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將在廣西巴馬舉行

2020-12-1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巴馬11月1日電(記者 龐革平)11月18日至20日,第十七屆廣西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將在世界長壽之鄉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舉行。這是融合了群眾性、民族性、藝術性的一次精品文化盛宴,將集中展示河池市和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nbsp&nbsp&nbsp&nbsp本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以「神韻河池?世界巴馬」 為主題,由中共河池市委員會、河池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巴馬瑤族自治縣委員會、巴馬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中共河池市委宣傳部、河池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體育局共同承辦,集中展示河池銅鼓、山歌、長壽養生等一系列傳統民族文化,展示河池多彩斑斕的民族畫卷,讓人們更好更直觀地了解巴馬、了解河池,更好推進河池民族文化繁榮發展,提升河池文化新形象,做實做強河池文化品牌。

&nbsp&nbsp&nbsp&nbsp本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共安排6項主題活動,分別為開幕式文藝晚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群眾文藝會演、山歌比賽及歌王擂臺賽、書畫攝影展、頒獎晚會。通過這一系列的文化活動,將極大地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其中,最能體現藝術節特色的開幕式文藝晚會將於11月18日晚在巴馬縣高級中學足球場魅力上演。整臺晚會分為序幕《相約巴馬?壽鄉之旅》、第一篇章《神奇巴馬?探秘之旅》、第二篇章《 長壽巴馬?養生之旅》、第三篇章《 世界巴馬?快樂之旅》和尾聲《歡歌巴馬?祝福之旅》等五個篇章,以藝術形式展現巴馬瑤族自治縣豐富的長壽養生旅遊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展現巴馬瑤族自治縣成立60周年來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發展取得的輝煌業績,展現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建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日益擴大的國際、國內影響力。

&nbsp&nbsp&nbsp&nbsp據悉,本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所有創作人員和大部分演出人員均為河池籍,能更好地挖掘河池神韻,體現河池魅力,反映河池特色,彰顯河池風採。同時,結合「世界巴馬」形象定位和「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目標,本屆藝術節還特別邀請國外藝術團隊參與演出。

&nbsp&nbsp&nbsp&nbsp河池市位於廣西西北部,是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區、資源富集區,同時也是著名的「世界銅鼓之鄉」。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從1999年起,在河池11個縣(市、區)輪流舉辦,今年已是第十七屆。銅鼓山歌藝術節的成功舉辦,是保護和傳承河池銅鼓、山歌等民族傳統文化、打造文化旅遊品牌、推進生態民族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措施和有力抓手,對河池文化傳承創新、城市形象塑造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完)

相關焦點

  • 廣西南丹縣舉行第二十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
    閉幕式節目《苗族豐收舞》12月4日晚,歷時三天的第二十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在 「南國避暑勝地世界白褲瑤鄉」——廣西南丹縣完美落幕。六龍茶香瑤山雞本次銅鼓藝術節以「神韻河池·奇美南丹」為主題,設置有開幕式、書畫攝影展、文藝晚會、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山歌比賽以及歌王擂臺賽、美食評比大賽等活動。
  • 廣西河池第十八屆銅鼓山歌藝術節精彩開幕
    11月18日,毛南族花竹帽傳人譚素娟(右)在廣西河池第十八屆銅鼓山歌藝術節上傳唱非遺山歌。11月18日,在廣西河池第十八屆銅鼓山歌藝術節開幕式上,當地群眾在表演《儺面狂歡》。11月18日,在廣西河池第十八屆銅鼓山歌藝術節開幕式上,當地群眾在表演歌舞《毛南阿妹》。
  • 河池第十三屆銅鼓山歌藝術節11月在鳳山舉行
    為深入打造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這一品牌,打響鳳山世界地質公園靚麗名片,廣西河池第十三屆銅鼓山歌藝術節暨第六屆鳳山世界地質公園探險旅遊節將於2012年11月23日至25日在「長壽之源」、「洞穴之城」河池市鳳山縣隆重舉行。
  • 第十九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10月在大化舉行
    湯二田 攝  中新網廣西新聞9月29日電(黃豔梅 湯二田)廣西河池市官方29日介紹,第十九屆河池銅鼓山歌藝術節將於10月20日至22日在大化瑤族自治縣舉行。節慶將以「神韻河池·康養大化」為主題,展示當地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風情。
  • 銅鼓山歌為巴馬50華誕添彩
    本報南寧10月25日電 11月8日,是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紀念日。為此,巴馬將在11月7日至9日舉行一系列慶典活動,謳歌黨的民族政策。活動期間,河池市還將在巴馬舉辦第八屆銅鼓山歌藝術節,為巴馬50華誕助興添彩。  巴馬位於河池市西部,全縣面積1971平方公裡,總人口24.69萬,其中瑤族人口佔總人口的17.46%。
  • 2020河池首屆劉三姐文化大型光影藝術節舉行新聞發布會暨開票儀式
    12月5日,「三姐回家、魅力河池」2020河池首屆劉三姐文化大型光影藝術節新聞發布會暨開票儀式在河池錦都國際大酒店舉行。 2020河池首屆劉三姐文化大型光影藝術節於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29日在金城江區天上金城景區(東仁樂園)舉行,歷時2個月,橫跨元旦、春節、元宵節、情人節等重大節假日
  • 為「非遺+扶貧」賦能 廣西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走進巴馬
    活動啟動6月12日,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河池市政府主辦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西主場城市活動暨首屆廣西非遺購物節河池活動在河池市巴馬縣舉辦。壯族銅鼓、瑤族服飾、毛南族花竹帽等非遺瑰寶現場展示銷售,十幾位「網紅」主播直播帶貨,有效推動了非遺好物走向市場、走進百姓生活,推動非遺發展更好助力脫貧攻堅。
  • 河池銅鼓:歷史的「活化石」
    2020年1月1日起,經河池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批准的《河池市民間傳世銅鼓保護條例》將正式施行。這是繼廣西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銅鼓文化(河池)生態保護實驗區於2012年12月由國家文化部正式批准設立之後,我市高度重視文化傳承保護工作又一重要舉措,同時也為保護傳承河池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提供了重要的法治及制度保障。在古老的傳說中,敲響銅鼓,不僅可以與天地、神靈溝通,還能保佑鄉寨平安。
  • 廣西東蘭舉行2020銅鼓山歌·美食嘉年華活動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廣西東蘭縣全域旅遊發展,「風物還是東蘭好 共慶豐收助脫貧」——2020廣西東蘭銅鼓山歌美食嘉年華系列活動在廣西東蘭縣舉行。據了解,此次為期三天(9月22日至24日)的廣西東蘭銅鼓山歌·美食嘉年華活動,包含三個主題活動:一「節」,即脫貧攻堅頌黨恩——東蘭山歌節;一「賽」,即紅水河美食勝地——東蘭傳統廚藝大賽;一「集」,即風物還是東蘭好——紅水河風物大集。
  • 巴馬農民敲著銅鼓上北京
    1948年10月,蘭有坤出生在巴馬瑤族自治縣東山鄉卡橋村巴根屯。銅鼓是瑤族人民的傳世之寶,不論男女老少,沒有不會打銅鼓唱瑤歌的。蘭有坤打小就自父輩們的口中知道了銅鼓在本民族中的重要性和標誌性。逢年過節、婚慶喜宴之時,幼小的蘭有坤都看到長輩們搬出一面面銅鼓,興高採烈地敲打起來。那有節奏的鼓聲很誘人,敲打人踩著鼓聲起舞,嘹亮的歌聲很動聽。
  • 壯族歷史的「活化石」——廣西河池銅鼓文化傳承保護新圖景
    還有幾天,廣西壯族同胞將迎來最隆重的盛會「三月三歌圩節」。各地的工藝師們正緊鑼密鼓地鑄造、維護歌圩節的必備樂器——銅鼓。作為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活化石」,銅鼓記錄著古駱越民族生命、生產、生活的過程,更是駱越民族的精、氣、神所在。  「世界銅鼓在中國,中國銅鼓在廣西,廣西銅鼓在河池」。河池銅鼓可以追溯到漢代,距今已2000多年。目前全世界傳世銅鼓2400多面,河池就有1458面,佔世界銅鼓藏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得名「世界銅鼓之鄉」。
  • 廣西河池銅鼓文化傳承保護新圖景:壯族歷史的「活化石」
    還有幾天,廣西壯族同胞將迎來最隆重的盛會「三月三歌圩節」。各地的工藝師們正緊鑼密鼓地鑄造、維護歌圩節的必備樂器——銅鼓。在古老的傳說中,銅鼓敲起來就有了靈魂,可以與天地、神靈溝通,保佑鄉寨平安。作為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活化石」,銅鼓記錄著古駱越民族生命、生產、生活的過程,更是駱越民族的精、氣、神所在。「世界銅鼓在中國,中國銅鼓在廣西,廣西銅鼓在河池」。河池銅鼓可以追溯到漢代,距今已2000多年。目前全世界傳世銅鼓2400多面,河池就有1458面,佔世界銅鼓藏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得名「世界銅鼓之鄉」。
  • 河池天峨經鳳山至巴馬高速公路今日下午在天峨正式開工
    平塘至天峨(廣西段)高速公路是《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0年)》對接貴州的省際通道「縱10」天峨(黔桂界)至北海高速公路--「貴陽~貴州平塘~天峨~鳳山~巴馬~南寧~北海」的重要組成部分。天峨經鳳山至巴馬高速公路是《廣西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0年)》對接貴州的省際通道「縱10」天峨(黔桂界)至北海高速公路--「貴陽~貴州平塘~天峨~鳳山~巴馬~南寧~北海」的重要組成部分。
  • 壯族銅鼓習俗的歷史淵源
    壯族銅鼓習俗是指流行於東蘭、天峨、南丹、巴馬、鳳山、大化等縣(自治縣)紅水河沿岸一帶壯家村寨,每逢遇到在螞蟲另節、春節、喪葬、建新房、婚慶等,都要以擊銅鼓的方式表示慶賀或悼念之情。此後,銅鼓向北傳入了四川邛都,向東傳入了貴州和廣西、廣東,向南傳入越南北部,向西傳入緬甸、泰國。銅鼓已流傳兩千多年,在大部分地區和眾多的民族中已相繼退出歷史舞臺,只留下某些遺蹟和歷史的回憶,只有一部分地區和民族還保存著使用銅鼓的古老習俗,成為銅鼓文化綿延千古的「活化石」。
  • 脫貧摘帽,唱響未來——中外藝術家走進廣西巴馬開展惠民演出
    11月29日,由文化和旅遊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廣西文化和旅遊廳、巴馬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傳環球(北京)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決勝脫貧攻堅 邁向鄉村振興」中外藝術家走進巴馬惠民演出在賓達斑斕鄉村旅遊度假區內的原鄉大院舉行,中外藝術家與當地文藝工作者一道,為壽鄉群眾獻上了一場藝術的盛宴。
  • 「一道菜帶動一個產業」,廣西第三屆粽子文化節在河池順利舉行
    ▲廣西桂菜發展促進會會長王衛東宣布廣西第三屆粽子文化節開幕11月12日,由廣西桂菜發展促進會、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和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等主辦的廣西第三屆粽子文化節在河池市體育場順利舉行。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廣西第三屆粽子文化節現場精彩片段儀式上,與會領導為「廣西河池粽子產業學院」「河池市粽子產業扶貧示範基地」
  • 2020年河池4個項目入選國家非遺名錄!上榜數位居廣西首位
    2020年,文化和旅遊部對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進行公示,廣西項目共有18個入選。我市巴馬瑤族自治縣《瑤族祝著節》《敬老習俗(壯族補糧敬老習俗)》、都安瑤族自治縣《壯族打扁擔》、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古歌》4個項目入選,入選數佔廣西入選總量的22%,位居全區首位。白褲瑤打陀螺傳承人何光斌展示陀螺技巧。
  • 素有「六鄉之譽」的河池,這些飄香特色美味你都嘗過了嗎?
    河池以原生態喀斯特地貌為主,尤以紅水河沿岸的東蘭、巴馬、鳳山、天峨、南丹一帶為最,山巒疊翠,氣候宜人,享有「養生天堂」、「世界地質公園」之美名,河池是一座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全市有壯族、漢族、瑤族、仫佬族、毛南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9個世居民族,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少數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區之一。
  • 成都與廣西河池再籤4大文旅項目 一起相約廣西暖冬之旅
    主辦方供圖 人民網成都11月19日電 (王波)18日下午,由廣西省河池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百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河池市廣西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2020「山水暖你 壯鄉等你—冬遊廣西」(成都)文化旅遊推介會走進成都邀客。
  • 穿越時空的廣西銅鼓文化
    廣西民族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外形取材於富有廣西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銅鼓,整個建築如一隻展翅的鯤鵬,遨遊於青山綠水之間。 ▲廣西民族博物館,外形是廣西特色的銅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