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傳承農耕文化起點

2020-12-12 光明時評

  作者:何勇海

  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經過評審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2月1日《光明日報》)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輩人那裡可能是爛熟於心,在不少年輕人或小孩子那裡,可能卻相當陌生。事實上,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我們的先祖根據地球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補充曆法,用來反映季節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它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農耕文化的重要遺產。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是傳承保護中華農耕文化的重要一步。

  申遺成功有利於我們的傳統文化走向國外。申遺並非單純追求一個「非遺」的名號,申遺成功,表明世界對我們這個非物質文化予以了認同,認為它確實是人類創造智慧的傑作,能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特別是,能增強海外華人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僅就參與申遺的過程來說,也能讓二十四節氣在世界範圍內受到關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走向國際,有許多途徑,如文學途徑傳播、教育途徑傳播、活動途徑傳播等,通過申遺這個過程來傳播,也是有效的途徑。

  申遺成功有利於我們的農耕文化得到保護。有調查顯示: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未來農村將由誰來種地?即使是仍然在種地的人,採用的再也不是傳統的農耕方式,而是代之以機械化生產。一些附著在種地上的農耕文化正在消亡,誰願記或記得「春分風多雨水少,土地解凍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曬,冬麥返青把水澆」、「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之類的農事諺語?不少網友表示,二十四節氣其實是很實用的文化遺產,不要讓我們先祖的智慧湮滅在歷史長河裡。此番申遺成功,更能促進相關部門重視二十四節氣等文化遺產,並予以切實的保護與傳承。

  當然,申遺成功並不是保護與傳承農耕文化的終點。任何一項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的申遺,終點在於保護與傳承,這才是申遺之後最該發力的地方。拿二十四節氣來說,它不僅是我們祖先的「農事歷」,也是現在不少種植戶進行農業生產、安排農村生活的根據,應在農村年輕人中科普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生活的關係,讓年輕農民也成為二十四節氣的傳承人、使用人和受益人。不僅是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也有助於城市人安排衣食住行。所以,個別大中小學也在開展「二十四節氣進校園」之類的活動。這類傳承活動,也需要繼續深化。從相關部門重視到民間持續傳承,從這一代傳承給下一代,我們的傳統文化就不會丟。(何勇海)

[責任編輯:劉朝]

相關焦點

  • 讓人類分享農耕文明的「時間智慧」——「二十四節氣」十年申遺...
    「從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到今天申遺成功,整整十年。」最早承擔這項工作的中國農業博物館陳列部前主任肖克之參與了此次申報工作的前期準備,「雖幾經曲折,但我始終相信這項優秀民族文化遺產一定會被世界認可。」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再添「中國符號」。而「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則是多年來全社會各方面群策群力的結果。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的文化意義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的文化意義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6.12.05 星期一     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是我們重新理解傳統文化的契機
    借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喚起當代人日漸丟失的傳統知識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是中國繼中醫針灸、珠算後第三項「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的代表作。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在座談會上指出,通過理解二十四節氣的形成,能夠理解古代知識以及古代人的宇宙觀。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傳承和保護為根本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肯定,有利於中華文化的推廣和傳播,也有利於世界各國人民通過它認識和了解中華民族的理想、準則和精神。  對一個民族來說,傳統文化就是它的精神家園。申遺成功不是終點站,傳承和保護才是最重要的。讓「二十四節氣」等非物質遺產「活」起來,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千年智慧照耀現代生活
    「二十四節氣」客觀反映了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狀況,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它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緊密相連。「申遺成功是對中華民族幾千年總結的雨熱運動規律的承認。」南京農業大學科技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嚴火其說,「二十四節氣」幾千年來在指導我國生產生活中發揮了重大實踐意義。」「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 「二十四節氣」如何活化與傳承
    □本報記者 溫小娟    日前,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世界文化遺產再添「中國符號」,這是中國第31個列入該名錄的項目。隨著申遺的成功,這項古老的中國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在現代工業化社會,作為農耕文明經驗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有何實用價值?
  • 成功申遺後,該如何活化利用? 讓二十四節氣回歸日常生活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第31個列入該名錄的項目。古老的二十四節氣因成功申遺重新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其背後蘊藏的文化價值同樣引起現代人的深思。在工業化、全球化的當下,作為農耕文明經驗總結的二十四節氣有何實用價值?申遺成功後,對於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的保護與發揚,又當採取哪些新措施?在二十四節氣的利用中,有哪些民間智慧亟待發揚?南方日報記者就此向非遺、民俗專家進行採訪。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中國傳統文化名揚海外
    中國網新聞12月5日訊(記者吳昊昊 戚易斌) 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通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中華傳統再入世界視野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中華傳統再入世界視野) 新華社北京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紫金山天文臺推算精確時間
    立秋吃西瓜、立冬吃餃子,除了這些,你對二十四節氣還有哪些了解?二十四節氣為啥能申遺成功?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歌,你會背嗎?「二十四節氣」形成於黃河流域,以觀察該區域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時序變化為基準,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的時間指南逐步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並為多民族所共享。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介紹,古代中國的曆法是「陰陽合曆」。「陰曆」是根據月亮的圓缺,有初一、十五。而二十四節氣是「陽曆」,是古人根據太陽的周年運動來制定的。
  • 「二十四節氣」,未來如何傳承?
    但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二十四節氣」對於農事的指導功能正在逐漸減弱,生活在鋼筋水泥中的人們對節氣是否還有依賴?申遺成功之後我國各地對其保護傳承應該何去何從?「二十四節氣」如何面向未來?一系列問題值得深度思考和梳理。
  • 「二十四節氣文化藝術」展在北京舉行 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創新
    潘旭臨 攝   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潘旭臨)以「傳承節氣文化,弘揚科學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為主題的「二十四節氣文化藝術」展,19日在中國農業博物館開幕。展覽通過知識普及、藝術展示、互動體驗和講座交流等方式,詮釋二十四節氣的豐富內涵,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高中華文化軟實力。
  • 2017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仔細研讀下文>>>2017年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背景連結】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也體現著中國人自古以來善於與自然和諧相處,體現中國人「天人合一」的思維方式。  「二十四節氣」成功入遺,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中國傳統智慧的認可,有利於國際社會更多人認識「二十四節氣」,並通過包括「二十四節氣」在內的眾多中國文化遺產,更深層次體會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 2017年江蘇省公務員面試熱點:24節氣申遺成功
    對於24節氣申遺成功,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小的時候,「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在有文化的老一輩人和年輕人那裡我想不僅僅是耳熟能詳,更多的可能是爛熟於心;如今,它申遺成功,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無比的自豪。
  • 聯合國非遺名錄再添中國元素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作品簡介    2016年11月30日,24節氣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成功它鐫刻著中華農耕文明的印記,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和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對當代人們的生活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功能,產生了積極的社會反響。據此主題,中國農業新聞網迅速反應,製作專題。專題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作品主題重大,內容「立體」豐富,集成融合特色突出。
  • 值得銘記—四年前的今天,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今天是2020年11月30日,我仍舊很清晰地記得,四年前的今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一刻,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感覺特別自豪。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你究竟了解它多少?
    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終於申遺成功啦!你知道嗎——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你們有沒有像小編一樣,覺得作為中國人更有自豪感了呢! 出席會議的中國政府代表團表示,雖然二十四節氣得到了國際評審的一致認可,但其傳承和保護依然任重道遠。那麼你對二十四節氣究竟了解多少呢?快來跟著小編一起學習一下吧!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敲黑板,劃重點,2017高考熱點!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敲黑板,劃重點,2017高考熱點! 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11月28日-12月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非洲聯盟會議中心召開。
  • 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 "三門祭冬"祭祖儀式少長鹹集
    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 "三門祭冬"祭祖儀式少長鹹集 原標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12月22日才應該是冬至,但是今年的冬至是21日。
  • 二十四節氣申遺後的浴火重生
    農諺「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等則反映出我國勞動人民對於節氣、自然的細緻觀察與深刻認識。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之後,很多人迷惑的是,這些節氣依據的是中國的陰曆還是西方的陽曆?作為中國人的發明,為什麼與陽曆如此合拍?其實,中國的曆法即我們常說的陰曆並不是真正的「陰曆」,而是陰陽合曆,既照顧到了太陽的運行規律,也照顧到了月亮的運行規律。二十四節氣即是陽曆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