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坤地產:打造平臺化+自我驅動組織 組織與個人發展高效協同

2020-12-09 投資時報

《投資時報》記者 楊帆

11月17日,上海本地房企上坤地產(6900.HK)於港交所上市,這意味著這家以產品力和運營效率著稱的成長型房企正式進入資本市場。

對於房企而言,要實現更高維度的發展對外要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對內要實現高效管理,這就對其組織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作為年內上市房企中最年輕的企業,上坤快速發展的背後擁有強大的組織能力作為支撐,通過公司戰略與組織戰略的承接落地,組織發展與個人發展的促進共生,以及人才進步和升級反哺組織,形成組織的裂變和自我迭代能力。

在上坤對未來發展路徑的設想中,希望成為「一家以產品力為牽引的成長型房企」,通過打造「平臺化+自我驅動的學習型組織」,構建組織發展與個人成長的「互相成就」的模式。這是一種企業與人才互相成就的組織生態,公司與個人共同裂變、迭代、漸進上升,這種勢不可擋的前進力將幫助上坤走出一條「以變應變」的道路。

兩次調整組織架構 「投融運一體」提升運營效率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曾表示,組織的好壞決定企業的好壞。近年來,為適應行業環境的變化,包括萬科、碧桂園、恆大、陽光城等多家房企紛紛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力求打造一個更適應當前環境發展需要的組織架構和決策流程。因而,上坤從成立之初便始終強調組織應迭代優化以進一步賦能業務發展。

2020年以來,上坤組織匹配企業的模式和打法,漸進式作出了相應變化。通過復盤公司的經營情況,對土儲、產品、客戶等資源重新盤點,並做出最優的配置和組合。2018年至今,上坤進行了兩輪組織架構調整,分別加強了投資和融資職能,並優化了自身的運營管理體系。經過兩輪優化,上坤初步形成「投融運一體」的組織形態,公司業務增量和運營效率提升顯著。

當前,上坤主要以「中而美」為發展目標,組織變革與戰略導向高度一致,並在組織變革、組織設計、管控邏輯上與戰略進行了緊密的承接。上坤表示,2020年公司將完成「兩級管控」到「三級管控」的平穩過度,根據區域承載能力不同,差異授權、賦能幫扶。最終實現「集團做精、區域做強、項目做快」的組織形態。

以此為引,2020年上坤的績效導向主要以規模為重,承接經營策略調整。上坤將績效管理分為四層:增量指標、經營指標、運營指標和管理指標,分別以4321的比例設置。增量指標主要是指業績增長相關指標,佔40%;經營性指標指「銷籤回利債」佔30%;運營管控指標將佔20%;管理專項指標將佔10%。各指標落到區域,上坤會根據區域的情況對考核重心做出相應調整。

基於組織形態優化的基礎,上坤也在優化自身的大運營管理體系。在大運營管理體系搭建上,上坤學習行業中優秀企業做法,並結合上坤的自身特點選擇性學習,以形成自身獨特的運營能力。據了解,上坤的大運營體系分三步走,第一步整合各職能形成大運營體系以達到高效協同,第二步區域設置業務流管控模式,第三步完成產品、營銷與大運營體系之間的整合。

上述組織架構的調整,一方面通過管控體系的優化,提升組織響應與決策效率,另一方面打造協同高效的職能體系,優化運營管理,為上坤未來發展賦能增效。正如上坤地產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總裁朱靜直言,樓市的政策就像一扇門,它偶爾會開,你得保證當政策開的時候,你的組織準備好了。當門打開,你在門口1米處,還是100米處,還是5公裡處站著,這很重要。

打造活力型+自驅型組織 賦能未來規模化發展

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如何激發組織效益最大化以匹配規模發展,如何在堅持長期主義視角的同時打造一個充滿生命力的組織,是上坤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而選對人、用好人是支撐其戰略落地的關鍵要素。

在上坤設計的發展路線中,組織將與個人形成促進共生的關係,因此人才為組織的重要活力來源。一方面,上坤通過打造學習型組織提升組織的靈活性,另一方面,上坤打造事業合伙人平臺,提倡利益共享、效益共創、風險共擔,用機制激活人的創造性,打造自驅型組織。

今年上半年,上坤對人才素質模型做了重塑,從經驗、專業、綜合面、動機四個方面,對員工素質作出定義。同時,以奮鬥者文化為基石,上坤在內部將所需人才分為三類,並相應做出了不同的要求,即基層員工有敬業精神,中層管理人員有拼搏精神,高層管理人員有創業精神。

為加強組織的自驅力,上坤致力於加強績效管理與完善激勵設計。目前,上坤仍處於新一輪薪酬體系優化過程中,計劃於2021年完成該部分調整。而在過程激勵的設計上,上坤遵循「多勞多得、傾斜一線」的原則,短中長期相結合,以此避免短視行為對組織造成傷害。以價值創造為導向,會加超額利潤的貢獻激勵,對超額創造價值的員工,予以重獎。

隨著管理的進化,引進職業經理人進一步激活公司發展成為了很多房企人才戰略的重要部分。而從旭輝、陽光城、新城控股近幾年的情況看,引進職業經理人對其規模發展確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今年以來,上坤秉承著「讓價值觀相同的人上車」的理念積極引入了大量職業經理人,包括多位職能中心的高管和區域總經理。當前,上坤聚集了一批高量級的職業經理人,內部核心管理團隊大多擁有top30房企任職經驗。隨著高量級職業經理人的加入,平臺的發展方向與企業設想的契合度越來越高。通過新老團隊互補,完成了組織能力的疊加。

大力吸引高量級職業經理人的同時,上坤也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校招生培養體系。2018年,上坤開啟「上等生」專項招聘項目,旨在培養綜合型管理人才或技術專家;2019年為加大營銷人才儲備,提升人才厚度,上坤開啟「向陽生」項目,儲備了一批優秀人才。公司計劃兩年內,讓自主培養的「向陽生」成為營銷基石力量,實現自有年輕人才的培養和成長。

目前上坤職級體系的帶寬為15級,每一級有2~3崗。2022年之後,隨著一批年輕的管理幹部成長起來,上坤的高層管理人員選拔將慢慢轉向內生型。目前上坤自培養體系中大概有30餘名優秀的年輕幹部,這一批幹部活躍在總監層級。再經過兩年時間,其中較為優秀的人才完全可以勝任副總經理工作崗位。

靈活的組織與人才的加入將更有利於推動上坤上市後的穩健發展,招股書顯示,上坤今年4月底實現營業收入11.49億元,實現毛利5.93億元,毛利較去年同期增長3.4%;2019年和2017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5.35億元和12.01億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達150.5%。

相關焦點

  • 祥生地產土儲充沛,高效組織與豐富產品線助祥生長久發展
    祥生地產土儲充沛,高效組織與豐富產品線助祥生長久發展 來源:財訊網 • 2020-12-15 11:14:51 長遠來看
  • 透視上坤地產穩健成長的兩大內在因子
    上坤地產成立於 2010年,從深耕長三角到全國化布局,一路穩紮穩打,才有了今天的成績。環顧上坤地產的成長路徑,我們會發現它的典型性:如同一名有獨特思考能力的三好學生,它不以速度唯一論,也不以高周轉作為出奇制勝的捷徑,致力於以產品力為牽引,疊加運營效率驅動,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始終保持著強大定力。
  • 個體、群體、團隊、組織和高效組織區別及特徵
    作為一家企業合作產生於組織,組織的高效性直接決定了組織的生產運營成果,什麼是高效組織,高效組織標準有哪些呢。在談高效組織標準之前,我們有必要弄清個體、群體、團隊、組織和高效組織的概念、特徵和區別。首先必須說明的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個體、群體、團隊、組織和高效組織是從管理學的視角去探討的。
  • 上坤也上了
    龍湖吳亞軍是地產老炮,上坤創始人朱靜屬於地產中生代。她曾經師從的胡葆森,和吳亞軍一樣,算是行業的最前浪。2010年上坤創辦時,朱靜剛好處在被視為職場分水嶺的年紀:三十四五歲。用今天的話就是,到了決定打工人命運的時刻。
  • 打造極簡組織,怎麼做?
    賽普地產研究院賽普諮詢引言未來房企關注的不是戰略上的彎道超車,而是戰術上的精耕細作,如何在直道上具備更強能力和耐力,靠的就是這一戰術。極簡組織的提出和嘗試,集中體現了這種精耕細作。組織發展適配這一趨勢,也逐步進入強效能階段,房企將聚焦打造極簡精益型組織。極簡組織4要素什麼是極簡組織呢?可以概括為極簡的結構、極簡的文化、極少的人和極小的事。
  •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丨上坤地產發展的核心動能
    近年來,為適應行業環境的變化,包括萬科、碧桂園、恆大、陽光城等多家房企紛紛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力求打造一個更適應當前環境發展需要的組織架構和決策流程。因而,上坤地產從成立之初便始終強調組織應迭代優化以進一步賦能業務發展。事實上,早上2018年,上坤地產就進行了進行了兩輪組織架構調整,分別加強了投資和融資職能,並優化了自身的運營管理體系。
  • 2020打造生態型組織成主流,藍凌首次倡導生態型OA
    毋庸置疑,要想在多變的環境中生存乃至發展,傳統的單打獨鬥的組織模式必然被摒棄,通過布局平臺化+生態化模式,構建生態型組織,內聚力量外接資源,進而獲得超速成長,成為大勢所趨。生態型組織是企業基於顧客價值的創造和持續滿足,連結組織內外資源,價值鏈成員互為主體,跨領域合作與共享,所形成的一種靈活高效、多贏共生、系統服務客戶的有機共同體。
  • 上坤地產今日上市:以產品力為牽引 規模和盈利支撐未來成長
    在互爭雄長的外部環境下,上坤地產為何能成為幸運兒順利拿到上市門票,在港交所諸多排隊上市的房企中脫穎而出?上坤地產是何來頭?實現全方位多倍速成長 百強中的特色房企上坤地產2010年成立,短短數年,上坤完成了從0到穩居百強的過程,今日成功上市且表現趨穩,首先得益於公司的成長速度。
  • 上坤地產打造產品精神內核,帶來「精緻」人居
    上坤地產認為,情感對於建築很重要。在上坤地產看來,住宅中,追求最本質、真實、最優化的設計,讓形式和內容合理統一達到美的真實境界,使住宅環境裡的每一分空間都是有目的和功能的美學設計,這就是住宅最宜居的狀態。   「居」不厭精,上坤帶來「精緻」宜居人居   中國近20多年房地產演變的縮影,就是從嚴重匱乏到滿足基本需求到追求綜合品質,從追求套內面積到重視區域環境、住宅景觀。
  • 數位化驅動創新,富力入選2020年度中國地產數字力TOP20
    會上,易居克而瑞與全國房地產CIO聯盟聯合發布了首屆2020 CIOC中國地產數字力測評成果。 大會主辦方克而瑞通過實地走訪數十家房企以及監測五、六千家優秀的科技公司,網羅了許多科技界標杆項目以及地產數位化優秀成果。
  • 上坤地產攜手平安不動產打造烏鎮•新柵 落地「地產+產業」戰略
    本次戰略合作意味著上坤地產在住宅和商用地產開發之外,積極探索並形成產業與地產聯動的全新業務發展方向,也是其踐行「城市優質生活服務商」的又一次落地。 首度被納入平安合作夥伴,打造回歸本源產品 平安不動產龐大的戰略合作版圖中擁有眾多優質夥伴,例如中國金茂、融創、華夏幸福、旭輝、碧桂園等。
  • 數字驅動績效,文化賦能組織圓滿成功
    本場峰會特邀原美國系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萍生 陳博士、原華為海外HRD唐霽 唐老師、來伊份董事長特別助理向明輝 向先生以及寶時得 副總裁 於菁 於女士、融信集團HRD呂家東 呂先生、原葛蘭素史克HRVP 王毅 王女士、原霍尼韋爾 亞太區組織發展和人才戰略總監 施先生、原跨國民企亞太區人才發展總監 REna Gu,還有來自諸多各行業公司HR人力資源高層人才、合作機構。
  • 「高層」戴厚良:以數位化轉型驅動油氣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在集團層面建成應用了集中統一的經營管理和辦公管理平臺,在業務板塊層面建成應用了覆蓋油氣產業鏈上、中、下遊集中統一的生產運行管理平臺。平臺的建成應用,大幅提高了管理效率,增強了企業管控能力,有效推進了跨專業、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二是,信息技術網絡、數據中心、安全防護等方面基礎紮實。
  • 從上海灘到中國經濟帶 上坤地產的「十進位」成長
    此前十年,按照公司的兩個「五年戰略」,先是達成紮根上海灘,躋身「上海房企30強」的目標;後將發展版圖由長三角經濟區向更廣闊的全國市場進行拓展,並完成基礎布局。而在2020年,第三個五年戰略的開局之年,上坤地產則是圍繞土拓戰略、運營戰略、組織戰略的全新升級,在全國七大區域事業部的構建基礎上,開始夯實長三角經濟區、珠三角經濟區及中部核心經濟區的重點城市市場。
  • 上海愛家集團:探索後地產時代新高地 發力精細賽道多元產業協同發展
    在探索後地產時代新高地的實踐過程中,愛家提出了在地產行業下半場的戰略新目標,即在堅持地產主航道不變的基礎上,積極打造新興業務發力精細賽道,形成以 「地產+小鎮」 雙輪驅動、物業和教育產業多元發展的「合作共贏平臺」,讓業務版塊之間相互賦能,謀求多元產業協同發展。集團總裁李彥漪從地產、小鎮、產業三個板塊對新戰略進行了深度解讀。
  • 匠心耕耘,上坤地產開啟企業發展新格局
    2020年對於上坤地產來說是極具紀念意義的一年,在11月17日時,上坤地產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敲響了屬於自己的鐘聲,打開了企業發展的新格局。 上坤地產是一家有衝勁的企業。作為地產江湖的「晚到者」,2010年成立,只在短短數年就從0挺進了百強,實屬不易。
  • 從小米、海爾、紅領學扁平化組織結構:簡化流程、快速決策
    紅領的組織變革是以節點管理為核心的組織再造,張代理認為最合理的方式是所有事情都靠流程、靠體系、靠系統,人在其中只是作為輔助作用。所以其源點論組織體系針對企業的組織變革來說,核心就是「四去兩組」,即去領導化、去部門、去科層、去審批,成為強組織和自組織的平臺化組織,最終形成「全員對應目標,目標對應全員、高效協同」的管理模式。
  • 鑫蜂維助力企業管理變革 推動企業組織數位化
    而使用阿里釘釘可以隨時隨地辦公,快速有效的進行協同合作,公司下達的重要信息能及時觸達基層員工,匯總與處理批量審批信息,大大提升溝通、協同效率。而鑫蜂維是阿里釘釘原生共創企業,2018年獲得阿里集團pre-A投資6000萬元人民幣。
  • 產品主義者的勝利,上坤地產開闢價值上上籤
    發展戰略定了,上坤地產在上海的故事也正式開啟。上坤地產的第一個住宅開發是上海公園天地。雖然是地產江湖的「晚到者」,但在這座澎湃生長的摩登城市中,上坤地產投下的「第一顆石子兒」動靜不小,還泛起了層層漣漪。從著墨寶山開始,上坤地產便打開了更大的市場空間,從創意園區、商業廣場、青年社區到公園地產,成為行業多面手,但每一個項目都勾勒出上坤地產對產品力的重視與洞察。
  • 揭秘:釘釘工具書《數位化組織打造》能幹什麼?
    近日,由鑫蜂維創始人史楠等編著的新書《數位化組織打造》問世,本書是釘釘企業用戶的一本必備工具書,書中全面介紹了數位化協同辦公管理平臺「釘釘」的各類功能場景應用,為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提供思路與操作步驟,因此在上市之初,就引起了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