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4日深夜11點,毛岸英敲開了一位女士的房門,含淚託她照顧好自己弟弟毛岸青,說完後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臨出門前,毛岸英說道,「媽媽,我記得你有一塊表,上面帶有日期,能把這塊表借我用用嗎?我回國後還您,好嗎?」
毛岸英
這位被毛岸英喚作「媽媽」的其實是她的嶽母,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第二天,毛岸英就坐上飛機去往了朝鮮,到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不幸犧牲時,張文秋送給他的那塊手錶,成為了辨認遺體的標誌。
失去女婿,是張文秋坎坷一生的又一寫照。張文秋堪稱世紀老人,她幾乎經歷了中國革命全過程,一生經歷坎坷,曾兩次坐過國民黨的大牢,兩任丈夫均慘遭殺害。最後,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毛主席的兩個兒子,而女婿毛岸英又犧牲在朝鮮戰場。
毛岸英之墓
大戶人家的小姐投身革命,母親大義支持1903年,張文秋出生在湖北省京山縣孫橋鎮青樹嶺村謝家灣一個大戶人家,得益於還不錯的家庭條件,幼年開始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最終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在陳譚秋和董必武兩位老師的影響下,張文秋積極投身革命。
在學生時代,張文秋在湖北參加了林彪哥哥林育南領導的五四運動,這場運動遭到了當時湖北督軍王佔元的殘酷鎮壓,軍警的子彈無情的落在手無寸鐵的學生身上,當場打死26人,打傷者更不計其數,還有30多學生被捕,是為轟動全國的「六一慘案」。
林育南
張文秋也在那天的遊行學生中,也差點被捕。很快,在聽到北京被捕學生獲釋,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免職,王佔元釋放了武漢「六一慘案」中被捕學生,警務處長崔振魁被迫辭職,保安隊長被撤職查辦,三鎮商戶全部開市。
這場運動的勝利,更堅定了張文秋投入革命的決心,回到家馬上告知了自己的母親,張媽媽感嘆道,「如今國家不保,家又何存?如若國家用得著你,你不必掛念我, 你可去為國效勞。」有了母親的支持,張文秋在革命道路上更無所顧忌了。
此後,張文秋又參與組織了學生聲援漢陽兵工廠的罷工和漢口紗廠棉花廠及漢口黃包車工人的罷工鬥爭,參加了武昌粵漢鐵路的罷工鬥爭及京漢鐵路的「二七」罷工鬥爭。先後加入了共青團、共產黨,成為黨的秘密工作者。
王佔元
毛主席催生女兒「結親家」,女兒未出生丈夫已犧牲為了完成秘密工作,張文秋先後跟4位同志假扮過夫妻,其中就包括當初參加五四運動的領袖林育南。也正是在這段時間,張文秋結識了毛主席,以及自己的第一任正式的丈夫劉謙初。
1927年2月,受中共京山縣委委託到武漢為農民自衛隊買槍,並代表中共京山縣委出席了中國共產黨 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等槍的過程中,閒來無事的張文秋,便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看望惲代英,而第二天校內正好有個關於政治形勢的講演,機會難得,惲代英就叫張文秋去聽聽。
講臺上是一位身材魁梧、相貌英俊、風度瀟灑的年輕軍官,正慷慨激昂地講著蘇聯十月革命的經過和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以及北伐軍從廣州到武漢的經過,講得生動活潑而熱情洋溢。張文秋被深深吸引住了。這個年輕的軍官就是劉謙初,當時是北伐軍第十一軍政治部宣傳科社會股長。
劉謙初
很快,張文秋就在惲代英住處跟劉謙初相見了,兩人一見如故,惲代英見狀從中撮合,兩人很快相戀。就在此時,正趕上毛主席創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舉行開學典禮,張文秋就通過前去參加典禮的劉謙初,結識了毛主席。
那之後,張文秋跟劉謙初就經常拜訪毛主席,而正好楊開慧帶著毛岸英、毛岸青以及剛出生的毛岸龍也到了武昌,毛主席便跟他們開玩笑,「我有幾個兒子,我祝你們早生幾個姑娘,我們好對親家!」
不久後,張文秋跟劉謙初舉辦了簡樸的婚禮。婚後僅僅3天,劉謙初就接到了繼續北伐的命令,小夫妻溫存微熱就面臨別離。在空蕩蕩的新房裡,張文秋寫了一首《新婚別離詞》,其中有這麼幾句:
謙初,你不是常對我說:
「天上的烏雲總會消散,
火紅的太陽自然會出現。」
你為了撥開雲霧現青天,我應當為你慶祝,為你禱告。
這一別就是兩年,直到1929年,在周恩來的親自安排下,張文秋才調任山東省委任婦女部長,得以與丈夫團聚。也就是在這段時間,張文秋懷上了女兒劉思齊。然而,還沒等到女兒出生,劉謙初就被軍閥韓復榘逮捕了,不久後,挺著孕肚的張文秋也被叛徒出賣,鋃鐺入獄。
1930年1月,張文秋經組織營救出獄。1930年3月2日,生下女兒劉松林(思齊)。1930年4月5日,丈夫劉謙初在獄中犧牲。從結婚到丈夫犧牲,這對小夫妻總共在一起的時間不到一年。
劉謙初故居
再結姻緣,二任丈夫再遭毒手殘酷的革命還要繼續下去,張文秋也不得不很快就收起悲傷,帶著女兒劉思齊,與老領導林育南假扮成夫妻,開展地下工作。不久後,林育南也犧牲了。後來還曾與李耀晶假扮夫妻工作,李耀晶也遇害了。張文秋按照組織的要求,以「妻子」的身份出面處理了烈士的後事。
西安事變後,正好身在西安的張文秋受命帶著女兒前往延安,在動身前,經林伯渠介紹,認識了在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陳振亞。
陳振亞
陳振亞曾經隨彭德懷、滕代遠、黃光略參加了平江起義,後來又跟彭老總上了井岡山,是一名老紅軍了,身經大小戰鬥數十次,在進軍萬載的戰鬥中左腿負重傷,被迫截肢。後來進入蘇區醫院工作,先後擔任了湘贛蘇區醫院政治部主任、院長。
林伯渠託陳振亞護送張文秋母女去延安,兩人在路上互生情愫,第二年結婚了。彭德懷為此還特批了60塊錢,給自己的老部下作為籌備婚後生活的費用。
1938年秋天,張文秋和陳振亞共同生育了一個女兒,隨張文秋姓,取名張少華,後來取諧音叫邵華。
張文秋與陳振亞
然而,張文秋的生活並未就此一帆風順,就在生下邵華的第二年,張文秋陪陳振亞去蘇聯治療腿部的舊傷,順便要將兩個孩子送往蘇聯的保育院。一家四口取道新疆,準備前往蘇聯。
毛主席再次見到張文秋母女的時候,已經是1946年,劉思齊已經16歲了。當年他們在新疆被軍閥盛世才攔住,陳振亞在獄中被下毒致死,同時犧牲的還有張文秋的老師陳秋潭,以及毛主席的親弟弟毛澤民。
在新疆的獄中,張文秋還生下了自己的第三個女兒張少林,被營救回延安後,張文秋迅速又投入到了革命工作。毛主席當時對張文秋說:「你安心工作,思齊就交給我管吧!」
1946年在延安:後排任德山、張文秋、陳熙、蔡紹初,前排少林、少華、思齊
與毛主席結親家,毛岸英一聲「媽媽」成一生之痛後來在西柏坡,劉思齊與毛岸英相戀了,毛主席知道岸英喜歡劉思齊,對這門親事很滿意。1948年9月,張文秋來到西柏坡,與毛主席見了面。兩人談起了家常,介紹毛岸英的情況,徵詢定親的意見,張文秋一口答應下來。於是,張文秋就和毛主席結成了親家。
談話結束的第二天,一大清早毛岸英就騎著馬匆匆來到了張文秋的住處,第一次見面就非常親切的喊了張文秋「媽媽」,也正是這一聲「媽媽」成為了張文秋一生的痛。
毛岸英、劉思齊與毛主席
毛岸英對張文秋也是一見如故,可能是因為母親楊開慧在他幼年時就離開人世的緣故,帶著弟弟四處流浪的毛岸英,在張文秋身上感受到了母親般的溫暖。談完跟劉思齊的婚事後,毛岸英向張文秋講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
聽完後,張文秋對毛岸英懇切的說道:「以後你和思齊訂婚,我們就成了一家人,你有什麼困難就和我張口,你從小失去了媽媽,難得認我為媽媽,今後我這就是你的家了!」毛岸英聽後熱淚盈眶,向張文秋深深地鞠了一躬。
毛岸英與劉思齊
毛岸英跟劉思齊的婚禮極其簡單,甚至不是專門為此準備的,而是毛主席正好準備開一次政治局常委會議,趁著大家都在,就把兒子的婚禮順便辦了,一共請了兩桌飯。婚禮後,毛主席將一件隨著他轉戰大江南北的大衣送給了小夫妻,當做了新婚禮物。
次女嫁給毛岸青,成了毛主席的「雙親家」張文秋沒有忘記毛岸英臨行前託她照顧弟弟毛岸青的請求,在岸英犧牲後,經常邀請岸青到家裡吃飯,每次不但好飯招待他,而且還給他零花錢。在多次交往中,自己的女兒邵華與毛岸青戀愛了。
因為毛岸青身體不太好,毛主席特地就這段婚姻徵求了張文秋的意見,張文秋說自己沒意見,只要兒女們願意,兒女們幸福就行了。毛主席非常高興,說你沒有意見就行。
在1960年,邵華與毛岸青結婚後,張文秋與偉人成了雙親家。偉人曾對張文秋說:「我們是親上加親,雙重親家!」婚後,邵華把毛岸青照顧得非常好。
毛岸青、邵華一家人
毛岸英犧牲後,毛主席把劉思齊當做了自己的親女兒,也全力支持她改了嫁。後來,劉思齊先後多次赴朝鮮為毛岸英掃墓。
張文秋逝世於2002年7月11日晚9時,享年99歲。
張文秋去世後,邵華在回憶自己的媽媽時這樣形容:
我的媽媽張文秋今年100歲,在一個世紀的漫漫徵程中,媽媽歷經坎坷,她的兩位丈夫、兩個兄弟和一個女婿都為中國革命獻身,媽媽傳奇式的一生,以及與開國領袖毛主席雙重親家的特殊身份,國人盡知。但在我的眼裡,媽媽只是一位平凡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