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空雲捲雲舒。」在中國人眼中,賞花是一件極其風雅的事情。閒看花開花落,更是天生帶著文人的浪漫與閒適。
古時候,更是給一年的十二個月都安排了「司花之神」,更有花朝節慶賀百花生日。中國人之愛花,可見一斑。一月賞蘭花開,二月看梅花開,三月賀桃花開……而到了九月,「風流直欲佔秋光」的桂花盛放,花神落人間,一半風雅一半仙。
鷓鴣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
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
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
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
何事當年不見收。
桂花,淺黃色的花瓣嬌小,清幽的香氣撲鼻,她溫順又嬌羞,疏離於塵世之外但香氣卻久久地縈繞人間。無需用淺綠的枝葉去陪襯,也無需用深紅的大花骨朵兒招搖過市,她本來就是花中的第一流,足以令梅花妒忌、菊花害羞。
靈隱寺
唐代:宋之問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飛來峰山高陡峻、草木蔥蘢,秋日的靈隱寺依然寂寂。
登上寺中高樓,遠眺便是壯美的滄海落日,濃濃的桂花香與佛香融合在一起,冉冉地飄向天外的雲霧之中。這一縷縷的桂花香,給秋日的絕美勝景,注入了靈魂。
詠桂四首 其一
宋代:朱淑真
彈壓西風擅眾芳,
十分秋色為君忙。
一枝淡貯書窗下,
人與花心各自香。
在西風之中,桂花力壓眾芳,與梧桐葉平分秋色。剪下一支桂花插進書窗前的花瓶裡,花香沁人心脾,讓我們的心也開始芬芳起來。坐在這樣的書桌前看書、寫字,定是才思敏捷、下筆如有神助。
詠巖桂二首 其一
宋代:朱熹
亭亭巖下桂,歲晚獨芬芳。
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
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妝。
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隱章。
從巖石縫裡生長出來的一株桂花樹亭亭玉立,獨自在歲月深處芬芳。綠葉濃密中點綴著萬點或金黃、或淡黃的花瓣兒,而她天生自帶的那股既馥鬱又清幽的香氣讓人的心也安靜下來,恍恍然如置身於仙境。
霜天曉角·桂花
宋代:謝懋
綠雲剪葉,低護黃金屑。
佔斷花中聲譽,
香與韻、兩清潔。
勝絕,君聽說。
是他來處別。
試看仙衣猶帶,
金庭露、玉階月。
桂花樹的綠葉青翠欲滴,仿佛用碧雲裁剪出來一般。葉片低垂,護著那金子碎屑一般的花朵。既有優雅的氣質,又獨具幽鬱的芳香,桂花可以說是佔盡了花中的美譽,沒有其他的什麼花能與之相比。若是你不信,就抬頭看看那輪皎潔的月光,嫦娥仙衣飄飄處,金碧輝煌的宮殿、冷冷清清的庭院——桂花就在那月亮之上的廣寒宮生長。
薌林五十詠·叢桂
宋代:楊萬裡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中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桂花,不是屬於人間的花,而是從月亮上「下凡」而來。君不見廣寒宮內,西風一吹,清香令人沉醉。在人間,有幸賞得桂花仙姿,足矣。
秋已至,讓我們共同期待桂花落人間,滿樹清香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