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才」賈平凹為故鄉豎了一塊「碑」,是他哪一部文學作品中的碑

2020-12-06 文史撰家

賈平凹,陝西人,在當今百花齊放的中國文壇中,他算的上是一位極其高產的作家。說他高產,是因為他每隔兩三年就要出版一部長篇小說。初讀賈平凹可能就會因為他的這個特點而讀不下去,就是因為太過高產,顯得冗餘。拿他的高達68萬字的《古爐》來說,很多人沒怎麼讀完甚至讀上100多頁後就束之高閣。「慢熱」似乎是他的代名詞,「獨特」的陝北方言給人一種看上去敘事瑣碎感,事實上這正是賈平凹的語言風格和文學價值所在,細膩又平實的訴說著故事。

正如提到陳忠實就繞不開《白鹿原》一樣,提到賈平凹也繞不開《秦腔》。其實這兩部小說在精神層面上是很難分出高下的,被稱為民族秘史的《白鹿原》展現的是一種尋根理念,在社會大背景的變遷下,寫出了民間歷史的本來面目。而《秦腔》也是傳統民俗文化的象徵,真實的鄉土生活讓它和《白鹿原》成為了現實主義文學上的豐碑。賈平凹在創作《秦腔》的時候曾說道:「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很顯然,《秦腔》不但不負眾望的成為了賈平凹故鄉文化的載體,還是他文學作品中的一座高峰,亦是現實主義文學的豐碑。

一部優秀的作品,必然會有著一個好的開頭。賈平凹的《秦腔》也不例外,書中的開頭寫道:「要我說,我最喜歡的女人還是白雪」。很平淡勾勒了幾個字或一句話,正如眾多優秀文學作品的開頭往往都是從平凡中彰顯出接下來的偉大。《秦腔》的這個開頭一是簡明扼要的寫出了小說的兩位主角,分別是「我」和「白雪」。其次它還在一定程度上點出了書的主線,就是「我」和「白雪」的愛情故事,似乎一切都在圍繞著這段愛情展開。

看到就會有人說,只是一段愛情,也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看不見什麼高明之處。事實上這句話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賈平凹用了一個「還」字,這一個字就基本上點出了中間有著非常曲折的情節。這短短十幾個字一下就把讀者帶入到 「我」的故事當中,足可以見賈平凹的敘事水平高超。

除了開頭外,小說的魔幻手法的運用也非常的吸引人,「引生」的人物形象,「託體同山阿」的結局,他將這種魔幻和地域風俗柔和到一起,使得看起來又無比真實。《秦腔》中通篇不離秦腔,書中的人物基本上都和秦腔有著關係,時不時就能吼一嗓子。除了秦腔外,大量的故鄉土語裡,洋溢著賈平凹對家鄉的緬懷,在歷史性上獨出一檔。

濃厚的鄉情是《秦腔》獨有的魅力,這種「聲音」是知天命的賈平凹耗盡心神所作的一首「安魂曲」,說它是「安魂曲」因為它是傳統農耕文化留下的最後影子,故鄉的大變樣早已經沒有了那些傳統風俗,只有《秦腔》緬懷著逝去的東西,在故鄉立一座豐碑記載著陝北的人文主義和中國文學的源遠流長。

相關焦點

  • 聚焦文學·盤點賈平凹代表作品
    1952年出生,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人,1975年畢業於西北大學中文系,197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賈平凹獲獎中篇小說集》《賈平凹自選集》,長篇小說《商州》《白夜》,自傳體長篇《我是農民》等。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現在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 日本的文學碑和文學散步
    他生於1909年,1948年與愛人富榮一起投水自殺,和芥川龍之介同樣死於自殺,也與芥川自殺方式不同。他出生於青森縣北津輕郡,1944年回津輕週遊一圈後寫下了成名作之一《津輕》。如今,除去故鄉之外,津輕最北部也是日本本州島最北端的龍飛崎漁港,也設立著一座「太宰治文學碑」,那是因為《津輕》中有對龍飛崎的描述,碑文則是太宰治對那津輕路終點的描繪。
  • 《文學的故鄉》熱播:跟隨莫言、賈平凹等作家,尋訪文學故鄉
    近日,一部大規模集中反映中國當代文學作家的紀錄片——《文學的故鄉》播出,一時好評如潮,受到很多人的追捧。也許,正是因為故鄉悠久的文化歷史,才使賈平凹對文學有了一種別樣的情懷。賈平凹上大學時十分熱愛文學,滿腦子想著寫東西。一次,報紙上發表了他的一篇短文,他興奮地買了好多報紙。在回來的路上,他感到好像滿街人都在對他微笑。在這之後,賈平凹把每次退稿的覆信都貼在床邊的牆上,以此激勵自己。
  • 賈平凹、莫言——我最喜歡的兩位農民作家
    只是因為兩人都自視為農民,關注著農民,作品裡也大多呈現著農村,故而叫農民作家也不算不敬吧。賈平凹是我們陝西商洛丹鳳縣人,莫言是山東濰坊市高密人。賈平凹圍繞著商州創作,莫言以高密東北鄉為源泉。終於商洛因賈平凹聞名世界,高密東北鄉因莫言名揚四海。
  • 柳公權楷書《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中「反豎」的使用
    下面以柳公權最具代表性的兩種碑帖——(以下簡稱為柳氏《雙碑》筆者對《玄碑》、《軍碑》進行了逐字地認真審檢,《玄碑》中使用了「反豎」筆畫的文字有157個(含重文)、在《軍碑》中使用了「反豎」筆畫的文字有95個(含重文)。根據《柳公權楷書字彙》(沈道榮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的統計,《玄碑》中單字重文共有1253個、《軍碑》中單字重文共有761個。
  • 《文學的故鄉》,讓我重新認識了一遍賈平凹
    文學的源頭是什麼?有文學研究者說:「一個作家一生所描述的,其實都是他自己的故事。」他的故事從哪裡來?毋庸置疑,從成長的環境中來,從故鄉中來。「故鄉」對於作家來說,是寫作的起點,是風格的錨地,是糾纏一生的愛恨交織。
  • 我讀《秦腔》:「為家鄉豎一塊碑子」
    我素來以「吃貨」對待「美食」的態度關照文學作品,一本書擺在面前,先摸摸、「聞聞」,「嘗一口」,不去計較「廚子」的名氣多大,不去細究菜品用什麼高明的辦法燒制,只是看看對不對自己的胃口。,賈平凹也是如此,他在《秦腔》後記中說:「要為家鄉樹一塊碑子」 。
  • 故鄉的文學表達:莫言、遲子建、賈平凹等訪談錄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走千千萬萬條路,但只有一條路,是人人都會走的路——故鄉的路。無論走得多遠,總會在某一時刻想到心頭牽絆的故鄉,憶起記憶深處的家。什麼是故鄉?《詩經·小雅·採薇》中這麼記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漢樂府民歌《悲歌》中這麼抒寫:「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 紀錄片《文學的故鄉》首播 賈平凹:故鄉是我的創作基地
    四川在線記者 肖姍姍 吳夢琳7月20日晚,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第一集,跟隨賈平凹,來到了他的故鄉——陝西商洛。作為中國鄉土文學大師代表性人物,賈平凹說,他的生命過程中,大量時間居住在商洛地區,寫作多以整個商洛地區為背景。在他的人生記憶中,特別深刻的便是商洛棣花街的19年生活。故鄉商洛和商洛的棣花街是賈平凹的創作基地,鄉愁、鄉情、鄉戀是他作品中難忘的主題。是故鄉給了他文學的素養、創作的素材,給了他今天所有的一切,也因此寫出了《商州》。
  • 除了《廢都》,賈平凹這2部作品同樣發人深省,讀者看完大呼過癮
    曾經一部《廢都》讓他成了眾矢之,但回歸到寫作本身,賈平凹的作品依然是十分深刻的。「高產」也是賈平凹的標籤之一,而之所以賈平凹能夠以源源不斷的靈感創作出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和他早年的經歷是分不開的。,而那些「不可描述」的情節依然時不時的在他作品中出現。
  • 賈平凹劉震雲畢飛宇阿來如何走向文壇?這部紀錄片中他們返鄉尋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師文靜近日,系列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央視播出引發關注。該片由北師大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率團隊歷時兩年拍攝,鏡頭聚焦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和他們的故鄉,是中國電視人第一次以影像為載體尋找文學的發生與萌芽。
  • 以《曹全碑》為例,討論主筆豎的特徵及其變化
    曹全碑中主筆豎並不突出,不像彎頭波橫那樣讓人印象深刻。其特徵就一個字:直。更沒有主筆橫誇張的用筆造型,儘管略失風採,但也是結體的一種主要筆畫。豎在曹全碑中,很少獨立擔當主筆,可觀的僅有「中」,「年」,「華」少數幾個。
  • 滄縣興濟鎮出土一塊龍紋碑首!
    明孝宗與張皇后日前,在張皇后的故鄉滄州滄縣興濟鎮,一塊明代斷碑在一場大雨後重見天日,與當地博物館內收藏的另一塊斷碑相吻合經專家鑑定,整塊石碑正是明孝宗為皇后張氏在故鄉興濟修建崇真宮時所立,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一場大雨,斷碑重見天日斷碑發現於興濟鎮明代原崇真宮舊址,包含龍紋碑首和一小部分碑身,漢白玉材質。碑上雕刻著盤龍花樣,顯出富貴之氣,雕工精美,額題篆書「敕諭」兩個大字。「敕諭」的意思即是皇帝的詔令。
  • 除了《廢都》,賈平凹這2部作品同樣發人深省,讀者看完大呼過癮
    在這裡也將這本書推薦給大家,希望每個人能從中得到啟發:除了《廢都》,賈平凹後期的作品依然延續了他荒誕不經的敘事風格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那些「不可描述」的情節依然時不時的在他作品中出現。小說通過「秦腔」貫穿全書,但卻描述了一副讓人啼笑皆非又發人深省的人間喜劇,小說立足於現實又充滿著魔幻現實主義風格,用賈平凹自己的話說「我要以它為故鄉豎一塊碑」。
  • 莫言、賈平凹、阿來……他們的文學與故鄉
    7月26日,紀錄片《文學的故鄉》在央視紀錄頻道落下帷幕,賈平凹、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莫言依次出場。這些當代作家的名字早已耳熟能詳,而其作品中文學精神的誕生,往往要追溯至現實與精神的故鄉。,也會在文學創作中緩慢滋生,並為作家指明方向。
  • 康有為眼中的書法名碑有哪些?
    如同玉蘭謝後櫻花開,繼叄和美術館顏真卿名碑特展後,賈平凹文學藝術開啟「康有為眼中的書法名碑」,再掀西安書事高潮。3月30日上午,《藝舟雙楫——康有為眼中的書法名碑》開幕。 此次展覽是賈平凹文學藝術館邀請著名碑帖專家、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陳根遠根據其整理所藏策劃而成,為海內外首次圍繞一部著名碑學著作所舉辦的碑帖展,選取了晚清時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書法理論家康有為在光緒十五年除夕前後著成的書學史上著名的《廣藝舟雙楫》中提到的古代名碑70件(套)進行展陳。展期月餘。
  • 滄州一塊斷碑重見天日,竟是這位明代皇帝的「愛情見證」
    ,一塊明代斷碑在一場大雨後重見天日,與當地博物館內收藏的另一塊斷碑相吻合。經專家鑑定,整塊石碑正是明孝宗為皇后張氏在故鄉興濟修建崇真宮時所立,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一場大雨,斷碑重見天日斷碑發現於興濟鎮明代原崇真宮舊址,包含龍紋碑首和一小部分碑身,漢白玉材質。
  • 莫言 賈平凹這部8.2分的紀錄片,看完直說:真可愛?
    故鄉之於作家意味著什麼?也許在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中,你會與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一道找到答案。《文學的故鄉》共7集,聚焦六位文學大家的「家鄉書寫」,豆瓣評分8.2分。他們如何從故鄉出發,又怎樣將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
  • 這部8.2分的紀錄片,帶你探尋莫言賈平凹的故鄉
    也許在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中,你會與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一道找到答案。《文學的故鄉》共7集,聚焦六位文學大家的「家鄉書寫」,豆瓣評分8.2分。隨著紀錄片的鏡頭,我們從冰雪北國行至南方水鄉,又從青藏高原來到膠萊平原,徐徐走進作家出生的村莊,觀察著他們成長、生活,遭遇文學並一步步耕耘出自己的「文學王國」。他們如何從故鄉出發,又怎樣將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
  • 零基礎學《禮器碑》2:豎、撇、捺
    今天我們繼續來說《禮器碑》。上一期,我們只講了橫畫。可以說,學會橫畫,《禮器碑》的筆畫,我們已經學會了一半。這一期,我們來學《禮器碑》的豎1 豎畫好,依據這個方法,我們來看豎畫。寫豎的時候,筆鋒的方向,是上下的(12點方向)。而且,起筆時會有一點點逆鋒。然後筆直接推下來,收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