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蘇童等人追憶童慶炳:他身上有學者和作家的天真

2020-12-18 鳳凰網讀書

11月28日,一代文壇教父童慶炳散文集《舊夢與遠山》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在童慶炳先生逝世五個半月之後,先生的學生餘華、蘇童、孫津等人與先生生前的老同事老朋友相聚一堂,追憶童先生作為學者、作家、恩師令人憧憬和愛戴的點滴往事。餘華說道,作為老師的童先生是無可挑剔的,門下這麼多不同性格、不同品性的學生,無一不尊敬和喜愛他。

童慶炳先生是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教育家,長期從事中國古代詩學、文藝心理學、文學文體學、美學等方面的研究。1988年,北京師範大學試辦在職人員「文藝學•文學創作」委託研究生班,莫言、餘華、劉震雲、遲子建、嚴歌苓、畢淑敏等近40名青年作家被錄取。童慶炳教授正是這個班的導師。此次由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出版的《舊夢與遠山》是童先生唯一一部隨筆選集,在這部散文集裡,童先生除描寫故鄉的清秀山水、童年的柴路彎彎、特殊時期的「偷書」經驗之外,還回憶了多年來教書育人的歷歷往事,包括畢淑敏在內的學生也是他記述的對象。

《舊夢與遠山》首發式暨作品研討會現場

餘華:莫言曾一個學期不來上課 童老師也不責怪

「童老師從來不跟我們說他自己創作的事情,我們一直以為他始終在搞研究。」據作家餘華回憶,當時童先生時常去他跟莫言的宿舍坐坐,跟他們聊生活和學習。童先生作為老師是無可挑剔的,他能接納和理解不同性格和不同品性的學生。「我們這個班,包括我在內大家有很多的不良習性。像莫言一走就走一個學期,開學的時候來報到,然後人就沒了,等到(學期)快要結束的時候回來了,問幹什麼去了,說他們家房子被水衝了,回家蓋房子去了,但這些在童老師那兒都沒事。」

談到童先生身上的那種學者和作家的天真,餘華在現場還分享一段關於畢業論文選題的有趣舊事,現場見過與沒見過童先生的嘉賓和讀者都能從中感受到童先生的善良與純真。讓餘華感到遺憾的是,按照當時童先生的想法,「文藝學•文學創作」委託研究生班是要繼續辦下去的,但後來由於種種原因,這樣的班沒能走下去。

蘇童:哪怕是匹狼,他都有可能尊敬和愛戴童老師

與餘華一樣,作家蘇童也表示童先生是個受所有學生喜歡的老師,不管什麼樣的學生,童先生待他/她都是好的,都有他自己的辦法,而這其中的關鍵是他的寬容,是他對於學生的愛。「無論什麼樣的學生,哪怕他是一匹狼,他都有可能尊敬和愛戴童老師,因為他就是那樣的一個人。這是我在後來跟他交往當中,以及從觀察別人的反映和對他的態度上,所得到的一個折射。」

先生曾創辦文學雜誌《脈動》,鼓勵不要跟文學創作離得太遠

擔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的過常寶教授認為現在的文學院處處有童先生的影子,「全國有上千個文學院,我們文學院之所以比其他文學院多一點文學氣味,多一點文學氣質,基礎就在童老師。」據過常寶教授介紹,童慶炳先生曾跟學生一起創辦文學雜誌《脈動》,鼓勵文學院的老師不要只埋頭做研究,要保有作家夢,不要跟文學創作離得太遠。

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執行主任張清華教授提到童老師生前對寫作中心的幫助和指導。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給張清華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大部分人把文學教育當做純粹的知識教育,使學生只獲得知識而沒有文學實踐的背景下,「他不只把文學教育當作知識教育,同時也當做能力教育,不遺餘力推動專業文學創作,文學能力培養。」

《舊夢與遠山》

作者:童慶炳

定價:45.00元

出版日期:2015/10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相關焦點

  • 餘華憶童慶炳:為師無可挑剔
    在28日的第34期北大博雅講壇暨《舊夢與遠山》新書首發式上,當年的作家班學生代表餘華回憶了老師的點滴往事。作為文藝理論方面的泰鬥級學者,童慶炳桃李滿天下,其所著的《文學理論教程》被全國五百多所高校採用為教材。這位學者更為普通人熟知的一面,是在魯迅文學院和北師大合辦的作家研究生班中,教過莫言、餘華、劉震雲、遲子建、畢淑敏等一批今天中國文壇最頂尖的作家。
  • 文壇「教父」童慶炳:以後會是學者型作家的天下
    文壇「教父」童慶炳:以後會是學者型作家的天下 2014年12月21日 13:31 來源:齊魯晚報 作者:張榕博 字號 內容摘要:餘華11月底,繼「師兄」餘華、莫言之後,嚴歌苓也從導師童慶炳手上接過聘書
  • 童慶炳教授逝世:以後會是學者型作家的天下 莫言、餘華等是其學生
    原標題:童慶炳教授逝世 莫言、餘華等是其學生   新京報快訊(記者 侯潤芳) 6月14日晚十點半左右,於丹發布微博稱北師大文藝理論領軍人物童慶炳先生辭世,享年79歲。
  • 馮唐:蘇童、餘華什麼也不是
    蘇童、餘華什麼也不是,寫本黃書才能功德無量。如此之言,又為何而出?他為何執意於說寫本黃書才是功德無量呢?這其實和整個中國古往今來的大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首先是蘇童、餘華二位作家,他們在中國寫作界所代表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而其之作品更是反應社會現實,引人入勝的同時又發人深省。
  • 博爾赫斯的中國出版史:他影響了蘇童、餘華、格非等一批作家
    博爾赫斯的中國出版史:他影響了蘇童、餘華、格非等一批作家 澎湃新聞實習記者 崔瑩 2015-08-10 16:12 來源
  • 「美男作家」蘇童,餘華自愧不如,莫言:羨慕他收穫那麼多芳心
    但因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合辦「作家班」的經歷,他打趣自己是「非科班」出身,不像「先鋒文學」代表作家蘇童,是正經參加高考而被北師大錄取的大學生。從蘇童個性化的創作中,不難看出作家本人的母親和姐姐們對他無微不至的悉心呵護。這份成長經歷造就了他以細膩、悲憫的心靈去感應女性形象的獨特與多情。1980年,蘇童參加高考,放榜後順利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接受了四年正規的學院派教育。他多次表示大學生活對自己的人生意義重大,「讓我看到了世界的風景」。
  • 「美男作家」蘇童,餘華自愧不如,莫言:羨慕他收穫那麼多芳心
    作為我國首位榮膺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莫言的小說以「魔幻現實主義」而著稱。 但因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與魯迅文學院合辦「作家班」的經歷,他打趣自己是「非科班」出身,不像「先鋒文學」代表作家蘇童,是正經參加高考而被北師大錄取的大學生。
  • 作家餘華:你們不要對我期望很高 我已經很累了
    北師大文學院資深教授童慶炳曾是莫言和餘華的老師,餘華曾經是北師大的校友,還完成了碩士論文《文學是怎樣告訴現實的》。童老師說:「很多人認為餘華30年的創作道路是從先鋒派到寫《活著》時的現實主義,但是我今天重新讀完他的碩士論文之後,我這種感覺淡了,餘華關於文學的觀念理論,對文學真實的理解,是一貫的,從80年代開始一直到現在,文學觀念沒有變。
  • 餘華與蘇童,這兩個人,誰的文學成就更高?
    餘華和蘇童,那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曾經的先鋒文學主將,兩個人寫的小說,都有擁有著很多的讀者,所以很多人也就願意把這兩個人放在一起比較。對於文學,很多人都喜歡把一些作家放在一起比較,例如人們只要一說起莫言,那麼一定是會把賈平凹拿出來與他比較;一說起韓寒,那麼準是會說到郭敬明,人們自然只要一說起餘華時,那麼肯定也會把他拿來與蘇童作比較。那麼今天就與和大家聊一聊這兩位作家,看看這兩位作家,到底誰的小說寫得更好,誰的文學成就更高。
  • 餘華、蘇童為代表的先鋒小說。
    餘華,當代作家,大陸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也是頗具實力的小說作家,作品豐富,影響很大。長篇小說《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90年代最具影響的十部作品」,還曾榮獲多項國際獎。此外還有中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鮮血梅花》《世事如煙》等。
  • 全球短篇小說達人聚首上海 餘華、蘇童等將參加
    原標題:全球短篇小說達人將聚首上海 第14屆世界英語短篇小說大會將在盛夏的上海舉行,包括餘華、蘇童、畢飛宇、格非、羅伯特·奧倫·巴特勒在內的200餘位中外短篇小說界首屈一指的能者達人將悉數參加此次盛會。屆時,小說家們將現場朗讀作品片段。
  • 文壇泰鬥童慶炳去世(圖)
    童慶炳在文藝學領域是泰鬥級人物,曾培養過該領域眾多知名學者,莫言、餘華、劉震雲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的學生。     昨日現場  家中設靈堂學生排隊悼念  昨天上午11時10分,記者來到北師大紅3樓童慶炳先生的家中,屋內已經設置好了靈堂,桌上擺著蠟燭和他面帶笑容的遺像。
  • 餘華、蘇童、格非,這三個人誰的小說寫得更好?
    說起當代文學,可以說是非常的糟糕,還真的沒有幾個作家能夠有資格稱為大師,不說唐詩宋詞了,即使是最近的民國,我們也是無法與之相比。民國湧現了大量的作家,而且還都是大師級別的人物,每一個作家的作品拿出來,那都是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 北師大文學院童慶炳教授因病去世—新聞—科學網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麗)今天上午,記者從北京師範大學了解到,北師大文學院童慶炳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6月14日晚去世,享年79歲。北師大文學院在童先生的家裡設置了靈堂,告別儀式暫定周四。童慶炳在文藝學領域是泰鬥級人物,曾培養過該領域眾多知名學者,莫言、餘華、劉震雲等知名作家曾是他的學生。
  • 作家蘇童麥家對談「作家的經營」
    至於怎麼經營,有沒有才能,那是另外一回事。」19日上午,在佛山舉行的「南方國際文學周」大家對談活動上,作家麥家與作家蘇童展開以「作家的經營」為主題的對談。  作家不應過多參與經營  在麥家看來,寫作要用很長時間完成,面對不同的讀者、地域、甚至語言,因此對作家而言,經營是有需要的。
  • 餘華:以張藝謀為戒 不把個人嗜好當真理
    在餘華作品研討會環節,眾多作家和評論家梳理和評判了餘華三十多年的創作。評論家孟繁華亦莊亦諧地表示,「餘華沒拿獎,各位批評家該好好做下檢討」。面對與會作家和評論家的點評,餘華回應:「不要對我期望太高,我很有壓力」。莫言:「罵」餘華我是很高興的諾獎得主、北師大國際寫作中心主任莫言擔任本次駐校儀式的主持,他幽默風趣的講話讓與會嘉賓捧腹。
  • 散文丨蘇童:追憶逝水年華
    追憶逝水年華文丨蘇童今天的題目我倒不是故意和同學們賣什麼關子。追憶逝水年華。追憶的是什麼逝水?什麼年華?不行,我還是不能說。這個題目會不會讓同學想到蘇童會談到普魯斯特,但是我今天是要從一個作家開始談起。他不是普魯斯特,是另外一個作家。也許在很多人的認識裡比普魯斯特更偉大的一個作家。
  • 【閱獨】餘華蘇童格非共讀博爾赫斯
    【編者按】當大家在談論餘華、蘇童、格非這些作家時,他們又在談論哪些作家呢?騰訊文化「閱獨」欄目將每周固定推出「他們讀他們」系列,跟著當代文壇巨匠一起閱讀那些影響過他們的名家名著。今天,文化君為讀者帶來一篇餘華、蘇童和格非有關博爾赫斯的讀書隨筆,看看這位影響世界的作家如何影響中國當代傑出作家們。
  • 著名作家餘華與浙大學子聊文學
    比如,站在法國街頭等人吃飯時,看到夕陽西下,來去匆匆的行人即使偶有身體碰觸卻終是陌生人,他會想到歐陽修的「人遠天涯近」。再比如讀到海涅的詩句「死亡是涼爽的夜晚」,他會回想起幼年酷夏時期,因醫院太平間的門被盜,睡在裡面倍感涼快的經歷。餘華說,有時忘記的文字會突然重新閃現,又有些文字會勾起已淡去的珍貴記憶,但是當文學與個人經歷相聯結,它就永遠不會離開我們了。
  • 諾獎作家的夢,餘華的故事……中外文學大咖齊聚南京教你「造夢」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美國國家圖書獎獲得者菲爾·克萊、英國著名作家珍妮特·溫特森、俄羅斯著名作家尤裡·波利亞科夫與中國著名作家餘華、蘇童、遲子建、歐陽江河作為論壇嘉賓一一演講。畢飛宇擔任主持。數百名中青年作家和文學愛好者到場聆聽。有文學愛好者從寧夏等省份千裡迢迢為文學而來。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發言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首先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