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藝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源遠流長。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古老而又獨特的民間藝術,根藝材料貴在天然,重在發現,是創作者歷盡千辛萬苦從大自然界尋求而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加之根雕藝術家精心設計,巧妙構思,經過幾十道手工創作而成的天人合一的藝術品。
周厚安,河南新縣人,中國一級工藝美術家,民間工藝美術大師, 1988年,一次機緣巧合,讓從小就酷愛美術的周厚安接觸並愛上了根雕藝術,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在那個年代,懂根雕的人非常少。痴迷於枯藤爛樹的周厚安,在別人眼裡成了一個「神經病」。堅持了兩年,周厚安仍然不為常人所理解,創作出來的作品也無人問津。於是周厚安決定走出去看看,後來就遇到了根藝之路上的恩師時勇。
周厚安說:時老師是當時最早出《中國根藝》這本書的一位教授,在他的啟發和指導下周厚安在根雕方面就慢慢走上了正軌。
在周厚安的不斷堅持下,他的作品開始逐漸的為人所知。而他的作品第一次被別人認可併購買,時隔二十多年後的今天,他依然記憶猶新。
在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周厚安帶著幾件根雕作品和家裡的所有積蓄,幾經周折,參加了那次亞運會工藝品展。這也成為他根藝之路的轉折點。如今,周厚安在藝術上取得的成就已經碩果纍纍。
近三十年的根藝之路,不僅讓周厚安創作出種類豐富的根雕作品,也讓他獲得眾多榮譽,近年來,周厚安的作品《東方醒獅》《較量》、《母子情》等作品,曾在國際上多次榮獲金獎。在國家級、省級根藝作品中獲獎數十次。被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評為高級根藝美術師資格。2009年被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間藝術家聯合會授予「世界民間藝術根雕大師」稱號。2013年,經全國人事資質資格考核辦公室考核評定為「國家一級工藝美術師」。
在周厚安的作品創作中,他的根雕遵循中國傳統的審美理念,因材制宜,不拘一格。他非常推崇中國哲學中「天人合一」的境界,主張以人的樸素之心與根的樸素之形「悠然心會」。
談起根藝之路,周厚安很感慨的說,不忘初心,方能始終。他最感激的是在當初自己不被認可的時候,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每一件根雕作品都來之不易,根藝創作勞動耗時長,從選材、造型、構思和製作,直到命名,要耗費創作者極大的心血,方可完成。
在藝術創作中,周厚安始終不忘根雕藝術的言傳身教,對徒弟們默默地進行「傳幫帶」,傳授根藝技能。
在這些年中,周厚安帶著他的作品多次參展交流,從雲南、江蘇、湖北、湖南到香港、澳門、法國。同時,近幾年在我市的金牛山民俗文化村、信陽國際茶城和信陽書畫院設立了周厚安根藝館。
走進「周厚安根藝館」,一件件造型各異的根雕,千姿百態,無不詮釋著作者豐富的想像和巧奪天工的技藝。眼前這個長達3.2m高達1.2m的雄獅,是周厚安於無意中發現,耗時一年創作而成的。而這件作品,也成了他的得意之作。
在採訪中周厚安一直在強調:做根雕不需要特別的聰明,而是需要一個人能在作品不被大家認可的時候,守的住寂寞,持之以恆,把創作的激情融入到每一件作品中。他說他最大的追求就是能夠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讓枯樹根煥發出生命和靈性。同時,也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和學習根雕塑技藝,將這門傳統民間藝術能夠永遠傳承下去。
根雕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化腐朽為神奇,而周厚安所創造的神奇則似乎更具有引人入勝、發人深思的魅力。古人云:「詩外有詩,方是好詩;詞外有詞,方是好詞」。
周厚安顯然以枯根朽木創造了淋漓生動的「象外之象」, 讓一件件根雕作品,形神兼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