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博物行記:最全最完整的史前動物化石聚集地

2020-12-14 古道尋舟

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的博物館,按官網的介紹,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第一家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及進化論知識的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動物博物館。『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中國古動物館展出了包括無頜類和有頜類魚形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和古人類化石及舊石器等在內的各類藏品近千件,當然,博物館所依託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收藏的標本、化石遠不止這點,得有20多萬件,要是每個月換一批,能展出二十年。『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展品包含了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至距今1萬年前的地層中產出的史前各門類古生物化石和舊石器等各類標本和模型,包括無頜類和有頜類魚形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和古人類化石及舊石器等,豐富和全面的展品基本展現了史前動物和古人類的自然遺存及其生命演化的歷程。『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展品中有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非洲的「活化石」拉蒂邁魚、亞洲最大的恐龍馬門溪龍、被稱為「中國第一龍」的許氏祿豐龍、被編入小學課本的黃河象的骨架,以及「北京猿人」頭蓋骨丟失前複製的仿真模型等一系列珍品,看了還是很長見識的。『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中國古動物館分為兩館、四個展廳,即古脊椎動物館、樹華古人類館,古魚形動物和古兩棲動物展廳、古爬行動物和古鳥類展廳、古哺乳動物展廳、古人類與舊石器展廳,個人自然是最喜歡古爬行動物和古鳥類展廳。『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樹華古人類館1999年建成開館,展出的主要是國內外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標本及模型,不過主體還是中國的史前人類,比如柳江人、山頂洞人、北京人,當然也少不了相關的科普介紹。不過由於展出以人的頭骨(模型)居多,有些人心理上可能會有些接受不了。『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古爬行動物和古鳥類展廳是個人最感興趣的展廳,裡面展出了各類爬行動物化石,比如南雄龜、古老的鱷魚化石、被稱為中生代的海怪的海生爬行動物、翼龍、世界上已知最早有喙的鳥、除始祖鳥以外最著名的化石鳥類——孔子鳥,當然各類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是絕不會缺席的。『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作為一個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自然還是一個科普場館,博物館內有多媒體電子遊戲設備,特別是小孩子應該會很非常的感興趣。中國古動物館還創辦的「小達爾文俱樂部」,會組織各類科普教學活動,有小孩的可以多加留意,對於增長孩子的眼界還是很有用的。『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中國古動物館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與北京動物園、北京天文館、北京展覽館相毗鄰,四個地方安排在同一趟行程裡,稍遠一點還有國家圖書館、紫竹院公園,附近還是大學聚集區。『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中國古動物館是收費的,成人20元,半價10元,殘疾人、1.2米以下兒童免票。「小達爾文俱樂部」成員在會員有效期內參觀可免門票,陪同的1名家長也免門票。額外一提,古動物館開通了自己的官方百家號。『圖片攝於2017年5月,如欲轉載請先徵得同意』

相關焦點

  • 大慶博物館史前動物化石的視覺盛宴(你所不知道的一級館)
    猛獁象化石收藏最全   甫一進入大慶博物館,眼前的景象便會讓人駐足不前——大廳中央是三組惟妙惟肖的猛獁象、披毛犀和東北野牛大型雕塑,背後一面呈現東北第四紀圖景的巨大環形浮雕將它們包圍,它們的腳下則是第四紀地層中化石埋藏場景的復原……這些元素無聲地告訴參觀者,這座博物館將要為你呈現一場史前動物的視覺盛宴。
  • 二連浩特恐龍地質公園:骨骼化石遍地,完整恐龍化石用玻璃罩著
    二連浩特是一個戶籍人口3萬多人的邊陲小城,就是這麼一個小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個城市因1956年北京-烏蘭巴託-莫斯科國際列車通行後設鎮,之後逐漸發展起來,因此許多人也稱二連浩特是「火車上拉來的城市」。但最讓這個城市蜚聲世界的是恐龍化石的發現。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全球八大珍貴化石:史前巨蟒能吞恐龍(組圖)
    2010年,化石與考古學家們揮動鐵鍬在全球許多地方挖掘出大量罕見的珍貴化石,如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化石、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等。這些極具研究和考古價值的珍貴化石,有的是礦物化的骨頭和貝殼,有的是動物身體留下的印跡。
  • 古生物學家近些年發現的8種史前動物
    地球上的化石可以說是人類用來了解數百萬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形態的最強線索。多年來,古生物學家一直都在不斷地發現著史前動物的遺骸,其中一些已經滅絕,還有一些則是當前生活著的生物的祖先,針對它們的研究可以發現許多有趣的信息。這次,擼哥就將為你介紹古生物學家近些年發現的8種史前動物。
  • 為什麼在公眾看來,史前動物比現代動物要大而且強?
    史前動物在大眾心目中都是比現代動物大而且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化石存留的原因。化石形成的條件極其嚴苛,絕大多數動物死去之後根本沒有機會形成化石。
  • 東至縣華龍洞出土古人類完整頭骨化石
    原標題:東至縣華龍洞出土古人類完整頭骨化石   1929年12月,北京周口店發現的距今60萬年的北京猿人頭骨,震驚了世界。   11月20日,東至縣華龍洞考古發掘現場,以中科院周忠和、吳新智兩位院士為代表的考古界人士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來,那就是親眼目睹30萬年前古人的「尊榮」。
  • 琥珀蝦、恐龍「便便」化石……來中關村這家書店覽盡地球五億年
    中國科學家團隊發現了一枚距今約2280萬年的「琥珀蝦」,它是全世界首次發現的真蝦類琥珀,也是世界上現存報導的唯一一枚純水生生物琥珀化石。如今,這枚蝦琥珀有了新家——位於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的石探記博物科學館,這是國內首家坐落於書店的自然博物館。
  • 臺灣珍貴化石露臉
    收藏家王良傑提供的94件展品,今天開箱上架,各式各樣的史前人類和動物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開箱的工作人員驚呼連連。王良傑提供的展品一共裝運了六大箱,包括來自臺南左鎮和澎湖水道的史前生物骨骼、牙齒和角化石。
  • 科學網—化石重塑史前巨蟒 體長14米重量等同小轎車
    這種大蟒蛇的近親生活在6000萬年前的哥倫比亞北部地區 北京時間3月27日消息,美國史密森學會已經令一種6000萬年前在雨林裡蜿蜒穿梭的長達48英尺(14.63米),重達2500磅(1133.98公斤)的泰坦巨蟒(Titanoboa)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繼恐龍滅絕之後,其他食肉動物開始爭奪統治地位。
  • 陝西藍田發現500萬到800萬年前「史前巨獸」化石
    記者 謝偉 攝近日,藍田縣湯峪鎮的一些村民在湯峪河附近發現了「史前巨獸」的骨骼化石,河道裡露出的部分牙齒化石,比大拇指還要粗。經陝西自然博物館和西北大學的專家現場勘察核實後,初步鑑定為犀牛、羚羊、三趾馬等古生物化石,距今約500萬到800萬年。這些化石對恢復古生物的原型、了解哺乳動物的進化和西安地域氣候的演變過程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 古動物化石成和政旅遊金字招牌
    原標題:古動物化石成和政旅遊金字招牌  中國甘肅網6月5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 (記者 王睿君) 近年來,和政縣把做大做活古動物化石文章作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堅持保護與利用並重,從整合縣域旅遊資源出發,注重挖掘注入史前文化元素
  • 最全最完整的人體繪畫步驟!趕緊收藏吧!
    史上最全最完整最詳細的人體繪畫步驟!!!!!也行。這一步標註各種寬度,肩膀是2頭寬,腰1.5頭寬,臀寬澄宇肩膀寬度。3.畫出胸腔和臀部兩個兩個梯形,連接剛才的幾個點。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小腿最寬的位置,看圖片,畫出對應輔助橢圓。然後將這些位置挨個連線,把腳畫上,注意腳挨近大拇指地方比較短。5.畫出胳膊,先畫出胳膊的厚度,等於0.25頭寬,也就是說肩膀是2.5頭寬。
  • 史前最完整人骨架「圖爾卡納男孩」點燃進化戰
    據國外媒體2月8日報導,在肯亞國家博物館陰暗的走廊邊,有一個布滿灰塵的普通柜子裡鎖著一個人類最古老的秘密:圖爾卡納男孩,正如他響噹噹的名字,這是先前發現的一具史前人類最完整的骨架  他呼籲他的信徒聯合抵制這一展覽,並已經要求博物館將化石轉移到密室去,同時還張貼布告說,進化不是事實,只是許多理論中的一個。反對他的是全球最有名的化石獵手,理察-李基,他的考古小組1984年在肯亞北疆圖爾卡納西邊挖掘出了圖爾卡納男孩。「無論此主教是否喜歡它,圖爾卡納男孩是他的遠親,」李基說,「這位主教是從猿進化來的,這些化石告訴他是如何進化的。」李基創立了此博物館的史前歷史部。
  • 史前動物大戰:泰坦巨蟒打得過梅爾維爾鯨嗎?
    這是兩種「史前巨獸」之間的比較。且不說兩種動物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即便是生活在相同的年代,它們也不會有交手的機會。因為泰坦巨蟒是生活在淡水中的蟒科動物,而梅爾維爾鯨則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因此,要判斷兩種無法相遇的動物誰更厲害?
  • 世上最怪異的史前動物是這樣:顛覆常識
    在古代地球上,動物王國充滿了各種奇蹟。以袋鼠為例,在3萬多年前,現在以蹦跳姿勢趕路的哺乳動物實際上根本不會跳,因為其體型過於笨重。它們的體重可達250公斤,只能拖著兩條腿慢跑。史前猛獁象每天能產180公斤糞便自從動畫電影《冰河時代》播出以來,猛獁象幾乎成為許多人的偶像。
  • 科學家發現「南美雪人」化石,體重超一噸,或存在史前巨人族!
    地球的環境是非常複雜的,而地球生命的誕生也是充滿著神奇,關於生命的起源科學家也在不斷探索,曾經科學家在地球上發現了很多關於史前文明的跡象,這些史前文明的跡象都令科學家感到不可思議。在很早之前,科學家在三葉蟲的化石上發現了人類的腳印,可是在三葉蟲出現的時代裡,人類根本就沒有誕生,那麼這個人類的腳印又是怎麼來的呢?因此有科學家猜測在地球上或許存在史前文明,在人類誕生以前,地球上或許還存在其他人類文明。
  • 平涼尋寶記:大秦鄉農民挖出罕見史前巨獸
    平涼博物館隴東劍齒象化石模型。古菱齒象骨化石。秦玉龍走進平涼博物館新館展廳,遊客一進門,便會被一尊伸展著兩根碩大門牙的大象化石所吸引。據介紹,它是根據隴東劍齒象門齒化石復原的一個模型。記者諮詢幾位平涼文史研究者,他們表示,大約100萬年前的平涼大地,草木葳蕤,森林茂密,河流、湖泊、沼澤密布,成群結隊的野生動物在這裡出沒。
  • 重要的史前鯨魚化石揭示其不依靠四肢或尾巴遊動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此前的一些研究表明,現代鯨魚的祖先極可能是陸棲有蹄類動物。而一項新研究指出,以前發現的化石代表了史前鯨魚進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2007年,科學家在埃及的西部沙漠中發現了一種被稱為Aegicetus gehennae的生物的化石遺骸。它生活在大約3500萬年前,是早期水陸兩棲原鯨物種家族的一員。古生物學家Philip Gingerich的帶領下,密西根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對骨骼進行了重新研究。
  • 非同一般的史前動物,幾乎什麼都吃,恐龍見到它都會害怕
    經過兩年的研究,菲利普·塔丘特認為這些鱷魚的化石來自7000萬年的白堊紀史前生物帝鱷的身上。此後,陸陸續續有科學家在白堊紀的一些地層當中發現了帝鱷的脊柱、四肢骨頭,以及髖骨等等骨骸。目前帝鱷的正模標本存儲於尼日國立博物館當中。帝鱷是曾經在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鱷類動物之一,成年帝鱷的體長可以達到13米,體重將近11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