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組數據,2018年是全面兩孩生育政策實施的第三年,全年出生人口數量比2017年少了200萬。2016年、2017年出生人口分別為1786萬、1723萬,2017年的出生人口數量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此次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出生人口數量是1523萬,延續了2017年開始的下降趨勢。
對於全年出生人口連續第2年微縮的趨勢,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對於人口增長率下降的問題,要觀察長期數據,不應過度解讀。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500多萬人,這個數據還是很可觀的。至於人口增長率、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的數據不是只看一年,這麼多年下來,我們歷史上有過人口高峰,現在人口的結構變化也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所以也不必過度解讀。
【影響生育問題因素較多 持續監測】
在1月10日召開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也曾表示,影響生育問題的因素比較多也比較複雜,國家衛健委一直在持續監測。
【出生人口規模受育齡婦女規模的影響】
也就是在這次新聞發布會上,專家針對2018年出生人口的變化給出了解釋。首先是出生人口規模受到育齡婦女規模的影響,我國15歲~49歲育齡婦女規模2011年達到頂峰,之後一直是下降狀態,相應地出生人口也進入下行通道,我國的生育模式和生育狀況也發生一些新變化。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陶濤:我們在很多調查中發現,人們在生育養育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顧慮,對相關經濟社會政策的配套呼聲比較高,主要反映在住房、就業、女性勞動保護、稅收、產假、嬰幼兒照護等等各個方面,都有一些政策上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