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居士能不能講法

2020-12-13 復字堂
維摩詰居士

翻遍所有大藏經也不見記載有居士不能說法,反而有很多在家居士講法的證據。如《華嚴經》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就有很多居士講法,《維摩詰經》《勝鬘夫人經》等即是在家居士演說大乘妙法,《妙法蓮華經》中龍女講法,妙莊嚴王二王子講法等,諸多經典記載居士講法,不能一一列舉。在佛教歷史上,也有許多居士講法,且修行有大成就者。如漢地有傅大士,乃彌勒化身,以居士身說法,華嚴宗有李通玄長者,著《華嚴經論》,震古爍今,禪宗有龐蘊,裴休宰相等,在當代如已故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以居士身,領導佛教,德高望重。著名的有楊仁山,夏蓮居,黃念祖,李炳南,南懷瑾,葉曼,張澄基等,以居士身弘揚佛法,各有成就。

蓮花生大師

而在藏地,就更多了,寧瑪派開山祖師蓮花生大士即是現在家居士相,蓮師二十五弟子也絕大多數是在家人,噶舉派開山祖師瑪爾巴,米拉日巴即是在家居士,歷代薩迦派掌教法王也都是在家居士,大威德金剛成就者熱羅譯師也是在家居士,娶有空行母。六世達賴,十世班禪也都是現在家相,當代諸多大德如敦珠法王,頂果欽哲法王,宗薩欽哲仁波切,噶陀寺莫扎法王,喇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秋吉尼瑪活佛等也都是在家人,著白裙。他們與出家人各職責不同,然而修行地位非常崇高。所以應當糾正偏見,依止上師應當選擇有成就有德行的,莫只看外表。選擇師父無論僧俗,堪為師者皆極少,切莫草草。

相關焦點

  • 佛教:在家居士能否受人供養?
    提起「居士」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因為佛道兩家都將在家修行的信徒稱作居士。在佛道盛行的古代,文人雅士們又常常以自稱,譬如李白自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自稱樂天居士,唐伯虎自稱六如居士,甚至清代的雍正皇帝,也是著名的居士皇帝,他自稱「圓明居士」。
  • 在家居士可以說法嗎?
    (僧人必須善知法義,不能為了名利,妄請無知白衣說法,這樣會令佛法毀滅,罪過無邊,墮落難出,而且應知佛法宏揚本在僧,白衣依僧團學法才如法。)第三、居士不能冒用僧人講法的儀式,如:迎請、拈香、登高坐。(只能平坐)第四、居士與僧交流佛法,先頂禮僧人,然後說法,而且不能視僧為學生或兄弟。第五、居士不能以師自居,收納徒眾,因為,護持佛法,均以三寶為師、三寶為歸。
  • 佛教在港臺:臺灣居士佛教觀感
    臺灣光復、特別是國民黨政府遷臺以後,以中國佛教會為代表的傳戒派,透過傳戒活動改造了一些齋堂,使之成為僧寺或尼寺,但是拒絕接受傳戒活動改造的居士道場仍然很多。據一九七七年出版的《臺灣佛教寺院庵堂總錄》所載,臺灣各縣市的中佛會團體會員共一千二百六十個,其中載明居士為道場負責人的有七百一十四個,超過半數,這說明臺灣居士佛教在整個佛教中所佔的比例是很高的。 其二,是大陸居士佛教的影響。
  • 佛教:居士應當如何修行?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多以為「居士」這個名稱,是佛教稱呼在家男女信徒的專有名詞,其實不然。在佛教的原始聖典中,尤其是在律部之中,居士乃是俗人的通稱,梵語稱為迦羅越,不論信佛不信佛,凡是居家之士,便可以稱為居士。男的稱居士,女的稱居士婦,是對已婚俗人的通稱。
  • 居士佛教是人間佛教的基本載體
    顯然,實現這一理想,居士的身份最為合適。在太虛看來,在家的居士們從事著政治界、軍事界、實業界、金融界、勞動界的各項具體工作,因而能夠切切實實地將佛教的理念貫徹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這樣便使國家社會民眾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當每個人都能由菩薩道而進至於成佛,當整個人類生活都因此而「合理化」、「道德化」,人間佛教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3、居士照樣可以住持佛法。
  • 居士佛教將成為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主流?
    太虛的失敗證明了一點:即中國佛教改革的希望決不能寄託給佛教寺院派。其實,太虛的事業中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地方,如淨慈寺改革之前創辦的覺社和淨慈寺改革之後創辦的武昌佛學院。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即他的事業的成功——如覺社和武昌佛學院——都是避開寺院叢林,在一大批護法居士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
  • 為什麼會說,近代佛教是「居士佛教」?
    佛教信徒,可以分為出家和全家兩大類。出家的男女佛教徒即「比丘」和「比丘尼」,一般稱為「僧人」或「僧侶」。在家的男女信徒稱為「優婆塞」和「優婆夷」,在中國,一般稱之為「居士」。佛教要求出家的僧徒在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動中遵守佛教戒律,為在家居士作出表率。
  • 佛教:合格的居士
    在佛教的稱謂裡,將居家有道之士稱之為「居士」,而將那些親近奉事三寶、受持五戒的居士稱之為「優婆塞」(清信士)或「優婆夷」(清信女)。不過居士與優婆塞,二者含義雖有差別,然一般概以「居士」而統稱之。有一次,釋迦族的摩訶男居士來到佛所,向佛陀請教說:「世尊!我們都是在家學佛之人。有一個問題困擾了我許久——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居士呢?」佛陀回答道:「其實也不難。簡而言之,在皈依三寶的基礎上,清清白白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這樣的人,大體上就可稱為居士。」摩訶男聽後有些驚訝,疑惑地問:「世尊!就這麼簡單?」
  • 居士佛教是實施和推進人間佛教的基本載體
    蘇州市佛教居士林綜合辦公室副主任王開榮、侯錫英、韓亮共同發表了題為《對現代「居士佛教」發展道路的思考——蘇州市佛教居士林在探索實踐中的嘗試》的主題演講。闡述了佛教居士林是「居士佛教」最重要的組織形式。本文以蘇州市佛教居士林為例,分析居士學佛普遍存在的問題,探討居士林在推進「人間佛教」方面的作用。
  • 佛教的戒律在家人能不能看呢?
    大家知道,「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律藏》規定了佛教僧侶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規,《經藏》記載了釋迦牟尼及其最早門徒的教義,《論藏》為佛教各派學者對佛教教義的論述解說。
  • 佛教:釋迦牟尼佛49年講法,其核心內容到底是什麼?
    在苦修六年無果後,總結了自己修行中的漏洞,於是端坐菩提樹下,在定中坐了四十九天,突破定中的各種磨難幹擾,最後夜睹明星而開悟,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釋迦牟尼佛成道後,看到眾生皆生活在苦海之中,遂生出大慈悲心,開始了他普度眾生的講法之路。  釋迦牟尼佛由31歲講法開始,最初度脫的五人,一直講法到80歲時結束,然後進入涅槃,在世講法共計49年。
  • 何勁松:人間佛教的基本載體是居士佛教
    顯然,實現這一理想,居士的身份最為合適。在太虛看來,在家的居士們從事著政治界、軍事界、實業界、金融界、勞動界的各項具體工作,因而能夠切切實實地將佛教的理念貫徹到社會的各個方面,這樣便使國家社會民眾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當每個人都能由菩薩道而進至於成佛,當整個人類生活都因此而「合理化」、「道德化」,人間佛教的目的也就實現了。 3、居士照樣可以住持佛法。
  • 上海佛教居士林積極探索適合居士佛教發展與管理機制
    佛教在線上海訊 從2007年起,上海市佛教居士林為適應新的發展需要,在上海市和普陀區民宗部門的重視和關心下,在市佛教協會的大力支持下,對居士林大樓進行了翻新改造。兩年期間,雖然暫停了宗教活動,但居士林的管理層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在抓改建的同時,積極探索內部管理新機制,制定了一整套適合居士林發展與管理的規章制度和運作模式。
  • 他是佛教公認的第一居士
    他是佛教公認的第一居士他只不過是個在家修行的居士,智慧卻可以和佛陀媲美,對佛理精研甚深,當面駁斥舍利弗、阿難等佛陀弟子,卻令人心服口服。他生病了,佛陀都要派身邊最重要的弟子去慰問,卻發現除了文殊菩薩,每個人都有被他的辯才打敗的歷史。他就是佛教第一居士維摩詰,「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 楊仁山為何被稱為晚清居士佛教「第一導師」?
    更加重要的是,楊仁山的以其金陵刻經處及其講學論道的方式,建構了近代中國居士佛教的基本格局,從而使「居士佛教」系統成為近代中國社會文化的重要層面。 在大乘佛教精神鼓舞下,楊仁山第一次提出了「佛教興國論」。正是基於他的「佛教興國論」,他在《觀未來》一文中指出:「世間治亂,莫能預知,然自冷眼人觀之,則有可以逆料者,且就目前世界論之,支那之衰壞極矣!
  • 第一屆世界居士佛教論壇
    2004年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居士佛教論壇,主題是「居士佛教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同時為了讓參加論壇者對居士佛教的概念有個範疇,主辦當局也設下三個議題,即(一)科技時代中居士佛教的發展;(二)全球化是居士佛教發展的契機;(三)居士佛教對人類社會的功能。
  • 北京佛教居士林將舉辦佛法外文課程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揚·凱朝博士佛教在線北京訊 北京佛教居士林將在維摩講堂舉辦佛法外文授課課程。屆時將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揚·凱朝博士主講《佛教啟迪人生智慧》。詳細情況如下:課程題目:《佛教啟迪人生智慧》授課老師:嘉木揚·凱朝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招生簡章:1、招生對象:面向佛教信眾及社會各界招收學員,愛國愛教,有日文基礎,並能堅持學修者均可報名。
  • 【三壇大戒·戒內福田】居士供上堂齋以求福慧 二師父講法滿眾生願
    果慧師父接受居士恭請講法果慧和尚開始為居士講法更能成就三百餘戒子求受圓滿大戒,他日或可住持道場,教化一方,成為佛門之龍象。  珠海普陀寺為利益一切眾生,圓滿眾生或求現世豐饒,或求出家福慧之心願,為有緣信眾提供供齋飯僧之因緣。今日因緣和合,普陀寺護法善信,來寺供上堂齋,以利此生,以益當來。陪堂二師父、普陀寺首座果慧律師上座說法。  曰:  常住真心,舉一塵而塵塵頓現,難思妙德,修一行而行行全彰。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告別式舉行
    告別式現場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於2015年8月29日(農曆7月16日)凌晨3點安詳舍報。李木源居士的靈柩在居士林大殿停放五天,2015年9月2日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舉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告別式,當天下午12時半出殯,2時在光明山火化,其骨灰安置於光明山,靈位設在居士林。
  • 古晉佛教居士林與東馬第一所居士會
    古晉佛教居士林被譽為居士團體典範(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古晉佛教居士林於1971年創辦,是東馬砂拉越第一所居士會組織,也是砂拉越州第二個佛教組織。古晉佛教居士林成立初期,借用古晉福建公會二樓。現會所始建於1978年,於1981年建成,1990年再度擴建大殿、講堂、圖書館以及十二間新課室。1984年,古晉佛教居士林迎來藥師佛和阿彌陀佛聖像,使居士林大雄寶殿具足三寶佛的莊嚴: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和阿彌陀佛。金明法師、廣冾法師共同主持開光,前副首長阿瑪沈慶鴻等高官顯要、社會人士熱烈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