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世紀前波斯歷代文化藝術都有高度發展。當時的文學作品、流傳故事、史詩、宗教、哲學以及科學技術都需要記載傳播。這種記載傳播的手段,主要是製作手抄本書籍。
從公元7世紀起,倭馬亞王朝為伊斯蘭教布道,製作《古蘭經》就是極神聖的一種宗教活動。一方面,伊斯蘭教十分重視阿拉伯文的書寫。對書寫的重視,直接關係到「書家」的地位,字寫得漂亮的書家,往往同神的暗助聯繫在一起,使他們備受尊重。對《古蘭經》的書寫早期主要以庫法體古體書寫,頗為莊重和簡樸。後來,主要使用索爾斯草書體書寫,使書體的變化多樣,增強了裝飾美和形式美。
另一方面,早期西方書籍通用薄獸皮或厚羊皮,是絲綢之路使中國漢代發明的紙張進入波斯及阿拉伯伊斯蘭世界。據傳,早在公元6世紀的薩珊王朝,波斯已有了紙張。公元751年由中國造紙工匠開始了在波斯及西方的造紙業,這給以後的手抄本書籍發展提供了基本材料。在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各王朝使用的文書、敕令、書簡、記錄等最初都是以手卷或冊頁的形式。到了製作《古蘭經》手抄本,因其多半由君王、王侯、宰相等直接主持,由宮廷直屬的書畫院的高級藝術家施行,因而是嚴肅神聖高水平的藝術創作事業。
手抄本內容以阿拉伯文書寫,從右至左的規則,靈活的書體,使其強化了書籍的裝飾感。手抄本書籍第一頁被稱為夏木薩( Shams),一般由各種裝飾圖案組成的寓意太陽的圓形或橫圓形構成。緊接著的扉頁,一般由幾何紋、植物紋或文字組成極美麗的裝飾圖案。這些圖案多用金彩、多彩等製作,封面封底用軟皮革或其他豪華裝飾物裝訂而成。
這些豪華尊貴的手抄本圖書被收藏在王室科學研究院、天文臺圖書館、宗教設施圖書館等。隨著手抄本書籍的發展,除《古蘭經》之外,文學、歷史、植物、醫藥、科技等各種內容手抄本書籍的製作,根據書籍內容不斷變化的各種說明圖、故事圖等等插圖隨之延生了。
從此,這種神聖的高端的手抄本出版物在書體、插圖、裝訂等方面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在數百年的歷史發展中,手抄本插圖的內容包攪了人類文化的許多方面,如科技、醫學、聖書、王書、詩歌、文字故事等等,不斷要求著插圖製作者造型能力、構圖意匠、描繪技法的提高。實際上,手抄本插圖都採用了原創作品,所以插圖繪製者就是同時代高水平的波斯畫家。
而手抄本插圖——波斯細密畫就是在波斯發展興盛了數百年的具有波斯美術造型個性的波斯繪畫樣式。
從公元8世紀左右,阿拔斯王朝為振興文化、學術,由希臘語翻譯為阿拉伯語或波斯語等等的許多科技、醫學、天文等書籍被製成手抄本,其中插圖是最早的波斯細密畫。到公元10世紀左右的薩瑪王朝,以烏茲別克斯坦為中心的時代,波斯詩人完成了波斯民族歷史敘事詩《王書》。公元11世紀後,阿拉伯語的大眾文學作品《瑪卡瑪特》《卡裡拉和德姆娜》,公元14世紀《諸史集成》《(王書夏納梅》等,公元16世紀帖木兒生涯傳記《勝利的書一帖木兒納梅》,詩人尼扎米、薩阿德的《詩集》等波斯優秀文學史籍的細密畫創作中承繼著由中原王朝傳來的伊兒汗王朝及帖木兒朝的高水準的文化藝術。
波斯細密畫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完成了一種東方繪畫樣式的成熟轉變,在接下來的薩法維朝得到繼續發展。此時開始出現了離開手抄本插圖功能的細密畫,細密畫作為一個畫種單獨創作或集中作畫冊。同時題材從薩法維宮廷事件逐漸到描繪日常世俗,數量也有所增加,風俗畫常以主人公人物為中心,逐漸纖細地描寫人物在男女情愛的表現,或在女人像的描繪中常常凸顯出對人體官能性的強調。花鳥畫在此時也嶄露頭角。
公元16世紀後半期,細密畫逐漸傳入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印度蒙兀兒王朝,波斯細密畫成為波斯文化中主流的傳統繪畫樣式。
現在如果有人要問伊朗人:「你們的國畫是什麼?」也許他會自豪地回答說:「我們的國畫就是波斯細密畫。」
同時,波斯細密畫是一種富於完整的東方文化性格的獨立繪畫樣式,它誕生於絲綢之路數千年的多種文化元,它又是受中原文化因素影響極深的一種繪畫樣式,有著同中國繪畫從美學理念到形式技法的深層聯繫,由此,波斯細密畫與中國繪畫有著十分深厚的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