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頻道 - 藉由中國 24 節氣申遺成功,來聊聊節氣借勢營銷

2020-12-21 經理人分享

24 節氣申請世界非遺成功後,我們是否該重新審視這古老的智慧?對於營銷層面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

原標題:都說"江湖"要靠浪,滿是套路不要慌|24節氣營銷專題
數英網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本人


「劍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十九洲"。

絕世劍客燕十三在奪命十三劍的基礎上創出終極劍術的第十四種變化,更悟出「絕對靜止,絕滅生機」的第十五劍。

不出則已,一出擊敵,這是燕十三的執劍哲學。

都說「江湖」要靠浪,滿是套路不要慌。然而,套路之上仍有套路。當熱點營銷已成常態,何不趁著24節氣拿下非遺,洞見借勢新路向?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不知不覺,已迎來二十四節氣的[大雪]

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申請世界非遺成功,這套精煉而優美的旋律,道盡寒來暑往、四季更迭,還賦予了意境悠遠的名稱,甚至有人把這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大魚海棠》導演張春鏡頭下的24節氣

這一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但在熱議的背後,我們是否該重新審視這古老的智慧?這才是中國精緻生活的原本、一種「從前慢」的前現代生活美學的回歸。

而對於營銷、social借勢層面又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


藉由24節氣申遺事件,我們聊聊節氣借勢營銷。

平時不是對著桌前的日曆圈圈點點做好排期,就是盯著微博熱搜刷來刷去,時不時念叨著「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許多品牌絕不放過任何一個追熱點的機會。

然而節氣借勢對於品牌social來說,又感覺像個雞肋,失之可惜、食之無味。就像當下的大雪節氣,例行公事發個微博、微信就算借勢。至於內容?要麼是央視新聞體,要麼是人民日報體,甚至還可分為養生科普類和傳統科普類。

在節氣借勢上,我們總羨慕行業內那幾個屈指可數的成功營銷案例。尤其沉浸在用汙力杜撰好時節的某TT品牌的一場場精神越界與文字遊戲中,享受心領神會的對某種秩序的抗拒快感。

反觀自身,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無非是意識和方法(雖然是句廢話,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下面就從這兩點出發,給出一些建議、思考方向。

首先,做個簡單洞察:傳統文化元素應作為借勢營銷的新路向。

以下內容來自《懷舊的未來》,作者: [美國] 斯維特蘭娜·博伊姆



懷舊情結的興盛作為現代性重要表徵已成定論。當代人身處速度與效率的夾縫,面對批量化、標準化、去個性化、大規模複製的時空群,內心對於「從前慢」的前現代生活,及其中浸潤個人溫情回憶、不可複製的物件,從不缺乏隱匿的嚮往與渴求。這些平日受現實壓抑的懷舊情結一旦邂逅觸發點,無疑會引發迅速與個體經驗相聯結的強烈情感認同;這些情結的觸發因素極其多元,小到一件具體有形物什,甚至作為元素的一幅圖像、一個聲音,大到一種包羅萬象、進入民眾日常知識和信仰層面的生活美學。


而我們熟知的幾個節氣借勢營銷的案例(寶馬、聚划算等),正因抓住並倡導這種引發受眾懷舊,並重新審視當下生存狀態的生活美學,而取得良好效應。

所以說,節氣借勢可以走出一條熱點營銷之外的新思路。而節氣借勢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或許用最簡單的3W分析法足以回答。


What: 什麼是節氣?

24時節和氣候,主要涉及農事、養生美食。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 第二個節氣為「中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已經把兩者統稱為「節氣」。一年24個,不多不少不會跑,站在借勢角度-節氣屬可預見熱點。(但是,如果沒有前瞻性和全局觀,就只能在每一個節氣借勢上跟在別人後面。)


Why: 為什麼要進行節氣借勢?

1、屬於傳統文化範疇,有著廣泛的受眾基礎。

傳統文化元素營銷往往有著更「走心」的效應,使得受眾不論年齡、階層都能迅速進入傳統文化元素營銷語境,並抓住其中獨一無二的個性化記憶、認知與情感,從而產生對產品的情感認同,深入影響進一步體驗與購買決策。

2、從心理層面,都市快節奏的生活壓力需要一個發洩的出口。

而「從前慢」、「歸園田居」等這些前現代生活會引發強烈的認同及歸屬心理。倡導這種引發受眾懷舊情緒,並重新審視當下生存狀態的生活美學,成為借勢內容的思考方向。所以,節氣營銷在本質上是一種內容導向的借勢營銷。


3、借勢營銷的新路向與疊加效應。

無論是常規節日、電商造節還是突發熱點,借勢已成常態化,且大部分熱點是「人(事)走茶涼」、熱度短暫。而節氣這種傳統文化元素作為借勢的新路向,不僅是差異化突圍,更是基於24節氣固定、可預見且數量上的獨特優勢產生疊加效應,徹底打破追熱點的斷點思維,一個形象、一個訴求、一以貫之。


24節氣、24種駕乘樂趣.寶馬貫穿全年的節氣營銷

 

4、從營銷之外來看,節氣借勢主動發掘與關聯傳統文化元素的特點,無疑能有效增加品牌文化內涵。


How: 如何進行節氣借勢?

第一層面:挖掘節氣的文化內涵與品牌智慧的絕妙結合(還是說人話吧!就是品牌/產品跟節氣特徵做匹配分析)。在內容的表現形式(將24個節氣通過主題貫穿並形成自己的鮮明風格,以平面、GIF、H5、短視頻等呈現)、傳播渠道或落地平臺視活動目的和規模而定,以確定是否需要延伸至線下,進一步在用戶體驗上做文章。

第二層面:品牌聯動效應與格局觀。這一點在常規的熱點借勢上太常見不過了,可能重視程度不同,許多品牌在節氣上暫時缺少水平營銷(橫向整合)的思維。

而在這一層面,據觀察比較目前玩的最6的非阿里聚划算莫屬了。上篇文章中我們復盤了聚划算匯聚全球新絲綢之路的神奇case。今天,就說說聚划算攜手《中國國家地理》玩大IP跨界。

當許多品牌都企圖用跨界向市場證明自己顛覆傳統的決心時,擁有超大量品牌資源的聚划算卻在與《中國國家地理》跨界,推行「擇時而食」的「吃」文化,大力倡導用傳統文化引領健康生活的理念。

這就是聚划算今年10月推出的全國優選農產品頻道「食令」,把網際網路電商與中國傳統文化24節氣無縫融合,向消費者倡導應時令、按季節進補美食的吃文化。聚划算將中國國家地理和24節氣兩個IP融合,有效地實現用戶嫁接並將受眾帶入預設的一種理想的生活軌道上。這種高層跨界的思維創變,對許多品牌來講,很有借鑑意義。所以,特意拎出來與大家分享。

當然,無論我們在節氣營銷上玩出多少新花樣,而根本的出發點還是從心理層面上對傳統文化、前現代生活的回歸。這種重新審視當下生存狀態的生活美學,是為了創新性的引領消費者全新的生活方式。

再說一個營銷現象,比如近兩年風靡各大shoppingmall的創意市集,似乎到了「無市集不空間營銷」的程度。城市化進程必然抹殺傳統的地攤市集,需要一種新鮮的潮流生活方式來填補,而這種玩法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利用了受眾的懷舊心理,創新性的嫁接融合。

金夠敗、金夠敗,敗家all the way! 當下最火的當然是聖誕市集

今天做這個專題的目的很簡單。節氣借勢只是借勢營銷的一個小的範疇,套路大同小異。而重點在於我們應多一種思考角度,跳出常態化的追熱點,將借勢再度拔高,善於把握用戶情緒而賦予品牌更多的文化內涵。

因為洞見,所以懂得。正如《從前慢》一樣,在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當我們端起這碗雞湯,就是一種回歸。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文章來源於悅普互動官方微信(作者:Mr_爾如歌)

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 數英網 - 文章頻道 - 項目頻道 - 招聘頻道

(下載iPhone或Android應用「經理人分享」,一個只為職業精英人群提供優質知識服務的分享平臺。不做單純的資訊推送,致力於成為你的私人智庫。)

作者:佚名
來源:數英網

相關焦點

  • 2017年江蘇省公務員面試熱點:24節氣申遺成功
    24節氣申遺成功  【熱點背景】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1月30日報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下稱「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於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會議中心召開。
  • 聯合國非遺名錄再添中國元素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節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成功,成為三農領域的重大新聞事件之一。據此主題,中國農業新聞網迅速反應,製作專題。專題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作品主題重大,內容「立體」豐富,集成融合特色突出。專題以農業新聞的視角再現了24節氣申遺成功的始末和相關報導,下設6個獨立版塊,以百餘篇稿件、高清圖片、申遺視頻資料,從申遺之路到專家評說,極盡詳致的展示了24節氣申遺的方方面面。
  • 品牌如何借勢節氣做好營銷策劃?這有三個經典案例
    節氣營銷的本質、緣起和原理節氣營銷就是品牌借勢節氣帶來的熱度,並根據其具有的特點與自身的品牌特色相融合而做出的推廣活動,因為節氣能夠和節日一樣匯聚眾多的目光,通過創意,可以讓大眾在關注這一話題時對品牌產生更強的認知度和好感。
  • 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憶二十四節氣申遺,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的魅力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還原二十四節氣申遺的現場,「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與世界共享二十四節氣的文化魅力環球網文化頻道: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 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憶二十四節氣申遺,與世界共享中國文化的魅力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代表團團長馬盛德,還原二十四節氣申遺的現場,「文化共享性是非遺申報的核心。 環球網文化頻道: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申遺成功喚醒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嚮往 環球網文化頻道:二十四節氣申報成功後,我們是如何進行保護與傳承的?
  • 24節氣申遺成功已經四周年,科技日益代替人力,24節氣你還需要嗎
    2016年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今天是24節氣申遺成功的整整第四年,農業生產逐漸的科技化,24節氣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影響逐漸縮小,24節氣你還知道是哪些嗎?你還需要24節氣嗎?肯定需要的,24節氣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悠久農耕大國的證明,是我國天文氣象學的輝煌成就,更是擁有五千年歷史底蘊的中華民族的驕傲。
  • 值得銘記—四年前的今天,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今天是2020年11月30日,我仍舊很清晰地記得,四年前的今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一刻,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感覺特別自豪。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在國際氣象界,它更被外國人讚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傳承農耕文化起點
    作者:何勇海  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中華傳統再入世界視野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中華傳統再入世界視野) 新華社北京
  • 2021年營銷日曆完整版,全年借勢熱點,借勢營銷建議
    二月借勢營銷宣傳節點與建議借勢關鍵節點:除夕、春節、情人節、元宵節日常借勢節點:立春、北方小年、南方小年、雨水借勢關鍵詞:春運、歸途、漂泊、年味、團圓、家鄉、愛情、上班借勢營銷宣傳建議:立春、雨水: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以節氣主題+節氣文案+海報/H5形式進行呈現。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紫金山天文臺推算精確時間
    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餃子,除了這些,你對二十四節氣還有哪些了解?二十四節氣為啥能申遺成功?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歌,你會背嗎?「二十四節氣」形成於黃河流域,以觀察該區域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的時間指南逐步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並為多民族所共享。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介紹,古代中國的曆法是「陰陽合曆」。「陰曆」是根據月亮的圓缺,有初一、十五。而二十四節氣是「陽曆」,是古人根據太陽的周年運動來制定的。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的文化意義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的文化意義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12.05 星期一     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
  • 2017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7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江蘇公務員考試中,申論是最能拉開考生成績的一門科目,積累對於申論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江蘇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敲黑板,劃重點,2017高考熱點!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敲黑板,劃重點,2017高考熱點!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11月28日-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非洲聯盟會議中心召開。
  • 二十四節氣申遺後的浴火重生
    在當今的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說它是發明,是因為二十四節氣掌握了天氣時令對於自然、社會的影響,掌握了天人合一的規律並進行了科學的命名,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有的命名,如霜降,雖然看字面意思,似乎古人認為霜是從天上降落下來的,不符合科學原理,而實際上,在漢代,人們就知道霜降是「其由地發,不從天降」的道理。《大戴禮》也說:「露,陰陽之氣也。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你究竟了解它多少?
    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終於申遺成功啦!你知道嗎——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你們有沒有像小編一樣,覺得作為中國人更有自豪感了呢! 出席會議的中國政府代表團表示,雖然二十四節氣得到了國際評審的一致認可,但其傳承和保護依然任重道遠。那麼你對二十四節氣究竟了解多少呢?快來跟著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吧!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是我們重新理解傳統文化的契機
    它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中國古代農耕文明留下來的一套時間認知體系,它在國際氣象界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在中國民俗學會成立的申遺代表團從會議召開地點衣索比亞返回後,在中國社科院民俗學會召開了關於「二十四節氣保護」的專家座談會。
  • 成功申遺後,該如何活化利用? 讓二十四節氣回歸日常生活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第31個列入該名錄的項目。古老的二十四節氣因成功申遺重新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其背後蘊藏的文化價值同樣引起現代人的深思。在工業化、全球化的當下,作為農耕文明經驗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有何實用價值?申遺成功後,對於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的保護與發揚,又當採取哪些新措施?在二十四節氣的利用中,有哪些民間智慧亟待發揚?南方日報記者就此向非遺、民俗專家進行採訪。
  • 祝賀「廿四節氣」申遺成功!
    祝賀「廿四節氣」申遺成功!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廿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已有幾千年歷史的廿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