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密畫(miniature),是波斯藝術的重要門類,一種精細刻畫的小型繪畫。主要作書籍的插圖和封面、扉頁徽章、盒子、鏡框等物件上和寶石、象牙首飾上的裝飾圖案。在很多人的認知裡,細密畫是一種封存在博物館裡的傳統藝術,今天越來越多的藝術家將細密畫與現代事物、藝術觀念、科技相結合,從而賦予了當代細密畫以嶄新的活力。
有無人機的蘇丹登基儀式 @Altındere
近日,伊斯坦堡佩拉博物館備受期待的新展覽《細密畫2.0:當代藝術中的細密畫》現已向參觀者開放。展覽以當代細密畫為主題,匯集了來自不同國家的14位藝術家的作品,採用雕塑、錄像、紡織品和裝置等多種形式。主題包括殖民主義、東方主義、經濟不平等、性別和身份政治等。
Rahime,2019年,紙上水粉,水彩,墨水和金色@CansuÇakar
《細密畫2.0:當代藝術中的細密畫》展出了來自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和亞塞拜然等不同國家的14位藝術家的40多幅作品。藝術家哈姆拉·阿巴斯(Hamra Abbas),拉沙德·阿拉克巴羅夫(Rashad Alakbarov),哈利爾·阿爾丁德雷(HalilAltındere),達娜·阿瓦塔尼(Dana Awartani),費雷敦大街(Fereydoun Ave)的作品富於特色。
策展人分享了以下關於展覽框架的信息:「這次展覽將以細密畫為出發點的藝術作品聚集在一起,我們旨在發現細密畫的不同方法和共同原則。」
©Sikander
展覽追溯了細密畫的獨特之處以及它的現代性。利用了雕塑、錄像、攝影和裝置等各種形式,從留存下來幾個世紀的書籍中挑揀出細密畫,賦予了它們新的維度,並尋找在當代世界中生存的方式。
©HayvKahraman
此次展覽的主題反對懷舊情緒,這種懷舊情緒將細密畫封閉在歷史中,並將它們從文化語境中分離出來。為了更好的現在和未來,有必要對歷史提出質疑。「全球性的地方話語表明跨文化、國際化思考是多麼迫切。我們可以觀察到創造性的抵抗形式在世界各地湧現,我們需要更新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就像細密畫的創新一樣。」
藝術家及其作品
賈南(CANAN)對創作反映土耳其最新歷史的作品感興趣,對現代化進程進行了視覺批判,為這次展覽製作了兩件裝置作品,名為《美女與野獸(獅子與瞪羚)》、《亞當斯與伊夫斯》,以及其他一系列名為《Falname》(2020)的畫作。
特斯拉月亮©Altındere
Altındere的作品名為《特斯拉月亮》(2019)充滿想像力的創作出16世紀的科學家從他們位於託普漢恩山上的天文臺觀察21世紀的特斯拉汽車的場景。而在《蘇丹加入王位與無人機儀式》(2018)引入了現代人喜愛的消費無人機。在《聖母瑪利亞要在星期五祈禱》中,Altındere將細密畫的經典風格和現代人物元素融合在一起,此畫借鑑了撒迦利亞在16世紀繪製的全景畫模式。
揭示令人不安的社會問題
視差©Sikander
《滾動》描繪了一名現代巴基斯坦婦女的生活©Sikander
當代細密畫的主要代表之一,西坎德(Sikander)以古典巴基斯坦-印度細密畫作為她的創作原點來表達她當前的歷史批判。西坎德的作品《視差》(2013)首次在沙迦雙年展上展出,是一個由數百個不同數字動畫組成的三通道裝置。
似乎沒有盡頭的記憶之路©Qureshi
作為那一代的領軍人物之一,庫雷希(Qureshi)的裝置作品《似乎沒有盡頭的記憶之路》和名為《呼吸》的視頻,將當代主題、抽象畫、傳統主題和技巧的形式語言與他委託為展覽展出的畫作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結合。
無聲的抗辯©Wasim
瓦西姆(Wasim)以16世紀伊朗傳統細密畫對西方電視中被邊緣化的移民兒童問題提出了質疑。藝術家《無聲的抗辯》(2019)的另一幅作品引用了19世紀法國學院畫家布格羅(Bouguereau)的著名畫作《聖母瑪利亞》。
©Ave
Ave的「 Lahaf」系列的主題表達了國家話語與個人,私人角色之間的柔性裂痕。Ave的《莎阿·阿巴斯和侍從男孩》 (2017)取自17世紀的穆薩夫維爾(Musavvir)繪製的同名細密畫。
莎阿·阿巴斯和侍從男孩© Musavvir
莎阿·阿巴斯(Shah Abbas)被認為是一個可怕的徵服者,但穆薩夫維爾的畫作卻揭示了莎阿溫柔的一面,他深深地愛護著自己的少年侍從。Ave指出,伊斯蘭的細密畫通常是單色背景,儘管人物的服裝總是用奢華的細節和閃爍的色彩來描繪。他採用了這種美學,因此作品採用大面積的素色面料,並從中央散發出裝飾性拼貼。
@Alakbarov
Alakbarov的作品以光影為基本元素,可以說是光影繪畫。似乎是一堆堆隨意丟棄的金屬或塑料物品,這些成分只能在光源的幫助下才能看到。
@Chagani
Chagani帶著他的作品參加了展覽,這是一個用帶有塗鴉或壁畫廣告痕跡的「發現的」赤土磚做成的細密藝術作品。材料的人工質感和像磚這樣堅硬的材料的流動形式是藝術家為觀眾創造的幻覺。
@Awartani
阿瓦塔尼(Awartani)的裝置和錄像是在吉達的一個老社區的一間空房子裡創作的,她的祖父母曾經住在那裡。藝術家開始用沙子覆蓋地板,這種方式讓人聯想到古老的阿拉伯房屋以及傳統的伊斯蘭幾何瓷磚。這項艱巨的工作完成後,她開始掃地,以此象徵性地表達這一文化遺產遭到破壞的現實。
©Hamra Abbas
在哈姆拉·阿巴斯(Hamra Abbas)的作品中,家庭、文化身份和伊斯蘭幾何學之間的聯繫更加鮮明。藝術家用兩種不同顏色的大理石創作出的幾何圖案讓人聯想到家庭中使用的地磚以及細密畫中的邊緣裝飾。
在赫瓦拉茲姆的浴室中的米爾,2019年,混合媒體@Shahpour Pouyan
普揚(Pouyan)的作品運用文化來關注權力、暴政和主權等基本概念。他的靈感來自波斯的細密畫,藝術家引用了蘇美爾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和印度文化。
傳統的重生
傳統上,印度的細密畫講述英雄、愛情和政治陰謀的故事。表現蘇丹阿迪爾沙二世(公元1660年)狩獵的細密畫就是這一傳統的一部分。
細密畫不僅是奧斯曼帝國的宮廷藝術,也是波斯和印度的宮廷藝術。隨著18世紀經濟的衰退,印刷術的引進,蘇丹對西方和西方藝術產生了更多的興趣,細密畫超越了宮廷甚至手稿的局限,試圖為自己尋找新的表現場所。細密畫尋找新的題材,嘗試新的形式(畫冊,壁畫,單頁細密畫)。儘管細密畫的樣式在18世紀的這些變化中倖存了下來,但它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或土耳其卻無法存活下來,這些國家都建立在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上。
佩拉博物館的新展覽《細密畫2.0:當代藝術中的細密畫》已經遠遠偏離了它的經典定義,變成了一種充滿活力的當代藝術創作方式和動力。
「當代細密畫」作為一種反抗手段
展覽以當代細密畫作為一種反抗手段。除了熟悉的東西方文化比較之外,這些回應藝術和社會問題的作品向觀眾展示了其他形式的生活和思考的可能性。
諸如殖民主義、東方主義、經濟不平等、性別、身份政治、與傳統形態的鬥爭、社會暴力、強制移民和表象等問題,「細密畫2.0」展覽創造了肥沃的土壤,幫助我們理解社會結構的變化和模式的重複,以及關注文化的意義。
《細密畫2.0:當代藝術中的細密畫》將展出至2021年1月17日。
(參考自artdaily、hurriyetdailynews藝術中國編譯)
來源:藝術中國
編輯:青青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