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之前,曾經和德川家康有一場大會戰,耗時將近1年,就是小牧長久手之戰,此戰以德川家康的勝利告終。彼時,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議和,豐臣政權成形。

實際上,如果小牧山一戰功成,豐臣政權肯定更加穩定。至於豐臣秀吉為什麼不繼續和德川家康打下去,原因很簡單,當時他面臨的局勢實在不太妙。一個是各懷心思的織田元老,他們和德川家康聯手對抗豐臣秀吉,一個是包括德川、北條、毛利以及上杉等等大名們,都是些表面看似恭順的野心家。

所以,在屈服織田舊臣和威懾東國方面,豐臣秀吉需要德川家康的支持和協助。當然這是在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前,1591年後,豐臣秀吉如果沒有出兵朝鮮、增封家康,而是對德川家發動戰爭,他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消滅德川家康的。畢竟當時島津、上杉、伊達、立花、毛利以及長宗我部都會加入豐臣秀吉的聯合軍,德川家康不可能是對手。

事實是,豐臣秀吉並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這是為什麼呢?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毛利家(毛利本家120萬+小早川65萬)勢力是強於德川家康(150萬左右)的,毛利家都沒被消滅,當然輪不到德川家。他將德川家康從東海道踢到關東是有平衡內部勢力的考量的,他還是需要德川家康的。

更重要的是,一個領主在沒有確切的臣下忤逆的證據下向自己的附庸發動一次毀滅性的襲擊會極大的動搖自己的統治權。如果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後當真對德川家康發動了戰爭,而且獲得了手底下人的鼎力支持,其他大名會怎麼想?所謂「唇亡齒寒」,不排除他們因為恐懼和德川家康聯合在一起,共同對付豐臣秀吉。

再有豐臣秀吉當時手底下的這些家臣還真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團結,他死後,這幫人不是亂成一團了,還打了起來,所以才有了關原之戰。豐臣政權也因此迅速衰落。
所以,豐臣秀吉如果在基本統一日本、建立桃山政權後,對德川家康發動戰爭,他是有可能家康的,只是這一舉動存在不小的風險,畢竟當時還有比的德川家康更強的大名在虎視眈眈,豐臣秀吉的選擇是平衡各大名勢力,他需要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之後,為何沒有發動消滅德川家康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