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評:揮揮手!站臺在記錄
#我的春運我的路#系列網評之三(徐可) 延伸閱讀: #我的春運我的路#系列網評之一:回家吧!有人在等你 #我的春運我的路#系列網評之二:對不起!我不能回家了 新華網評:揮揮手!
-
新華網評:擔負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讀懂「特殊的兩會」系列之三馬若虎5月21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代表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作工作報告時指出,政協委員「要強化責任肯擔當,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完成既定目標任務帶來挑戰。目標越接近,形勢越複雜,任務越艱巨,越需要凝聚人心和共識、匯聚智慧和力量。
-
新華網評:不做以權謀私、蛻化變質的貪官
這些以權謀私、蛻化變質的貪官,有的覺得人家送點土特產,「苟不納之,彼必疑且忿」,擔心不收人家會不高興,導致工作不好開展,其結果就是「針尖大的窟窿透過鬥大的風」,一發而不可收;有的覺得小貪小佔不算腐便頻頻伸手,以至「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卻已回不了頭了;有的覺得為工作操勞辛苦,偶爾享受一下沒什麼,私門一開,便慾壑難填;有的掌握了一點權力之後,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的種子就生根發芽,在腐敗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
新華網評:時代足跡見證青春印記
「大學生·正青春」系列網評之四張 倩青春有很多樣子。無論是100年前振臂一呼的愛國青年,還是革命年代浴血奮戰的英雄兒女,無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奮勇爭先的開拓者,還是在改革大潮中勇立潮頭的追夢人,他們在不同時代奔跑的足跡,都見證著青春的印記。近期,新華網記者深入全國各地100所高校對近2000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並直接訪問其中的數百人。
-
新華網評:研究中國青年運動要回答好兩個「為什麼」
展覽分為「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反帝愛國之大風雷」「開天闢地之大事變」三部分,120多件珍貴館藏文物亮相。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葉子鵬 王財忠 百年強音,振興中華。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舉行集體學習。
-
新華網評:國之重器必須立足於自身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我們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我們最大的隱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不堪一擊」。因為不掌握某些領域的核心技術,我們有時不得不看別人臉色行事,甚至被卡脖子、牽鼻子,沒有安全和主動權可言。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
新華網評:初心和使命激勵我們永不懈怠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系列網評之十二 陳瑩磊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有大智慧、大擔當,需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新華網評:高起點開局 高質量推進
「開好局 起好步」系列網評之二: 李 介 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並發布公報。 延伸閱讀: (受權發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 新華網評:乘勢而上開啟新徵程 新華網評:高起點開局 高質量推進
-
新華網評: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讀懂「最好的紀念」系列網評之一: 再過幾天,便是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回首過去是為了正確地認知,緬懷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唯有共同守護歷史真相、珍愛和平果實,才能讓正義長存、和平常駐,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不讓歷史悲劇重演,需以史為鑑,樹立正確歷史觀。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清醒劑,強調牢記歷史並非在咀嚼苦難、延續仇恨,而是在重申和平與正義的價值。
-
新華網評: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
幹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就是要懷著強烈的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虛心向群眾學習,真心對群眾負責,熱心為群眾服務,誠心接受群眾監督,就是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解剖麻雀,發現典型,真正把群眾面臨的問題發現出來,把群眾的意見反映上來,把群眾創造的經驗總結出來,就是要胸懷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積極投身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火熱實踐,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富強
-
新華網評:守住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讓寶貴文化遺產綻放新的光彩、更好滋養人們心靈,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 心有高標,方可致遠。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樹立科學理念至關重要。對各級黨委和政府來說,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算好文化帳、社會帳、長遠帳,不僅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更要從文化遺產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復、保管等多方面蓄力。
-
新華網評:念好網信事業發展的「人才經」
成事之要,關鍵在人。網絡空間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很多鼓勵引進人才的政策,培養了一大批網際網路領域傑出的科研人員和企業家,但是,高端人才匱乏、網絡空間安全人才缺口大等問題,仍然是網信事業「發展中的煩惱」。要消除這些「煩惱」,就要念好「人才經」,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不拘一格引進人才。
-
中青網評:用創業的激情點燃青春的火炬
(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皮鈞) 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系列評論 一、中青網評:用理想的旗幟標註青春的高度 二、中青網評:靠信仰的力量駕馭青春的選擇 三、中青網評:以理性的光芒照亮青春的迷惘 四、中青網評:讓擔當的品性成為青春的習慣
-
新華網評:反壟斷法 網際網路企業沒有例外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新華網評:反壟斷法,網際網路企業沒有例外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依據《反壟斷法》對阿里巴巴投資、閱文集團、豐巢網絡三家企業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集中案做出行政處罰,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網際網路行業不是法外之地,網際網路的健康發展需要遵規守法;而另一方面,只有有章可循、有法必依,網際網路企業經營創新才能走得更遠。(文/黃博陽)
-
【地評線】金羊網評:用「自強之星」校準「青春航向」
近日,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名單正式揭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餘漢明等10人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北京大學何楊煜琪等2190人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以「青春自強 剛健勇毅」為主題,自開展以來,廣大高校師生積極響應,尋訪青年榜樣,弘揚自強精神,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
-
青春之歌作者楊沫
由於疾病纏身,工作不如意,楊沫於1951年開始動筆青春之歌,1955年4月底完成初稿,原名《燒不盡的野火》,後改名《青春之歌》。小說大獲成功,成為影響一代人的名作。《青春之歌》於1959年改編為同名電影上映,同樣引起轟動,成為經典之作。
-
新華網評:穿越三大「空間」 復興中國審美
11月7日,央視「段子手一哥」朱廣權以「大唐首富」的身份亮相總臺大型服飾文化節目《衣尚中國》,詼諧幽默間,為觀眾呈現出盛唐織坊的壯觀,也由此開啟了一場中國服飾的錦繡之旅。 在這場「錦繡之美」的尋訪旅途中,我們跟隨節目製作人、主持人李思思在舞臺上穿越了三大空間:在「歷史空間」裡,體驗到了極致浪漫的盛唐氣象,遍看河北、巴蜀、江南各地的錦繡之美,領略繁榮的貿易和創新的衍變,感受被時光洗禮卻依然熠熠生輝的美;在「匠心空間」裡,通過對話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東華大學副校長陳南梁,進一步了解歷朝歷代關於錦繡的豐富創造,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四代紡織人通過艱苦卓絕的接力
-
兩代人的青春抒情詩——從《青春之歌》到《剎那青春》
林道靜(文學形象)記得第一次看楊沫的《青春之歌》,還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那個瘋狂的年代。回家之後,我迫不及待打開一看,書已經殘缺不全,但還是能看出書名是《青春之歌》。我幾乎是一口氣看完,但其實沒有——因為後面的內容已經缺失。書中的林道靜以及她的愛情故事讓我震撼,我第一次知道男女之間還有這樣的情感,還會有男女接吻這樣的情節——儘管書中寫得十分模糊。
-
畢業季唱響青春之歌
近日,一場名為「青春,為祖國歌唱」的網絡拉歌活動在全國範圍內唱響,高校師生用別開生面的形式告別母校,感恩母校,為新中國70周年華誕獻禮。大學生們在歌唱中深情寄語,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立志建功新時代。
-
新華網評:盡銳出戰攻堅 一個不少脫貧
因此,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不但對於當地群眾是一個祖祖輩輩為之日思夜盼的大喜訊,具有標誌性意義,同時對於全國其他貧困地區也都具有極大示範帶動作用,必將堅定各地幹部群眾的鬥志和信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不到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