一個傳統的武術術語叫作「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但這「十八般武藝」都講的是哪些呢?今天小編就帶您去看看! 演 變 作為軍事術語出現在兵書上,「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嶽撰《翠微北徵錄》。該書卷七記有 「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但沒有給出「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
  •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形容武藝高強,那麼何為「十八般武藝」?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形容武藝高強,那麼何為「十八般武藝」?我們都知道,形容一個人武藝高強,通常會說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實際上,一個人「十八般武藝」並不是說「十八種武學」,而是「十八般兵器」,或者也可以理解為「多種武器」。那麼,「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兵器呢?
  • 十八般武藝,「般般劣跡」!
    經常聽到誇一個人比較厲害,就會說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可是這十八般武藝到底是哪十八般?古時候為拓展領土經常會出現戰爭,所以古人特別崇尚武學。體現一個人的才能就是常用精通十八般武藝來表達,其實十八般武藝指的是對於十八種兵器的使用技法。
  • 十八般兵器,到底是哪十八般?看完漲姿勢了
    大家耳熟能詳的十八般兵器一詞,其實是由「十八般武藝」演化而來。「十八般武藝」最早見於南宋人華嶽所著《翠微北徵錄》中,卷七記載到:「臣聞軍器三十有六, 而弓為其首;武藝一十有八, 而弓為第一」,但文中並未詳細記載具體所對應的武藝。在明朝時期,謝肇 淛所著《五雜俎》明確指出了十八般兵器的具體內容,卷五記載:「 正統已巳(十四年, 即 1449 年)之交, 招募天下勇士。
  • 十八般武藝到底有哪些
    原標題:十八般武藝到底有哪些 本文由武林檔案編輯整理 文字數:1014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 「十八般武藝」是中國武術的一個傳統術語,泛指多種武藝,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
  • 「十八般武藝」,你精通多少?
    說到中國武術就不得不提到中國人耳熟能詳的十八般武藝,在中國宋朝首次提出了這個概念,而後同時出現的就是十八般武器了,在中國許多地方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十八般武藝最早是作為軍事術語出現在兵書上,「十八般武藝」始見於南宋華嶽撰《翠微北徵錄》。
  • 不能丟棄的「十八般武藝」是指什麼
    開封的開封府內陳設的武器雖然上了鏽,但的確是真傢伙,再看看陳舊的十八般兵器背景,讓人能聯想到「能文能武」的眾多古人。早在2011年,十八般武藝,也稱「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器」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十八般武藝到底指的是什麼?
    十八般武藝又叫十八般武器。根據舊版《辭海》的解釋,是&34;。所謂九長九短,是指九種長的兵器和九種短的兵器。可是,《水滸》第二回描寫史進每天請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經過半年,史進的十八般武藝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都學得精熟。
  • 十八般武藝到底指哪十八般?記者帶你來體驗
    「十八般兵器」是大多武館的必須陳設,也是中國武術和武館的象徵之一。那麼,我們常說到的這十八般武藝,又是哪十八般呢?記者走進杭州餘杭五常街道,帶你體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常十八般武藝。據介紹,五常的十八般武藝,源於中國傳統的十八般武藝。
  • 十八般武藝都有哪些?
    古典小說在描寫本領高強的英雄好漢時,總說他們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這「十八般武藝」究竟是怎樣來的呢? 「十八般武藝」之說始於明代、明萬曆年間人謝肇浙在《五雜組》中說:「正統己巳之變(1449年,明英宗在山西土木堡被敵人所擄,史稱土木之變或己巳之變),招募天下勇士。
  • 十八般武藝之十八般兵器,冷兵器時代的藝術精華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在中國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何為「十八般武藝」?其實就是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至於究竟是哪十八種,歷來說法不一。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欣賞武術界普便認定的「十八般兵器」。
  • 「十八般兵器」都有哪些
    「十八般兵器」一詞始見於元曲,《敬德不伏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藝都學就,六韜書看得來滑熟」的唱詞。十八般兵器的具體所指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有長器械,短器械;軟器械、雙器械;有帶鉤的、帶刺的、帶尖的、帶刀的;有明的、暗的;有攻的防的;有打的、殺的、擊的、射的、擋的;等等。
  • 古人的十八般武藝,看看你了解幾個
    十八般武藝一說最早出自南宋武科狀元華嶽,他在兵書《翠微北徵錄》的卷七中寫道:臣聞軍器三十有六,而弓為稱首;武藝一十有八,而弓為第一。然而,究竟具體是指哪十八樣兵器,華嶽卻沒有明釋,今人亦無從考證。及至宋元之間,十八般武藝開始散見於各類戲曲小說之中,漸漸成為了民間的一句流行俗語。例如南戲作品《張協狀元》便有一句:十八般武藝都不會,只會白廝打。元代著名雜劇《趙氏孤兒大報仇》亦提到:教的他十八般武藝,無有不拈,無有不會。不過,真正將十八般武藝排列成表的,還是要數明代。
  • 閒扯武藝十八般和生活
    我們經常聽到,誇讚武藝高強的人本事很大很厲害,就是用:『十八般兵器無所不知無所不曉,樣樣精通,樣樣能打。』這句話來稱讚。那都是哪十八般武藝和兵器呢?和生活有啥聯繫呢?十八般武藝兵器一、《五雜俎》所以有:「武藝十八般,白打居第一」之說。
  • 你知道古代的「十八般武藝」是什麼嗎?
    此書十八般武藝編成於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他在書中自稱「臣聞」,可見「十八般武藝」的說法實際上還要早。可惜宋代的兵書多毀於兵燹,今傳者寥寥無幾,「十八般武藝」的原始出處和內涵今天已無從查考。謝肇浙《五雜俎》中對「十八般武藝」的具體內容作了記述:「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鐧、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 說完兵器再說武藝,古代十八般武藝,打破你對「武藝」的認知
    記得之前小編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你耳熟能詳卻叫不上名字的十八般兵器」在這裡我聲名一下,我是標題寫錯了,請各位不要在意那些細節。今天我又來細數了,這次不是十八般兵器了,而是十八般武藝。對於武藝而言,很多小夥伴會認為是:長拳短打,馬上步下,無一不精,無一不曉。其實十八般武藝沒有具體所指,其泛指多種技藝。
  • 冷兵器時代:中國古代十八般兵器說
    在古典小說和傳統評話中,常說武藝高強的人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十和般武藝是指使用「十般兵器」的功夫和技能。   「十八般兵器」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的呢?在我國古籍記載裡認為,刀、槍、弓、箭為黃帝所造;「二八般兵器」是戰國時代軍事家孫臏、吳起所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