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窯不倒翁盞,在茶盞中到底贏在哪裡?

2020-11-25 騰訊網

當面對琳琅滿目的茶盞,我們去評判一件盞的高下時,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標準?釉色?器形?修足?還是其中所包含的價值?

而比這些更加重要的是,它生存的土壤。由於什麼樣的文化背景才出現了這樣有趣的器物呢?

那吉州窯的不倒翁盞為啥是要做成這個樣子的呢?

吉州窯是宋代南方地區的一處重要的窯址,其茶盞風格獨具特色,造型和釉色方面都自成一派。看起來雖沒那麼精俏,但是韻味十足,茶盞的情感也是多樣化多風格的表達,這也是吉州窯作為民窯的一個重要特徵。雖是民窯,卻異軍突起,在工藝和審美上都獨樹一幟。

南宋 ·吉州窯不倒翁黑釉茶盞|不倒~

這張動圖就顯而易見的展示了為何這種類型的盞叫「不倒翁」盞,就是一經觸動就搖擺然後恢復直立狀態,親測有效~除了這個特點外,不倒翁盞還贏在哪裡呢?

01.

贏在釉色高級

在吉州窯茶盞系列中,不倒翁盞算是做的非常精緻的。它會施黑釉及近底部,修足極為規整。同時,這種器型也是近年來大家所追捧的重點。不倒翁的造型,以及越近底部胎壁規律增厚的形制特徵,釉顏色純淨似漆、黑漆漆、光潤潤的展現,使得它十分適合用於點茶。而茶盞不易傾倒,是為吉州窯黑釉盞中的經典器。

南宋 ·吉州窯黑釉盞|2015年12月2日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124萬港幣

不倒翁茶盞現在屬於比較受市場追捧的種類,這與2015年香港佳士得中的一件拍品有莫大關聯。該盞以124萬港幣的價格成交,算是刷新了這類器物在大眾心目中的認知,在當時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與熱議。不同于吉州窯中木葉、剪紙貼花和玳瑁等名種類,欣賞純黑釉更加困難。

◎左: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盞|大肉莊舊藏

◎右:南宋·吉州窯黑釉盞|2015年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124萬港幣

隨著徽宗皇帝在《大觀茶論》中稱:「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一陣黑瓷風隨之興起,在南方的主流窯口中,以福建的建窯,還有江西吉安的吉州窯最為有名。而黑色又是所有窯變茶盞的基礎顏色,是一個奠基的存在。黑色又是極襯茶湯的顏色。

一隻素黑的茶盞,如果沒有高級的質感、精心打磨的造型,可能帶給人們的只是簡單與乏味的感知。這件器物就很好體現了吉州窯純黑釉產品的「高級感」,黑的深邃,黑的幽遠......純色的高級感也在它身上展露無疑。而好的顏色就像是漆的質感,黑釉不倒翁茶盞切實地能做到如真似幻,低調的華麗。

02.

贏在器形巧思

評判茶盞優劣的標準,放在不倒翁身上都是優中選優的存在。在造型上器形高俏,屬於「身高」拔尖的茶盞,高的盞型,深腹的特徵,不僅更加方便飲茶,也為其造型增色不少。吉州窯不倒翁在深腹盞中的贏面很大了。

盞外部線條也十分流暢個頭高挺,大氣,完全沒有矮笨之態。同時在手握和飲茶上也更符合人體工學。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宋代吉州窯黑釉茶盞的胎壁較厚,毋庸置疑,這個特點也與當時的茶俗有關。

南宋 ·吉州窯黑釉盞|斷面圖

由於鬥茶用的是開水衝兌,而茶料和茶盞都是冷的,所以為了保持茶湯溫度,不讓它迅速冷卻,窯工們將盞壁做厚盞口做小,就能夠很好的達到這個效果了。用其沏茶,茶湯久熱難冷,滋味醇正,湯色澄明,黑白分明,對比強烈,水痕易驗,便於觀察和評比。

南宋 ·吉州窯不倒翁盞|修足圖

深腹束口盞的底部都修一個矮圈足,在器物的穩定性上面就比平足的不倒翁差一些,在點茶的時候,接近於自然平底修足的不倒翁站的更穩。而恰巧不倒翁盞下部胎是較厚的,這並不是工藝技術達不到上下一體厚薄,而是真正的考慮到使用時的體驗才精心設計的.....

03.

贏在底蘊深遠

那不倒翁到底是如何發跡的呢?看完了好看的皮囊,接下來就要講到不倒翁有趣的靈魂了。這就要說到不倒翁與茶和禪的不解之緣。作為江南地區(江西吉安)一座舉世聞名的綜合性瓷窯,吉州窯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與漢民族藝術特色。而江西宜豐是晚唐兩宋時期禪宗的中心所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晚唐兩宋時期禪宗的發展方向和格局。禪宗五家七宗一半源於江西,也和當時盛行飲茶之風不可分割,也是因此,形成了「禪茶一味」的說法。

南宋·五百羅漢圖

便有一個典故講述了為何修禪要吃茶:

有一天,一位禪僧來向趙州參學,趙州問他:「 曾到過這裡沒有?」其僧云:「到過。」趙州說:「吃茶去。」

那僧去後,趙州又問另一位禪僧:「到過這裡沒有?」這位新到禪僧說:「不曾到。」趙州同樣說:「吃茶去。」

院主聽見後便疑惑不解,他問趙州:「為什麼曾到這裡的吃茶,不曾到這裡的也吃茶?」趙州 立即叫院主,院主應諾,趙州說:「吃茶去!」

禪宗講究頓悟,認為何時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極平常的事物中蘊藏著真諦。茶對佛教徒來說,是平常的一種飲料,幾乎每天必飲,因而,從諗禪師以「吃茶去」作為悟道的機鋒語,對佛教徒來說,既平常又深奧,能否覺悟,則靠自己的靈性了。

南宋 ·吉州窯黑釉茶盞|2019年11月27日香港佳士得

成交價37.5萬港幣

而吉州窯不倒翁盞也因為茶的不斷普及,成為了佛家修禪必備的飲茶器物,不倒翁盞又是非常符合禪宗審美觀的,是具有禪學意境的器物。通過對器物的觀照來參禪,並將其變成一種生活和情感的體驗,並形成人生觀的一部分。簡單來說就是吃茶,悟禪於是有了對器物的需求,而吉州窯不倒翁盞又恰好符合禪宗的審美,於是便盛行開來。

◆ ◆ ◆ ◆

優質的不倒翁在現在依然是少見的存在,上面提到的拍賣出124萬港幣的不倒翁還是稀少的存在,因為想要做到方方面面的完美和不留一點瑕疵的美感是很困難的,它要求每一絲的恰到好處。

南宋 ·吉州窯黑釉茶盞|2019年01月11日廈門博美

它要求釉恰到好處的止在底部,不越界一分一毫。它要求顏色如漆一般,但又在黑色中藏著無限的變化。它要求過分堅硬的泥巴,一刀切乾淨利落的圈足。它還必須長得挺拔,矮了不行,高了顯笨。而深沉柔和的素黑釉,不事雕琢的自然的美又是禪宗中所追求的頓悟的源頭......禪茶一味,禪器一體既是品茶也是觀物,觀我。

宋·吉州窯黑釉不倒翁盞一組|大肉莊藏

黑色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在都是經久不衰的顏色,因為它百搭,以不變應萬變的特質也可以滿足不同時代人們的審美~不知道你對不倒翁茶盞有什麼樣的見解呢?是否和我領悟到的一樣呢?歡迎留言一起交流哦~

第15期拍賣:豪放PK婉約

專家講解 點擊播放

相關焦點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宋代吉州窯黑釉茶盞
    今天為大家帶來溧陽博物館看館藏第五十二期——宋代吉州窯黑釉茶盞。吉州窯是中國古代江南地區名窯之一。它始於晚唐,興於五代北宋時期,極盛於南宋,而衰於元末,所燒造的瓷器具有濃鬱的地方風格。吉州窯瓷器不僅產量大,而且裝飾技法多種多樣,包括有剪紙貼花、木葉紋、玳瑁釉、剔釉填繪等,其中產量最大、最具特色的是黑釉瓷器。這是一件溧陽市博物館所藏的宋代吉州窯黑釉茶盞,茶盞高4.5cm,口徑11.6cm,敞口斜壁,淺圈足,形狀如同漏鬥或者鬥笠,因此又稱鬥笠盞。茶盞胎體厚實且凝重,口沿部施釉稍薄,腹部施釉逐漸厚重,圈足及底露胎呈現灰黃色。
  • 吉州窯幾大名品全解
    飲茶時茶汁配料一併喝掉,飲茶後不留茶渣。茶盞設計成斜壁小底,易幹不留渣。可嘆生活高雅精緻的宋人美 觀之餘同時兼備考慮到功能性。這一外觀也一直延續到明清。鬥茶盛行,鬥 茶需要觀察白色茶湯來分出勝負,茶具的選擇受限,符合鬥茶規則的黑釉茶盞在 其中脫穎而出,成為當下最流行的茶具。吉州窯黑釉盞基本是大口小足,口沿 處薄且向外微卷,從口沿下端開始內收。頸部位置有一道凹痕。內壁斜且上寬下 窄,如鬥笠和漏鬥般形狀,所以也有叫「鬥笠盞」。胎質較厚,底足露胎,呈米 黃或慄色。盞分敞口和斂口兩種。整體造型挺拔,造型颯爽秀麗。上大下小,放 置於手掌中重心聚於底部。
  • 不能不說的吉州窯
    而「油滴」、「兔毫」、「灑釉」等窯變色斑更是黑釉瓷中的名貴品種。據史書記載,宋人鬥茶品茶專尚兔毫盞。文人皇帝宋徽宗說過:&34;僧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云:飯後三碗茶」。北宋圓悟克勤禪師說「茶禪一味」。(在許多茶樓看過這句話,原來出處在這裡)。茶與禪既然有這麼密切的關係,而桑葉又與佛有很深的淵源,那麼吉州窯能產生黑釉木葉(更準確點應該是桑葉)盞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 一片葉子值千金的吉州窯到底有何魅力讓世人追捧?吉州窯解密
    吉州窯瓷器特點: 宋代的時候除了比較著名的五大官窯,還有磁州窯、吉州窯、景德鎮窯、建窯、耀州窯、龍泉窯等著名民窯得到快速發展。因此在宋代形成了五大名窯和六大窯系。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主題就是吉州窯。吉州窯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造型簡潔優美,清麗秀長。有瓶、碗、盤、壺、枕、盞等,為人們創造了優美的生活用具。釉色不斷創新且豐富多彩。
  • 南宋吉州窯灑花黑釉盞
    南宋吉州窯灑花黑釉盞南宋吉州窯灑花黑釉盞尺寸:高6.5釐米,口徑16釐米,底徑4.8釐米品相:口小修,內壁有縮釉線,點藏品說明:碗口微斂,深弧腹,淺圈足,器內外施黑釉,內裡灑以條狀黃色釉,釉色在窯火中交織變化,形成灑花釉。
  • 「茶色白宜黑盞」——宋人的點茶及黑釉茶盞
    然後把茶末放到茶盞裡,先倒一點點水,將茶末調成膏狀,再持茶瓶向盞中注水。為了保證水流對茶末的衝擊力,點茶所用的茶瓶,必須是下圖這種有著長長壺嘴的執壺。北宋青白釉瓜稜執壺宣化遼墓一號墓點茶圖左邊的侍者正用長柄勺擊拂,右邊的侍者正欲往盞中注水。
  • 宋代吉州窯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吉州窯瓷器值多少錢?
    吉州窯燒瓷品種繁多,地方特色濃鬱,有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繪彩、醬釉、綠釉等。其中以黑釉瓷最為著名。黑釉不是引人喜愛的釉色,歷代產量都不多,到了宋代,為了觀茶色和鬥茶風尚的需要,才大量燒制黑釉茶盞。吉州窯很講究裝飾,它採用剔花、印花、彩繪、剪繪、貼花和堆塑等多種裝飾方法。尤以茶盞的木葉紋和黑釉剪紙貼花鳳鳥、梅突出。木葉紋是吉州窯的創燒產品,利用天然樹葉為標本,將其貼在坯體上,然後施釉,入窯燒制後樹葉的脈絡便清晰地留存在器物上,圖案清新極具自然情趣。代表器物如吉州窯燒制的黑釉木葉碗。
  • 全球17隻著名宋代吉州窯珍品茶碗,包羅萬象的禪意之美
    本文整理全球著名博物館館藏的珍品吉州窯茶盞以供欣賞,日方對吉州窯茶盞的花紋描述與中方不同,一併列出以供參考。1.器型:缸型文物等級:國寶館藏:相國寺藏國寶指定日:1953.03.31該只吉州窯茶盞在日本被奉為「國寶」,燒制於大約14世紀的南宋,是日本收藏的唐物天目茶碗中最出色的代表作之一。
  • 南宋吉州窯黑釉盞(黑美人)
    南宋吉州窯黑釉盞南宋吉州窯黑釉盞吉州窰興於晚唐,盛於兩宋,衰於元末,因地命名,因當時永和又為東昌縣治,故又名東昌窰、永和窰,為江南地區著名綜合性瓷窰,所燒造的瓷器具有濃鬱的地方風格,其中的「木葉天目」和「玳瑁釉」飲譽中外。2020 吉州月葉 - 吉州窯古陶瓷展
  • 宋吉州窯玳瑁釉茶盞
    盛行的茶風,古茶盞亦為茶人所好,一隻品相完美的古茶盞,值得細細回味摩挲。吉州窯玳瑁釉盞,經常可見,但精品稀缺,各大博物館和拍場也不常見。這隻茶盞的玳瑁斑異常逼真,碗口位置的斑點幾乎可以亂真。無論從器型、釉面痕跡、斑紋都出現老器特徵,但胎土瓷實,修胎工藝和露胎處顏色,卻與現代仿品相似,究其原因,此盞火候到位,胎土瓷化程度頗高
  • 宋瓷賞珍---建窯、吉州窯
    宋人以白茶為上,黑色茶盞最適宜觀色。建窯以黑釉茶盞聞名於世,上等建盞更是受到皇室的喜愛。北宋後期,由於建窯燒制的黑盞更適於鬥茶,一度成為宮廷鬥茶專用茶盞,有的底足刻印了「供御」和「進琖」字樣。建窯產品使用含鐵量高的瓷土做原料,胎色深黑堅硬,有"鐵胎"之稱,也叫烏泥窯、黑建、烏泥建等。
  • 古代名窯大賞南方篇:建窯、吉州窯有何異同?
    ,在宋代成為主攻黒釉茶盞的專門窯口後,所燒茶盞頗得茶客尤其是上層階級青睞,載於蔡襄、宋徽宗等帝王名士的茶書中。吉州窯獨創的木葉盞、剪紙貼花盞和玳瑁盞享譽中外。吉州窯黑釉盞中,又以盞身斜直的鬥笠盞和敞口深腹盞較為典型。
  • 趙峰文物鑑定專家淺談吉州窯瓷器鑑定
    吉州窯大家應該非常熟知,在今江西省吉安市永和鎮一帶,又稱永和窯,也稱吉州窯。吉州窯創燒於唐代中晚期,歷經唐五代和北宋,到了南宋時期達到了鼎盛巔峰時期,一直到元代還在燒,歷經了600多年的燒造歲月。,創作出樸素動人的吉州窯各類別藝術佳品。
  • 南宋吉州窯玳瑁紋雙耳琴爐
    南宋吉州窯玳瑁紋雙耳琴爐玳瑁釉是吉州窯變色中極有特色以及富有美感的一種,以其色形似玳瑁而知名,「玳瑁釉」為江西吉州窯的代表品種之一,它是在黑色釉面上灑以不規則的黃褐色斑塊,在燒制過程中,由於釉層的龜裂、流動、填縫,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狀的斑紋,故稱「玳瑁釉」。
  • 深刻影響日本,宋人美學,吉州窯瓷器拍賣榜
    吉州由於處於宋朝的文學、禪宗中心,所制瓷器不少都是為禪宗活動服務,木葉紋盞是吉州窯最具藝術魅力的產品,它是南宋吉州窯的一項偉大創造。郭學雷先生已詳細論證盞內裝飾的木葉即是桑葉,且淵源自禪宗思想,是僧院飲用煎煮草茶的茶盞。宋代禪僧在茶道中體悟佛法,「森羅萬象總在這一碗茶裡」,故北宋圓悟克勤禪師謂「茶禪一味」。而桑葉盞之寓意大概可從兩方面理解。
  • 「釉」惑|宋代吉州窯、建窯的黑釉
    吉州窯和建窯所燒造的黑釉茶盞,在當時最負盛名,此二窯工匠大膽運用新工藝,利用鐵釉的結晶原理和科學配方燒成了兔毫釉、油滴釉、玳瑁釉、鷓鴣斑釉以及曜變天目釉等多種黑釉窯變茶盞,釉質溫潤如玉。 宋 吉州窯剔釉填繪黑釉梅紋瓶南宋江西吉州窯黑釉瓷不僅產量大,而且裝飾技法多種多樣,
  • 千年文化走出國門,《吉州窯木葉天目盞》價值千金
    《吉州窯木葉天目盞》是羅仲華恢復失傳千年的吉州窯技藝神作,在深黑色的茶盞中,葉子的經脈清晰靈動,注入茶水則如同葉子漂浮在水中大師純手工拉坯,晾乾施釉後直接將天然木葉放入盞中,裝匣封窯。採用宋朝流傳下來的千年古法柴燒技藝燒制,木葉盞的釉色與紋飾會更加古樸生動;但出窯率極低,成品率不足5%,因每片桑葉不同所以木葉盞件件皆為孤品,彌足珍貴。
  • 追求裝飾致美的吉州窯
    宋代是中國陶瓷發展的黃金年代,除了舉世聞名的「五大名窯」及「八大窯系」以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瓷窯,如江西吉州窯,河南鶴壁窯、當陽峪窯等等。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瓷器的發展,為宋代制瓷業的輝煌寫下了光輝一筆。今天,記者著重介紹的是吉州窯。這一窯口,很講究裝飾,採用剔花、印花、彩繪、剪繪、貼花和堆塑等多種裝飾方法。尤以茶盞的木葉紋和黑釉剪紙貼花鳳鳥、梅枝等紋飾為突出。
  • 西壩古窯茶盞的歷史與特徵
    也正好,一四川藏友發出一堆樂山西壩窯的瓷件兒,由此,就說道幾句。在建盞、吉州盞已「紅運當頭」,做為一個收藏愛好者,特別是一個玩瓷的,也許你已經與它們支之交臂了,而與它們同時代的西壩窯茶盞,就目前來說,還正處於被發掘、被認可中,也許潛力可掘,也許是一入手收藏的合適門類。
  • 為了復刻吉州窯經典,他跑遍了吉州的幾十座山頭,成了戶外達人
    仿佛冥冥中受到了命運的感召,他久久佇立在《木葉天目》展覽臺前,目不轉睛,沉浸於那淺淺的一葉一盞。木葉天目盞是吉州窯獨有的絕藝,而鼎盛於繁華大宋的吉州窯火,已經熄滅了六百多年。20歲的劉江濤嘆息不已,隨即,就像著了迷一般,決心把自己的全身心都投入進去,一定要在現代復原吉州窯和木葉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