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27日上午11時整,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8名攻頂隊員,全部成功登頂珠峰!
目前隊員們在峰頂狀態正常,正進行相關測量作業。
這8名攻頂隊員是:次落、袁復棟、李富慶、普布頓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羅布、洛桑頓珠。他們今晨2時許從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出發衝頂。
大本營與前方確認登頂的情況。
珠峰大本營發布登頂成功的現場。人民日報記者袁泉、谷業凱攝
珠穆朗瑪峰,坐落於世界屋脊之上,矗立在群山之巔,「世界最高峰」是它獨享的殊榮,它是無數人魂牽夢繞的神聖坐標。每年都會有登山勇士因心嚮往之攀登珠峰。
但不同於普通登山者的是,此次登頂珠峰的中國人還有更重要的使命——測量珠峰高程。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在向珠峰峰頂挺進。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艱辛登山路
今年是中國人登頂珠峰60周年,5月6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從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出發,開啟珠峰高程登頂測量。通往珠峰峰頂的路本就險象環生,加之高原氣候惡劣,本次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登頂的過程頗具波折:
繼5月8日登山隊因攀登路線上有流雪危險,登山隊撤回前進營地後,5月21日,由於珠峰海拔7790米以上區域積雪過深等原因,修路隊未能按計劃打通至頂峰的攀登路線,原定5月22日登頂測量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攻頂組撤回珠峰前進營地休整待命。
5月26日,衝頂隊員從海拔7790米的二號營地出發,前往海拔8300米的突擊營地。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5月24日,登山隊再次出發,25日,登山隊行進至海拔7500米的大風口時風力變大。大風迫使隊員們無法正常攀登,只能趴在路線上慢慢前進。終於抵達海拔7790米的C2營地之後,隊員們在大風中花了一個小時也沒能把帳篷搭起來,只能抱著石頭趴下躲避大風。
攀登之路兇險萬分,我們為什麼還要登頂珠峰?或許,電影《攀登者》中的這幾句臺詞正是答案:
「我們國家自己的山,我們中國人要自己登上去。」
「我們為什麼要登山,就是為了登上去讓全世界看見我們,看見中國;我們要測量準確的高度,中國的高度。」
為什麼要重測珠峰?
「重測珠峰高程最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珠峰高度一定發生了變化。第二,珠峰測量技術也有了大的飛躍,新技術可以明顯提升珠峰測量精度。」2020珠峰高程測量技術協調組組長、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黨亞民表示。
黨亞民解釋,珠峰高度的變化分為兩種。長期看來,這座山脈仍然以每年4.4毫米的速度緩慢升高,這就意味著10年會升高4釐米,30年升高13釐米多。如果珠峰高程的測量精度在10釐米左右,那麼20~30年,就需要重新測量珠峰高度了。」
黨亞民還指出,此次珠峰高程測量不只測出珠峰的最新高度,同時還在珠峰地區觀測了大量的用於海拔高程「基準傳遞」的測量數據。這些數據成果還可用於青藏地區地球動力學板塊運動、地震對珠峰的影響等領域研究。精確的峰頂雪深、氣象、風速和冰川監測等數據,將為珠峰及其周邊地區的自然資源監測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第一手資料。
大地測量學家陳俊勇曾頗為形象地描述測量珠峰的理由,「父母要定期給自己不斷成長的子女量量身高,是理所應當的。人類要不斷深入地認識自然,中國人要不斷深入地認識自己的國土。
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正在向珠峰峰頂進發。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為什麼凌晨登頂?
至於此次為什麼會選擇凌晨登山,黨亞民表示,這和珠峰的氣候條件是有關係的。一般來說下午以後,峰頂上風特別大,特別危險,中午11點之前就必須下撤。這一次還要有時間在峰頂進行測量工作,所以凌晨一兩點就要出發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凌晨雪不粘腳,登山運動員穿的爬山的靴子有四斤多重,如果雪再粘在上面其實也是蠻危險的。凌晨時候的雪是不粘的,所以它反而更好一些。
60年前,我們說
自己的山,自己要登上去!
60年後,我們說
讓世界看見中國的新高度!
來源:紅星新聞、人民日報記者谷業凱、袁泉、中國新聞網(cns2012)、央視新聞、中國新聞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