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新圖景:維斯孔特《世界地圖》

2020-12-17 騰訊網

維斯孔特《世界地圖》

中世紀歐洲的世界地圖往往由教會神父和神學家編繪,多以宗教書籍附圖的形式存在。9世紀以後,地圖才開始單獨收藏編目並日益專門化。義大利熱那亞地理學家和製圖學家維斯孔特(Pietro Vesconte,活躍於1310—1330年間)是歐洲最早編繪獨立地圖,並在圖上署名的職業地圖學家。他在威尼斯編繪了一系列世俗性城市圖、區域圖集和世界地圖,開創了反映中世紀晚期歐洲航海實踐的波特蘭海圖,對14至15世紀義大利和加泰隆尼亞的地圖編繪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維斯孔特將其擅長的波特蘭式海圖和中世紀T-O式世界輿圖相結合,於1320—1321年繪製的《世界地圖》成為14世紀重要的世界地圖之一。一方面,該圖採用波特蘭圖式,運用新的數學體系和景觀繪法,以16個方向的風向玫瑰航線網絡的形式描繪舊大陸,準確繪製出了地中海、大西洋和黑海地區的海岸輪廓和主要航線,且圖中不列顛群島、斯堪地那維亞半島沿岸地區輪廓分明。這幅圖並未像之前的中世紀世界地圖那樣繪製有大量古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人物、伊甸園等神學景觀,而是反映了新的時代特徵和知識取向。另一方面,該圖採用了中世紀世界地圖上東下西、左北右南的方位表示方法,繪製宇宙海環繞、以聖城耶路撒冷為中心的舊大陸,歐洲部分精度較高,而亞洲和非洲的輪廓較為粗疏。就中國而言,該圖並未補充柏朗嘉賓(Jean de Plan Carpin,1182—1252年)的《柏朗嘉賓蒙古行紀》、魯布魯克(William of Rubruk,1220—1293年)的《魯布魯克東行紀》、馬可·波羅(Marco Polo,1254—1324年)的《馬可·波羅行紀》等蒙元時期歐洲來華使臣和商人的行紀資料,而將中國繪製成北方的契丹和南方的中國兩部分,在東北方繪有傳說中的馬格和馬高格之地,在東南方繪有神秘的約翰長老國。

從知識源流看,該圖既採納了中世紀世界輿圖的基本觀念和圖式,又吸納了中世紀晚期航海實踐知識和波特蘭圖式的長處,並吸收了十字軍東徵時期歐洲人獲取的近東地理知識和伊斯蘭地理知識,從而超越了中世紀聖經地理學和神學世界地圖。

該圖和維斯孔特繪製的地中海、黑海和大西洋海圖,巴勒斯坦地圖,耶路撒冷城圖,安條克城圖,阿克裡城圖等地圖,由於一起被收入威尼斯政治家和地理學家馬裡諾·薩努託(Marino Sanuto,1260—1338年)1321年所編的《忠於十字架密書或再復聖地》(Liber secretorem fidelum Crucis sive de Recuperatio Terrae Sancta)一書而廣泛流傳。

《忠於十字架密書或再復聖地》論述了中世紀歐洲到東方的商路和貿易以及歷史和政治,是當時最重要的絲路和聖地著述。薩努託的著作及其中的維斯孔特地圖有多個抄繪本傳世,分藏於大英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梵蒂岡教廷圖書館等機構。維斯孔特地圖一方面反映了歐洲地圖新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又成為薩努託宣揚十字軍東徵的工具,再現了中世紀晚期舊世界的新圖景。

註:本文為陝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15JK1747)、西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計劃重大培育項目資助成果。原文刊載於《地圖》雜誌2018年第5期。

相關焦點

  • 地圖的歷史④|T-O地圖:中世紀神學支配下的地理學
    它們被稱作mappaemund,這個詞在拉丁語裡的原意為「世界地圖」,但如今被用來特指這些繪製於中世紀時期、以教導基督教信徒有關《聖經》中的知識以及教廷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為目的的地圖,我們姑且稱它們為「中世紀世界地圖」。和古典時期用於歸納地理知識、展現帝國疆域的地圖不同,這些中世紀世界地圖並不被用於準確地記錄地理位置,因此這些地圖上很少出現經緯線和比例尺等早已在古典時代就已經發展出來的地圖要素。
  • 盤點12張,看起來非常怪異的,中世紀的地圖
    中世紀的地圖一點也不像現代地圖,這不僅僅是因為中世紀的地理知識和製圖技術,還有中世紀的地圖有特定的用途,其目的並不總是為了從A點到b點。對我們來說,這些地圖可能看起來很奇怪,但在中世紀,它們是很有價值的物品。
  • 中世紀地圖:異形人和重口味怪獸居然很《山海經》
    在十五世紀以前的歐洲地圖中,地形學是想像與現實的折中,是對古典文獻中各種天方夜譚的迷戀,也是百科全書式保存知識的雄心,更是對歸類與秩序的絕對需要。不僅如此,還是一部基督教視野下的世界歷史,記錄著從創世之日到末日審判的一切關鍵事件。讓我們跟著包慧怡進入這個神秘、光怪陸離的世界,一窺中世紀人巨大的腦洞。
  • 歐洲中世紀地圖和異域志中的東方敘事
    作者:包慧怡(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和國別史等研究專項項目「英國中世紀世界地圖中的『東方敘事』圖文研究」負責人、復旦大學副教授)  地圖從來都不只是測繪學的產物,而是其製作者或委任者政治文化觀、地域邊疆觀、族裔文化觀的載體。
  • 瘋狂的中世紀地圖:異形人和重口味怪獸居然很《山海經》
    【編者按】        瘋狂的西方中世紀地圖裡,居然有著與《山海經》相似的奇詭形象,那些搖頭晃腦的異形人或重口味怪獸,仿佛剛從《山海經》裡走出來,本文搜集了珍貴的中世紀地圖資料,展示了這些傢伙的樣貌。
  • 《伊莉莎白時代的世界圖景》:世界秩序、人的位置及與世界的聯動
    《伊莉莎白時代的世界圖景》是英國思想史研究的重要開拓之作,描繪了伊莉莎白時代的人如何看世界以及看待人。其精髓在於用「一個存在巨鏈、一個對應平面和宇宙舞蹈」,建構起伊莉莎白時代的人看世界的系統,據此來討論他們眼中的世界秩序、人的位置及與世界的聯動。其中一個貫穿始終的論點是,伊莉莎白時代的世界圖景基本延續了中世紀看世界和人的傳統,在個別地方有所取捨。
  • 從一張中世紀村莊地圖探索英國初中歷史?
    中世紀時期Chertsey古鎮地圖——「Domesday Book」四個步驟了解中世紀村民生活1. 在地圖中找出以下地點並猜測人們在那裡都做些什麼?修道院的面積向你傳達出中世紀宗教的什麼信息?你認為這個地圖精準嗎?2. 對比20世紀與中世紀時期繪製的Chertsey地圖:中世紀時期的地圖上哪些部分今天仍然存在?
  • 汪暉:面向新世界圖景的文化自覺
    2007年,我們編輯過一套「《讀書》十年文選」,其中一本文選的標題是《重構我們的世界圖景》,一本的標題是《亞洲的病理》。通過這兩本書的標題,我們想傳達一個意思:在中國周邊所處的地域以及在全世界範圍內,如何重構世界圖景與歷史圖景?在我看來,這就是「文化自覺」的意識。「自覺」,首先是我們對過去圖景的反省和批判。
  • 62期~天主教神學教授的美麗新世界—記哈爾斯「三葉草」世界地圖
    幾千年來,人類以非常多元的模式來繪製、展現和認知地圖,並用於各種各樣的目的,在我們介紹過的各種精美古世界地圖作品中,整體畫面就有多種構圖及表現方式:從中世紀時期的T-O布局型古地圖、到以弗拉毛羅為代表的早期圓形世界地圖、託勒密的扇形投影世界地圖、墨卡託的矩形平面投影圖、費恩的心形投影圖、還有許多製圖師喜歡採用的東西雙半球布局圖、或者極地投影角度的南北雙半球圖等等,今日我們要介紹的
  • 古代世界地圖
    隨著測繪技術的發展,世界地圖越來越精準。直至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堅持認為,世界應該完全按照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 T 形展示。在此指導思想下,世界地圖開始展示出現實世界的理想化模型,由若干聖經事件構成。地圖上經常出現伊甸園,作為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地點。公元 6 世紀 Cosmas Indicopleustes 繪製的世界地圖。
  • 構建「普遍語言世界圖景」
    簡言之,語言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蘊含著民族特有的傳統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所在,即民族的語言世界圖景。  語言世界圖景這一術語最早由蘇聯語言學家布魯江於1973年提出,後被俄語學界廣泛使用並成為俄語語言學特別是俄語語言文化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和前沿理論。語言世界圖景是指某一語言群體對外部世界的樸素的觀念認知的總和,即該群體的語言中所反映的世界圖景。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整幅地圖以幼發拉底河為中心,描繪了位於今天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的巴比倫、蘇薩、烏拉爾圖和扎格羅斯山脈等地區,這種抽象的世界地圖可能對中世紀的T-O地圖產生了一定影響。摩訶婆羅多的宇宙觀(公元前?)赫裡福德地圖赫裡福德地圖是中世紀T-O地圖的集大成者,它高155釐米,寬133釐米,繪製於1290年左右,是存世中世紀地圖中尺幅最大
  • 重建世界圖景:「亞洲」概念在中國的接受史
    對於中國傳統的體系而言,「亞細亞」或「亞洲」一詞源於遙遠的歐洲知識體系對世界描述的圖景。從詞源上看,「亞細亞」一詞源於古希臘語Ασία,原是指太陽升起的地方。當這一詞彙進入拉丁語世界之後,被轉寫為Asia。
  • 《我的世界》小地圖及地圖使用方法
    導 讀 各位玩家如果在我的世界中安裝小精靈助手的話,可以顯示小地圖和全屏地圖,那麼這小地圖和全屏地圖到底要怎麼使用呢
  • 中國科學家繪製新世界地圖
  • 地圖趣談(二)| 加泰隆尼亞地圖集
    該地圖集最初是繪製在6張細羊皮紙上的泥金手抄本,地圖上塗有包括金粉及銀粉在內等多種彩色顏料,它的內容豐富且作工精美,被稱譽為「中世紀地圖的巔峰之作」。但由於長時間的磨損,今日所見的加泰隆尼亞地圖集當中,每片原版的羊皮紙皆已從中裂成兩半。
  • 古人眼中的世界什麼樣?答案就在這六幅老地圖裡
    古人眼中的世界什麼樣?也許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去看看他們繪製的地圖。那些石刻和羊皮卷上的紀錄,每一筆都是彌足珍貴的足跡,記載著人類探索世界的每一步。倫敦大英博物館 巴比倫世界地圖巴比倫地圖是現在最古老的世界地圖。
  • 「中世紀」的建構與解構——兼論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理論與實踐的困境
    他將歐洲歷史分為古代、中世紀、現代三個階段,並以此為編纂歷史教科書的指導思想。從1675年到1690年,他先後編寫了古代、中世紀、現代三部歷史,還撰有《分為古代、中古、新時代的通史》一書,這可算作史學史意義上「中世紀」一詞的正式概念化。凱勒的歷史分期法在西方學術界廣為流傳,並成為公認的標準。隨著西方殖民霸權在世界範圍的確立,這種歷史分期觀念也逐漸流傳開來。
  • 「世界地圖與世界文化:清華-康奈爾學術論壇」舉辦
    「世界地圖與世界文化:清華-康奈爾學術論壇」舉辦   清華新聞網5月1日電(通訊員 苑桐 北園 黎明)在慶祝外文系建系90周年之際, 外文系 「學術系慶」首場學術論壇「世界地圖與世界文化:清華-康奈爾學術論壇」 於4月15日至16日在清華大學甲所舉行, 來自康奈爾大學英文系、比較文學系
  • 畫師將世界各國地圖擬人化,中國地圖是公主,法國地圖像聖女貞德
    有很多畫師一起通力合作,將世界地圖娘化,每個國家的地圖的都很有特點。遙想當年看世界地圖的時候,只覺一臉懵。最熟悉的還算中國地圖,如果能將各國地圖擬人化,地理從此不是問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各大畫師聯合繪製的世界地圖娘化吧,每一個都十分可愛。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