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與電商同價 這家線下書店過得怎麼樣?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神獸之間」2020年1月開業 謝絕兒童專注青年人

  圖書與電商同價 這家線下書店過得怎麼樣?

  2020年1月2日,「神獸之間」書店在上海市8號橋創意園區內開業。圖書售價與京東等電商同價、放棄童書市場謝絕小孩進入是這家線下書店的鮮明特色,也意味著它放棄了兩大利潤板塊。開業一年來,這家書店活得怎麼樣?

  定價策略:參考京東自營同價

  在書籍的定價上,神獸之間的售價選擇參考京東自營,線下與線上同價。對於這個決定,神獸之間的創始人蔣巍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其實這是他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對於服飾、化妝品等等的線下消費來說,很多消費者默認在線下買也不會有很大的價格差距,但對於書籍的購買,消費者的認知卻並非如此,多認為線下買書更貴。」

  消費者在線上往往能以原價七八折的折扣購買書籍,例如原價109元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在京東上的售價僅為93元,趕上活動時更便宜。這樣的對比常常使消費者「不敢」在書店買書,蔣巍想做的,正是要消除這份顧慮。

  儘管放棄了這份利潤,但給蔣巍帶來了自由和口碑。「現在上架的書籍暢銷與否對我來說其實差別不大,」蔣巍說,「因為這本書沒有給我帶來什麼額外的利潤,也就不用考慮這本書銷量情況,我只要考慮這本書的內容就好。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很自由地很純粹地幫讀者推薦我們認可的書。挺好的。」 而從反饋來看,線上線下同價使本來沒有注意到價格的消費者感到驚喜,也讓更多的人對神獸之間感到好奇,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神獸之間。

  這樣的逆向思維,可能也是「神獸之間」選擇疫情期間開業的原因之一:在這個電子書籍越來越普及、人們愈發依賴線上的時代,線下體驗的價值正在凸顯出來;在大家因為疫情不得不待在家中的日子裡,人們對線下空間的渴望達到了頂峰,這正反襯出「線下」活動的吸引力。

  目標客戶:放棄童書聚焦青年

  現在很多書店都專門設立兒童閱讀區,而神獸之間卻選擇放棄童書市場。

  「作為一個家長,我很理解那種希望閱讀和書籍可以頂替掉手機在孩子心中的娛樂地位的心情,」蔣巍解釋道,「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閱讀空間中有孩子跑來跑去,或者發出一些聲音,那麼閱讀的體驗感一定會下降的。」

  神獸之間的附近其實有很多居民區,節假日常有家長要帶孩子來書店玩。但蔣巍和他的團隊決定放棄掉童書市場。「很多家長發現這邊有一個書店就默認這是一個可以帶孩子來玩的地方,但當他發現我們店的書籍可能並不適合小孩子之後可能就不會再來了。這也是我們想達到的感覺。」神獸之間的空間始終是一群年輕人置於其中。

  書籍擺放:顯眼之處非暢銷書

  與其他書店的陳列不同,神獸之間的書架上,顯眼之處並非只是最近的暢銷書,而是選擇搭建了一個包含16門邏輯性學科的知識框架階梯。書架被分為「好奇」「進階」「深入」三個梯度,所包含的學科囊括了哲學、經濟學、社會學、技術等多個方面。

  「人們很多時候是會對自己不了解的領域感興趣的,」蔣巍說,「我們這樣劃分書籍就是為了更好地引導人們去接觸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例如一個繪畫工作者想了解一些基本的經濟學知識,他通過網絡搜索或者去一般的書店的暢銷書區所得到的往往只是營銷層面的結果。神獸之間希望能通過空間陳列的設置,讓讀者和消費者覺得這家書店是值得選擇和信賴的。「我們希望能與讀者建立信任感。即便無法保證每一個人都覺得這些書是『好的』,但上架的每一本書的選擇都是有誠意的。」

  利潤之外:付費會員+文化活動

  談及書店的收入,蔣巍表示放棄書籍售價的毛利對整體營業額影響並不大,「利潤肯定會少些,」但目前這部分的利潤僅佔書店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他兩塊來自售賣飲品和會員。而付費制度會員,正是他們想做起來的。「很多書可能並不值得買來收藏,看完還回去就好。這可能也是一種比較健康的模式。」為此,他給會員設計的一個核心權益就是借書。

  另一會員權益則是高頻舉辦文化活動。蔣巍特地在書店中留了一塊作為活動空間,命名為Poor Theater(質樸戲劇),借用的是波蘭戲劇理論家格洛託夫斯基的理念:演員和觀眾是好戲劇的根本元素,而非繁複舞臺布景和服裝。藉由這個理念,神獸之間希望打造一個門檻低且多元的體驗場地。「下決心看本書,其實是要花很多時間的,」蔣巍說,「參加一場一兩個小時的活動的門檻卻低很多,也不會那麼耗資力。」

  2020年的疫情讓「神獸之間」一度經營艱難。不過,蔣巍表示,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月底線下的客流剛剛恢復時,神獸之間在大眾點評上為上海書店的第一名,我還是挺驚喜的」。

  2021年,蔣巍正在計劃著開分店。同時,嘗試跟一些獨立的咖啡師、調酒師建立合作。「書籍是神獸之間的立身之本;飲品方面,我們需要把短板補足,既是商業層面的考慮,也是希望能讓年輕人感興趣的飲食文化在神獸之間立足,從而探索出一個『新玩法』。」

  文/本報記者 張恩傑 實習生 王潤祺

相關焦點

  • 圖書與電商同價,這家線下書店過得怎麼樣?
    2020年1月2日,「神獸之間」書店在上海市8號橋創意園區內開業。圖書售價與京東等電商同價、放棄童書市場謝絕小孩進入是這家線下書店的鮮明特色,也意味著它放棄了兩大利潤板塊。開業一年來,這家書店活得怎麼樣?與電商同價:放棄利潤,贏得自由在書籍的定價上,「神獸之間」的售價選擇參考京東自營,線下與線上同價。
  • 網絡書店轉攻線下開實體書店 圖書線上線下同價
    網絡書店轉攻線下開實體書店 圖書線上線下同價 2015-12-02 13:31:43來源:南京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宋宇晟   網絡書店「鼻祖」亞馬遜的首家實體書店上月開業,根據其官網介紹,書店陳列的圖書是從其網上書城模式中所搜集到的數據入手,挑選西雅圖讀者最喜愛的圖書。  華盛頓大學的中國留學生Sean告訴記者,因為這家店離學校不遠,他前幾天和同學也慕名前去。「人實在太多了,場面很火爆。裡面出來一個才能再進一個,我們在門口排了大概半小時隊才進去。」
  • 合肥首家噹噹書店開業!購書線上線下同價
    10月20日,噹噹書店安徽再開新店,據了解噹噹合肥心悅城店是當當網繼蚌埠、蕪湖後在安徽區域開啟的第三家線下實體書店,佔地2000平米,精選5萬種品類、8萬餘冊圖書,涵蓋親子、文學、社科、生活、藝術等十大館藏,是集圖書、咖啡、文創、展覽和沙龍活動於一體的複合型閱讀空間。
  • 亞馬遜書店:線上圖書銷售霸主為何開起線下店
    依託海量信息資源,號稱傳統書店終結者的亞馬遜走向線下,涉足實體書店領域。從商品種類、店面布局到營銷技巧,顧客體驗成為亞馬遜書店著力打造的名片。2015年歲末,全球知名電商亞馬遜直營的首家線下實體書店在美國西雅圖開門迎客。被外界認為頗具諷刺意味的是,20多年前,從西雅圖起家的亞馬遜,正是憑藉無需實體店帶來的成本優勢,發起了針對傳統圖書零售體系的進攻。
  • 做電商不順的噹噹,轉型去線下開書店怎麼樣?
    1,000 家書店,去年 9 月全國第一家線下書店「梅溪書院」在長沙開業,書店共有 5,000 平米,共四層,請的亞洲知名設計師羅靈傑、龍慧祺夫婦擔任主設計師,主色為大紅,現代化風格。 噹噹的第一家線下書店「梅溪書院」 於噹噹來說,開書店再也不是為了擴張業務而做的嘗試,而是不得已的轉型。
  • 新華書店網上商城上線 12000家新華書店集體「變身」電商
    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三聯書店、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的社長、總編輯來了,北京發行集團、江蘇鳳凰新華書店集團、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江西新華發行集團等各地新華書店的董事長、總經理來了,只為一件事——由全國各地新華書店共同投資建設的新華書店網上商城在這裡上線運營。這意味著,遍布城鄉的12000家新華書店實體門店集體「變身」電商。
  • 對話李國慶:噹噹實體書店已經處於不虧損狀態
    ,從單一品類到全品類,噹噹這家「老牌」電商要走一條怎樣的路,歷時17年,噹噹到底近況如何?  不談「新零售」 但卻早有布局  步入2017年後,新零售的風似乎颳得更猛烈一些,從阿里到京東到國美,這些電商平臺無一不在搖旗吶喊,整合線上線下,要開啟電商新局面。  噹噹作為一家老牌「電商」卻顯得有些低調,但事實上,在不知不覺中,噹噹的線下門店已經近200家,而李國慶也早在2015年就對線下實體店一事展開布局。
  • 大千生活:實現線上線下同價,新零售時代電商不再是實體店對手?
    大千生活:實現線上線下同價,新零售時代電商不再是實體店對手?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導致中國零售走向無利潤時代,電商的入局正在毀滅消費,毀滅逛街本身所可能帶來的額外消費,嚴格來說電商的入局,破壞了傳統商圈,將原先的商業格局打破,使得實體經濟曾一度陷入賠本買賣的漩渦中。實體店大規模的倒閉並不是輸給了電商,而是敗給了自己那多年不變的營銷模式中。
  • 「神獸之間」創始人蔣巍:打造獨具匠心的實體書店
    (資料圖片)在上海市8號橋創意園區,有一家名為「神獸之間」的書店。與一般書店書籍陳列不同,這家店搭建了一個包含10餘門邏輯學科的通識框架。書架分為A、B、C不同梯度,從「好奇」「進階」到「深入」。這期間,他對圖書行業一直多有關注。「當時,我喜歡關注各式各樣的書店,常常在想,有沒有可能讓實體書店克服線上競爭帶來的不利條件,進化升級到一個可以自我循環發展的良性商業狀態。」思考越多,就越想實踐。2019年上半年,他得到幾位志同道合朋友的智力與財力支持,創辦了「神獸之間」。
  • 2017書店盤點:實體書店很有想法,但電商還是略勝一籌
    有的書店追求「捉摸不定」,有的書店則追求「長久相伴」,去年備受關注的鼓浪嶼申遺事件下,島上一家24小時書店蟲洞書店也越來越紅。24小時營業,是已經有很多書店嘗試過的經營方式,但經營難度大,能堅持下來的書店不多,鼓浪嶼上這家書店卻迎難而上。
  • 入局線下書店 二手書電商多抓魚求利還是引流
    據多抓魚線下書店負責人思凡介紹,這是多抓魚首次試水線下開店業務,預計在2020年3月左右正式開業,如果能持續盈利,會考慮擴張。實際上,由於二手書品類垂直、小眾、利潤空間狹小,加之電子書的圍攻,不少私營二手書店掙扎在生存邊緣。在業內專家看來,將線上讀者引流到線下緩解了實體書店起步推廣的問題,然而多抓魚試營線下書店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檢驗。
  • 二手書電商多抓魚開書店,線下書店為盈利還是為導流?
    在業內專家看來,將線上讀者引流到線下緩解了實體書店起步推廣的問題,然而多抓魚試營線下書店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檢驗。如今的多抓魚仿佛逆行業潮流而動:這種「逆行」不同於從線下向線上引流的模式,而是將平臺積累的讀者基礎引流至線下書店。在零售業專家胡春才眼中,這種引流的方式將讀者看二手書的需求放大了,增加了更多商機。如果只是按照傳統的二手書開店的模式,在線下做推廣,會面臨非常大的困難。
  • 線上部分圖書零售價遠低於書店的批發價!書店的盈利空間呢?
    但疫情對於提供圖書銷售、知識服務和普及閱讀推廣,近年來重在體驗的實體書店而言,情況則恰好相反:疫情或將使得讀者加速電子書對紙質圖書的替代,使得紙質圖書的網購替代線下實體書店的購買,進而加速線上線下消費人群的分化——這也是很多新華人認為此次疫情給實體書店帶來的最嚴重、最長久、不可逆的衝擊與影響,也將倒逼實體書店尋求線上突圍,加快線上線下融合。
  • 噹噹線下書店入駐濟南貴和,濟南「醉」美書店!
    噹噹線下書店入駐濟南貴和,濟南「醉」美書店!濟南貴和五樓引入噹噹,濟南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群眾閱讀基礎沒的說。貴和樓頂上,環境還算不錯,就是開在貴和總覺著很高冷的樣子。濟南是歷史文化名城,歷來不缺少書店,也不缺少具有情懷的人。
  • 和電商打一樣的折,還享受滿減,我們在上海發現了一家賣書不賺錢的...
    「通識框架部分的書總共約400種,不求多但求清晰簡潔,對初階讀者友好,在高階讀者眼中也能立得住。」書店中央是人文美學類圖書,在考慮大眾認知度的前提下,融入更多個人偏好。如果說好的選書品味能為一家新書店贏得聲譽,但書店要活下來,生存問題依然尖銳。「神獸之間」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幾處「放棄」。首當其衝的是放棄靠賣書賺錢。
  • 疫情下的書店深冬:圖書行業的驚蟄何時來臨?
    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在採訪中發現,第一,線上書店遇到的最大困難是大多數倉庫未復工,無法發貨,中國圖書網推出「88元任選10本」活動以解決現金流問題;第二,大型電商如噹噹雖稱圖書銷售未受影響,但也因有員工確診新冠肺炎而使消費者感到恐慌;第三,實體書店面臨雙重考驗,一方面老問題依舊存在——電商已經把實體書店「打」得體無完膚,資本補助並未能幫助書店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
  • 開網店、布局線下……實體書店融合發展漸成趨勢?
    資料圖:新華書店城市書房也引入了一些智能化設備,方便讀者選書。新華書店總店供圖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26日電(記者 上官雲)「新華書店開設網上商城了」!近日,這一消息迅速在網上流傳開來,引發業內關注。其實,近年來已有不少實體書店選擇在電商平臺開設網店,同時也有一些圖書電商開始布局線下實體書店業務。那麼,這可能給實體書店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 新零售下的傳統書店:線下書店復甦,催生城市體驗經濟
    線下書店有望成為商業綜合體的入口線上電商通過知名作家以及口碑度高的作品吸引用戶流量,由於線上與線上閱讀不可分割的共生關係,作為無甄選書本能力的少兒,父母偏向線下進行體驗式消費,催生了精神消費升級下的新體驗文化經濟。
  • 實體書店向線上遷徙,只能為電商引流嗎?
    這場由單向空間聯合淘寶直播、薇婭共同發起的「保衛獨立書店」直播企劃,最後共吸引了14.5萬觀眾,總計售出近8000份書店盲袋,銷售額超70萬元。許知遠與南京先鋒書店創始人錢小華然而,並不是每場線上活動都能有這樣的「成績」。甚至還有實體書店人說,無論線上活動做得如何,最後還是為電商平臺「引流」。對各類實體書店而言,線上活動究竟意味著什麼?效果如何?
  • iDoNews專欄:噹噹能否成為中國的「巴諾書店」?
    這在對於實體書店存亡的判斷上表現得非常明顯,也許是因為「XX書店因經營不善倒閉」的資訊常常充斥在我們的公共輿論中,致使我們形成「實體書店命不久矣」的錯誤印象——數據告訴我們顯然不是這樣。 針對圖書零售業數據統計與分析的「開卷信息」的書業報告顯示,2014年是國內實體書店復甦的轉折點,實體書店的銷售圖書數量和銷售額都高於網上書店,比2013年實現3.26%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