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繡花針,繡出剛柔並濟的城市管理「雅安模式」

2021-01-16 騰訊網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

榮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通報表揚側記

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通報表揚2019年度「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中表現突出單位和個人的通知》,雅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被評為「強轉樹」專項行動表現突出單位

無獨有偶,在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9年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政風行風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名列全省第四,並在城管部門全省排名中連續3年位列前五名

我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何以脫穎而出,受到國家級、省級的表彰和肯定?

每一份榮譽的背後,都有一份不平常的付出。

以創新為針,以法治為線

繡出文明守法新風尚

責令不改送達文書不收罰款不交。因城管部門沒有強制執行權,執法隊員與管理服務對象「躲貓貓」、「打遊擊」等現象成為「通病」。

對此,2018年12月7日,我市「對症下藥」,創新成立了全省首個城管巡迴法庭,這一尷尬局面逐漸被化解。

巡迴法庭的成立只是我市推進城市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轉變的實踐之一,建立城管公安聯動聯勤執法機制;與市場監管局規範城市經營秩序治理佔道頑疾;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聯合管控違法建設;與市生態環境局加大餐飲油煙汙染治理……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建立了「城管執法、公安護法、法院司法」三位一體的新型城市管理執法保障機制,探索通過創新執法方式、強化法治意識、加強執法監督,形成了從末端到前端,從執法到管理的「閉環管理」模式,推動城管執法走向規範化、法治化和長效化。

以標準為針,以質量為線

繡出城市治理「山河圖」

2019年1月23日,雅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正式掛牌成立。

至此,於2008年掛牌成立的「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成為歷史,「雅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走上舞臺。

掛牌儀式

從城管執法到綜合執法,稱呼的小改變,背後卻是一場執法體制機制、執法理念和執法手段的大變革。

如何實現有效的轉變?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將目光聚焦:

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為綜合執法各項工作提供標尺和依據,對城市管理涉及的範圍、職責、流程、法律責任等作出明確規定。

制式服裝換裝儀式

為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對全局工作特別是執法工作職能職責進行梳理,重點從執法標識、執法場所、執法裝備、執法行為、執法程序等5個方面建立標準體系,最終制定出包括質量手冊1本、控制程序文件21個,以及大量工作依據、崗位職責、作業指導書和表格,共計約10萬字的雅安城管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去年,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標準化建設工作正式獲得全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雅安城管的國家標準正式建立。

經過一年多的持續推進,不僅標識、場所、裝備等方面都更加標準了,更重要的是執法程序和行為都有章可循。

有了質量體系,將城市管理目標任務和階段性工作,由市局,支隊,大隊自上而下層層分解,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縱橫連鎖的目標任務體系,並實行量化考核,實現了「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標準」。綜合執法工作從此走向了標準化、專業化和規範化軌道。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標識執法場所等標準化

執法隊員裝備標準化

以民生為針,以服務為線

繡出執法人員新形象

日常生活中,有人一提及城管,就會聯想到「暴力執法」、「城管打人」。甚至在一些市民眼裡,城管與小商販可謂是互為「天敵」,水火不容。

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誤讀。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

近年來,雅安城管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城管、為民管城」的理念,堅持服務是最好的管理,推行最有溫度最快捷的服務,執法隊員實現了由「管理員」向「服務員」的轉變。

市民尋求幫助執法隊員提供暖心服務

執法隊員幫助商販書寫價格招牌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活動以及進行軍事、素質拓展訓練來提升隊員綜合素質,展示隊伍整體形象和良好精神風貌。並通過與高等學府交流合作,搭建了川內首個城管-大學交流合作平臺,掛牌成立城管培訓基地,促進教學與實踐結合,提升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

執法隊員裝備標準化

「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再小都應當作城市治理中的大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綜合執法隊員,關心群眾疾苦,真情解決群眾困難,以人性化的手段開展執法,當好了城市的「管家」、市民的「保姆」和城市文明的「守望者」。

執法人員正在巡查

執法人員形象樹得好不好,老百姓心裡有桿秤。

以數字為針,以精細為線

繡出治理頑疾「智慧腦」

城市管理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把「匠心」融入城市管理的每個環節。近年來,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不斷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努力創建具有區域優勢和雅安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於2015年6月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城管信息系統

雅安市城市管理服務中心

雅安數字城管信息系統以「智慧雅安」為依託,充分利用「智慧雅安」現有的雲計算、雲存儲平臺,統籌規劃,實現數字城管系統雲部署,讓城市有了「千裡眼」和「順風耳」,能全方位、無死角排查城市管理中的「頑疾」。

雅安市城市管理服務中心

截至2019年12月,我市6縣3區全面完成數位化指揮平臺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

目前,平臺案件涉及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市容環境設施、園林綠化設施等類別,涵蓋住建、公安、民政、水利、環保等市級部門及電力、燃氣、通信等40餘個部門和駐雅單位,有效整合了城市管理力量,「大城管」格局逐步形成。

自運行以來,平臺共受理各類城市管理案件30餘萬件,處置率為99.87%,按期結案率為86.45%

雅安數字城管平臺的有效運行,初步形成了「主動發現、精確指揮、部門聯動、快速處置、有效監督」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逐步變被動式發現為主動,實現粗放式到精細化管理、突擊式為常態化管理,全面提升了雅安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細化水平,向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智慧城管新模式大步邁進

執法隊員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黨員示範崗值守

記者:徐玉婷、李桃月

編輯:阿怪

相關焦點

  • 女子用一根繡花針,繡出一幅蒙拉麗莎,網友:真的不是照片?
    圖三你一定認得出這是幅舉世聞名的名畫,這其實是姚惠芬用繡花針「畫」出來的「復刻」版的《蒙娜麗莎》。而圖一這幅猴子可謂纖毫畢現,很多網友有認為這是某個攝像師用人像鏡頭拍攝的「猴哥像」,如果告訴你這也是姚惠芬用繡花針一針一針地繡出來的,你一定會再三確認:真的不是照片?
  • 黨建「繡花針」繡出精管善治「城市新畫卷」
    新華網銀川12月11日電 近年來,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充分發揮黨建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用心打磨黨建「繡花針」,一針一線串聯基層組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城市社會治理力量,加速推動「新政末端」向
  • 金鳳區:黨建「繡花針」繡出精管善治「城市新畫卷」
    新華網銀川12月11日電 近年來,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充分發揮黨建在城市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用心打磨黨建「繡花針」,一針一線串聯基層組織、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等城市社會治理力量,加速推動「新政末端」向
  • 一根繡花針繡出新生活,堪稱「縉雲李子柒」!
    從T臺上的服裝設計「未來之星」到傳承傳統手工藝的「守」藝人,從大城市到小縣城,7年來,縉雲姑娘、現代「繡娘」樊蘇靜走過了一條與眾不同的創業路:她拿起繡花針,學會了100多種古今中外繡法
  • 寧波巧練「繡花功夫」 繡出城市精細化管理「新經驗」
    中新網5月7日電 藉助城管「智慧大腦」,打通基層神經末梢「最後一公裡」;精準到「細枝末節」,讓城市生活更有品質更有溫度……近年來,寧波用一針針「繡花功夫」,「繡」出了寧波城市的華麗蝶變,「繡」出了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
  • 彝繡美 | 小小繡花針「Show」出5萬多名彝族繡女新生活
    ,一套套獨具彝族特色的傳統彝族服飾和創意彝族服飾,全方面的展示了咱們楚雄彝繡的獨特魅力。經過創意設計以後,融合了時尚元素的現代創意禮服,充分展示出了彝族服飾的時代感和市場化。由雲南彝彩文化創意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展示的楚雄彝族文創禮服,也成為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系列品牌。公司還創建了全國首個「彝繡博物館」,每年可實現產值1000多萬元,帶動了300多位彝家繡娘實現增收。
  • 一根繡花針「 挑」起一個家
    這位培訓老師張小容以前也不會繡苗繡,她也是在2018年通過非遺扶貧培訓班與苗繡結緣,從苗繡學員逐漸成長為苗繡老師,其實一根繡花針給她帶來的變化還不止這些…… 家庭變故,結緣刺繡 今年35歲的張小容是保家鎮溪口村4組人,家有六口人。夫妻倆原本勤勞苦幹攢了不少錢,在老家修上了房子,還買了一輛小轎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牽花繡匠人謝蓉:一根繡花針,繡出壩區好生活
    謝蓉說,兒時的村裡有不少婦女會做牽花繡,那些漂亮的繡畫,繽紛了她的童年。於是,謝蓉拜當地頂尖的牽花繡匠人付承香為師,跟她學習專業的牽花繡技藝。為了更好地傳承牽花繡,謝蓉牽頭為「牽花繡」項目申遺。歷時四年,「牽花繡」項目於2016年正式入選夷陵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謝蓉看來,傳承牽花繡技藝,「人」是關鍵。為此,謝蓉在村裡建起了「牽花繡」傳習所,先後為千餘人進行了培訓。至今已培養出非遺傳承人6名,培訓出具有合格牽花繡技藝的繡女近300人。
  • 宮廷杭繡最後的守護者:一根線劈64股一幅畫繡8年
    一針一揚勾得惟妙惟肖,一針一線繡出十裡春風,這是一根穿越了半個世紀的繡花針的故事。在一個十來平米的小工作室裡,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端正著身子,戴著老花眼鏡,食指拇指捏著針,先下再上,將線往腦後一揚,動作柔中帶剛,飛針走線,毫不拖沓。這位老人正是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杭繡技藝的傳承人趙亦軍。
  • 下足繡花功夫 繡出「美麗湖西」雙面繡
    下足繡花功夫 繡出「美麗湖西」雙面繡 2018-07-17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子地圖標繪「繡」出城市管理新底版 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吳林娜)為進一步明晰城市管理責任劃分和管理責任,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近日,根據西安市城管局關於《進一步明確城市管理邊界及標繪上圖工作實施方案》相關要求,航天基地數位化城市管理信息中心精密組織,連續奮戰,積極做好執法、環衛、綠化、市政、照明、燃氣及熱力等7個領域電子地圖標繪工作,加快推進航天基地數位化城管基礎地理系統的提檔升級。
  • 十八洞村大力發展苗繡 「繡」出苗寨好日子
    石文祖、楊五香等20多位「巧媳婦」紛紛重拾繡花針;楊巧珍、吳正花等10多名常年打工在外的村民,看到在家繡苗繡前景不錯,返鄉加入了合作社,就連四川省嫁過來的新媳婦羅旭琴、10歲的小龍苗也欣然拿起了繡花針。
  • ...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頭頂安全帽手拿繡花針~54歲奉賢電焊工繡出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
    電焊槍與繡花針,如果有一雙手能同時用好這兩件工具,手的主人會是什麼樣子呢?54歲的張興發,是一名在奉賢建築工地上做普通電焊工的大老爺們。在上班之餘,他卻用7年的時間,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幅有1643個人物,全長22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
  • 以針為筆 以線為墨 吳興潞村繡花針裡「述」光陰
    在吳興區八裡店潞村,有這樣一個繡坊,名為潞村繡坊。繡坊誕生於2017年6月25日,於2018年7月7日吳興絲綢文化旅遊節這天,正式揭牌成立。湯斌昌說:「所以我們成立潞村繡坊的初衷一個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把刺繡的記憶重新拾起來,另一個是打響我們『世界絲綢之源』的金名片,還有一個也是充分利用了村裡的閒置勞動力。」現如今,潞村繡坊裡共有26位繡娘,年齡均在50歲以上。在她們靈巧的指尖下,繡花針上下翻飛,把每一根若有若無的絲線,穿織成她們心裡想要的色彩和圖案。
  • 憑一根繡花針,她把骷髏繡出了9種變化,走進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繡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在700多年後的今天,用一根小小的繡花針,去捕捉這「幻戲」的千般韻味。姚惠芬所作的《骷髏幻戲圖》,用數不清的針腳,在表現生與死、老與少之外,還多了色澤、光感、層次等變化。猶如創作了一面「魔鏡」,映出人生的魔幻之魅。
  • 吳興印記丨繡花針裡「述」光陰
    悠悠絲源,錦「繡」芳華。湯斌昌說:「所以我們成立潞村繡坊的初衷一個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把刺繡的記憶重新拾起來,另一個是打響我們『世界絲綢之源』的金名片,還有一個也是充分利用了村裡的閒置勞動力。」  現如今,潞村繡坊裡共有26位繡娘,年齡均在50歲以上。在她們靈巧的指尖下,繡花針上下翻飛,把每一根若有若無的絲線,穿織成她們心裡想要的色彩和圖案。
  • 西遊記裡這個菩薩太厲害,一根繡花針行走天下,如來都不放在眼裡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位卻不是觀音菩薩,今天說的這位菩薩,靠著一根繡花針就可以行走天下,就連如來佛祖都不放在眼裡!那有人要問了,這位菩薩是何許人也?她就是住在紫雲山千花洞的毗藍婆菩薩,這位菩薩一直都在自己的洞府裡修行,是真正的隱世高人。當初孫悟空被多目怪打傷,正無可奈何的時候,還是黎山老母出現指點他去找了毗藍婆菩薩,一番好話說盡這才請出了這位大神!
  • 精細管理「繡」出有溫度的幸福龍巖
    原標題:精細管理「繡」出有溫度的幸福龍巖   「以前這個角落地面坑窪,水管裸露,瓷磚破裂,中城執法大隊的同志們動員我們進行改造,現在看來,確實又實用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