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錯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是歌頌愛情,歷史真相很荒唐

2021-01-09 騰訊網

相信種子 | 相信歲月

遇見孩子綻放的現在 | 預見孩子美好的未來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做一個自我實現著的自由人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幾乎所有舉辦的婚禮都會用到這個名句。但並不是所有引用此句的戀人都知道,此句是源自於《詩經》——《邶風 擊鼓》。知道此句原是講戰土出徵討伐時同生共死戰友情的,想必更是知之甚少了。

原文: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愛居愛處?愛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詩經中的「風」類似於現在的叫法——風俗。如:國風、楚風、鄭風、邶風等等。

詩經其實是一本通過記錄當時東周列國的人文甚至是勞人、怨婦的牢騷,來反映當時真實的社會現象和事件的書籍,從中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的趨勢。

如《擊鼓》這首詩,背景是東周時期,衛州籲弒殺兄長衛桓公篡位為衛國國君後,遣大將公孫文仲領兵討伐陳國和宋國。《擊鼓》正是衛國戰士在徵伐的途中表達同生共死的約定。

至於如何成為表達男女之間白頭到老的愛情之約,就得說到元明清八百年《詩經》學的頭號權威——朱熹。

朱熹的《詩集傳》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解釋為室家男女之情,這種誤導的說法一直流傳到現在。

《邶風 擊鼓》之後,還有一篇《新臺》,講的是東周時期一個荒唐和極其狗血的歷史事件。

原文: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大意是:新臺修築得豪華壯麗,可是原本美麗的女子是要嫁給俊美的公子,卻被又老又醜的駝背公公給霸佔了。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衛州籲弒殺兄長衛桓公並自立為衛國國君後,在位期間窮兵黷武,陳和宋兩國不服衛州籲,衛州籲便派遣大將公孫文仲領兵討伐陳國和宋國。引發了衛國人的怨恨,上卿石碏遣人刺殺了衛州籲,擁立新君衛宣公。但是不曾想卻引發了另一場更荒唐的歷史事件。

春秋記載:衛宣公是個極其好色不惜亂倫之徒,做了國君後,他與其後母夷姜亂倫,生子名伋。

因伋長大成人後,需要選太子妃,便遣使臣到齊國禮聘齊國公主宣姜做自己的兒媳。宣姜是當時出名的美人,衛宣公聽說了她的美貌後便起了色心。於是故意派兒子出使宋國,自己將原本的媳婦娶回了衛國。衛宣公為迎娶齊國公主宣姜,專門修築了一座非常豪華的宮殿,名曰「新臺」。

當衛伋子出使歸來,發現原本應該是自己的老婆,已搖身變成了自己的老媽。如果事件到此結束,那麼這僅僅是一起王室醜聞而已。然而,歷史卻朝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向演進。

史書記載,她為衛宣公生了兩個兒子:衛壽、衛朔。於是有了為自己兒子奪嫡,自己成為太后的野心。在她的唆使下,衛宣公竟然決定殺掉自己親生骨肉——太子衛伋子。

衛宣公假意讓太子出使齊國,衛伋子卻並不知道父親已安排了殺手在自己行至邊境時刺殺自己。

同父異母的弟弟衛壽得知此事後,急忙駕車通知衛伋子,可是衛伋子死都不相信自己的父親衛宣公會要自己的命。

於是衛壽只得駕車率先趕到邊境,以身赴死替哥哥擋災。不料衛伋子趕到了邊境後,發現弟弟已死,責備殺手殺錯了人。於是,殺手又將衛伋子殺死,並回去向衛宣公交差。

《擊鼓》《新臺》的年代,就是中國歷史正式進入春秋諸侯爭霸的時代,隨著衛州籲殺衛桓公,石碏殺衛州呼立衛宣公,各諸侯國的政變如瘟疫般,接二連三地爆發。

如:宋國的司馬孔父嘉因有一個風華絕代的妻子,大臣華督貪慕美色,教唆孔父嘉的部下將孔父嘉和宋國國君殤公與夷一同殺害。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記載了因為要奪取他人之妻,不惜發動政變,弒殺君王的歷史事件。

從《詩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背後,我們所發現的歷史真相,其實是多麼的殘忍和不堪,所衍生的歷史事件又是多麼的荒唐。

往往人們所認為美好而又含情脈脈的詩詞歌賦的背後,是如此的動蕩,波詭雲譎、血腥殺戮……

相關焦點

  • 我們都錯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不是歌頌愛情的。
    一直以來,大家都習慣的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當成美麗的愛情詩,其實不然,我們都弄錯了。雲紋出自先秦的《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
  • 網友總結被誤讀的名言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歌頌戰友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愛情詩篇嗎?其實它根本說的就不是男女的愛情,而是歌頌戰友情;「吾生也有有涯,而知也無涯」不是勸讀書,而是鼓勵人們抓緊時間玩樂?最近,百度知道開設「解惑」專題,列舉了8個被誤讀最深的名言警句,讓網友大長見識。眾人表示:「語文白學了,原來自認為的那些勵志名句竟是斷章取義!」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真是表達愛情的詩句嗎?
    生活中,人們常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來表達彼此之間堅貞不移、生死不渝的愛情,或是被情人用來作為海誓山盟的誓詞,但是這句話最開始的時候並不是表達愛情的句子,甚至和情愛之事毫無關係。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源頭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我們常聽到的兩個詞,形容我們對愛情的執著和期盼。這兩個詞非常有畫面感,就像一首歌中唱到的「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兩個人並肩坐在搖椅上,互相握著對方的手,敘說著年輕時浪漫,一起感受陽光照在身上的溫暖。
  •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最初並不是愛情詩
    死生離合,只和你許下的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和你一起生死與共。就害怕離別到來,不讓我們在一起,只怕我們久遠的分離,無法遵守彼此的諾言。初衣解詩:這一首詩中的「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因為張愛玲而成為了愛情的名句。
  • 詩經千古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並非指愛情,誤解多年
    我們常常在祝福一段感情長長久久,幸福美滿的時候,會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樣的話,代表著對於愛情或婚姻堅貞如一的心願。但是,你知道嗎?這句話出自《擊鼓》,它所描述的其實並不是男女之間美好的愛情,而是戰友之間的相濡以沫的一種情感。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兄弟情?一直以為是愛情詩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契闊,與子成說」這句話呢出自於《詩經》邶風擊鼓篇。其實講的並非是愛情,而是戰爭中的友情與思鄉之情,是一種對戰爭的埋怨與憎恨。埋怨戰爭將自己幸福一步步的奪走,甚至還要為之貢獻生命。埋怨幸福的生活與期望,因戰爭的深入一點點破滅,厭戰情緒越來越深!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來談的是兄弟情?還以為是愛情詩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它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詩經》中有一首名篇《邶風·擊鼓》。這首詩最有名的莫過於「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兩個男人怎麼能: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來,漲點知識
    相信大多數人在歌頌愛情時,都喜歡用: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然而,這是現代人們強加上去來描寫男女愛情,要知道原來可不是用來描寫男女關係的。讓我們先來看看出處,這是源自《詩經——擊鼓》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只是美好祝願嗎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其中流傳最廣的詩句。我要拉著你的手,與你一起慢慢變老。這兩句詩寫得太溫情、太感人了,所以人們傳唱以後,就再也忘不掉。這兩句詩,也不再作為對戰友之間友情的謳歌,而作為對美好愛情的祝福。但是這兩句話,並不只是對未來的美好祝願,裡面還有沉甸甸的承諾。
  • 真正的愛情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作者:胡楊映月愛情,可以是千瘡百孔的情感撒了一地滄桑之後的蹉跎歲月,也可以是浪漫溫馨的唯美意境,或可以是喜憂參半的花前淚下,表現形式和結果不一而足。不論是皆大歡喜的「終成正果」,還是成為灑淚而別的戀戀不捨的深情,雖然最終的結果不同,但,都不會妨礙它是一份真愛和真情。一份真愛,一份真情,在流光溢彩的現實生活的萬花筒中呈放出迷人的魅力,讓我們陶醉在情感的微醺中,不願醒來。
  • 原來我們比喻愛情的詩經名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指戰友情
    ,叫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很多人都用它來描述自己對於愛情的嚮往。我們所熟悉的這句話,最早可不是描寫愛情的呦,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
  • 我們都錯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來自戰爭詩,寫的是同性戀!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國風 邶風 擊鼓》我們在祝福別人或者婚禮上經常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句話來自詩經《邶風·擊鼓》,了解的人都知道,其實它是一首描寫戰爭的詩。
  • 怎樣才能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今天這篇文章要探索的主題是:怎樣才能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或許是不是一個偽命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一千古傳誦的經典詩句,在被作者創作出來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形容男女之情的,而是被用來形容戰士之間的情誼。出自《詩經·邶風·擊鼓》,其本意是:將一同上戰場的兄弟,應該相互攙扶,同生死,共進退。只是後來因人誤傳,被世人奉為「聖經」一般的經典愛情詩句。
  • 「執子之手」很容易,但是「與子偕老」靠的是什麼?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故事我們都太過於熟悉,很溫馨的一句話,總是能帶給人莫名的感動,快餐式的愛情已經讓我們來不及去好好體味愛情的真正意味。可是雖然很多人都遺忘了愛情真正的模樣,但是還是有人在堅守著真摯的感情,不為了其他的什麼,只因為心中有愛。只要心中有愛,外界的變化不能改變我們的內心。可是執子之手容易,但是能夠做到與子偕老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意到底形容的是愛情還是友情?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自《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被大家引用最廣最多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翻譯過來就是:「一同生死不分離,我們早已立誓言。讓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戰場。」從整篇文章看來也是戰友之間互相勉勵。
  • 中式婚禮,新郎新娘合巹之後牽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幸福著你的幸福。今後的日子裡,快樂著你的快樂,追逐著你的追逐。「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意思是:挽著你得手,一直到老。出自於《詩經》"邶風"裡的《擊鼓》篇,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文內容是歌頌戰友之情,是兩名戰友在艱苦漫長的遠徵環境中相互勉勵之詞。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你想要的的愛情,這些經典詩詞裡都有
    愛情是人類亙古不變的話題,從古自今,有許多的文人墨客對「愛情」的模樣進行了描繪。愛情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相思」。對愛的表達委婉的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直白的表達有「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本期,我們一起品讀六首中國古代經典愛情詩,感受最忠貞、最相思、最美好的愛情!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愛情不過是戰爭下的犧牲品
    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傳誦古今。無論是在影視文學作品中,還是生活中的情侶間,這一句情話的分量當真是無可比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源於《詩經》中的《國風·邶風·擊鼓》篇。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於嗟闊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從全詩看,這是一首戰士思念家鄉親人的詩,感情真摯而細膩。訓練場上,擊鼓聲震震環繞耳旁,身邊的將士們在勤加操練著兵器。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原意,並非愛情誓言,而是戰友之約!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們相信這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誓言。人生中,男女兩人走到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由青春年少到白髮滿頭,不離不棄,攜手同老,這不是世上最美麗的愛情故事嗎?所以,我們相信,這是世上最美麗的愛情誓言了。但是,我們如果再看看這句詩的原意,我們也可能更為其感動了。它說的不是男女間的愛情誓言,而是戰友間的生死之盟。這句詩出自《詩·邶風·擊鼓》,原詩為: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