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畫風各有什麼特色?

2020-08-26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文藝復興發生在14——16世紀,跟後來16世紀末期產生的「宗教改革」,以及17——18世紀出現的「啟蒙運動」,並稱為西方近代三大思想啟蒙運動,正是這三場運動接力發生,極大地推動了西方近代各行各業的全面發展,促使西方社會在18世紀以後迅速走上近代文明。

從12世紀以來,位居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由於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氣候宜人,物產豐富,又加上曾經被古希臘、古羅馬文明沐浴過,人們的思想比較開明、自由,促使許多城邦如雨後春筍一樣,在義大利接二連三地建立,主要有佛羅倫斯、威尼斯、那不勒斯、米蘭、熱那亞、博洛尼亞、佩魯賈等。

這些城邦推崇自由民主,定期選舉管理者,讓公民當家做主。管理者以調動城邦公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己任,非常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文化藝術的進步。


達文西《蒙娜麗莎》


當然,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文藝復興的產生,離不開經濟的支持。隨著社會經濟的進一步復甦和發展,人們追求世俗生活的意願越來越強烈,對教會那一套說辭越來越反感,希望用新的文化體系來取代宗教文化體系。在這種思想意識的洗禮下,各個城邦裡出現了一批有資本、有思想、有文化的新興資產階級,他們具有統一的民族意識,對精神生活非常重視,在後來主導了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首先從13世紀末期的佛羅倫斯興起。

然而,此時期的教會權利依然很強大,要直接反對神學思想的束縛和壓迫,無異於以卵擊石,資產階級只能曲折迂迴,打著復興古希臘、古羅馬古典文化的名義,來反對神學思想,並弘揚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

文藝復興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文主義思想」為基礎,號召文藝工作者向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優良文化傳統學習,來體現人文價值和人道精神,鼓勵人們在藝術中追尋自我價值,不要再被神學思想所愚弄,再造一個比肩古希臘古羅馬時期的文化盛世,為近代文明的發展鋪平道路。


米開朗基羅《大衛》


佛羅倫斯偉大詩人但丁(1265年——1321年)在1300年創作完成《神曲》,被認為是文藝復興興起的標誌。《神曲》是一部長達8萬多字的史詩,全詩分為《地獄》、《煉獄》和《天堂》三大部分,但丁不但在詩中表達了追求真理的堅定信念,還明確表達了自己對教會的憎惡,並對中世紀以來形成的「蒙昧主義」給予了強烈譴責和嚴厲批評。

但丁之後,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亞等大文豪,在文學領域繼續薪火相傳。

在繪畫領域,則誕生了達文西(1452年——1519年),米開朗基羅(1475年——1564年),拉斐爾(1483年——1520年)三位大師,他們合稱為「文藝復興美術三傑

三大藝術家都出生在資產階級家庭,先後畢業於佛羅倫斯美第奇學院,在藝術思維上深受新思想的薰陶,這些經歷讓他們註定會站在反宗教、反封建的隊伍裡,把人們的精神思想從封建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是他們共同的藝術目標。


拉斐爾《菲娜麗娜》


在藝術觀點上,他們都遵循寫實手法,擁有很高的素描功底和造型技巧,非常看重美術作品的「視覺基礎」,把繪畫看作是自然的唯一模仿者,繪畫中的所有知識必須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這個觀點跟古希臘雕塑的「摹仿論」如出一轍。

他們對美的認識以「樸素唯物主義」認識論為基礎,美術作品在他們眼裡,是理性與經驗的合體,肩負著傳播知識和記錄歷史的作用。正是這樣的藝術觀點,促使他們把美術當作一門科學來創作,不能偏離三大標準。

一是把點、線、面當作繪畫語言的基本元素,它們是造型的基礎。

二是畫面必須具備雕塑一樣的凹凸感。

三是畫面要符合透視學原理。

除過以上共性之外,他們的作品還能體現出一些個性化的元素,正是依靠這些個性化元素,他們之間才拉開了距離,自成一家。


達文西《最後的晚餐》


「繪畫是一門科學」這個觀點是達文西提出的,基於這個觀點,達文西總結出一句對西方繪畫影響深遠的名言——繪畫的最大奇蹟,就是使平的畫面呈現出凹凸感。

為了證明自己這些觀點的合理性,達文西在藝術創作的同時,以極大熱情投入到科學研究中,深入鑽研數學、解剖學、光學、機械學、工程學、地質學、植物學、製圖學、生物學等學科,在諸多領域掌握了非常深厚的知識。完全可以這麼說,達文西是畫家中的科學家,又是科學家裡的畫家。

在實際探索中,達文西觸類旁通,把諸多科學領域的知識,比如,光學中的「焦點透視法」和「明暗對比法」,美學中的「黃金分割法」,生物學裡的解剖原理,物理學中的空間構成,等等,統統應用到油畫創作裡,經過反覆探索和實驗,他逐漸給油畫制定了一套豐富而完善的創作技法和理論依據,解決了油畫創作上的許多難題。


達文西《抱銀鼠的女子》


油畫於14世紀初期從蛋彩畫的基礎上產生,到達文西的時代,油畫雖然已經發展了100多年,但仍然有許多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比如,畫什麼題材?怎麼去畫?審美依據是什麼?畫家們在創作時,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只能參照蛋彩畫的藝術語言來創作油畫。

達文西仿佛是被歷史選定的改革者,於15世紀中期橫空出世,用自己的才華一步步填補了油畫在創作技法、理論依據、審美趣味上的空白,創作出造型精準、結構完整、比例和諧、構圖精巧,同時又神形兼備的作品。他的《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麗達與天鵝》、《巖間聖母》等代表作,善於用「紀念碑式構圖」來安排畫面結構,無不體現出一種莊嚴、典雅、肅穆的審美趣味,為油畫的藝術語言打下了堅實基礎。


拉斐爾《聖母和聖嬰》


米開朗基羅也是一名藝術全才,他的知識之豐富,學養之深厚,不輸達文西,他的主要藝術成就體現在雕塑、繪畫、建築、詩歌等領域。

米開朗基羅畢竟是雕塑家出身,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雕塑家,因此,他在繪畫創作上,能很輕鬆地打通雕塑與繪畫之間的共性,把雕塑藝術上的許多元素,比如,空間感、體積感、質量感、輪廓感,以及詩人的奔放激情融入到作品裡,賦予作品鮮明的雄壯美和崇高美,以及嚴謹的敘事效果。

欣賞米開朗基羅的油畫作品,如同在欣賞一首場面宏大和情節豐富的敘事史詩,這些特徵在《最後的審判》、《創世紀》、《創造亞當》等大型壁畫作品裡,都有非常完美地展現。


拉斐爾《菲娜麗娜的肖像》


拉斐爾雖然是「美術三傑」裡最年輕的一位,卻是藝術天賦最高的一個,被稱作天才畫家。他對西方繪畫最大的貢獻,在於從審美趣味和創作題材上做出了較大改動。

具體做法是,藉助宗教題材與神話題材的形式,給作品裡融入世俗化的人情味,把現實人物的七情六慾和喜怒哀樂加入到神話人物和宗教人物的身上,把他們當作普通大眾來畫,賦予他們各種各樣的情感和欲望,使他們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

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作品符合日常的生活經驗,看起來非常具有代入感,能感受到濃濃的親和力。拉斐爾正是依靠這種藝術理念,把聖母和其他女神畫成了溫婉賢淑的女子形象,她們就像人間的母親一樣,洋溢著真實的情感和溫暖的人性。


米開朗基羅《先知》


在整個文藝復興時期,油畫的主要作用是裝飾和美化教堂的環境,因此,宗教題材和神話題材是所有藝術家必須重視的油畫題材,在這些畫作裡,人物的表情看起來古板僵硬,不苟言笑,看不到任何真情實感的流露。

為了扭轉這些局面,美術三傑依靠紮實的技巧和深刻的思想,一方面在繪畫中竭盡全力地去除神靈的光環,把神靈當作普通人來刻畫,另一方面,他們無視教會的權威,直接從現實生活裡尋找題材和靈感,來刻畫符合自己審美理想的藝術形象,比如,達文西的《蒙娜麗莎》取材自朋友的妻子,拉斐爾的《菲娜麗娜》、《菲娜麗娜的肖像》和《孕婦》直接以自己女友為原型,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作品《大衛》則取材自一名士兵,這些作品因為都有藝術原型,讓觀者具有一種感同身受的直觀印象。

相關焦點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畫風各有什麼特色?
    在這種思想意識的洗禮下,各個城邦裡出現了一批有資本、有思想、有文化的新興資產階級,他們具有統一的民族意識,對精神生活非常重視,在後來主導了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首先從13世紀末期的佛羅倫斯興起。
  • 文藝復興三傑展: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作品來到南博
    「文藝復興」是歐洲在古希臘古羅馬之後從未經歷過且最偉大的進步與變革。在這一變革中,出現了不少偉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傑」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11月28日,「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特展在南京博物院拉開序幕。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你所不知的秘密
    文藝復興三傑中,達文西全名是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全名是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拉斐爾是拉斐爾·桑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是名字,只有達文西是姓。why ?三位文藝復興天才從容貌上就開啟了區別開啟了各自往後不同的開掛的人生。 無論如何,文藝復興後的人們為何如此任性地將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區分開我們不得而知,但就三傑的名聲而言,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活著的時候,最出名的是拉斐爾;他們死去數百年後的今天,最出名的卻又是達文西,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你所不知的秘密
    文藝復興三傑中,達文西全名是李奧納多·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全名是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拉斐爾是拉斐爾·桑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是名字,只有達文西是姓。why ?無論如何,文藝復興後的人們為何如此任性地將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區分開我們不得而知,但就三傑的名聲而言,就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活著的時候,最出名的是拉斐爾;他們死去數百年後的今天,最出名的卻又是達文西,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今日我們在這兒就給這個問題作出可能的解答。
  • 專題故事:文藝復興三傑之「米開朗基羅」
    上期我們介紹了文藝復興三傑之「達文西」那個天才怪老頭,今天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另一個幾乎與達文西齊名的米開朗基羅選擇了進入佛羅倫斯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Ghirlandaio)的工作室學畫,當一名藝術家。父親非常反對,因為父親認為自己的貴族後代,做藝術家是下三濫的職業。然而作為一個清貧的公務員,他並不能為米開朗基羅提供什麼光明的未來。年輕的米開朗基羅很快在佛羅倫斯嶄露頭角,進入了佛羅倫斯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掌握了繪畫和雕塑的技巧。
  • 文藝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朗琪羅」,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
  •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到底誰是「文藝復興三傑」第一傑?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在美術的造詣上有著不可攀比的成就,因此他們三人共稱為義大利「美術三傑」(後又稱為「文藝復興三傑」)。那到底誰是「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第一傑?文藝復興三傑{註:為什麼「文藝復興三傑」為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是誰選定的?依據是什麼?}
  • 文藝復興「三傑」藝術特色
    ▼代表作: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代表作:米開朗基羅《末日審判》拉斐爾是文藝復興三傑中最年輕的一位他博採眾長形成了獨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圓潤、柔和的風格他的聖母像端莊、優雅具有義大利民間女性的魅力,有著人間最能感同身受的母愛情調
  • 達文西不是好員工,拉斐爾適合當老闆,跟文藝復興三傑學職場管理
    即使美術小白,大多數人也聽說過文藝復興三傑的大名。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三位大師都在人類藝術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作品。今天換個角度,從職場管理的角度,看看誰是好員工,誰是好老闆。先說結論,達文西不是好員工,米開朗基羅是工作狂,拉斐爾最會管理,適合當老闆。如果論名氣,現在應該是達文西最有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至今讓人捉摸不透。達文西是智商超人的全才,他的手稿中不但有畫,還有直升機、戰車之類的各種腦洞大開的草圖。
  • 專題故事:文藝復興三傑之「拉斐爾」
    之前我們講了文藝復興三傑中的「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感覺就是兩個天才怪老頭,未免有些油膩,今天咱們換一換口味,聊一聊文藝復興三傑中的最後一位「拉斐爾」俊美的小鮮肉,廣受歡迎的文青他和脾氣孤僻的達文西、暴躁的米開朗基羅不一樣,他非常的討人喜歡
  • 拉斐爾500周年丨年輕的拉斐爾何以躋身文藝復興三傑?
    2020年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500周年。或許你見過達文西筆下蒙娜麗莎的迷之微笑;也讚嘆米開朗基羅的大衛所展現的人體力量之美;拉斐爾,卻以溫暖圓融、優雅寧靜、亦神亦人的聖母子形象和宗教畫作,集百家之長後來居上,踏上了「文藝復興三傑」的光輝頂點。
  • 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文藝男神拉斐爾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在公元15世紀的繪畫天才,被後人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的文藝男神拉斐爾。拉斐爾的畫作最常出現的女主角便是聖母,而他的聖母系列畫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西斯廷聖母》。拉斐爾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齊名,但他與後兩個長著大鬍子的「糟老頭子」不一樣,拉斐爾是個文藝氣息十足的小鮮肉。拉斐爾性格十分沉穩平靜,他的作品也透露出了一股安寧和諧的氣質,創作出了《西斯廷聖母》、《雅典學派》等傳世名作。而拉斐爾的畫作中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便是聖母,這個聖母,指的不是普通的母親,而是耶穌的母親。
  • 米開朗基羅,為何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
    義大利有一句含有佛羅倫斯的諺語,用來暗喻同性戀。米開朗基羅愛過三個人,全是男人。達文西當然也是,曾經在佛羅倫斯一個男孩被不正當行為死亡後接受過調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把另二傑達文西與拉斐爾全部視為敵人。
  • 文藝復興三傑之,米開朗基羅
    1499年至1501年間,米開朗基羅回到了佛羅倫斯。佛羅倫斯原來的精神和世俗領袖,反對文藝復興的修士吉羅拉莫·薩沃納羅拉在1498年被處以火刑,皮耶羅·索代裡尼漸漸得勢,佛羅倫斯共和國的形勢轉好。羊毛同業公會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一件巨大的大衛雕像,作為佛羅倫斯自由的象徵,完工後擺放在維奇奧宮前的領主廣場上。同業公會提供的大理石,是阿戈斯蒂諾·迪·杜喬在40年前用過的。
  •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導語:1520年4月6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於羅馬,享年37歲。談到文藝復興,我們很容易會想到那個熟悉的鐵三角: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拉斐爾畫的圖二、溫和的美少年試想一下,如果把文藝復興三傑出現在你眼前,你會跟誰說話?是看.上去很憤怒的米開朗基羅?還是把自己藏在陰影裡的"科學狂人"達文西?還是笑容溫和面容姣好的拉斐爾?
  •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導語:1520年4月6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於羅馬,享年37歲。談到文藝復興,我們很容易會想到那個熟悉的鐵三角: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拉斐爾模仿能力之強,學習能力之高,在當時甚至讓米開朗基羅都忌憚幾分。在繪製西斯廷天頂畫的時候,米開朗基羅特地叫人把天頂畫封了起來,教皇都不能看。但防火防盜防不住拉斐爾,他很快買通了建築設計負責人,趁著深夜偷偷摸摸來到西斯廷教堂觀摩。拉斐爾整整看了一夜,回去就將米開朗基羅加入了自己的畫作《雅典學院》中。
  • ...真的發生了:在上海能欣賞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作品真跡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當這些藝術「男神」同時來到你面前,是不是一場「奇蹟」?「奇蹟:貝利尼家族與文藝復興特展」9月28日起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對公眾開放。這個國慶,上海市民足不出「滬」就可以欣賞重量級的世界經典藝術。
  • 你所不知道的文藝復興隱秘詩人——米開朗基羅
    文藝復興三傑中,米開朗基羅比達·文西小23歲,比拉斐爾大8歲。,我們不難判斷出:米開朗基羅長得比不上拉斐爾英俊好看,也不具有達文西超凡脫俗的氣質。米開朗基羅本職上就是這麼一個工匠,但是他比較特別——特別有脾氣。別人都是讓畫啥畫啥,讓咋雕咋雕。拉斐爾不用說,任性如達·文西所做的最叛逆的事,也不過是不想按照僱主意思修改《蒙娜麗莎》,最後拿畫跑路。 而和米開朗基羅下訂單,內心一定要強大!
  • 歐洲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博斯、卡拉瓦喬
    歐洲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博斯、卡拉瓦喬 2020-09-22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萬萬沒想到,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拉斐爾,竟是一個美顏愛好者
    文藝復興時期無疑是美術史上的一個高峰,在這個期間湧現出無數才華橫溢的天才藝術家,然而能被人們並稱為「三傑」的只有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這三位藝術家從作品、經歷、外貌上來看,達文西因為太完美離我們距離太遠,而米開朗基羅更像是一個孤寂的苦行僧,讓人難以接觸,只有溫文爾雅的拉斐爾,讓人不覺升起親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