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的葬禮在位於巴黎的蒙帕爾納斯公墓舉行。
蒙帕納斯公墓是法國文化、藝術界名人的安葬地之一,像作家莫泊桑、薩特、詩人波德萊爾、作曲家聖桑等人都長眠於此。
趙無極本月9日在瑞士逝世,享年92歲。今天,他又回到生活了60多年的巴黎。他的親人、好友、法中藝術界人士數百人趕來參加葬禮。中國駐法大使館文化處公參呂軍和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殷福也分別代表使館和中國藝術界出席。
在墓園裡,搭建了兩個簡易帳篷,一個用來作為來賓籤到處,這裡擺放著部分趙無極生前的照片,在一張照片中可以看到他坐在椅子上抱著小狗開心地大笑。另一個帳篷作為嘉賓的發言場地。黃色的棺木放置在正中間,素雅的花環和花束擺在兩旁,人們靜靜地圍坐或站立在四周。
在儀式上,趙無極的親屬和好友代表逐一發言。在他們動情的講述中,一位繪畫大師的藝術才華、率真的個性和無盡的柔情一點一滴地被勾勒出來。
趙無極1921年生於北京,1935年考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師從吳大羽、林風眠。1948年赴法國留學並定居法國,2011年遷居瑞士。趙無極用畢生精力探索如何將西方藝術中的色彩與光影的表現方式,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蘊相融合。因其在繪畫方面卓越的成就,趙無極曾獲得法國政府授予的法蘭西騎士勳章等多項榮譽,並於2002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院士。
趙無極的好友、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在發言中說,他和趙無極的友誼建立在對趙無極人格和繪畫藝術欣賞的基礎上。他認為,趙無極一直在努力尋找形象和抽象繪畫之間的一種契合,以及兩種文化之間的契合。「他的寬容、智慧和藝術直覺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也是一個調皮、愛開玩笑、充滿幽默感的人」。
趙無極的另一位好友、法國前駐華大使克洛德·馬丁(中文名為「馬騰」)在發言中深情地說,趙無極的法語優美、高雅、細膩,他的表達方式熱情、深刻、幽默。但是他的真正語言是藝術,是繪畫。這個語言從一開始就流淌在他的血液裡,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有一次,我們在醫院床邊和弗朗索瓦(趙無極夫人)看著他靜靜地睡覺,他的手在空中輕輕左右搖動,就像他在畫室揮筆作畫……很遺憾,我們永遠不會看到這些神秘的夢中圖景。」 馬騰感傷地說。
趙無極的兒子趙嘉陵在發言中回憶說,父親對一切都好奇,連那些樹木花草,他都有自己的評判喜好。在大自然中,他顯得如此幸福。
在簡短的儀式結束後,趙無極的棺木被抬向墓穴入葬。人們默默地排成一隊,從他的墓前走過並鞠躬,向這位繪畫大師做最後的告別。
馬騰在葬禮結束後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無極去世的時候,我哭了。在這個世界上少了這樣一個人,我覺得非常遺憾。好在他的畫還在,就像德維爾潘所說,一個畫家的特權,就是他的畫作可以長存。一看到無極的畫,我覺得整個人安靜下來,感嘆生命是美麗的。」
而德維爾潘則有另一番感受,他告訴記者:「趙無極那些深受人們喜愛的油畫作品,幫助我們理解生命的意義,教會我們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去愛,更好地去和這個世界融合。」
4月巴黎的陽光變得異常明媚,春天的氣息無比濃鬱。在趙無極棺木前的那一大片蝴蝶蘭中,記者看見一枝玫瑰靜靜地挺立。他在春天裡和人們做最後的悼別,但是人們所熟悉的那個微笑的趙無極似乎從未走遠。(唐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