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思明」之鼓浪嶼:一位臺灣收藏家和他的「百年鼓浪嶼」

2020-12-12 廈門網

  開欄語

  廈門,大廈之門!

  不知道是哪位人士、什麼時候給廈門下的上述定義,卻知道2017年對於這個「大廈之門」,絕對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

  直至近日進入廈門,行走在這片多彩的土地上,更知道:作為中心城區的思明,竟是一個難以忽略的所在。

  據有關史料,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授命興築廈門城,始有廈門之名。清初,鄭成功據廈門,以廈門為反清復臺基地,設思明州。民國元年,改設思明縣。1933年先改為思明市,後改為廈門市。

  所以,有人說,讀懂了思明,也就讀懂了廈門。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將進入思明,在相關部門和人士的帶領下,沿著一個個片區、一條條街道、一座座建築,去發現、追蹤、展示沉澱其間的一個個故事、一條條脈絡、一座座航標,並形成系列報導,期待以微薄之力,讓更多的人讀懂思明、讀懂廈門、讀懂中國。

  【讀懂思明之六】鼓浪嶼:一位臺灣收藏家和他的「百年鼓浪嶼」

  廈門網訊 據新華網福州4月3日電(王雄)有人說,廈門鼓浪嶼的每個海浪潮汐下,都深埋著一段令人回味的歷史,而這段歷史的軌跡銘刻在鼓浪嶼的每條街道、每棟建築、每個院落、甚至每間窗戶上。如何保留鼓浪嶼的歷史與文化?來自臺灣的洪明章做了一件「大事」:他在鼓浪嶼福建路62號建起了一座「百年鼓浪嶼」博物館,那些飽含歲月氣息的老物件記載著這座小島的獨特經歷,展現了鼓浪嶼風光之外的另一種美。

  洪明章是臺灣屏東人,原本在臺灣從事旅遊業,2000年來到廈門後,就一發而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鼓浪嶼。現在,他在鼓浪嶼開辦了3家私人博物館,展示自己從廢棄舊物、故紙堆裡淘來的文物。其中,洪明章覺得自己這輩子幹得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成立了「百年鼓浪嶼」博物館。

  「百年鼓浪嶼」博物館入口

  「翻開鼓浪嶼的歷史篇章,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便是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的經歷。」洪明章說,這是鼓浪嶼無法抹滅的沉痛記憶,但另一方面,那個特殊的年代也造就了鼓浪嶼的繁華和諸多傳奇,「百年鼓浪嶼」博物館的收藏再現了昔日的輝煌與滄桑。

  英國領事館牌、西醫種牛痘、鼓浪嶼水上運動……記者在「百年鼓浪嶼」博物館參觀時,仿佛穿越回100多年前的鼓浪嶼。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館內藏有上萬件與鼓浪嶼有關的老物件,這些展品按類別分區,有領事館區、瓷器區、僑批區、鼓浪嶼商業區、洋人臥室、洋人俱樂部、照相館、鼓浪嶼名人區、鼓浪嶼文教史區、鼓浪嶼宗教區等等。

  「鼓浪嶼在當時就已馳名中外,而且商業十分發達。」洪明章指著館內珍藏的一張「永可成百貨商店廣告單」告訴記者,廈門百貨業是在被迫開闢為通商口岸之後發展起來的,「永可成」開辦之時,廈門百貨市場已日漸繁榮,競爭強烈,為招徠客人,他們非常注重廣告,廣告宣傳用品都製作得非常美觀。彼時,鼓浪嶼已淪為「萬國租界」,島上洋人眾多,「永可成」廣告單除了中文的店名和地址外,還印有花卉等圖案,並且有「永可成」及「鼓浪嶼」的英文寫法。

  「百年鼓浪嶼」博物館展示的永可成百貨商店廣告單

  「鼓浪嶼吸引了五湖四海的遊客,但很多人只知其風景之美,而不知其歷史之美。」洪明章說,鼓浪嶼是中國古代海洋文化和近代中西交流的標本,是中國步入近代化歷程的縮影,本土文化、租界文化、華僑文化在這裡匯聚包容,如果把這些歷史文化的因素忽略,那就太可惜了。而這,正是洪明章開辦「百年鼓浪嶼」博物館的初衷。談到華僑文化,「百年鼓浪嶼」博物館當然不會落下對當年鼓浪嶼僑批局所代理僑批的收集。據介紹,「批」在閩南語裡就是「信」的意思,僑批就是從外國寄回的信。

  「其實,說僑批是信,那還不夠確切,它還兼具信和匯款單的功能。」說起僑批,洪明章娓娓道來,他隨手拿一張寫著「慈母親大人啟,外附國銀壹拾大元」字樣的僑批告訴記者,「從這張僑批可以看出,這不僅是一份家書,也是一張匯款單,一位海外華僑的孝心表露無遺。」

  鼓浪嶼老物件——僑批

  「如果沒有人把這些珍貴文物保存下來,或將永遠消失。」洪明章說,他是閩台歷史文化愛好者,經常在臺灣、廈門、泉州以及閩粵贛的舊貨市場和鄉鎮農村「淘寶」,時間久了,收購破爛的小攤小販買到舊物,也都懂得上門賣給他。多年來,其收藏品已達幾十萬件。

  更難能可貴的是,洪明章還把自己在搜集文物過程中了解到的史料細細記錄下來,編撰了《百年鼓浪嶼》一書,圖文並茂,史料詳實,為讀者重現了那些消失的歲月。如今,洪明章主編的鼓浪嶼相關書籍、地圖、明信片等文化旅遊產品,也通過鼓浪嶼各商家門店,一件件被上島的遊客買走,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洪明章說,一曲《鼓浪嶼之波》,海峽兩岸家喻戶曉,閩臺之間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他願意做一名閩臺文化的深耕者,留住城市記憶,讓歷史「活」起來。

  鼓浪嶼老物件——早期租界使用的留聲機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鼓浪嶼「社區園圃」模式思明將全區推廣
    廈門日報訊(記者黃曉波)20多個名額,一下子就報滿了;即便發出「人滿」通知,報名電話依然絡繹不絕——幾天前,鼓浪嶼「社區園圃」首場活動「徵集令」發出後,思明城市義工的值班電話幾乎被打爆。不過,沒報上名的熱心人不用擔心,大家的熱情仍大有發揮餘地——記者昨日獲悉,思明區將把「社區園圃」行動納入全區「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當中,「社區園圃」模式將推廣至思明全區。房前屋後,空地不少,如何盤活這些空地,是思明區相關部門積極思考的問題。結合「美麗廈門共同締造」的實踐,鼓浪嶼「社區園圃」行動點亮了大家心頭的靈光。
  • 鼓浪嶼「菽莊花園」建園百年 林爾嘉之孫追憶往事
    鼓浪嶼「菽莊花園」建園百年 林爾嘉之孫追憶往事  【解說】廈門鼓浪嶼菽莊花園適逢建園100周年。20日,兩岸文史和園林專家及相關人士200餘人,相聚在這座聞名海內外的「海上花園」,從學術上探尋其作為文化遺產的內在價值。
  • 臺灣設計師進駐 鼓浪嶼老戲院重煥光彩
    去年以來,鼓浪嶼管委會邀請臺灣設計團隊參與戲院修復,以「景觀活化」的理念為老建築重塑生命力。  老戲院沒落  故事要從上世紀說起。1927年,旅居緬甸的華僑王紫如、王其華兄弟回到廈門,註冊如華公司並買下了鼓浪嶼現今為海壇路15號的地皮。此前,王氏兄弟曾到馬來西亞檳城考察,計劃以南洋的菜市場經營為模板,修建鼓浪嶼市場。
  • 林躍鋒任鼓浪嶼管委會主任
    11月23日下午,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召開幹部大會。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石牽助宣布了市委、市政府關於鼓浪嶼管委會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思明區委書記、鼓浪嶼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廖華生主持會議。經研究決定林躍鋒同志任中共思明區委副書記、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梁怡新、張順彬同志不再擔任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陳向忠、廖曉東同志擔任廈門市鼓浪嶼-萬石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來源:鼓浪嶼管委會、思明快報官宣!
  • 廈門思明區理論宣講輕騎兵宣講活動在鼓浪嶼啟動
    臺海網12月2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從社區文化的多元講到建築藝術的多元,鼓浪嶼申遺使者娓娓道來,帶領大家在實地中領略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的獨特氣質,感受保護傳承的深遠意義;百年詩社「鼓浪嶼菽莊吟社」社長,深情朗誦了一首鼓浪嶼人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勝利召開的喜悅之詩;理論宣講輕騎兵結合自身工作,用鮮活故事詮釋如何踐行全會精神……昨日上午,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思明區理論宣講輕騎兵宣講啟動儀式暨首場示範宣講活動在鼓浪嶼舉行
  • 鼓浪嶼往事——菽莊花園:抒寫百年傳奇
    園林及其主人的傳奇故事,成為世人百年來持續關注的焦點,園中美景藏詩情畫意,園主家國情懷更是藉此表達,這也讓她成為鼓浪嶼一個獨特的文化坐標。 菽莊之美 補山藏海 蘊園主憂山河破裂之思 儘管在1913年,位於鼓浪嶼東南隅港仔後東側的山坡地處,一座別具心思的中式園林如期建成,然而園主似乎並沒有全心喜悅,依舊多有憂思。那時,林爾嘉39歲,已離開臺灣18年之久。
  • 原來鼓浪嶼之魂,是他
    壁紙來源於《傳家日曆》在鼓浪嶼鄭成功雕像於1985年8月27日即鄭成功誕辰361周年落成雕像由625塊白花崗雕鑿嵌接而成身披盔甲手握寶劍氣勢十分宏偉雕像中心柱由水泥製成擁有118條粗螺紋鋼筋鋼筋打進石頭基座足足3米深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故事耳熟能詳
  • 浪漫鼓浪嶼 詩意不必在遠方
    在他心中,鼓浪嶼是他永不忘懷的「南國的夢」,鼓浪嶼就是他衝破網的夢,是使他「容易變得年輕的空氣」。  林語堂的人生,也在鼓浪嶼。他在這裡迷上了西洋音樂,迷上了「綠草如茵」的運動場,也戀上了鼓浪嶼的女兒,開始了他「腳踏中西文化」的旅程。  還有詩人舒婷的家,在鼓浪嶼。「丈夫在島上出生,兒子也是,鼓浪嶼已經把我牢牢系在她的衣角上。她甩我不掉,我離她不行。」
  • 第七屆鼓浪嶼鋼琴節落幕 鼓浪嶼兒女傾情助力
    昨晚,鼓浪嶼音樂廳座無虛席,年輕的鼓浪嶼大提琴家卓賢、小提琴家黃茜卡,聯手臺灣鋼琴家謝承峰,獻上一場「浪漫與探戈」三重奏音樂會。這是第七屆鼓浪嶼鋼琴節最後一場音樂會,展現了鼓浪嶼音樂新生代的實力。   從鼓浪嶼出發,再聚首鼓浪嶼   卓賢與黃茜卡其實是表兄妹,都出生於鼓浪嶼音樂世家。
  • 廈門二中:鼓浪嶼百年足球傳承!
    廈門二中:鼓浪嶼百年足球傳承!
  • 鼓浪嶼上空定格「臺灣故事」
    廈門網訊 據新華網廈門電(劉默涵)「鼓浪嶼四周海茫茫,海水鼓起波浪。鼓浪嶼遙對著臺灣島,臺灣是我家鄉……」  廈門鼓浪嶼和臺灣島遙遙相望,一水相隔,兩岸的骨肉情、思鄉愁在「鼓浪嶼之波」的傳唱中一覽無遺。這是一座富有臺灣故事的小島,在靜謐中等待發現。  5月的南國,一掃連月雨霽,只見碧空如洗。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雍正六年即1728年臺灣府改為臺灣道,同屬於福建省。 民國元年(1912年),撤府,興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國3年改名廈門道,管轄廈門、莆田、泉州和大田縣。1912年,析同安縣綏德鄉嘉禾裡和大、小金門等島嶼置思明縣,4月28日,思明縣政府正式成立,隸屬福建軍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
  • 鼓浪嶼菽莊花園舉行建園百年慶典 林爾嘉之孫表示感動
    我祖父(林爾嘉)和孫子輩非常的close(親密)。我們常常和祖父一起吃飯,他會問我們很多事情。」昨日上午,鼓浪嶼管委會為菽莊花園舉辦建園100周年慶典活動,包括影像回眸《菽莊舊影特展》、大型紀錄片《百年菽莊》、菽莊詩會、菽莊花園文化遺產研究學術報告、《菽莊花園100年》新書發布等。
  • 臺灣藝人高凌風廈門鼓浪嶼賣「臺灣古早味」
    臺灣藝人高凌風廈門鼓浪嶼賣「臺灣古早味」   半年前,臺灣著名藝人高凌風成為第一位在鼓浪嶼開店的臺灣明星。如今,這已是他在鼓浪嶼上開的第二家餐飲店。  專門帶著自己的兒子寶弟現身新店開業剪彩,高凌風在大陸人氣不減,店外擠滿了好幾層粉絲。而寶弟近來參加大陸浙江衛視的綜藝節目《我不是明星》,且已經躋身總決賽競爭總冠軍,在大陸也漸漸積攢起人氣,在開業現場同樣獲得不少粉絲力挺,「寶弟總冠軍」的助威聲此起彼伏。
  • 臺灣音樂家首度亮相鼓浪嶼音樂周
    昨晚,隨著「銅管狂歡——銅管五重奏音樂會」在鼓浪嶼音樂廳奏響,由鼓浪嶼管委會和廈門日報社聯合主辦的鼓浪嶼夏季臺灣音樂周拉開了帷幕。據了解,這是鼓浪嶼音樂周從2002年創設以來,臺灣音樂家首度亮相鼓浪嶼音樂周,而14位臺灣音樂家傾情獻演,也成為鼓浪嶼音樂周有史以來最大的演出陣容。  昨晚,來自臺灣文化大學音樂系的7位師生為廈門樂迷帶來了一場不可多得的銅管五重奏音樂會。
  • 鼓浪嶼旅遊景點大全
    鼓浪嶼位於廈門島西南面,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明朝改稱「鼓浪嶼」。乃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湧,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有許多幽谷和峭崖,沙灘、礁石、峭壁、巖峰,外形奇麗俊秀,其街道縱橫交錯,清潔幽靜,空氣新鮮,島上樹木蒼翠,繁花似錦,小樓紅瓦與綠樹相映,格外漂亮。鼓浪嶼有許多濃烈的歐陸風格的建築,被稱為是建築的博覽館.鼓浪嶼被稱為是「音樂家搖籃」,「鋼琴之島」,漫步海灘上經常會聽到鋼琴的美妙的音符傳來,鋼琴聲與海浪聲相互應答,音樂,已成為鼓浪嶼一道絢麗的風景線。另外這裡還是明末英雄鄭成功屯兵的地方。
  • 臺灣音樂教授洪再添為鼓浪嶼創作《日光巖浪花之舞》
    關注大陸音樂教育的洪再添,選擇用自己最擅長的技藝來歌頌這個他熱愛並且傾注心血的地方。他為鼓浪嶼創作了樂曲《日光巖浪花之舞》,通過海峽導報首次披露。洪再添在接受導報記者專訪時盛讚,「毋庸置疑的,鼓浪嶼是一片熱土。」
  • 鼓浪嶼詩歌節開幕 「詩」說百年鼓浪精英
    他們將在這裡舉辦「個人化寫作與外來文化影響」、「一首詩的誕生」、「詩與歌的寫作時代」、「廈門80後詩歌圖景」等論壇講座,以及「百年鼓浪嶼精英頌」、「詩歌本色朗誦」、「詩與歌的和鳴」跨界音樂會等活動。同時,詩人們還將到海滄、同安、曾厝垵開展尋詩之旅,讓廈門的景成為詩人們筆下的字,成就詩意鷺島。
  • 林文慶,鼓浪嶼女婿,百年廈大奠基人之一
    文中提到,殷承宗小時候學習用的鋼琴是他的姑父林文慶從歐洲定製的,林文慶是誰?是廈門大學實質上的創校校長。他和校主陳嘉庚一起,開創了廈門大學的百年基業。由於和鼓浪嶼有這樣的因緣,出任廈門大學校長之後,林文慶就把家安在了鼓浪嶼。
  • 揭蔣介石百萬黃金運臺之謎 鼓浪嶼輾轉臺灣
    1949年1月1日,海關總署所屬的兩艘艦艇和海軍的兩艘軍艦又悄悄停在黃浦江邊,蔣介石再運60萬兩黃金到廈門和臺灣。1月20日在蔣介石下野前夕,第三批90萬兩黃金被緊急運往鼓浪嶼。1949年2月6日,空軍運輸大隊所屬的南京和上海機場搶運黃金共出動9架C-46 和C-47運輸機。5月12日,上海戰役開打,蔣介石下令撤離軍隊後也一道載走最後一批黃金。