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閒話三、美石——玉
玉是石的一種,《說文解字》:「玉,石之美者」。中國玉主要以軟玉為主,是一種質地堅硬的天然礦石,質感溫潤,具有光澤,呈半透明狀態,硬度4.5—6.5。遠古對玉的選擇以顏色為主,但發展到後來,辨玉「首德而次符」,德即質地,而符即顏色。
《說文解字》還說: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 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這是說:玉細膩滋潤有光澤,表明玉善施恩澤,富有仁愛之心;玉較透明,從外可視內部,表明玉竭盡忠義之心;擊玉之聲舒展清揚,散播四方,表明玉具有智慧並傳給四周;玉硬度高,寧斷不彎,表明具有堅貞不屈的勇敢精神;有斷口但邊緣卻不鋒利,表明玉自身廉潔、自我約束卻並不傷害他人。
中國文化主流對玉的評價是至高無上的,人只有具備了玉的這些高尚品德才能成為君子,實現人的最高境界。所以玉的一個定義除了是「石之美者」,還具美德。孔子說「君子比德於玉」。
許慎撰文、段玉裁注的《說文解字》中,「玉」原為「王」。在封建帝制出現後,帝王的「王」與「玉」為同形字,為了區別開來,便在玉的「王」字旁加點作「玉」。「丶」讀音同「主」,用同「主」,意為「進駐」、「入住」。「王」與「丶」聯合起來表示「進駐王者腰部」。由此看來,玉字的演化,是封建文化的體現。
周代重玉之風極盛,祭祀時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銅器。到了先秦,成為擁有者身份標誌的「禮器」。及至戰漢,玉器開始走下王宮神壇,上至王公貴族,下至才子佳人的腰間袖裡、項上帽頂,莫不琳琅滿目、玎璫誘人。
「玉」,還有「美」,「尊貴、珍貴、富貴」的意思,如敬辭: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稱別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麗的宮闕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