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高山之上發現史前海怪化石

2020-12-18 小盜龍的古生物世界

瑞士發現侏羅紀恐怖海怪

提到瑞士,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壯麗巍峨的阿爾卑斯山。作為一個高海拔的山地高原國家,瑞士的平均海拔達到1350米,最高點則是4634米高的杜富爾峰。最近古生物學家在瑞士發現了一塊巨大海怪的化石,證明在億萬年前,這裡曾經是一片淺海

圖註:風景如畫的瑞士,圖片來自網絡

阿里斯多夫(Arisdorf)是位於瑞士北部的一座小鎮,在行政區上屬於巴塞爾州(Basel-Land),這裡距離著名的侏羅山(Jura Mountains)很近。我們耳熟能詳的侏羅紀正是因侏羅山而得名。

圖註:阿里斯多夫鎮所在的位置,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面積很小的阿里斯多夫鎮,圖片來自網絡

漢斯·霍倫維格(Hans Holenweg)是阿里斯多夫鎮的化石愛好者和收藏家,他經常前往侏羅山的山麓尋找化石,運氣好時能找到不少化石。在一次野外探索的過程中,霍倫維格發現了一塊50釐米長的化石,由於化石屬於碎片, 所以無法判斷其屬於什麼動物。

圖註:瑞士的海拔地形圖,西北部位於侏羅山,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侏羅山,圖片來自網絡

霍倫維格將自己發現的化石交給了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學家,研究人員在研究之後確定化石屬於上龍類,其屬於上龍類下頜骨的一部分。經過還原,這隻上龍類的下頜骨長度可達1.5,而這隻動物的長度超過9,體重至少3噸!

圖註:根據碎片化石復原的上龍腦袋,圖片來自網絡

上龍類的化石,這還是第一次在瑞士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古生物學家在《瑞士古生物學雜誌》發表了一篇名為《瑞士中侏羅統(下巴柔階)罕見的巨型似上龍類的蛇頸龍類化石證據》(Rare evidence of a giant pliosaurid-like plesiosaur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lower Bajocian) of Switzerland)的論文,描述了化石。由於新物種還沒有被正式命名,因此其被暫時稱為「阿里斯多夫上龍」(Arisdorf pliosaur),其化石也被保存在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博物館中。

圖註:蘇黎世大學,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蘇黎世大學的古生物博物館,圖片來自網絡

阿里斯多夫上龍是一種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屬於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阿里斯多夫上龍的外形與同樣發現於歐洲(法國、英國及俄羅斯)的滑齒龍相似,但是比滑齒龍更大。阿里斯多夫上龍長有長度可達1.5的巨大腦袋,扁而寬的嘴巴兩側長有銳利如同鋼釘一般的牙齒,能夠穿透獵物的皮膚和肌肉。阿里斯多夫上龍身體壯碩,尾巴很短,在它的身體兩側長有四個槳形的鰭狀肢,它正是靠著鰭狀肢在遊泳。

圖註:根據已經發現的化石復原的頭骨線圖,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大型上龍類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圖片來自網絡

從發現阿里斯多夫上龍化石的地層看,其生活於距今1.7億年前的中侏羅世,當時的歐洲大部分被海洋覆蓋著,阿里斯多夫上龍就是海洋之王。作為當時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它們靠捕食其他海生爬行動物為生,包括了長脖子的蛇頸龍類和擁有魚類外形的魚龍類等。

圖註:距今1.7億年前的地球,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侏羅紀海洋中的蛇頸龍類和魚龍類,它們都是上龍類的獵物,圖片來自網絡

阿里斯多夫上龍發現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則是生存時代早,它是目前發現的生存年代最早的大型上龍類,而著名滑齒龍、馮氏上龍、克柔龍等都生存在更晚的時代。可以說,阿里斯多夫上龍開啟了巨型上龍類統治海洋的時代這個時代長達8000萬年之久

在歐洲內陸高山上發現的一塊化石碎片改變了我們對於上龍類和侏羅紀海洋生態的認知,它們大型化和登上海洋食物鏈頂端的時間比我們預計的還要早!

參考資料:

Sven Sachs, Christian Klug & Benjamin P. Kear,Rare evidence of a giant pliosaurid-like plesiosaur from the Middle Jurassic (lower Bajocian) of Switzerland,Swiss Journal of Palaeontology volume 138, pages337–342(2019)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成功復原「史前海怪」的「錘子頭...
    中新社發 李淳 攝  「史前海怪」奇異濾齒龍以前在人們的想像中長了一張「拉鏈臉」(zipper face)。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成功復原該物種的形象,相關論文7日發表在知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  2014年初,古生物學家在中國西南腹地發現了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化石。
  • 挪威發現大型「海怪」化石(圖)
    中廣網北京2月28日消息 挪威科學家2月27日證實,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發現的身長約15米的「海怪」化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海中掠食動物化石。「海怪」生活在15億年前,擁有利刃般的牙齒,嘴足以吞噬一輛小型汽車。
  • 史前海怪,誰最厲害?
    在此舉例說明一些比較厲害的史前海怪,按厲害程度排名如下:Rank 1 巨齒鯊擁有血盆大口和無敵咬合力的巨齒鯊是鯊魚這個古老家族的絕唱,在海怪排行榜上排名第一。19世紀初,人們發現了許多巨大的牙齒化石。1843年,古生物學家阿加西斯根據這些巨大的牙齒化石命名了巨齒鯊。巨齒鯊是有史以來最具破壞力的海中怪獸,體長超過15米,體重約40噸。
  • 「海怪」化石(圖)
    2月27日,挪威科學家證實,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發現的身長約15米的「海怪」化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海中掠食動物化石。「海怪」生活在15億年前,擁有利刃般的牙齒,嘴足以吞噬一輛小型汽車。這是藝術家描繪的「海怪」外形(下)與藍鯨(中)和虎鯨(上)的比較圖。
  • 中國科學家成功復原「史前海怪」的「錘子頭」
    中新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 張素)「史前海怪」奇異濾齒龍以前在人們的想像中長了一張「拉鏈臉」(zipper face)。2014年初,古生物學家在中國西南腹地發現了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化石。研究表明,該物種生活在距今2.4億年前的三疊紀中期,其特殊之處是異常怪異的頭骨結構。「該物種的上頜垂直生長,因此看起來吻部呈鉤狀,且縱向分叉,口腔中遍布細密的柵欄狀牙齒,是海洋爬行動物中罕見的濾食性類群。」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淳說。
  • 恐怖的史前海怪們來了!
    網易探索11月21日訊 ,海洋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地球生命誕生的地方,早在千萬年前,這片神奇的藍色世界,被一群「海怪」所佔據著。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它們滅絕了,現在很多史前動物化石在我們身邊層出不窮,激發了人們對史前動物的關注。
  • 10個史前海怪,看完覺得活在現在真好!
    滑齒龍也稱平滑側齒龍,在法國、俄羅斯、英國、德國區域發現其化石。3、巨齒鯊巨齒鯊,可能是地球歷史上已發現的咬合力最強的生物,它口腔撕咬力量超過了霸王龍。它存在於15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26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是那時期的海洋頂級掠食者,它也被很多古生物學家稱為地球史上最強悍的生物。
  • 挪威科學家發現1.5億年前的最大海怪(組圖)
    > 中國網2月28日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消息,挪威科學家在北極發現一具從頭到尾長達50英尺(約15.2米)的動物化石,科學家認為這種動物是生活在1.5億前的上龍科動物,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海洋動物。
  • 科學家發現「南美雪人」化石,體重超一噸,或存在史前巨人族!
    地球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而地球生命的誕生也是充滿著神奇,關於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也在不斷探索,曾經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很多關於史前文明的跡象,這些史前文明的跡象都令科學家感到不可思議。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在三葉蟲的化石上發現了人類的腳印,可是在三葉蟲出現的時代裡,人類根本就沒有誕生,那麼這個人類的腳印又是怎麼來的呢?因此有科學家猜測在地球上或許存在史前文明,在人類誕生以前,地球上或許還存在其他人類文明。
  • 波蘭首次發現史前「海怪」化石:恐怖掠食者「上龍」!
    一群古生物學家上個月在波蘭南部一處玉米田,發掘出1億5千萬年前的「上龍」(pliosaur)和其他古生物的化石。這是有史以來,波蘭首次出土此類古生物化石,相關研究文章已被發表在當地的學術期刊上。
  • "海洋暴龍"可吞下轎車 北極發現1.5億年前龍化石
        一個挪威科研小組2月27日稱,他們在北極島嶼上發現的1.5億年前的海洋爬行動物化石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上龍,這種生活在恐龍時代兇猛異常的「海怪」體長約15米,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可一口吞下一輛小轎車。
  • 聖勞倫斯河發現新化石,疑似史前巨獸爪子,它的主人是誰?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很多關於海怪傳說,1980年的時候,一位考古學家在聖勞倫斯河附近。發現了一隻不明生物巨爪,起初考古學家認為這只不過是某隻動物的爪子,長時間在河裡浸泡,讓它變得越來越大,檢測後才發現,有可能是史前巨獸的爪子。
  • 北極發現15米長史前「巨獸」 堪稱海洋暴龍
    這種史前海洋動物的體長可達15米史前海洋動物牙齒巨大,撕咬力驚人 堪稱「海洋暴龍」挪威化石搜索人員在一座偏遠的北極島嶼上發現了一隻遠古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與眾不同的化石2006年,科研人員首次在斯匹次卑爾根島(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的組成部分)上發現這隻已經有1.5億歲的動物,它所在的位置是極地一處未經開發的區域,該地散布著一些海洋爬蟲動物的化石。胡魯姆說:「我們剛發現它就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化石。大塊的骨骼和殘片的結構告訴我們這是個龐大的動物。」
  • 北京博物行記:最全最完整的史前動物化石聚集地
    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的博物館,按官網的介紹,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博物館。
  • 18米史前噬人鯊,《巨齒鯊2》沒有等來,等來一部《海怪潛行》
    這是一個網站,在網站裡面會有各種VR視頻,交互小遊戲、以及知識普及中心、遊覽中心和購物中心,被標榜為「從未有過的視覺娛樂體驗」,說白了,就像是一個虛擬的水族館,而這個水族館中,全都是關於一些海怪的項目,也就是說其中可能會有虛擬的巨齒鯊展館、滄龍展館之類的,會有一些關於這些海怪的VR觀賞中心或者互動小遊戲,比如跟著巨齒鯊遊蕩史前海洋之類的。
  • 新模式成海盜樂園 史前海怪泛濫成災
    新模式成海盜樂園 史前海怪泛濫成災 發布時間:2015-08-01 11:31 來源:LOL論壇 作者:MVP_Sona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2.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  場景復原圖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條6700萬年前巨蟒的化石。這條巨蟒正盤繞在一堆恐龍蛋的旁邊,在巨蟒包圍圈中還有一隻剛剛孵出的小恐龍。這是第一次發現蛇類吃恐龍的證據。古生物學家感嘆,「這是我一生中最驚人的一次發現。」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美國《連線》雜誌近日評出了2010年公布或發現的、最著名的八大化石,這些化石帶領人們走進生機盎然的史前生命世界。1.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古生物學家發現一條6700萬年前巨蟒的化石。這是第一次發現蛇類吃恐龍的證據。古生物學家感嘆,「這是我一生中最驚人的一次發現。」26年前,印度地質勘探局地質學家丹納傑-莫哈比在印度西北部的一個名叫多利-頓格裡的小村莊中首次發現這種化石。然而,直到2001年,他才開始認真研究這種化石。經過分析,他發現當時的場景應該是,一條巨蟒盤繞在一隻剛剛孵化出的小恐龍和其他兩枚恐龍蛋周圍。3.
  • 科學家南極發現神奇化石,9年研究確定,竟然是史前滄龍的軟蛋
    2011年智利的一個科學團隊在西摩島(Seymour Island)西側發現了一顆足球大小的化石,但是整體呈現的是橢球形,這要區別於一般的恐龍蛋,表面褶皺狀,長度在28釐米,寬度在18釐米。從整體的形狀上來看,科學家推測這個化石就是一個「蛋」,但是很難確定是哪種動物產下的。
  • 陝西藍田發現500萬到800萬年前「史前巨獸」化石
    記者 謝偉 攝近日,藍田縣湯峪鎮的一些村民在湯峪河附近發現了「史前巨獸」的骨骼化石,河道裡露出的部分牙齒化石,比大拇指還要粗。經陝西自然博物館和西北大學的專家現場勘察核實後,初步鑑定為犀牛、羚羊、三趾馬等古生物化石,距今約500萬到800萬年。這些化石對恢復古生物的原型、了解哺乳動物的進化和西安地域氣候的演變過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