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文學作品的正確藝術審美姿勢,如何理解她獨特的喻象世界

2020-12-14 餅子讀行

張愛玲的作品在之前是屬於「不入流」的作品,其原因多是因為我們審美觀的不同,過去我們國人的審美觀主要是以階級對立為主,而真正的文學作品卻是不能用這樣簡單粗暴的方式進行閱讀審美,文學藝術是超功利的,就如王小波說,我們不能以爬窗戶看女澡堂子的方式讀西方的裸體女人的藝術繪畫,張愛玲的作品不容易讀,猶如魯迅的作品一樣,魯迅作品難讀的原因在於其作品的文化背景需要讀者清楚,才能深刻理解他的作品,而張愛玲的作品難讀,我覺得是因為我們過去審美觀的影響所致。

要從純文學藝術審美的角度,才能不斷的發現張愛玲作品的真正魅力,這也是我們國人所欠缺的能力,這種審美能力我們上學的時候是不重視培養的,我們的視覺文化也沒有這方面的補充,對於這一點大家很難理解,我舉一個例子,如果大家看三國水滸或者是戰爭片這樣的作品,瞬間都能理解故事的意思,甚至背後作者的一些暗示也能理解,我們為什麼對這些作品的理解會瞬間沉浸其中?是因為這些作品,我們主要是以二元對立的審美角度進行,好人和壞人,罪犯與警察,正義與邪惡,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也充滿了這種二元對立的審美,就像我們理解世界,大多數是以好壞來進行的。

如果以這種角度進入張愛玲的作品,你就會感覺作品很沒意思,沒有你想看的內容,很無聊,就如看紅樓夢一樣,找不到想看的故事情節,引不起你興趣,審美角度猶如一把鑰匙,你的鑰匙不對,你的方法不對,自然就打不開張愛玲的作品,我今天就以其中一個文學藝術審美的角度來引導大家欣賞張愛玲的作品,這就是她「喻象」的世界,張愛玲的作品裡,喻象世界是很豐富的,但我們平時上學時學習的喻象又很古老,很乏味!

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說本體、喻體和相似點,這就是喻象的一個概括,找出主體,找出比喻的喻體然後說說相似點,這就是我們學習的全部內容,這種審美是很單調的,很表層的,如把地雷比喻成一個西瓜,相似點是都是圓的,都有花紋,我們就這樣的去很理性的想像,一點沒有藝術審美的摻入,這樣讀作品你甚至是分不出魯迅和張愛玲的區別的,因為你沒真正深入審美層面之中,這樣顯得很沒情調,我們看看張愛玲的喻象。

如在《金鎖記》裡,七巧霸佔他兒子不讓他兒子和他妻子相好的故事情節:芝壽直挺挺的躺在床上,擱在肋骨上的兩隻手蜷曲著像宰了的雞的腳爪。還有一段描寫嘴唇的:還說呢,你嫂子這兩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這都是張愛玲用來比喻被七巧隨意宰割的兒媳婦,從雞爪到嘴唇的拼盤,通過「宰」「切」「雞爪」「拼盤」除了喻體的相似之外,還有就是喻體都是可以吃的東西,通過這個喻象與七巧兒媳婦在她家的命運,就可以更為形象的聯想芝壽是如何成為這個清朝遺老的祭品。

這種根據喻象的深層暗示,還有很多,比如在第一爐香裡有一個是比喻霧蒙蒙的天氣,用「薄荷酒裡的冰塊」作比喻,這很容易讓我們除了看到景象,還能感受到作者的那種深層心境,就如酒吧裡的小資情調一般,這完全和她故事情節相契合,這樣讀張愛玲的作品,我們就有了完全不同於他人的作品,充分體現出了一種陌生化感受,這種獨特的具體的喻象世界,是張愛玲區別其他作家的不同之處,你不妨找找其他的作家作品看看,是不是有一種明顯的差異。

文:餅子

歡迎關注,和我一起讀名著!

相關焦點

  • 不可或缺的藝術光輝:文學作品中「性描寫」的價值與審美研究
    一般而言,無論多麼經典、多麼有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只要涉及到「性」,統統都算是「見不得人」的東西,是要被「正確的」價值觀所否定和排斥的。但以筆者看來,這種思維卻簡單粗暴了些,如果「性描寫」成了評價文學作品藝術價值的重要標準,那我們該如何面對《金瓶梅》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又該如何評價莫言的《豐乳肥臀》系列和他的諾貝爾文學獎呢。
  • 標榜張愛玲為勵志的「技能滿點天才」,和把她的作品理解為「小資...
    如今,張愛玲幾乎承載了當代流行文化對民國的言情式想像:她是早熟的高門才女,年少成名,多才多藝,晚年寓居國外,在孤獨中終了此生。她的金句在網上的流行程度不亞於魯迅,甚至有人無中生有,鬧出許多笑話。但也有人認為,張愛玲之所以會被臆造附會,是因為她的作品充滿一種情情愛愛的「小資」情調,沒有「大格局」。流行文化對張愛玲的想像距她本人到底有多遠?
  • 用正確姿勢去讀現代文學:討論之前要先了解並同情它
    現代文學史難寫,在於它太多元、太獨特,舶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相互糾結,從哪個角度寫,都會陷入「千夫所指」的窘境。《許子東現代文學課》的重點在於引起興趣,但也在於規範閱讀現代文學的「正確姿勢」。比如用一課篇幅先來討論「現代文學」定義,集萃了相關研究的最新成果。相比之下,對「現代文學」之發端的新詩,也只佔一課。或者,可以這樣理解作者的安排:新詩可通過閱讀來體會,不必細講,而定義則是專業研究的基礎,非釐清不可。
  • 標榜張愛玲為勵志的「技能滿點天才」,和把她的作品理解為「小資」是同一種思路
    她的金句在網上的流行程度不亞於魯迅,甚至有人無中生有,鬧出許多笑話。但也有人認為,張愛玲之所以會被臆造附會,是因為她的作品充滿一種情情愛愛的「小資」情調,沒有「大格局」。流行文化對張愛玲的想像距她本人到底有多遠?這種想像如何限制了大眾對其文學創作的理解?
  • 星河灣藝術生活之獨傲才女張愛玲名作品讀
    有人說她是小女子,又是現代文壇傳奇人物她,與她的文字,總是十分獨特悅讀私享會活動現場同讀獨傲才女張愛玲的傳奇被譽為鯨落,張愛玲滋養了世人的窗和夢成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風韻永存的一角對於張愛玲的理解,現場嘉賓們直抒胸臆一次次交流碰撞中
  • 文學女將張愛玲,以獨特的視角,塑造著獨立自主的女性
    文學女將張愛玲,以獨特的視角,塑造著獨立自主的女性文學女將張愛玲張愛玲出生於上海的沒落貴族,張愛玲家庭顯赫,但卻有著悲慘的人生經歷。在愛情領域,張愛玲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在她的一生中,她的創作涉及小說、散文以及對劇本的評論,在所涉及的領域裡,其中,小說的成就最為出色,她的小說大多是以愛情為主,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無可挑剔,對於人物描寫的掌控更是恰到好處,在民國時期,張愛玲的小說可以說不屬於任何派別,她的小說時是個獨特的存在,她為中國小說界開闢了另一個新高。
  • 讀《傾城之戀》張愛玲的反傳奇敘事邏輯,及其意象的文學藝術探析
    前言:作者敘事和情節邏輯的追問,是我們對其寫作構思的一次賞析,也是我們以寫作為視角進行閱讀這篇經典的目的,同時對張愛玲作品裡意象藝術進行品鑑,思考作者如何運用意象建構文學藝術空間,完成藝術氛圍的營造,烘託一個蒼涼的故事情節背景。
  • 讀張愛玲《第一爐香》跟作家學習「意象」如何運用於我們的寫作
    我們閱讀文學類書籍,如果不是為了像「吃雞」那樣追求幾分鐘的快感,那就需要我們以一種對文學作品藝術賞析的角度和眼光去進行閱讀,否則我覺得所有文學作品的閱讀還不如來一局遊戲更會讓心靈舒暢。文學作品如果沒有以藝術的眼光去審視鑑賞,那你會如同嚼蠟,感到晦澀難懂,而如果你進入藝術的境界裡去欣賞這些作品,卻又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闊景象,在藝術的境界裡,你的世界就會豁然開朗了起來,眼前的故事也賞心悅目起來。
  • 從《傳奇》看張愛玲的語言特點
    張愛玲通過對色彩詞語的應用和比喻、意象等,賦予了語言更加充沛的表現力。這種充沛的表現力對於展現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思考深度具有重要作用。時代的悲涼背景反映到她的筆下,而受家庭生活和教育的影響,中西方的語言風格都為她所接受,融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中國近代文學史上獨開一面。
  • 她在文學上的成就比不上張愛玲,可是她卻比張愛玲幸福
    潘柳黛在文學上的成就不如張愛玲,出身也不如張愛玲,潘柳黛出身一個滿人家庭,早就敗落了,她的父母感情不好,經常爭吵,由於潘柳黛長相很像她的父親,她母親就把氣發在她的身上。為了討得母親的歡心,潘柳黛非常努力,竭盡全力地讓母親滿意。
  • 張愛玲《傾城之戀》全知視角敘事的限知處理,帶來的文學藝術體驗
    前言:小說的全知視角敘事,曾經是我們古典傳統話本小說最明顯的敘事特徵之一,然而當文學走到了張愛玲的時代,在她筆下,同樣的全知視角,卻進行了獨特的限知處理,使其具有另一種現代性的敘事藝術特徵,給了我們獨而特新穎的閱讀體驗。
  • 文藝作品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辨析
    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之間的紛擾該如何澄清?問題的關鍵在於,要釐清文藝作品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的所指,以及二者之間的關聯。他不僅明確提出了「如何將審美價值與藝術價值區別開來」的問題,且經由辨析比較,認為「審美價值是特定藝術作品因其審美特性(譬如均衡、醜、寧靜或優雅等)而具有的那種價值」;「藝術價值則是由藝術作品的總體藝術特性所產生的那種價值」[26]。但因強調「藝術價值與道德價值重疊」27],舍勒肯斯的「藝術價值」觀有點模糊,讓人感覺未能切近藝術本體。藝術價值究竟該如何理解?
  • 解析敘述態度如何決定小說的藝術價值,學習張愛玲小說的敘事技巧
    想借鑑這些文學作品,就像我們吃飯,要通過各種方式嚼細才行。今天我就拿這篇張愛玲的《第一爐香》,來進行其敘述態度和語調的對比分析。有些作品我是做過多次的進行過解讀,往往是通過多個角度,多種方式來完成的。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是具有無限挖掘的藝術特徵。而我欄目注重的是如何的學習和借鑑,而不是對文學作品做出價值評斷,去呈現一種裁判的角色。
  • 如何對文學作品中的性內容進行藝術審美?這才是一本正經的讀書
    文:餅子[主編專欄]在我們的這裡,談這個話題似乎都是禁忌,談不好就屬於出格,於是當引進西方的一些文學作品時,有關這樣的話題內容,在藝術鑑賞和審美層面上,我們幾乎就成了一種瞎子的狀態,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有人說這也不影響我們的正常生活,不談有何妨?
  • 只有她,可以和民國大才女張愛玲相提並論!她的作品影響幾代人
    反正我是先看的《心有千千結》,後看的《半身緣》就目前而言,我覺得張愛玲的影響是在走下坡路,而瓊瑤還穩得起,這主要得益於她的影視作品。三、從影響的群體看,張愛玲的影響主要集中在文學界、文青及部分中青年知識群體中。而瓊瑤的影響則要廣泛得太多,除文學界對她不以為然、個別的文學愛好者對他褒貶不一除外,大陸民眾對她的作品,特別是電視劇,如《還珠格格》,可謂家喻戶曉。
  • 文學是她的生活,生活也是她的文學:張愛玲,一個存在主義者
    青年時代張愛玲赴港讀書,憧憬著用優異的成績記錄換取一張到英國求學的通行證。在此期間除了閱讀大量的西方文學作品之外也親眼目睹了她身邊來自歐美的同學玩世不恭和醉生夢死的現代生活方式,對西方文明有了更深的體認。
  • 文學是她的生活,生活也是她的文學:張愛玲,一個存在主義者
    在此期間除了閱讀大量的西方文學作品之外也親眼目睹了她身邊來自歐美的同學玩世不恭和醉生夢死的現代生活方式,對西方文明有了更深的體認。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炸碎了張愛玲所有的夢想,她只能無奈地返回到上海,此時上海也已淪陷為一座鐵蹄踐踏之下的孤島,這種變故越發加劇了張愛玲從小就生成的對人生的恐懼與焦慮,對前途的渺茫和對人生存困境的惶惑。
  • 我們要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
    生活離不開藝術,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產生藝術,生活富有藝術;藝術高於生活,藝術為生活帶來豐富多彩的內容。所以,我們既要熱愛生活,又要愛好藝術;我們要在生活中發現藝術,在藝術中享受生活,且在生活與藝術中增強審美情趣。今天,我就借平臺談談我們如何在生活與藝術中發現美,切實增強審美情趣。但願讀者朋友們喜歡。
  • 我們對文學的誤解,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懂如何讀文學作品書籍!
    我們對文學的誤解:文學按定義來說就是文字的藝術,藝術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欣賞的一種東西,因為這個要靠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心靈體會才能實現,然而只要你通過正確的方式進行了審美式閱讀,哪怕你是閱讀金瓶梅,這都是對你一種心靈的呵護和滋養,很多人通過各種保健產品來養身,但卻往往忽視通過藝術作品來養心。
  • 才女張愛玲,她的名氣是炒作出來的?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我的理解是,如果一個作家極力想淡化某種東西,她就容易把那些不易察覺的東西描寫的非常細緻。除了錢之外,張愛玲也夠不上母親對於淑女的標準,她想要討好母親,但無能為力,煮飯、用肥皂粉洗衣、練習行路的姿勢、看人眼色、點燈後記得拉上窗簾、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如果沒有幽默天才,千萬別說笑話。她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