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因寺位於城內北門裡街路西,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修。建國初已損廢,現僅存有一座藏經樓。寺院內原有毗盧殿、天王殿、沒梁殿、鐘鼓樓、銅鐘和藏經樓,曾是正定古城規模宏大,佛教僧徒眾多的八大寺院之一。
關於崇因寺的始建年代,據清光緒元年《正定縣誌》記載:「明萬曆丁未(即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僧無疑募建,內貯佛經新舊各一藏。亁隆丙午(即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發帑重修。」而據崇因寺內的明萬曆年間《本府崇因寺蓋方殿募緣疏》碑陰額刻銘文所記:「粵崇因禪林,古之天王蘭若,罹兵燹興廢,弗稽於何代也……」這說明崇因寺始建於明代之前,大約建於唐代,因明代以前戰火幾近荒蕪,明中葉以後,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佛教寺院才重新興盛起來。至今,多沿用明代寺僧無疑募建寺之說。
明代,崇因寺受到皇室的重視。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由住持僧人無疑,雲遊四方,化緣募資,重新整修了寺院,修建了毗盧殿、沒梁殿,迎來了崇因寺的中興。時任左都御史,官至吏部尚書的趙南星賦《寄無疑和尚》詩讚曰:「談禪滿世間,萬事益可概。我輩亦談禪,嘆世亦我輩。誰其造黑業,多言何潰潰。聞師善說法,遊戲得三味。而我視眾生,區區未絕愛。願灑甘露言,超然頓自在。」寺內主殿——毗盧殿內供奉的銅鑄毗盧佛,為明神宗與生母慈聖皇太后御製,其造型獨特,精美絕倫,實為海內孤例。整體有三層圓形銅鑄佛像一座,自上而下依次漸收,每層均為四尊毗盧佛,頭戴五佛冠,面向四方盤坐於蓮花座上。三層蓮座的一千個蓮瓣上均精細雕飾一尊小佛,共有一千零七十二尊,形成「千佛繞毗盧」的格局,俗稱「千佛墩」,又稱「千佛尊」,是國內極罕見的文物珍品,堪稱國寶。
據史料記載,明神宗(朱翊鈞)幼年喪父,由其生母李太后(即慈聖皇太后)撫養長大。李太后十分篤信佛教,朱翊鈞登基之後,聽信其母,在京師內外動資巨萬,多置梵剎。其之後,萬曆皇帝也崇信佛教。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全國各地建造佛寺常得到朝廷的支持和資助,並留下了與之相關的建築與碑文。崇因寺內現存有一通「敕諭一道」碑,此碑刻立於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二月。碑陽額刻聖旨全文「聖旨」二豎字。為楷書15行,滿行31字。內容為萬曆皇帝「敕諭敕賜護國崇因寺開山第一代保持性定僧眾人等」。特頒賜佛教藏經舊刻六百二十七函、聖母慈聖皇太后續刊四十一函、皇帝命印全藏六百八十七函於崇因寺,差太監王忠前往供安。寺僧眾人等務齋心禮誦,敬奉珍藏,不許褻玩。碑陰額刻「本府崇因寺蓋方殿募緣疏」文16行,滿32字。募緣疏開始記:「粵崇因禪林,古之天王蘭若,罹兵燹興廢,弗稽於何代也,今安圓迥三級千佛金像,我當今皇上同聖母慈聖皇太后老娘娘御製所造。今展拓重建四方大殿……」具此說法,寺內所供主尊毗盧佛應是萬曆皇帝及其生母為了表明皇恩浩蕩,「光陰遍照」,「遍一切處」而敕賜。
清代,崇因寺依然受到皇室的重視和青睞。特別是乾隆皇帝的三次臨幸,發帑重修,使寺院重新恢復保持了顯赫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春三月,乾隆皇帝西巡謁五臺山,途經駐蹕正定,當時隆興寺歷時兩年重修告成,瞻禮之暇訪崇因寺,見寺內「禪宇荒蕪,經幢就圯,爰發帑命吏重修新之」。遂御製《重修真定崇因寺碑記》(詳見碑文選)。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三月,崇因寺已修葺完工,乾隆帝第二次來到寺院,見「門殿樓閣奐如翼如,垣墉仡如,堂舍櫛如。向之毗盧寶幢、須彌石座,體粗莊嚴,一一湧現。壞者成之,故者新之。」遂賦《丙午季春月詣崇因寺作》詩云:「世間萬法歸成敗,成敗由來互作因。敗若無其嶙彼舊,成安有此見斯新。施楹詎為福田舉,落鼎聊乘便路申。雨雪頻霑春事好,崇功德冀惠吾民。」自此,崇因寺又恢復了香火興盛。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皇帝西巡五臺過正定,瞻禮崇因寺,並賦《壬子孟夏崇因寺作》五言詩云:「崇因寺久廢,丙午為葺成。葺成雖實果,崇因乃虛名。阮恩因為所,則其果號能。能所本是幻,因果又豈誠?崇者復屬誰,金仙默弗評。」從此,崇因寺名聲大震,僧徒雲集,香火不絕,已成為正定府顯赫的佛教寺院之一。
清道光年間,正定知府沈濤令人遍訪州、縣寺觀,抄錄、拓印各地碑碣,並將其中一些較珍貴的佛教經幢、碑碣遷入崇因寺內妥善保管。之後,拓印成《常山貞石志》傳世。
清代後期,崇因寺是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時所毀壞的大批古建築中倖存者。據傳說,八國聯軍曾用繩索拴住寺內銅鑄毗盧佛像底座,套上幾頭牲口都未拉倒,而被保存了下來。
正定解放後,先後被華北軍區後勤部製鞋廠、正定一中、正定教師進修學校佔用。
1982年11月13日,崇因寺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0年,隨著正定城市規劃建設,東西橫穿的恆山路興修開通,將崇因寺攔腰截成南北兩段,北部仍被縣教師進修學校佔用,南半部建起了居民住宅樓。樓南仍存照壁基址。
現今,崇因寺內僅存一座面闊五間的二層藏經樓,已屬名存實亡,但它在歷史上曾是正定佛教八大寺院之一,也是正定佛教寺院興衰的歷史見證。
崇因寺,坐北向南,寺院南北長170米,東西寬86米,佔地面積14620平方米。寺院主體為中軸線布局,自南向北依次為:琉璃照壁、石獅、沒梁殿、鐘樓、鼓樓、天王殿、東西配殿、毗盧殿,藏經樓。在主體東側建有僧舍、方丈院,俗稱東跨院。西側建有長工住所、牲口柵以及農具存放處,俗稱西跨院。寺院大門西側建有關帝廟,面闊三間,布瓦硬山頂,供奉「伽藍神關羽」。在大門前東西兩側各建有碑樓一座。東側牌樓東臨北門裡大街,大街東西尚有一照壁與牌樓相對應。(文章摘自《正定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