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時間|挖掘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脈」
考古工作者通過對出土資料的整理和認識,挖掘生生不息的文明「根脈」,有效填補了歷史研究的「空白期」。策 劃:張宋紅編 導:朱龍川記 者:袁月明 張晟 梁愛平 楊一苗主持人:朱家逸編 輯:董銀雪播 控:鄭常新華通訊社出品
-
習近平:保護好中華民族的象徵
習近平:保護好中華民族的象徵 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相關新聞: 新華微評·學習筆談:保護民族象徵,守護精神根脈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4900776
-
新華網評:在精神洗禮中牢記初心使命
李 介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當今中國,既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又處在由大向強的關鍵階段,面對這樣那樣的挑戰,我們更加需要發揚自我革命精神,更加需要錘鍊勇於擔當的政治品格,更加需要永葆心繫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這個時刻開展這次主題教育,在思想上來一次升華、在精神上來一次洗禮,是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迫切需要,是實現黨的十九大確定的目標任務的迫切需要。 這樣的精神洗禮意義重大。
-
新華網評:初心和使命激勵我們永不懈怠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系列網評之十二 陳瑩磊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我們有大智慧、大擔當,需要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
新華網評:在學思踐悟中牢記初心使命
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鬥出來的。對於人民政黨、人民共和國而言,「人民」二字是最深厚的底氣、最堅強的支撐。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新華網評:研究中國青年運動要回答好兩個「為什麼」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回首過去百年,在民族復興偉大夢想行進的徵程中,中國共產黨這個當之無愧的民族先鋒始終牢牢把握著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號召和引領一代代青年朝正確的方向闊步前行。
-
保護好中華民族文化符號
作者: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院長兼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 範周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甘肅考察時強調,長城、長江、黃河等都是中華民族的重要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標誌。
-
新華網評:不做以權謀私、蛻化變質的貪官
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就會一身正氣、兩袖清風。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清正廉潔作表率」作為一個具體目標,體現的正是我們黨對新時代黨員幹部廉政方面的基本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加強廉潔自律,把法律的戒尺、紀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規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牢記於心,清清白白為官、乾乾淨淨做事、老老實實做人。
-
新華網評:擔負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廣大政協委員應拿出更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更紮實的工作作風,既要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也要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努力交出令人民滿意的履職答卷。商以求同,協以成事;團結奮進,共襄盛舉。在同心共築中國夢、攜手奮進新時代的新長徵路上,政協委員大有可為。
-
新華網評: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讀懂「最好的紀念」系列網評之一: 再過幾天,便是翻閱風雷激蕩的歷史長卷,在那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鬥爭中,不屈的中華兒女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從「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八百壯士」,到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他們無論地域、不分黨派,以3500多萬軍民傷亡的慘重代價,為爭取民族獨立、守衛世界和平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用生命和鮮血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留下了永載中華民族史冊、永載人類和平史冊的壯闊史詩
-
中醫藥文化傳承的關鍵是守住根脈
他在浙江首批放心工廠培育單位壽仙谷授牌現場講座認為,中醫藥文化的傳承關鍵是要守住老底子的根脈。據《本草求真》記載:「芍藥出杭州佳。」隨著歷史的變遷,白芍已經成為常用的家種大宗藥。浙江省磐安縣地理環境非常適宜白芍生長,白芍栽種遍及縣內各鄉鎮,一度成為「杭白芍」的生產地。
-
求是網評:為中華民族守住文化的根與魂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反覆強調傳承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裡來的,要到哪裡去」,「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
新華網評:揮揮手!站臺在記錄
#我的春運我的路#系列網評之三(徐可) 延伸閱讀: #我的春運我的路#系列網評之一:回家吧!有人在等你 #我的春運我的路#系列網評之二:對不起!我不能回家了 新華網評:揮揮手!
-
守住文化的根脈 中華吟誦周拉開帷幕
守住文化的根脈 隨著樂聲的響起,孩子們身著鮮豔的書童裝登上舞臺,讓觀眾眼前一亮。《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伴著稚嫩的童聲一一吟誦而來,別有一番風味。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用司司長王登峰在致辭中認為,要「通過吟誦文化的傳承面向世界的時候堅守自己的文化,守住自己的根脈。」
-
守住靈魂的根脈
要進一步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尤其要積極探索對傳統文化生態保持較完整的遺址和古蹟、區域進行動態保護的有效途徑,全力守住靈魂的根脈,讓今人的努力成為後人追尋過去的財富。
-
新華網評:以青春之力唱響逐夢之歌
五四百年,精神之樹常青。一代代中國青年為人民奮鬥、為祖國獻身,用生命譜寫了壯麗的青春之歌。左權、趙一曼兩位革命烈士的兩封《戰火中的家書》,將一段飽蘸濃濃真情與愛國信仰的傳奇娓娓道來;《共和國的脊梁》以學生代表誦讀竺可楨、李四光、鄧稼先等科學家名言的方式,訴說先輩們熱烈的愛國情懷;獲得2019年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稱號的部分代表和「涼山州森林大火事件」的英雄代表們來到現場,以錚錚誓言和不畏艱難的犧牲精神感動全場。
-
新華網評:超長黃金周 濃濃家國情
新華網評:超長黃金周 濃濃家國情新華網 作者:馬若虎 2020-10-08 特別的黃金周,升華的家國情,必將讓億萬中華兒女汲取磅礴向上的力量
-
許江:守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原標題:守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引起全國文藝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此正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中國精神的根性。這種根性不應該是過去時,而應該是進行時。它應該活在今日、活在年輕一代心裡、化生為各種藝術品類的新創造。第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應重在青少年。10多年前,我曾經建議中國的小學設立中華國學基礎課程,習書法,講「六書」,讀簡要的經典,聽地方戲曲。當時有人批評我,說這些舉措會加重學生負擔。但事實證明,這些舉措可以讓孩子們更親近我們的傳統。
-
喚醒文化記憶,築牢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
文章指出,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要結合新的實際發揚光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十分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
-
以高度文化自信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親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要求山東傳承紅色基因,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按照「走在前列、全面開創」的目標定位,努力將傳統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革命精神的重要誕生地,打造成為彰顯文化自信的示範區、輻射區,以高度文化自信守護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為中華文明不斷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